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社会的"道德迷宫"及其伦理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作为社会的一种文化存在,是为人类生命过程提供解释并帮助人们应对生存困境的一种努力。现代社会转型导致了人类道德活动空间的变化,传统道德哲学提供的理论及其原则已无法解释和应对现代社会复杂的道德状况,伦理危机状态下的社会成员生活在无所适从的"道德迷宫"之中。在伦理危机四起、"道德迷宫"叠出的现实社会,根据现实社会结构的变化实现相应的伦理建设成为我们当前亟须解决的迫切任务。组织伦理是帮助社会摆脱现代性伦理危机,走出"道德迷宫"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国家形式,也是一种社会生活方式,民主在近现代社会的竞争力源于其价值规范性基础,换言之,现代法治国家的民主制度与理念具有强烈的道德意蕴。就此而言,民主是一个道德范畴。按照目前颇为盛行的民主类型的三分法,如果说自由主义民主所凸显的道德价值是个体的自由权利,共和主义民主所强调的是共同体的团结,那么审议民主所主张的就是在维护个体自由选择权利的前提下,努力以法律的形式来实现团结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3.
现代普世伦理吁求具有深刻的宗教背景和宗教基础;普世伦理并非宗教伦理,而是人类社会基本的道德共识和普遍的道德诉求;宗教多元化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生存的一种现实,必须在多元宗教对话中寻求普世伦理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正义和善是政治和伦理最基本的概念,伦理与政治既相互对立又相互渗透.在黑格尔看来,政治本质上是伦理性的,政府是自身反思的、现实的精神,是普遍性的人格化,体现了善的本质;国家即为伦理实体,是伦理理念的现实.此外,黑格尔从当时现实政治问题出发,还对公共权力和财富的"精神"性本质作了规定.黑格尔的政治理论不仅为理解伦理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而且为我们走出现代政治困境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5.
家庭在从传统到现代以及现代社会的秩序重建中扮演了重要的伦理角色。这种形态上的转变以及逻辑上的发展演化,可以归纳为两个"双螺旋"的独特结构。其一,在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中,家庭伦理既有作为自然伦理形态面临解体的一面,同时又具有作为现代社会客观伦理开端的另一方面,家庭伦理在二者的相互交织之中获得现代发展。其二,在现代社会伦理秩序的重建过程中,家庭作为重建的中枢,一方面,面对民主多元化的现实不断调整家庭伦理关系趋向公平民主;另一方面,在新型家庭关系中培育的新公民在走向社会时也实现了对社会伦理的再造。因而,家庭成为现代社会伦理秩序生成的起始点与重建的枢机。  相似文献   

6.
为了正确理解当代中国诸上层建筑领域——法、政治、道德等建设的任务和目标,必须首先从社会现实的观点去把握中国社会的特定性质和时代变迁。主观意识的观点仅仅局限于单纯的"应当"和"外部反思",而社会现实的观点则要求把诸上层领域的本质性归结为特定的社会现实,归结为具有独特社会-历史规定的"实在主体"。社会现实的观点首先与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学说相联系。从真正现实的观点来看,"市民社会"以原子个人(由一千多年的基督教统治所造成)为前提;与此不同,迄今为止的中国社会乃是区别于"市民社会"的"伦理社会",而且其现代变迁并不趋向于造就原子个人一途,因而并不归结为与政治国家相分离的市民社会。在此意义上可以说,不存在原子个人乃是理解中国社会的钥匙,而中国社会转型的可能性正在于它成为市民社会的不可能性。唯有立足于社会现实的观点,才可能真正把握中国社会的实体性内容及其现代变迁,才可能正确地揭示其诸上层领域建设的现实基础和客观定向。  相似文献   

7.
政治妥协是现代民主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现象,也是政治文明程度检验的重要表征。它是以公共理性为前提,政治正义为基础,协商民主为关键的伦理价值实现。政治妥协是一种理性策略,这种策略是和平政治秩序的价值保障,公共理性蕴含政治妥协的伦理前提,同时也散发政治妥协的伦理智慧。政治正义不仅能为政治妥协提供良好有序的政治环境,同时也奠定了合理性、公正性、道义性的基础。而协商民主其实也是一种政治妥协的达成,政治妥协贯穿整个民主协商的过程。协商民主为政治妥协的实现营造和平的氛围和环境,提供平等对话的平台,促使"适度"平衡达成。  相似文献   

8.
在黑格尔的《伦理体系》中,他以体系化的方式对现代社会的伦理秩序做了重要的重构,在那里,个体是作为"体系中的人"而被呈现出来,它既有形式伦理的特征,也包含着经验实在的因素,是黑格尔在综合了近代的自然法理论和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首次做出的体系化尝试。在黑格尔看来,个体只能在伦理的体系之中才能说明自身存在的合理性,这是自启蒙运动以后,黑格尔对自由主义的批判,因为自由的精神应当被融入到总体之中,民族精神要远高于个体自由之上。接着,黑格尔把体系的建构作为阐述伦理秩序的现代性的重要依托,共同体优先于个体而存在,在此意义上,黑格尔在亚里士多德伦理观念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性的观念,使其具有可以用来分析当代社会形态的作用,因而,观念上的体系化是构建现实体制的前提。本文将系统厘清黑格尔在《伦理体系》中所阐述的整体主义思想,以及自由主义对这个思想的批判,并对整体主义和自由主义观念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9.
吴鹏 《哲学动态》2023,(10):47-56
自由意识的觉醒使财产权成为现代政治筹划及其实践的核心,但是财产权的政治实践造成了自由的自我逆反,现代自由沦为空洞的形式。财产权批判传统旨在揭示“自由-财产权”范式的逻辑悖论,重解“自由何以可能”的问题。卢梭和黑格尔分别从道德政治和伦理政治层面揭示财产权的限度并重构自由主义方案,但是他们的理论筹划在市民社会不断崛起的现实面前遭致破产。马克思把财产权批判传统推向社会生产关系的纵深层面,通过分析和评判生产关系来揭示现代财产关系的历史限度及其自由悖论,并在否定性的历史辩证法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为自由的现实化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政治主体的伦理向度与公共利益的达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优良的生活"的政治实践中,无论个体还是政治共同体,都体现一种共同善的诉求.政治主体如何就"对人而言的善和共同体的利益"达成一个"共同的理解",自然成为考察政治主体伦理的一个有效向度.在现代民主政治情境下,无论是政治家和公共行政人员还是与此紧密相关的公民,需要把作为目的的公共利益当作自己的规范价值和行为标准,从而使政治获得一种高贵的伦理品质.  相似文献   

11.
"伦理正义"是马克思正义观研究的思想背景和可能视角。所谓"伦理正义",是肇始于古典政治哲学的一种正义理解。与"法权正义"基于个体权利追问平等优先还是自由优先的理论争执不同,"伦理正义"以个体德行与公共善的一致为前提,主张个体自由与共同体自由的实践统一。黑格尔对于市民社会和国家关系的思辨把握,揭示了"法权正义"的个体与共同体分裂的二元结构及其困境,探索了以"伦理正义"超越"法权正义"的国家哲学路径。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指认了"法权正义"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耦合关系,阐释了从异化劳动向自由劳动复归的人类解放逻辑。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对"法权正义"的根本批判,回答了在现代社会重构"伦理正义"何以可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陈颖 《道德与文明》2021,(2):151-160
康德以财产权利为基础,构建了一套关于自由意志的道德法体系.他的权利理论为政治国家的合法性提供了先验的形式依据.黑格尔认为,康德的财产权思想完全局限于道德,具有抽象主观性的缺陷.在黑格尔看来,财产权指向实际的占有,自由意志最终要在伦理实体而不是道德法领域得到实现.现实的自由要求个人拥有将自己的意志置于任何事物中的人格权利,并且作为财产的所有人与其他自由的个体相联系.因此,财产权原则必须具有更加实质的含义,而且只有理性国家才是实现了人格自由的最高伦理实体.黑格尔财产权思想中对私有制度以及契约论国家观的批判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但是他所理解的财产权却囿于精神领域.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人权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宪法法律的基本价值诉求。而这一价 值观念的巨大变迁, 要归因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市场经 济重塑着一个社会的价值理念、行为模式和运行规则。人权伦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 政治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法律运行的社会基础。与此同时,人权伦理在现代道德体系中也居 于最核心的地位。人权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权利。经过哲学、伦理学界学者们几十年的艰辛 探索,有关人权的道德基础(或道德论证)、道德内涵以及人权伦理的实践应用等理论研究 也逐步走向成熟与深化。  相似文献   

14.
尊重教师是师德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应当把"尊重教师"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伦理的一项重要原则。尊重教师之所以应当成为教育伦理的一项重要原则,从根本上说,是"尊重人"这一普遍的社会道德原则在教育活动领域中的重要体现和要求。只有尊重教师,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主体积极性,实现教育事业利益的最大化。尊重教师原则,要求尊重教师的道德人格、尊重教师的正当利益诉求、尊重教师的教育民主和自由权利、尊重教师的生命财产安全。倡导和践行"尊重教师"的教育伦理原则,需要创设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化机制和社会公共政策、教育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问题是事关马克思历史辩证法及其主体向度理解的重要理论问题。为反叛第二国际理论家将辩证法庸俗化为缺乏内容奠基的形式方法,青年卢卡奇开辟出"近黑格尔阐释"路径,立足于"总体"范畴确证深入社会历史现实的辩证法。但其与马克思返回黑格尔诉诸于历史辩证法仍有根本区别。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并不缺乏关怀人类生存境遇的主体向度,为此他在《资本论》中洞察到资本的自我活动与"绝对理念"辩证运动的内在相似性,揭示了资本作为"同一的主体-客体"对人之主体性地位与作用的消解。青年卢卡奇则基于劳动本体论指认社会历史的总体由劳动建构,强调无产阶级作为历史中"同一的主体-客体"通过自我认识能够打破资本主义物化现实,但这一主体解放策略因强烈的主观主义色彩备受批评。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社会组织形式,非营利组织具有非营利性、志愿性和公益性等特征,是一种具有丰富道义色彩和深刻伦理意蕴的组织形态。非营利组织所蕴涵的公平正义、人道主义和志愿公益等伦理特质,使其能够凝聚并激发社会道义的力量,有效地解决因政府和市场失灵所导致的诸多社会问题,在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伦理功能,成为现代社会人类伦理精神践行的新栽体和新机制。  相似文献   

17.
民主不仅是一种政治制度,而且是一种文化形态,内在于人们的民主理念和伦理观念。民主的伦理意蕴在范畴上体现为个体与社会、个体与国家之间的一种政治与伦理关系。在个体与社会维度蕴含于平等、自由、自主、尊重、参与、包容等民主的前提和价值追求之中;在国家层面和行政层面体现在回应、责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探究民主的伦理意蕴,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民主政治的认识,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8.
在思想对客观性的态度问题上,最为实质性地显示出了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哲学的根本性差异,从而亦由之显示出了三种哲学在如何切中现实或切中何种现实问题上的根本性差异。就对于现代世界之科学、自律性道德生活与民族历史传统三项基本现实来说,康德哲学较好地说明了近代科学与自律性道德生活之现实,但非历史地将这种存在着严重内在冲突的社会视作"自然"性的存在,而看不到超越这一社会的可能性;黑格尔哲学虽然较好地切中了民族历史传统之现实,但也将以普鲁士主导的"日耳曼世界"当作其"绝对精神"发展终极目标;而马克思哲学则综合了两者,全面地切中了这三项基本现实。正是由于这一全面切中,马克思哲学才能够不仅合理地说明了现代社会的发生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针对其根本问题而提出了超越这一社会生活方式的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对现代世界历史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晏辉 《道德与文明》2012,(5):120-127
政治生活走进伦理学涉及"应当"与"能够"两个方面。政治生活"应当"走进伦理学的正当性基础在于政治生活的本质和伦理学的目的。政治是有关公民之根本利益分配的所有方面,政治的首要任务是提供"公共秩序",这是使社会良序运转的直接基础;政治应为每个公民提供平等的政治权利、公平的经济权利和多样化的精神产品。伦理学作为关于善与正当性问题的学问,除了规定个体行动者之行动的正当性之外,还必须规定集体行动者(企业、行政机关、国家)之行动的正当性。因制度性缺陷和权力滥用造成的损失有可能比个体因不遵守伦理规范造成的损失更大。政治生活接受公民的伦理反思、批判与规定乃是公民的正当性要求,在伦理学中应有重要位置。政治生活"能够"走进伦理学的现实条件取决于伦理约束权力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其必要性在于权力拥有者可能有利己动机;其可能性在于执政者因有德性而产生的自律以及社会舆论的强大监督。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发展,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培育公民道德等都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这需要从以儒家伦理文化中吸取资源。因为,从文化的角度看,道德具有历史的延续性,而新的道德也离不开历史的基础。然而,这种吸取是有条件的,一方面需要对儒家伦理进行精华与糟粕的辨析,另一方面,需要结合传统与现代的时代特征,既厘清儒家伦理和公民道德之间的区别,又探寻两者的关联,在此前提下提炼可供吸取的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