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伦敦笔记》是马克思第三次经济学研究的原始记录。在这一笔记中,马克思在货币理论、社会再生产理论和资本主义危机理论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首先,在货币理论上,马克思已经克服了"通货学派"和"银行学派"的缺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货币理论。其次,在社会再生产理论上,马克思已经形成了狭义再生产、广义再生产和日常意识再生产三个理论层次的建构,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基本构型。再次,在危机理论上,马克思已经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界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内在根源,初步建构了资本主义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医学人文领域在理论研究、实践层面和方法学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医学与人文的全面"整合"成为新世纪医学人文实践的趋势。"数字人文"、"数字职业精神"、"健康人文"等新概念的提出,进一步拓展了医学人文研究的领域与实践的范围。我国目前医学人文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存在理论建设缺乏深度、实践层面与临床联系不紧密、缺乏系统研究等问题。建议加强学科体系顶层设计,形成中国医学人文的学术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3.
在广义论证视域下,贵州丹寨"八寨苗"的祭祀仪式是人神之间在共享的交流空间中,借助象征性符号实施社会互动,开展说理活动的过程。本文遵循本土化研究原则,在田野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广义论证"五步法"考察这一祭祀仪式中的"请神"环节,结果表明:(1)仪式场景构造了一个苗族社会人与神共享的交流空间;(2)在这个交流空间中,祭师和神分别通过"唱诵"表达方式和卦象等象征性符号进行交流;(3)为了说服神灵,在仪式中祭师和神遵循六条核心说理规则实施象征性符号互动;(4)"请神"环节中具有说理功能的象征性符号互动具有一个论证分层结构。由此揭示"请神"环节过程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色彩的认知已经融入到了时代精神与社会风尚中。色彩本身所特有的强大表现力和感染力,运用在地铁空间设计中能提高空间信息识别性,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便捷。运用色彩的象征性手法,汇集周边区域文化元素,形成象征性符号并运用到地铁空间设计中,能使人们与周边区域信息建立潜移默化的认知联系。色彩作为象征性符号,融入城市文化的同时传播了城市文化,促进了车站空间与城市空间、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的有机互动,建立具有"人文意象"的站域空间。广州地铁6号线在色彩运用方面就非常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李俊文 《哲学动态》2007,42(7):25-29
卢卡奇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将以卢卡奇的晚年著作的再生产理论分析为视角,以社会进步发展为实践诉求,展开其再生产理论的研究和现实意义的挖掘。卢卡奇在晚年的《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著作中表述的再生产理论主要论及两方面的内容:即再生产的一般性问题与再生产的具体性问题。一再生产的一般性问题何谓再生产,卢卡奇认为:“再生产过程是在一个——由诸多整体组成的——整体中进行的,因此,只有从它的完整的充满活力的整体中才能相应地把握它。”[1]这里,与其说卢卡奇确定了…  相似文献   

6.
鲁宝 《世界哲学》2023,(1):35-47
社会关系再生产理论在当代西方激进左翼批判理论中一直以来是备受重视的研究热点。阿尔都塞以“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诊断了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隐秘机制,他将资产阶级统治归属于无意识的表现性结构问题,这种表现依托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质询”与“物质铭刻”机制。列斐伏尔进一步将阿尔都塞阐释的机制明确转换为历史唯物主义“空间”实践的具体再生产问题,通过“空间生产问题式”对抽象空间霸权给予总体性解蔽。阿尔都塞与列斐伏尔的论题都受到了拉康主义观点,即镜像主体与家庭关系的分裂式再生产的强烈影响。“镜像”“机器”与“空间”便成为拉康、阿尔都塞与列斐伏尔通过精神分析、意识形态批判与现代性空间批判揭示社会关系再生产机制的三个关键隐喻。他们扩展了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分析视域,却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实践的科学话语。反思三位哲学家在该问题上的贡献与局限对深入理解马克思生产关系再生产论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存在,但又不能按照传统哲学的生产方式进行再生产,因而是一个"悖论"。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原则是传统哲学不可兼并的"外部存在",因此绝不能通过改造"实践整体"并赋之以某种理论秩序的方式来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再生产。更为复杂的是,哲学作为政治在理论领域的延续,发挥着统一诸种意识形态以保障统治阶级领导权的功能,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再生产必然受到政治斗争的牵制。阿尔都塞深刻地揭示了"实践"与"理论"之间的错位关系,尤其是他以"哲学实践"来作为纾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再生产悖论"的方案更是极富原创性。  相似文献   

8.
丧葬仪式是包含多重角色扮演和差序社会关系网络的"社会戏剧"与社区公共事件,具有重要的过渡意义,但关于丧葬如何实现"过渡"功能的运行机制的研究较为薄弱。作为丧葬仪式中的重要媒介,身体实践与物象隐喻提供了分析仪式过渡机制的新路径。"送梅山"是桂北红瑶送亡灵回归梅山祖地的丧葬仪式,通过亡人、孝亲、师公等主要角色的身体实践,灵堂、祭品、器具等物象,实现了"家先-后人"社会秩序的再生产,以及从阴阳区隔到"阴阳一理"的空间动态过渡。探讨社会中模棱两可与秩序之间的边界和张力,有助于反思仪式过渡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9.
紧急救助中的道德冷漠分为"无同情心的道德冷漠"与"虽有同情心但无行为的道德冷漠"。之所以有移情能力者未能形成同情心、有同情心者无相应的现实行动,就在于由移情到同情、由同情心到同情心实践的条件性。创建可持续再生产合作性社会关系的社会体系,提供免于恐惧地见义勇为的日常生活世界,是克服紧急救助中道德冷漠现象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龚艳 《哲学动态》2013,(1):111-112
2012年7月16-19日,第11届国际哲学实践(ICPP)大会暨第4届国际人文治疗(HT)大会在韩国江原大学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哲学与人文治疗实践的多维性"(The Multiplicity of Therapeutic Practice in Philosophy and the Humanities)。本次会议由韩国江原大学及台湾辅仁大学共同主办。有百余学者参会。在开幕致辞中,江原大学人文研究所主任李大范教授以及辅仁大学前校长黎建球教授结合韩国与台湾地区的人文状况指出,当今哲学实践的发展对提升社会人文素养、增强民众幸福感、防治个体及社会问题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文医学是当代医学的基本组成部分,与生物医学相互交织,构成当代医学"双螺旋"。在庞大的医学体系中,人文医学是唯一以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人文关怀为研究对象的,其理论体系、研究内容和研究进路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特征。医学人文是一种学术思潮、教改实践和文化运动;医学人文学科是由涉医的部门学科或应用学科组成的学术共同体;医学人文和医学人文学科均非一种实体学科。人文医学与医学人文因都涉及人文和医学而相互关联,但研究两者在内容、特征和价值方面具有的实质意义上的区别,不仅其理论体系的归属可以获得当代逻辑学的支持,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三种社会形态"的理论视野中,伦理规范的"非历史性"产生于特定社会历史结构再生产的内在需要。伦理规范"历史性"变易的深层动力源于再生产之于特定社会结构的辩证性质。伦理规范的"历史性"与"非历史性"是本质与表象、内容与形式的对立统一关系。对伦理规范的历史性理解与虚无主义不存在必然关联。从后思索地看,特定社会形态的发展趋势,能够生成出或合理抽象出"超历史性"的伦理规范,从而为构建批判性、引导性的伦理规范提供可能。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伦理规范具有基于历史性定在并超出"这个定在"的特定超越性和历史普遍性。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动画最辉煌的时候,中国传统纹样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大闹天宫》为代表的影片中得到了充分应用。然而随着中国动画低潮期的到来,传动纹样在动画中也鲜有出现。近年来,由于党中央对文化产业的重视,中国动画再度复兴,诞生了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一系列较为优质的国产动画片,传统纹样也再次进入了动画创作的视野中。但是,与中国传统纹样在动画中的应用相关的研究却并没有同步,更缺少对传统纹样具有的象征性和人文性的表现研究。以中国传统纹样的表现形式为引,分析传统纹样的象征性和人文性在中国动画设计中的表现,结合具体案例寻求将传统纹样融入未来动画中的方法,力求在表现形式上与动画作品更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文章就研究方法问题,跨越20世纪,回顾中国近现代建筑"转型与地域化"命题,在历史分期、研究地理域、研究对象、范式四个方面分析对于该问题研究的成果以及不足。文章提出在研究内容上,应注重建筑本体研究的深入、建筑与社会生产与再生产的关联、对非中心区地域化建筑的研究,并在方法上强调批判与多元。  相似文献   

15.
布迪厄的阶级理论诉求是超越阶级分析的主观与客观、阶级结构与阶级行动等二元对立。从他的关系主义思维模式切入,理清布迪厄关系主义方法论的思想起源,并从他对马克思主义与韦伯的阶级理论的继承与断裂中,考察布迪厄阶级理论的总体特点,最后从三个方面具体梳理布迪厄的阶级理论:基于资本的阶级、在社会空间中的阶级、阶级惯习。布迪厄的阶级理论只是对"实践的关系体系"阶级实现了第一个层次对二元的超越,即发现文化在阶级划分中的合法标准,也可以说心智结构对社会结构的再生产,却没有从强关系的实践角度说明心智结构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复杂性,因而布迪厄的阶级理论只是实现了一种折中的自洽。  相似文献   

16.
第三军医大学针对医学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两张皮"的现状,探索在考试中医学人文素养评价方法改革的途径和方法。以设置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医学人文独立考站为着力点,围绕医患沟通能力这一核心素养评价指标,精心设计符合临床实际的案例库,采用统一培训的标准化病人和临床中常见设施构建标准化场景,开展了医学人文考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结果表明,改革较好地发挥了考试在强化医学人文与医学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过程中的诊断、反馈、激励和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文社会医学教学,应从各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内涵"深化以及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全景式"的"医学人文概论"为导论,辐射众多人文社会学科的领域;以专题讲座为载体,凸现医学教育"前后期"特征的连贯性和延续性;加强课堂教学与"服务社会、关爱他人"的实践相统一,努力培养素质全面、人格高尚的复合型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8.
蒲少华  刘玎卢宁 《心理科学》2017,40(4):1017-1022
内在父亲是指子女对父亲的内在的、主观的体验,由象征性父亲、内化的父亲体验和父亲意象三成分构成。本文综合回顾内在父亲三成分的理论实质及其与相关心理学理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这一理论的临床意义、家庭意义和社会意义。最后对内在父亲理论的实证研究、跨文化研究、临床干预实践与研究等进行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精英群体普遍面临着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危机.从医学社会学的独特解释视角来看,这一非正常的"精英症候群"实质上是反复循环状态下生产与再生产的一种"社会病".在社会病理分析的基础上,从社会结构、社会评价体系、预防与保障机制诸方面为"精英症候群"会诊.  相似文献   

20.
《学海》2019,(6):140-145
明代中叶之后,江南造园之风兴盛。在激烈的造园竞赛中,士大夫阶层为将自己与富商、俗吏区别开来,采取了两种应对模式:"园可画"(以艺术化的方式构筑园林)与"画可园"(以象征性的方式拥有园林),它们的核心在于对文化资本的娴熟运用。比较而言,"画可园"摆脱了经济资本的掣肘,避免了儒家传统对奢侈造园的批判,甚至逃脱了现实中园林衰败的命运。本文将借助布尔迪厄的"区隔"理论对晚明文人的造园实践加以考察,并对两种模式的社会背景、观念来源、特点和意义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