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历史的”这个词,是作为“社会的”这个词的同义词来使用的。这意味着本理论的使命是研究人们的社会生活,即社会是它的研究客体。但是,众所周知,研究社会的科学,不仅有历史唯物主义,还有许多其他科学。可见,为了明确历史唯物主义在研究社会的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必须明确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对象,就是要指出社会过程的这样一些方面,对它们进行分析,既是合目的地研究社会的  相似文献   

2.
历史唯物主义范畴依其反映社会运动的视角不同,可以划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从静态上把握社会结构,从社会客体的角度反映  相似文献   

3.
社会实践的范畴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曾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而称自己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可见,社会实践这个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是,在我们过去的哲学著作、文章和教材中,多是把社会实践作为认识论的范畴加以考察,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其它组成部分中,则较少论及,较少研究。这种情况显然是不适当的。  相似文献   

4.
依据马克思、恩格斯本人认可的相关论述,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实证性的科学理论;马克思涉及正义问题的论述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对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正义主张的批评,另一类则隐含在对资本主义剥削的谴责和对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批评中。马克思的正义观念,指的只是隐含在第二类论述中的马克思对什么是正义的、什么是不正义的看法。马克思实际上持有两种不同的分配正义观念:一种是涉及资本主义剥削的正义观念,即资本主义剥削的不正义,说到底是因为资本家无偿占有了本应属于工人的剩余产品,另一种是涉及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弊病的正义观念,即由非选择的偶然因素所导致的人们实际所得的不平等是不正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的正义观念在内容上互不涉及、在来源上互不相干,在观点上互不否定。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不是立足于历史相对主义的立场反对一切规范正义,而是反对那些自称普适的和永恒的规范正义;他们所认同的规范正义同样不是某种非历史的价值悬设,而是从资本主义社会中历史地产生出来的社会主义规范正义。我们可以通过澄清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社会主义正义的确切态度来挖掘他们文本中的规范性价值观,并借鉴当代西方左翼正义理论的有益思想资源来建构一种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这种正义理论契合于历史唯物主义,因为它是适用于后资本主义时代的正义理论,是从克服资本主义结构性缺陷的社会主义因素的现实化进程中产生出来的正义理论;同时它也是规范的而非描述性的正义理论,是能够从狭隘的分配领域之调解延伸至社会经济制度之改革的规范性正义理论。  相似文献   

6.
过去,几乎所有的哲学教科书都把五种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表述。四川永川地委党校颜虹在《一个唯物史观的重要原理——“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初探》的来稿中则认为: 五种社会形态的理论不仅在实践上行不通,而且在理论上也缺乏应有的根据。  相似文献   

7.
凭借其科学的实践观,马克思实现了对旧哲学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扬弃,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科学实践观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个理论体系,这中间还存在一个理论的中间环节,即马克思的现实观。作为科学实践观与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中间环节,马克思现实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理论原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原则的原初形态;它既表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体论上的创新,又规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罗跃军 《哲学研究》2012,(8):68-71,126
一、关于《理想国》中正义论证的争论关于《理想国》中的正义问题以及柏拉图和苏格拉底对此的论证,西方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议。早在1937年《心灵》杂志第183期上,福斯特(M.B.Foster)教授就发表了一篇题为"柏拉图《理想国》中的一个错误"的论文,对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与其对手之间关于正义的讨论进行了批判。他认为,《理想国》第二卷开篇中格劳孔关于善的三重区分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这种区分要求苏  相似文献   

9.
列宁曾经明确指出“物质利益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整个世界观的基础。”①但是,一方面,在以前我们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并没有利益问题的地位,利益问题往往被当作伦理学、政治学或者经济学的内容而被排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域之外。另一方面,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当代人类社会中的利益问题又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内容、新特点。就此而论,弄清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已经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完善内在要求和在新条件下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的前沿性问题。本文仅就利益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谈一些自…  相似文献   

10.
道教是中国本民族的传统宗教,它在神州大地的怀抱中诞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乳汁养育而成。道教和我国传统文化的许多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我国古代整个思想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教理、教义和修炼方术所包含的内容相当复杂,其来源也是多方面的。从道教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来看,它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1.
“天下名山僧占多,世界善言佛说尽”。这是五台山龙泉寺的一副楹联,道出了天下名山与佛教的关系。远离尘世、巍峨幽美的奇峰大山,在信徒心目中不啻为人间“净土”、“佛教天堂”,故天下名山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国佛教圣地,古代向有三大名山之说,即五台、峨眉、普陀三山,乃文殊、普贤、观音三大士之道场。以后又增加了地藏道场九华山,成为著称于世的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四大佛山以五台为最尊。五台山成为四大佛山之首,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因它具有众多的不同寻常的佛教之“最”。至迟在北魏时期,五台山即创寺兴佛,成为中国最早的佛教名山。五台山被比附为文殊道场后,因文殊作佛祖的左胁侍,在四大菩萨中地位最尊,其道场五台山在佛教名山中的地位自然最高。四大名山中又以五台山国际声望最隆,自唐开始,这  相似文献   

12.
休谟认为 ,正义的起源在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有限同情心 ,正义乃是为了弥补自然与人性的这种不足而产生的人为之德 ,正义的主要作用是作为一种划分财产权利的道德规则。本文对休谟的正义观进行了阐述和简要评析 ,并指出了其正义思想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阿马蒂亚·森的分配正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马蒂亚·森的分配正义见解 ,以主体为中心 ,一方面强调分配上的能力本位 ,主张源头的产出保证 ;另一方面 ,注意分配是外部条件 ,提倡分配过程中的权利平等。这是对罗尔斯正义论的具体化 ,是从经济伦理学的视野对分配正义的新认识。但是对能力及其与效用关系的解释上 ,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略谈儒家的正义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正义观建立在人的内在德性之上,因而是德性伦理。义和利不能分开,它是处理利益关系的根本原则,包含公平、公正的原则。它是在仁即普遍的生命关怀之下的广义的正义观,包括对自然界一切生命的公正原则。它以善为自身的最高价值,视人为目的,避免了工具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观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史,有关权利问题的探究贯穿其思想始终,在正义观上马克思也有着关于道德正义、权利正义、分工正义与分配正义的多元化思考,同时马克思的生产力观反映了他对权利问题、正义问题及其矛盾关系问题的充分认识与重要解决。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构想角度来看,他的生产力观在与权利观、正义观相联的过程中呈现出丰富的政治哲学意义,人们可以从权利、正义与生产力三者的关系中重新认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深入认清马克思生产力观在其权利观与正义观中所发挥的统领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现实世界由万物组成,虽整体上具有质的无限多样性,但具体到每一物,则无一不是有限且实有的。“有限”说明其局限性,“实有”说明其客观存在性和俗常可知性,因此不妨称现实世界为“物有世界”,“物”即“有”,此处“有”概念的内涵是“有限”与“实有”。以物有世界的无限多样性可相统一为前提,对其在时间上的终极来源的寻求形成了宇宙生成论,对其存在的终极依据和基础的寻求形成了哲学本体论。由于任何有限物都因其所受的局限而无法解释和决定万物整体上的无限性,因此此终极的统一只能在一切有限物“之外”去寻求。“统一”意味着…  相似文献   

17.
正义问题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核心议题。学界围绕"塔克—伍德命题"而展开的讨论貌似呈现了一个矛盾着的马克思和矛盾着的马克思正义论的形象。在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复调语境"中,马克思正义观的本真面貌得以呈显。具体说来,马克思向我们展示了根基于生产领域的、具体的、历史的实质正义。马克思不仅完成了对正义问题的哲学省思,还从经济学的视角展开了对正义问题的批判性阐发。他通过对工资问题的经济学解释而揭开了平等交易的"幻象",通过对剩余价值率的公式化呈现而交出了劳动力受剥削的"铁证",通过对资本主义占有规律的深层解剖而洞悉了资本主义虚假正义的"根由"。正基于此,马克思完成了对超越性、批判性的"高阶正义"的理论期许和擘画。总之,《资本论》及其手稿呈现了一种独一无二的正义观,它堪称马克思的"正义论"。  相似文献   

18.
倪光道 《天风》2006,(15):24-26
基督徒必须持守自己的教会性,远避世俗;教会必须持守自己的神圣性,防止世俗化。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本着圣经毫不含糊地说:持守教会性决不是脱离社会,持守神圣性也不是逃避世界。恰恰相反,持守教会性的基督徒更应当在世界中活出信仰,爱国爱教,荣神益人;持守神圣性的教会更应当努力服务社会,在俗事中彰显神圣,真正成为“世上的盐、世上的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心理学界对自我意识的研究已有不少专论,但对自我意识在个性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尚未见到系统论述。对此问题进行探讨有助于进一步研究个性结构,对促使个性沿着正确方向发展也有积极意义。一、自我意识是个性系统的重要内容个性心理学研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是,不少心理学家认为,自我意识是个性系统的重要成份。  相似文献   

20.
古巴比伦时期,社会上兴起了女祭司阶层。她们在家庭中具有极高的地位,被称为"特殊的妇女"。摆脱了"父权"、"夫权"和"子权"的控制,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她们不能被丈夫随意抛弃,享有财产继承权,可以自由处理家庭中的不动产。女祭司具有的宗教职能、高贵的出身及具有的丰厚嫁妆是其在家庭中享有极高地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