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接受美学理论认为文本的意义是不确定的,没有独立、绝对的文本;文本的意义是在读者阅读的“具体化”活动中生成的,读者接受在文本意义生成过程中发挥着主体作用。在翻译过程中,文本意义的实现依赖于译者的前理解以及文本和译者之间的视野融台;作为文本读者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自由创造度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2.
《学海》2016,(1):212-216
马克思的文化思想丰富而深邃,其关于文化的论述有五大内核:唯物、辩证、实践的文化观;以"人"为主体的文化生成与发展论;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阶级利益的维护"意识;市民文化是现代化实现的先决条件之一;文化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马克思的文化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的最生动展现,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及如何在中国特殊文化语境下建立一种有意义的解读圣经之方法。笔者提出"文本/共处"这一新的释经概念,以及圣经经文形成过程中的"四个书写策略",分析圣经群体如何面对处境中的文本。圣经是一个移动的文本,游走于不同的文化之间,在翻译与诠释过程中吸收了不同的文化与文本,才被带到亚洲及中国。读者文化语境中的文本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本文依据"文本/共处"的诠释方法探讨两个层面的问题:1.圣经作者如何运用希伯来智慧文学的文本资源书写耶稣;2.作为读者,我们如何从中国宗教之传统文本的跨越中了解耶稣的形象与角色。  相似文献   

4.
莫良元 《学海》2012,(5):134-138
司法法治图景作为法治文明对司法系统的逻辑本真要求,在应然的层面为转型社会司法法治的生成提供了一种反思的范式,藉此对司法的实然运行状态及前行轨迹进行理性的观照.在司法改革的实践图景与司法现代化研究的理论关切中,司法法治生成的应然目标经由社会变迁的主旨共识而逐渐显现出来,即达致公正、高效、权威的现代司法系统运行实践性图景,由此彰显其在政治、社会和文化层面上所具有的多维价值.  相似文献   

5.
把握精神家园的生成规律对于科学、合理地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精神家园作为人创造的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是在主客观的双重作用下、在个体与群体价值的相互影响下生成的。精神家园的建设过程是文化不断走向自觉的过程,当代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建设重点应解决好"共有"、"当代"和"认同"问题。  相似文献   

6.
体育作为一种人类育化方式和文明形态,与体育主体具有天然的意义关系,这种意义关系在体育的历史发展中逐渐成长,演化为娱乐价值、功用价值及衍生价值.体育价值的文化确认表明,体育价值来源于其娱乐价值的文化格调、功用价值的文化品位和衍生价值的文化含量,由此生成鉴赏体育娱乐价值文化格调、鉴别体育功用价值文化品位和鉴定体育衍生价值文化含量的文化评判需要.体育价值的开发有多个向度,文化开发的意义是深刻而久远的.体育价值的文化开发可以分为三个层面:树立提升体育价值的文化标杆;确立衡量体育价值的文化标准;塑造象征体育价值的文化标识.  相似文献   

7.
城市形象是城市综合资源的符号表征系统,城市形象设计是一个连接城市管理者和城市使用者对城市形象价值认同的重要媒介,其中各设计阶段都可以充分利用符号学方法。第一,利用符号解读方法对城市文化文本进行梳理,开展城市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改进工作,以确定城市的文化力量所在;第二,利用符号结构分析方法帮助建立复杂的城市符号系统模型,使得虚体精神意象转化为实体艺术形象;第三,利用符号编码和解码过程,开展城市形象的传播并验证其结果。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以来,随着简帛文献的不断出土,我们对早期文本的生成过程有了全新认识。在简帛文献之"源"与传世文献之"流"的比对下,早期文本呈现出更为清晰的生成和演变脉络。上博楚简中即有20种记述春秋战国诸国历史的事语类文献,特别是其中以《昭王毁室》为代表的楚王故事与《国语·楚语》极为相似。这种相似性为我们探索早期文本的生成过程提供了极大便利。其实,《国语》就是从与《昭王毁室》同类的诸国之语的众多材料中编选成书的。这种成书史呈现了早期文本生成的一种重要模式,同时体现出早期文本所特具的开放性。汉代之后,经学时代的文本慢慢固化,特别是经过刘向校书,文本生成的开放模式逐渐消失,早期文本最终完成了经典塑造过程。  相似文献   

9.
政治统治可被视为权力合法性的实践与生成过程,而合法性实践既是统治者迎合"文化剧本"、即呈现和表演都深藏干一个文化传统中的合法性信仰的过程,又是统治者对这些合法性信仰的操控过程.正是这种表演和谋划,直接导致了帝制中国的一整套合法性的象征系统如礼乐制度、政治制度、政策过程与文化符号等等;存在于这一象征系统中的元叙事,就是以现实中的君主("时君")为指向的合法性论证,各种种种后果主义、功利主义、化约主义和命定论则是这种合法性论证的基本策略和逻辑,其目的在于缩小甚至混淆现实中的统治者(时君)与"理想君主"之间的界限,以缓解那"永恒的合法性困境".  相似文献   

10.
生成绘图的记忆功效主要在简单词语和复杂文本中被考察。以往研究虽发现生成绘图能促进词语自由回忆、再认和来源记忆,但未能稳定促进文本记忆保持。生成绘图对词语的项目记忆正确率,中值效应量d简单词语为1.06;对文本的项目记忆正确率,中值效应量d复杂文本则为0.57。绘图效应整合成分模型提供了一种成分观,认为生成绘图的精细、运动和图像成分有助于信息编码和提取;绘图建构认知模型提供了一种过程观,强调生成绘图中认知和元认知过程的积极作用。生成绘图的过程和成分可能是统一而非对立的关系。未来应深化生成绘图的作用机理研究,拓展其推广性研究并平衡其成本-效益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明确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价值体认系统的生成逻辑。这一逻辑系统主要包括价值厘清、价值评估、价值萃取与价值认同四个维度。具体说来,通过价值厘清,以理性辨识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精神内核和历史价值;通过价值评估,以充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时代意蕴和现实功能;通过价值萃取,以有效汲取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有益元素和优质资源;最终通过价值认同,以担负起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传承责任和创新使命。  相似文献   

12.
论德性的文化视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世界是德性生存和发展的栖息地,只有在文化世界之中,德性才为人之德性。德性作为文化的价值内核,合理地安排着文化世界的“秩序”,引导着文化的价值追求,规范着文化的生成方向。德性生成和发展的文化依托、文化属性和文化载体构成德性文化视阈的基本框架,传统、习俗、媒介构成德性生存、发展的文化密码、文化律令和文化信息。一德性生成、发展的文化依托德性的生成和发展,不仅受人的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且更受制于文化历史环境的制约和熏陶。文化不仅提供了德性生成与发展的生活基础,而且为德性的生成和发展建构了广泛的“场域”。…  相似文献   

13.
医学教育作为精英教育对于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而实践中医学教学现状和师德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针对医学教育的现状及其精英教育的性质,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师德的内涵和临床教学实践提出了“欲育精英则先为精英”的观点,并从“博学、慎思、笃行、修身”四个方面对医学教师师德培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樊浩 《学海》2001,(1):92-98
本文以现代西方解释学为基本理论资源,指出古一今、中一外文化冲突的过程就是文化主体进行"意义"理解"的过程."理解"的对象,不是一般的"作品文本",而是"文化文本".文化冲突中价值建构的关键是确立"文化理解"的理念,进行"文化理解力"批判.文化目的性的合理性、"先见"的反思、创造力的培育,是"文化理解"的基本内涵;"忠实的理解"、"创造性的转化",是"文化理解力"的基本品质.  相似文献   

15.
意大利汉学家玄英采用译研结合模式,在综合参考中国学界多家注本并借用当代道教学者的解经思路基础之上完成系列道教炼丹文献译介。以玄英翻译的《悟真篇》英译文本为例,添加学术型导言、阐释性注解和批判性评论,甄选并翻译中国学者的术语阐释作为译本的文外注释均为译者合理利用和转化道教炼丹知识的主要途径,借此重构源文本产生的文化语境,最终指向源文本文化价值和文化事实的忠实传译。道教炼丹文献文意晦涩,本身具有深度语境化的解读诉求,作为一种典型的阐释之再阐释实践活动,玄英的道教炼丹文献译介模式既是西方汉学实证、求实的学术传统的自然延续,也与当代中国学者解经路径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6.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这就需要教师,一方面要不断地增加专业知识,开阔视野,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另一方面,要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对课堂突发事件能妥善处理,使生成的新资源能为教学服务。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7.
论生活世界的交往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世界是人通过实践活动与创造活动所生成的主体间世界。它作为一种文化传统与背景资源为交往行为提供了价值与意义的根据来源,因此,文化价值性是其首要的特征。生活世界因交互主体的建构呈现出交互主体性,而交互主体性又是在私人交往与公共交往的互动中确立的。私人交往与公共交往并不是完全隔绝的,二者是一种共生共荣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人及其存在的二重性是道德价值生成的内在根据 ,客观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道德价值的决定作用只有通过人及其存在的二重性这个中介才能实现 ;道德价值的生成经历了需要———秩序和要求———应当———行为规范的社会实践过程 ;道德价值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功利价值和精神价值、外在社会价值和内在主体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1、文化产品的文化价值和市场交换价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指称着文化产品的不同的属性。文化是人类实践和认识活动的积极成果,标志着人类认识、改造、利用、建设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水平和程度。文化无论作为人和社会脱离自然状态程度的标志,还是作为人和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条件,都显示了对于人和社会发展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文化价值所反映的是文化与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的先前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成果与人后续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而对人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则是评价文化价值的标准和尺度。文化价值存在于各种文化产…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系统而有力的思想论说,中国政治文化中的实践观在儒学近世化过程中逐渐凸显并得到强化.它透过文化上与佛老、法家现实主义和汉唐儒学的竞争明确了自身的入世价值取向与正当道德基础.作为这种价值取向的担当者,儒家士大夫在近世政治中的主体意识上升,更加强调将学术与实践结合的使命感,积极投身于改革主义主导的政治参与和社会改造.他们表现出非常自觉的实践意识,其观念以天理与实践、道德实践与政治实践为核心议题,在实理实学的前提下蕴含着超越意识与批判精神.理学与事功学代表的两种实践观模式则体现出儒学内部关于德性论、知行论与体用论的认识两歧性.以近世模式为背景,现代实践论经历了巨大而深刻的转型,意识形态与实践的关系愈趋复杂,实践的主体、范围、方式和精神气质表现出历史的延续与转变.其中,实践迷思对于当下心智的影响值得深入检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