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般而言,和平作为政治目的,主要基于正义权利的考虑。但如果要将和平视为一个永久目的,那就不仅要考察其政治哲学的思想内涵,同时也应理解其历史哲学的维度。康德正是在普遍历史理念的基础上,将永久和平视为最高政治目的来筹划,提出无论是个体或社会,还是国家或国际联盟,人类历史发展都是合目的的。而在康德的目的论体系中,道德是主旨,普遍历史的主体是作为道德存在者的人类,无论从自然目的过渡到自由目的,还是从基于自由意志的道德目的过渡到关涉自由权利的政治目的,自由是普遍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作为政治目的与道德义务的永久和平,需要历史目的论来保障。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关于《资本论》正义观的争论表明,马克思对于正义问题的理解已经跳出现代政治哲学视野,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探讨正义问题的理论语境。重新理解《资本论》的正义观成为重新阐发马克思现代政治批判思想的重要切入点。古典政治哲学对于"普遍正义"与"特殊正义"的区分为我们重新理解《资本论》正义观提供了新的视角。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把正义从一个道德二元抉择问题转化为政治经济学问题,从根本上瓦解了现代性正义理论的政治哲学基础,进而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正义危机的同时,开辟了一条超越现代"道德政治"的思想道路。  相似文献   

3.
政治正义及其价值功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政治哲学的价值体系中,政治正义作为证成理想政治体的存在的价值原则和道德规范,统摄着平等、自由、民主等其他政治范畴的价值导向,是当代政治哲学的道德理想和价值目标.政治正义的价值导向是对平等和自由两大基本价值原则的道德诉求,也是对当代政治社会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反思和回应.同时,政治正义作为最高价值理念,也在以其价值导向和功用丰富着当代政治文明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伦理正义"是马克思正义观研究的思想背景和可能视角。所谓"伦理正义",是肇始于古典政治哲学的一种正义理解。与"法权正义"基于个体权利追问平等优先还是自由优先的理论争执不同,"伦理正义"以个体德行与公共善的一致为前提,主张个体自由与共同体自由的实践统一。黑格尔对于市民社会和国家关系的思辨把握,揭示了"法权正义"的个体与共同体分裂的二元结构及其困境,探索了以"伦理正义"超越"法权正义"的国家哲学路径。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指认了"法权正义"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耦合关系,阐释了从异化劳动向自由劳动复归的人类解放逻辑。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对"法权正义"的根本批判,回答了在现代社会重构"伦理正义"何以可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语境与马克思哲学总体性概念的再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仰海峰 《现代哲学》2004,30(4):1-10
随着后现代主义的扩散,总体性的哲学观念受到了根本性的否定,马克思哲学的总体性理论,作为现代性谱系的构成要素,也成为后现代批评的焦点。本文从资本逻辑的历史形态学出发,认为马克思哲学的总体性思想是他批判资本主义及其文化的理论基础,强调差异、非总体化的后现代主义,体现了资本在后组织化(弹性生产)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理念,这是不同于组织化资本主义社会总体性的另一种总体性,重思马克思哲学的总体性观念,才能更为真实地透视后组织化资本主义及其文化逻辑,这构成了马克思哲学当代理解的一个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6.
当代美国新马克思主义的两位学者艾里斯.扬和南希.弗雷泽围绕多元压迫之正义框架还是二元正义维度会更有利于新社会主义的联合策略问题,以及差异和承认政治问题所展开的政治哲学论辩,所致力于揭示的是,如何使得正义的理念和实践在反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具有深层的颠覆性这样一个共同的议题。二者的正义构想异同及其争辩所打开的话语空间,一方面向我们昭示了解放政治的理论和实践斗争的努力一直在路上,另一方面也表明当代美国新马克思主义对多元文化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框架的依赖本身限制了理论自身的潜力而未能深层有效地挑战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  相似文献   

7.
形而上学能否被终结是长期存在于哲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欧洲传统形而上学是一种实体论的思维本体论,康德颠覆了这种传统的形而上学,但并没有颠覆形而上学本身。他通过纯粹理性批判为人的自由本质奠定了认识论基础,同时又在他的实践哲学中为形而上学找到了栖身之处,即以人的自由本质为依据,确认普遍的道德法则和权利法则只能来自人的纯粹理性,而不是来自经验。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以人的感性活动为本体论原则完成了对以往旧哲学的总体超越,从人的生命活动(劳动)出发确认人的自由本质,并将"改变世界"确立为实践哲学的主题。人类改变世界的活动必然要面对实践的普遍法则和价值理念。这些普遍法则和价值理念不可能直接出自于对经验世界的归纳和概括,而必然是以人的自由本质为前提性依据,通过人们的理性思维推导出与人的自由本质根本一致的普遍法则和价值理念。而依靠我们的理性能力来探讨实践的普遍法则和价值理念,正是形而上学在实践哲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亚里士多德继承了前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心智方向和结果,通过一种中庸之道的伦理原则和社会平衡原则,认为善与正义的哲学理念始终是社会个体和政治共同体应当达致的自然本性,特别倾向于从自然本性的角度为善与正义及其和谐社会思想寻求一种坚实而客观的理论根据和现实根据,希望在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的自然本性或自然秩序的紧密结合中阐释某种关于善的自然主义伦理和关于正义的自然主义政治的哲学理念及其和谐社会思想。  相似文献   

9.
艾伦·伍德提出"马克思并不认为资本主义是不正义的",甚至认为马克思主张"资本主义剥削是正义的"。伍德的观点,是由于误读马克思的经济学文献,并窄化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整体理解而得出的。深入研读马克思的文本论述,会发现他反对伍德的这种理解。马克思认为,劳资交换包含两个在本质上决不相同的过程,无论从工人方面、还是从资本方面来看,都不是平等的等价交换。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与正义的真正看法,一是不认为资本主义是正义的,二是不止于以不正义之名谴责资本主义,三是要"揭示"正义背后的资本主义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黑格尔实践哲学的当代意义的众多层次进行了讨论。通过将黑格尔实践哲学与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以及其他相关社会理论进行比较分析,集中论述了三个命题,它们分别是(Ⅰ)黑格尔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社会异化理论,或者更确切的说,是一种并不简单放弃"实践哲学"作为规范科学主张的"完全异化"理论;(Ⅱ)在一个包含基本法所有"生成层面"的统一的法的概念中,黑格尔区别了这一统一概念的不同层次——就如同她们最近被称之的那样。同时,将他们历史实现的问题主题化;(Ⅲ)黑格尔的法哲学包含一个政治的概念,这个概念对于现在追问国家任务的现实问题具有重大的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义是在人类的现实处境下,处理现实利益关系的政治智慧,其实质是人类运用认知理性、实践理性和自由意志的主体能力,以自由和平等为价值目标,在现实的利益协调和分配关系中所把握的一个"度"。由此可见,"正义"形式的背后是我们的社会生活和现实的利益关系,抽象的正义理念需要通过把握其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形态来予以揭示。我们把正义的现实形态区分为普遍正义、具体正义和程序正义。普遍正义是社会合作的伦理基础,具体正义通过"求同存异"维护公共利益,保护个体利益,程序正义则是追求社会治理工程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对约翰·罗尔斯而言,正义观念的实践功能指的是它能否得到民主社会公民的一致认可,从而帮助他们在正义问题上达成共识.为了实现正义观念的实践功能,他的方法是诉诸一种抽象的组织化的理念,为民主社会的公共政治文化中互相冲突的理念和原则赋予融贯性.罗尔斯所提出的这一共识的基础,即一种正义观念,能否在现实中得到公民的认可,关键在于一种为了融贯性而做出的理论重构,相对于我们对正义的日常理解如何能够具有权威性,而罗尔斯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有所回避.这表明,为了说明政治哲学如何能够解决我们的实践分歧,我们仍然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3.
“批判正义”与人的自由和解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的正义观是一种"批判正义".这种"批判正义"大致包括以下三个主要方面的内容:一,批判蒲鲁东(主义)、杜林等人"永恒正义"理念,确立正义理解的生产方式基础;二,批判资产阶级抽象人权理念,确立人权范畴的"过渡正义"性质;三,批判资本主义现实私有制度结构的非正义制度安排,确立未来正义社会的根本实现原则--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他们的目的是要摒弃资本主义财产关系下的狭隘的、片面的正义观念,确立一个每个人得以自由发展和全面解放自身与个性发展的正义社会.对于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而言,马克思恩格斯的"批判正义"理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是黑格尔哲学的最基本的命题。这个命题集中地体现了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体系和辩证方法的矛盾。黑格尔正是通过这个命题在他的极端保守的哲学中隐藏革命,反映了十九世纪初刚刚形成的德国资产阶级的要求。 在一些研究黑格尔哲学的论著中,作者们一般都正确地指出了黑格尔的这个命题是在他批判康德的二元论、不可知论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彻底的唯心论的一元论,同时也包含着辩  相似文献   

15.
正义问题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核心议题。学界围绕"塔克—伍德命题"而展开的讨论貌似呈现了一个矛盾着的马克思和矛盾着的马克思正义论的形象。在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复调语境"中,马克思正义观的本真面貌得以呈显。具体说来,马克思向我们展示了根基于生产领域的、具体的、历史的实质正义。马克思不仅完成了对正义问题的哲学省思,还从经济学的视角展开了对正义问题的批判性阐发。他通过对工资问题的经济学解释而揭开了平等交易的"幻象",通过对剩余价值率的公式化呈现而交出了劳动力受剥削的"铁证",通过对资本主义占有规律的深层解剖而洞悉了资本主义虚假正义的"根由"。正基于此,马克思完成了对超越性、批判性的"高阶正义"的理论期许和擘画。总之,《资本论》及其手稿呈现了一种独一无二的正义观,它堪称马克思的"正义论"。  相似文献   

16.
隶属法兰克福学派批判传统的索恩-雷特尔认为,康德先验哲学和现代自然科学背后存在一种"永恒的""普遍的"知识论逻辑,只要这种非历史思维不能被历史地理解,知识的有效性无异于成了唯心主义的信念。他在取法政治经济学批判路径,特别是在聚焦于马克思对商品交换关系的形式分析基础上,揭示出纯粹知性范畴起源于交换社会的现实,它们本质上不过是资产阶级脑力劳动拜物教的经典表现。尽管索恩-雷特尔误判了现实抽象的真正来源,但他创造性提出的"资本主义的本质不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的本质是资本主义"却极具启发性。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西方社会批判理论中,以汤普森为代表的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以下简称历史学派)的政治批判越来越引人注目。历史学派的主导思想在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历史研究,并在历史研究中为现实政治斗争寻找根据和动力,进而以共产主义的政治理想为现实政治斗争导航,最终在未来社会中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体系中,首先在英国,如何有效地开展社会主义运动,并最终把共产主义的政治理想变为现实,构成历史学派学术活动的焦点。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们相信:“一个正义而人道的未来社会的根源可以在英国…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这一命题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看法。目前,国内哲学界对实践唯物主义命题的抽象认同和具体理解上的严重分歧表明,对这一命题的讨论已构成哲学观念变革的中心议题。因此,依据马克思的有关论述,对实践唯物主义命题的含义作出正确的解说,不仅涉及到对马克思本人的哲学思想本质的理解,而且最终影响到哲学改革的进程。本文仅就这一命题所包含的理论内容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9.
在对马克思正义思想的理解中,人们得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是非正义的"和"资本主义是正义的"双重结论,甚至称之为"矛盾"和"悖论",这个问题至今难以解决。但是,如果从马克思的双重历史任务和双重理论构建,即立足于人类解放问题的人类学哲学构建和立足于劳动者的生存解放问题的经济学哲学构建,就会发现前者是对人和人类世界的宏观整体发展要求的把握,是广义正义理论;后者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微观的经济利益机制的把握,是狭义正义理论。二者是互根、互张的互补关系,它是马克思的双重历史任务和双重理论构建的逻辑体现。马克思的互根互张的双重正义理论不仅对当今世界历史的宏—微发展有规范性意义,对正确处理按劳动效能分配与按劳动力度分配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施特劳斯是二十世纪的著名政治哲学家,也是在诸多方面皆有建树的犹太裔学者.他关于耶路撒冷和雅典之争的论述观点独特而且影响重大.耶路撒冷和雅典之争这个命题对于理解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带着这个问题,文章相继探讨了施特劳斯关于这个争论的一般解释,批评了德国学者迈尔应用这个命题分析施特劳斯和施米特思想对话的方案,突出了犹太教与基督教之间的分别对于理解这个命题的重要性,最后从言行二元论和追求完美正义的角度重新阐释了耶路撒冷和雅典之争的根本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