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境学习是成人获得词汇意义的主要方式, 大量研究者使用语境学习范式考察成人母语词汇意义学习的问题。已有研究将词汇意义学习分为两大阶段:习得词汇的对应概念阶段和将新词的意义整合到已有的语义网络中的阶段。基于词汇意义学习两大加工阶段中语境学习的相关研究, 梳理了词汇、语境、被试因素对成人词汇意义学习的影响, 指出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关注新概念学习、隐喻意义学习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察当代语用学进路的三种科学表征学说,分析表明科学哲学最近20多年来发生的重要变化之一,是在科学理论的语义学进路不断推进的同时,语用学进路在多条不同思想路线上兴起。在科学表征问题上,语用学进路不仅要回应"模型何以能够成为现实世界对象的表征"这类传统的语义学问题,还要分析理论建模(表征活动)的要素和环节,说明科学家是怎样运用模型来表征现实世界对象的。  相似文献   

3.
论坛荟萃     
何中华 :隐喻与哲学的表征方式哲学选择怎样的表征方式才是恰当的呢 ?由于哲学的形而上学性质 ,即追求绝对的本体澄明之境 ,它只能选择诗歌语言来隐喻地表征自身。科学语言是基于抽象关系建立起来的表达方式。抽象关系的前提是“相同”规定与“相异”规定的分离。它必然使概念获得坚执性、固定性、明晰性。这恰恰是科学表达所内在地要求的。诗歌语言则是隐喻式的。它的能指和所指关系体现于“同”与“异”的统一 ,因而是扬弃了它们外在对立之后的规定。“同”与“异”的融合与渗透 ,也就是相似关系的建构。所以 ,中国的先哲从来不知道“是”…  相似文献   

4.
事物自身性质与人的意向性耦合,生成了表征事物实在性的视域,科学实在性在"对象-侧显-视域-世界"的结构中得以显现。科学仪器具有"可读性",经由科学仪器的身体感知与身体感官的知觉之间具有同构性。通过"阅读""测量"的具身化实践,实验者能动地感知科学对象的存在。以身体知觉为纽结,链接仪器、主体与科学实在之间的多维互动,在存在论意义上重构诠释学的仪器论判据,或可为视域实在论提供某种实在性承诺。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科学实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哲学从柏拉图主义形而上学转变到现象学存有论 ,这个从现代到后现代的转型乃以现代科学革命为其深刻的背景和动因。现代西方科学哲学作为独立学问既在一般哲学的总架构和总背景之中发展 ,又回应科学发展和革命。随着从逻辑实证主义和波普尔批判理性主义过渡到库恩的历史主义 ,科学哲学发生从现代向后现代的转型。从存有论层面而言 ,实在性和有效性问题仍是后现代科学哲学的关注焦点。问题是 ,尽管实在性仍是现代科学乃至未来科学的支柱 ,但是现代科学革命及科学的后来发展皆展示了科学实在性的新面貌或者说真实面貌。现象学存有论在很大…  相似文献   

6.
科学表征是用一个人工设计的事物(如模型)描述另一个相关的事物(如自然现象),其结果是形成科学知识或理论,它蕴含了构成、划界和规范问题,已经成为各种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的焦点。早期的图像论认为表征就是心理图像,后来的相似论主张表征是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同构论认为表征是两个不同事物之间具有相同的数学的或者物理的结构,指代论认为表征是一个事物替代另一个事物,推理观认为表征是一种推理力和认知能力。这些观点表现为科学理论的句法观与语义观之争、建模与理想化之争,形成了表征的紧缩观和实质观,以及分析方法和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叙事心理治疗探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15年来国际心理治疗界出现一种由科学隐喻向叙事隐喻转变的潮流。它突出了心理问题的多维性和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强调整体联系的视角,与中国文化中的“大人”思想相契合。对叙事心理治疗做探讨,分为三个部分:什么是叙事心理治疗,介绍对叙事心理治疗的整体理解;叙事心理治疗的哲学渊源,介绍叙事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伦理问题,探讨叙事心理治疗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权力关系与责任分布。  相似文献   

8.
随着具身认知的兴起和发展,道德隐喻的研究焕发新活力。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从红白颜色、左右位置和正斜字体三个维度考察道德概念的隐喻表征。实验1的结果显示,红白颜色可能并不与道德概念存在隐喻表征。实验2表明,左右位置与道德概念交互作用显著,左边、右边位置分别与不道德概念、道德概念存在一致的隐喻表征。实验3发现,正斜字体对道德概念的判断具有干扰作用,正体字与道德词汇隐喻表征一致,斜体字与不道德词汇隐喻表征一致。研究表明:左右位置、正斜字体与道德概念存在一定的隐喻联结。  相似文献   

9.
旨在考察多范例训练提高4-7岁儿童隐喻理解能力的有效性。根据关系框架理论,自行编制隐喻故事及隐喻问题,使用多范例训练方法,对56名儿童进行训练,并检验。结果发现:4-7岁儿童隐喻理解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各年龄组间对隐喻的理解能力具有显著差异;各实验阶段差异显著;回答正误受到能否复述、语境熟悉程度、词汇理解程度显著影响,语境熟悉程度对隐喻理解的影响力可能比词汇理解程度更大。结论:语境熟悉程度、词汇理解能力等因素影响儿童在隐喻的本体与喻体之间建立联系,而通过多范例训练的方式,帮助儿童辨识其相关性及区别性关系,从而提高对隐喻的理解能力是有效的。并且,可以泛化到未经学习的隐喻推理中。  相似文献   

10.
近15年来国际心理治疗界出现一种由科学隐喻向叙事隐喻转变的潮流.它突出了心理问题的多维性和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强调整体联系的视角,与中国文化中的"大人"思想相契合.对叙事心理治疗做探讨,分为三个部分:什么是叙事心理治疗,介绍对叙事心理治疗的整体理解;叙事心理治疗的哲学渊源,介绍叙事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伦理问题,探讨叙事心理治疗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权力关系与责任分布.  相似文献   

11.
探讨时间隐喻在时刻水平上的表盘模拟表征。包括两个实验,实验1考察静态的时刻表征是否依赖表盘模拟,对时针和分针的表征是否会有差异;实验2通过加工不同的时刻变化及对旋转图形的判断,考察动态时刻的加工是否产生表盘指针的旋转模拟。结果表明,具体时刻的时间隐喻模式表现为表盘模拟,不同于年、月、日等时间的直线型的时间隐喻;加工变化的时刻是以心理旋转的方式进行的,这种加工方式会影响空间知觉。  相似文献   

12.
本文考察了作为一种生活存在论的朗姆酒观念。更具体地讲,本文探讨了非洲文化生存论本体论语境中的作为隐喻的朗姆酒。作者据此提出,饮朗姆酒可以作为理解加勒比人生存方式的某些基本结构并对其加以概念化的基础。在展开论述中,存在论不是被理解为关于那种存在的实体的研究,而是转向生存论方面,即着眼于人类生存的模式,以及证明人类创造能动性的各种习俗。  相似文献   

13.
由休谟归纳问题引发的对归纳推理的合理性辩护目前主要有三种进路:逻辑辩护、语境辩护和可靠论辩护。这三种进路推进了归纳问题的解决吗?对三种进路的解决方案加以考察和分析后可得出结论:按照怀疑论的要求辩护一般归纳推理的有效性是不可能的、无意义的,但是对特定语境的归纳推理可靠性的辩护是有意义的,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4.
张载成性论及其哲理基础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基于<张载集>及集外佚书<孟子说>、<礼记说>等文献,从两个方面探察了张载的"成性"理论.第一,探究了作为张载成性论哲理基础的性论和人性论,包括性论和人性论的整体模式、结构层次、本末关系、人性善恶等问题.第二,考察了张载成性论的基本意涵,包括成性过程三个阶段的划分、各阶段的不同主体称谓、工夫形态以及成性目标等.作为结语,最后还评析了张载成性论对道学的哲理贡献和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通过3个实验考察权力概念垂直空间隐喻表征激活的条件。实验1发现,在权力判断任务中,具有直接权力关系的相关词对和间接权力关系的无关词对都可以激活隐喻表征。实验2使用相关判断任务,只有相关词对激活了隐喻表征。这说明对词汇进行语义加工并理解权力关系是激活隐喻表征的重要条件。实验3引入水平方向干扰,并将被试的注意转移到干扰信息上,结果仍然出现了隐喻一致性效应,表明垂直空间线索不是隐喻表征激活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西季威克对功利主义的辩护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但当代西方学者对他的辩护结构在理解上出现了分歧,从而对他的道德认识论立场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将其归结为基础论、融贯论和兼容论三种解读.西季威克对常识道德的考察虽然在他的伦理体系内具有重要作用,但这并不能构成融贯论和兼容论的根据,相反,它完全可以在基础论的语境中得到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7.
李莹  刘俊  张灿  王悦 《心理学探新》2019,(4):337-344
采用ERP技术考察不同性质隐喻加工的时间进程与神经机制。以词对方式呈现词源性隐喻、引发性隐喻、一般字面义,被试进行语义相关判断任务。结果发现:从引发性隐喻、一般字面义到词源性隐喻,N400平均波幅呈阶梯状递减,引发性隐喻和词源性隐喻的P600平均波幅大于一般字面义。对于不同类型词对诱发的N400,大脑左半球没有显著差异,但右半球上引发性隐喻显著大于词源性隐喻和字面义词对。并且右半球P600平均波幅更大,但三种词对间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1)日常熟悉隐喻的理解更符合平行假说但需要更多的认知资源;(2)右半球是否参与以及参与程度与隐喻性质和加工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生物(遗传)-文化(坏境)共同构成论的语境论世界观在发展科学的元理论层面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用以解释生命发展系统中深层的多方向、多维度的动态层级结构。由此,发展科学中已经逐渐形成了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核心,进而整合语境论和机体论世界观的关联论和关联的发展系统范式。这种包含着丰富语境论思想的关联的发展系统范式可以更好地容纳发展科学中的新数据,为发展科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哲学基础,为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中涉及的个体发育和演化问题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卡瓦耶斯是法国科学哲学的代表人物,也是法国最早对胡塞尔现象学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哲学家之一。他基于理性知识具有实在性和必然性的立场,考察了胡塞尔的现象学,承认胡塞尔对逻辑主义和意识哲学的"深刻综合",但也进一步对他进行了批判。卡瓦耶斯从四个方面系统反对胡塞尔的意识构造理论,即形式本体论对命题逻辑的优先性、可还原性原则、绝对意识本体论、对历史性的否定,并由此认为胡塞尔无法解释逻辑和科学理论的必然性和历史性。普拉代勒和德里达分别从否定和肯定两方面来思考卡瓦耶斯批判的意义,结合二人对卡瓦耶斯的阐释,可更清晰地定位卡瓦耶斯乃至法国科学哲学的自身诉求,更深刻地理解其思想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20.
汤云 《世界哲学》2012,(5):141-151
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知识的认知基础从实在性的转变为建构性的。这一改变对人们关于政治、道德的理解均有深远的影响,现代语境下出现的道德问题只有置于该语境之下才能得到充分的认识。虚无主义正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文章讨论了现代社会所发生的"认知革命"、道德的建构性质的凸显及其与虚无主义的关系。文章还分析施特劳斯关于虚无主义的观点,基本结论是,施特劳斯并没有抓住虚无主义作为"关系危机"的实质,因而其解决方案很可能将社会拉入更深的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