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辩者之囿     
正名家何以为名家,并非只是出于对"名"的关注。可能除了道家声称"名可名,非常名"(《老子》第一章)之外,百家之学对于"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关注。荀子有专门论"正名",法家常称刑名之学,墨家更有专门的《墨经》论名学,可见名学不是名家的独门功夫。名家的根本特征大概如司马谈所论,是"专决于名而失人情"(《史记·太史公自序》)。专注于"名"是其一面,失于人情则是另一面,此于名家可谓一体之两面,只有两面都说齐全了,才是名家的真面目。对于名家的名学思想,现代学人所论可谓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整个先秦名辩逻辑的发展为背景,比较具体地探讨了先秦儒家在名辩思想特别在正名方面提出的理论见解及其贡献,并分析了先秦儒家未能在正名和名辩方面全面继承、发展名家和墨家逻辑思想成果的缘由。文章认为,孔子是儒家正名思想的开拓者,他最先揭示了名实必须一致的正名原则,突出了“思”的作用,提出了“举一反三”、“能近取譬”等推类方法。孟子也承认自己“好辩”,但又对名辩采取否定态度,因而很少有所建树。荀子是儒家正名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不仅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正名思想,而且在某些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名家和墨家的正名学说,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正名逻辑体系。其中尤以“制名之枢要”最具有创见的理论价值。文章最后指出,先秦儒家虽然为开拓我国古代的正名逻辑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终因坚持排斥名墨的错误立场,未能对名家和墨家在名辩学说上的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作出全面的继承,特别在命题和推理形式方面显得极为薄弱和不足,未能使先秦的名辩学说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有名、辩研究之实,而无“名学”、“辩学”之称。自我国近代学者开创以西方传统逻辑参证中国固有名、辩的研究模式后,“名辩”遂成了“中国古代逻辑”的代名词。实际上,所谓的“名辩逻辑”是从来没有经过严格论证的。从一些研究者所勾勒的“名辩逻辑”体系来看,其所描画的概念论、命题论、推理论等主要内容,都不是真正的类似于西方传统逻辑那样的逻辑理论,“名辩逻辑”在中国古代是根本不存在的。众所周知,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形式逻辑体系,亚里士多德逻辑的创立,主要得益于古希腊数学方法的借鉴,古希腊的语言学研究也为亚里士多德逻辑提供了有益、有力的支持。而在中国古代并不具备创立亚里士多德逻辑那样的条件。中国古代的科学基本上停留在经验领域,并没有上升到理论科学的发展阶段,中国古代的几何学本质上是一种文字几何,缺乏严格推理的手段。以象形文字为基础的汉语言的特点,也不利于逻辑科学的建立。然而,否定“名辩逻辑”的存在,并不等于否定“名辩”的理论研究价值。中国古代的“名”是指事物的名称,名学是中国古代以名为研究对象,以规范名实关系为核心内容的关于事物名称的思想理论。中国古代的“辩”即论辩,辩学是中国古代以辩为研究对象、以探讨论辩原则和论辩方法为核心内容的论辩理论。名学不是辩学,它们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是不能相互替代、也是不能相互包容的。在中国古代,不存在既非名学、亦非辩学的“名辩学”。  相似文献   

4.
中国正名学说中的意义理论周云之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中国古代逻辑曾被称作“名学”、“辩学”或“名辩学”等。其实,所谓的“名学”也只限于指中国古代的正名之学或名实之学(正名学),“辩学”才主要是指推理论证之学(论辩学),合正名学和论辩学而称“名辩学”,包含并代表了中国古代逻辑的全部理论和学说。正名学乃是整个名辩学的基础。无可否认,当代语言哲学及其意义理论是20世纪初才开始提出和创立的,因此无论在西方的古代还是在中国的古代,都还不可能有专门的语言哲学,更不可能有专门的意义理论或语义理论,自然也不可能…  相似文献   

5.
《庄子·天下篇》是中国学术批评史上的开山之作,其主要内容是对先秦诸子及其人物的评论和评价。但就其反映的理想人格的类型来判断,《天下篇》并非庄子本人所作,而是其弟子或后学的作品。庄子本人对先秦诸子的学术批评,见于《庄子》内七篇。庄子本人批评的道家人物,除了《天下篇》中论及的老聃(老子)、宋钘(宋荣子)和庄子本人之外,还有列子(列御寇)、接舆、南郭子綦(南伯子綦)、阳子居(杨朱)等。庄子所批评的"儒、墨",实际只有儒家的孔子及其弟子。由于"儒"及孔子的"师儒"身份,包括庄学在内的诸子学派的渊源皆可追溯至孔子,故庄子本人不可能对儒家及孔子有激烈批评。《庄子》书中对"儒墨""杨墨"或"儒、墨、杨、秉"及惠施的批评,实际上只涉及名家和名辩作风,反映了先秦逻辑学由形式逻辑向辩证逻辑发展的重要线索。庄子弟子或后学对先秦诸子的批评与庄子本人的先秦诸子批评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先秦儒家对诸子百家的学术批评,始于孔子对道家学派和儒家自身的批评;孔子也批评了早期法家、名家和"小说家"的某些思想因素。孔门"七十子"及其弟子的学术批评,基本发生在儒家内部,其中以子游、子夏、子张间的学术批评和世硕、宓子贱、漆雕开、公孙尼子之徒相与论性情,"皆言性有善有恶",影响最大。战国中后期儒家对先秦诸子的学术批评,除孟子对杨、墨和荀子对"十二子"的激烈批评之外,对诸子学派最著名的学术批评,是孔子七世孙孔穿对名家公孙龙的批评和孔子九世孙孔鲋及儒者董无心的"诘墨"等。先秦儒家对诸子百家的学术批评,反映了原始儒家的思想特点和价值取向,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逻辑学历史上叫做名学、辩学,或名称名辩之学。所谓名,即名称、语词、概念。辩,即辨别(辩辨古通)、争辩和辩论。这大体上相当于判断(辨别、  相似文献   

8.
正商务印书馆,2019年,25万字本书拣选了早期中国哲学文本中公认晦涩的术语和争议较大的表达,如道家学说中的"无""无为""因是",儒家学说中的"仁""心""性",名辩思潮中的"名实""指物",以及作为公共话题的"类""名分""感应"等,力图通过语义分析给出不同于以往的新刻画,宗旨则是揭示中国古人如何在道物、德性、伦常与名理的论域中讲道理。定向于这个目标,除了因为"讲道理"是一切思想传统的共同品质,更因为有见于  相似文献   

9.
庄子名辩论     
庄子的名辩思想是庄子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国古代名辩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然而,近百年来治庄学和治中国名辩史学者对庄子的名辩思想却研究得很少,看法也颇为分歧。本文想谈谈我对庄子名辩思想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0.
在先秦时期 ,并没有“名家”这一称谓 ,当时人们称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为“辩者”或“察士”。只是到了西汉 ,著名学者司马谈在其《论六家要旨》中第一次用“名家”一词指称先秦时期的辩者学派 ,此后流传沿用至今。名家学者多有发达的知性思维和抽象思辨能力 ,在逻辑学上颇有贡献 ,是先秦独具一格的一个知识群体 ,学术界对此已有不少论述 ,但我觉得从思想史的角度上谈论得还不够系统和明晰 ,所以在这里再作探讨 ,以求教于同仁。一、名家学派及辩者的学术个性名家学派并没有明确的学脉渊源或严格的团体组织 ,只是在思想和观念形态上有相近的倾…  相似文献   

11.
正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常常以牺牲身心健康为代价,换取金钱和权力,在获得财富和权力后却无福消受,这样的例子在现代社会中屡见不鲜。日复一日地超负荷工作,长期积压自我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类似的行为与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是相悖的。老庄思想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却在无数个思想学派不断产生、兴盛的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政权更迭频繁,但书画艺术不仅没有因此而停滞,反而完成了重要的转型,表现在书法领域就是书体的成熟、名作的产生、名家的林立、书法理论成果的大量涌现等方面;表现在绘画领域就是绘画题材与创作思想的变化、名家名作以及绘画理论的大量涌现等方面。而在传承方式方面,除了学校教育、师徒授受等主要方式之外,以门阀士族为主的家学教育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书画传承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3.
“名教”一词的出现,是名家思想在汉末魏时兴盛的背景下,名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结合的产物。汉末名家思想的兴起,刺激了儒家思想中已有的与“名”密切相关的概念的凸显,从这一角度而言,“名教”则是儒家思想充分吸收了名家思想之后的一个词语,因此,“名教”成为“儒家”的代名词。“名教”一词的出现,是对东汉重名之流弊反动的产物,从这一角度出发,东汉无名教之治。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角度谈中医"扶阳学派"的复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产生于100多年前以重阳扶阳为主要思想、喜用姜桂附等温阳药物的"扶阳学派"近年有复兴之势,从中医历史发展角度进行分析:(1)"纠偏正弊、曲折前进",是中医历史发展的规律:"挟阳学派"也是为纠正温病学派用药寒凉阴柔的时弊而从阳立论的;(2)时代需要,是中医发展的动力:当今中医呈现"异化"、"退化"、"西化"等现象,"扶阳学派"是在中医回归自身发展,以传统理论应对"-3今疾病的思潮下应时复兴的;(3)历代曲折发展中多有矫枉过正之嫌,希望扶阳学派复兴不要蹈其旧辙,形成滥用温补的新时弊;(4)经典是各学派共同的基础,辨证论治是中医永恒的法宝,不能离开中医经典之道.而径效扶阳之术.  相似文献   

15.
先秦名家的开创者和成立标志应为邓析.邓析的学术思想就是以"可不可,然不然"之说,对当时社会那些合乎形式逻辑的"常识"提出批评与非难.先秦名家对诸子学派的学术批评,以惠施、尹文二人最为显著.惠施对儒、墨、道、法、名诸家思想,尤其是对道家庄子的思想观点予以了直接的批评;尹文则从稷下黄老"兼综百家"的立场,对名、法、儒、墨各...  相似文献   

16.
新马克思主义在范畴上外包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但不能把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等同于新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除主要奠基人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的思想之外,还包括“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布达佩斯学派”等理论思潮。而新马克思主义除了涵盖上述理论思潮外,还要加上“南斯拉夫实践学派”、波兰的A·沙夫、捷克的K·柯西克,美国的I·华勒斯坦、F·詹明信、法国的J·克莉斯多娃、李欧塔、德奥地区的欧菲等人的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17.
当代管理理论多样纷呈,但真正对管理问题进行深入哲学审视的成果并不多见.丹麦管理哲学家科克比的管理哲学理论提出了彻底的规范视角,认为超越于普通的社会规范之外的"绝对"或"第四者"是领导或管理实践的最高尺度,现代社会中,领导者除了需要具备智慧、节制、勇敢、正义四种主要美德之外,还需要形成深思明辨、热情愉悦、耐力、预见力、直觉力、助力等六种具体美德.科克比的理论开拓了管理哲学研究的视野,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以来的中国逻辑史研究,比照西方逻辑,仅仅将先秦的名辩学看成是中国逻辑史的主要部分。其间虽有对《周易》的涉及,但也是浅尝辄止。本文从《周易》经、传产生的年代,特别是《周易》经、传所蕴涵的逻辑内容与先秦名辩逻辑的代表人物孔子、惠施、邓析等人的思想对比,说明先秦易学逻辑对名辩逻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得出《周易》的经、传发轫了中国古代逻辑中的推类理论,而名辩学尤其是墨家辩学的推类理论则是对自《周易》以来的推类逻辑传统的总结和提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严复是近代中国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和翻译家,也是对中西逻辑思想进行比较研究的重要代表。他翻译的《穆勒名学》是第一部传入我国的有关西方归纳逻辑的重要著作,也是最早向我国全面介绍西方传统逻辑思想体系的重要著作。他的另一本逻辑译著《名学浅说》对在我国普及西方传统逻辑有重要作用。严复在对《穆勒名学》所加的按语中,对《名学浅说》的“更易”以及其它论著中,表述了关于正名的思想。本文将就严复的这一思想及其特点作些探讨,以期进一步认识严复的逻辑思想,以及西方逻辑思想的输入对中国逻辑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肇始于两晋、兴盛于唐朝的重玄学,到宋代仍然没有消失,而是继续产生影响.其承上启下者,便是陈抟学派.陈抟学派承接唐代道家之风,以重玄为宗阐发<易>、<老>、<庄>,在学术大旨上突出儒道之间的互相融合以及心性理论的深入阐发,从而使宋代道教思想学术能够摆脱符箓小数的束缚,并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与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