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考察马克思对康德哲学的批判是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一条重要途径,这不仅是因为康德哲学的"哥白尼式革命"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系统认识并批判了形而上学的独断,而且由此导向的对社会历史的判断成为关于现代性矛盾问题最初的、具有哲学高度的把握和批判。从二者的关系看,马克思哲学继承了康德哲学直面现实问题的批判精神,并将康德哲学中的自由问题进一步深入到了历史现实的层面。沿着康德哲学试图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马克思推进了认识论问题的真正解决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转向,进而揭示了认识论与形而上学问题之间的本质关联,克服了康德哲学的不彻底性。马克思真正在实践层面实现了将哲学改造为"改变世界"的思想武器,并且在实践的基础上把康德哲学所关注的"抽象的人的自由"改造成为对"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致力于"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1],但他并不是让现存的哲学去趋近现实世界或让现实世界去趋近现存哲学,而是"双刃地对待现实世界和现存哲学"[2],其哲学思想围绕着"人的解放"直接地形成了形而上学批判与社会现实批判两大交互的主题.在我看来,马克思哲学的两大主题又是基于哲学的历史性转折和人类社会的公共性吁求而得以可能的.但到目前为止,这两者的关系并没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得到很好的阐释.当代哲学的形而上学批判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在一个哲学本可以"终结"的后形而上学时代,公共性成为突出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域也正因之转换.近年来,随着我们研究的深入,这一转换已逐渐明晰了.  相似文献   

3.
刘贵祥 《学海》2011,(1):66-71
施蒂纳形而上学批判的立脚点是"唯一者",直接目标是费尔巴哈的"类本质",但是施蒂纳在成功驳倒费尔巴哈的同时却陷入不可避免的内在冲突中。一方面施蒂纳肯定"唯一者"是现实的个人,用独一无二的"独自性"来对抗整个近代形而上学普遍性对人的压迫;另一方面,一个任何普遍性和社会性维度制约的"唯一者"只能是一个幽灵和怪影。马克思经过施蒂纳对费尔巴哈哲学批判的洗礼,清楚地看到施蒂纳学说的致命弱点同时也不得不重新调整对费尔巴哈哲学的定位,从而从根基上澄清了青年黑格尔派哲学的共同基础乃是人类的现实生活本身,同时强调了人的社会性维度。但是现实历史发展表明,施蒂纳强调的个体性生存和马克思重视的社会性维度在现代视域中都不可能完全支撑现代性对人的挑战,而个体性和社会性的中间性求解将成为现代性视域中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批判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的"生产主义"的批判,明确了鲍德里亚对"生产"的界定,即一种以观念来推导现实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基于对这种"生产"观念的批判,本文分析了鲍德里亚误读了马克思哲学中的劳动、价值以及辩证法等诸多概念的根源:即忽视了生产辩证法对社会现实的切入,从而将马克思归入旧形而上学的藩篱.  相似文献   

5.
“只有对于”哲学“这门学科的整个研究”,“才是它的概念的发现”。(黑格尔,第6页)因此,从整体上对哲学进行思考,可以获得准确理解马克思哲学观的最佳视野。马克思哲学观是对马克思哲学要义的本质概括,而马克思哲学要义是对西方形而上学的继承、超越和发展。所以,要全面理解马克思哲学观,必须弄清马克思哲学要义以及它和西方形而上学的内在联系。一、马克思哲学要义是对西方形而上学历史和逻辑的衔接所谓历史的衔接,是指西方形而上学的特征随着历史的发展,必然产生马克思的哲学;所谓逻辑的衔接,是指按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西方形而上学的特…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作为分析社会历史的科学指南,在观念层面以及现实层面触动了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对现实世界的统治权,"历史科学"作为对共产主义现实运动的理论表达,在对市民社会积极扬弃的基础上开展出对人类社会之重建。本文通过"否思"现代知性科学的哲学信念与方法论基础,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展开、形成与制序化为背景,澄清19世纪社会科学范式的形而上学性质与普遍主义取向;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新科学观为视角,阐明马克思的历史科学与方法论的哲学变革。而"具体的历史原则"作为把握既定社会自我运动的科学方法,与黑格尔抽象的历史原则有着本质区别,它在思想基础与方法论层面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超越现代知性科学提出了可能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的变革与其辩证法的变革是同一问题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哲学史上,黑格尔曾试图通过辩证法与本体论的内在统一改造和重构形而上学本体论。与黑格尔的"辩证本体论"不同,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点把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和"超越性"、人类活动的"感性对象性"和"理性能动性"等两极对立的矛盾关系在实践活动中否定性地统一起来,使对人而言的"现实世界"具有了真正辩证的本性。以禀赋辩证本性的现实世界为基础,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本体论"的理论前提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性反思,在为辩证法确立了真实的本体论根基的同时,也实现了哲学本体论真正的辩证变革,从而实现了辩证法与本体论的双重转换。这是马克思哲学重要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8.
传统形而上学经历了对象性形而上学和主体性形而上学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形而上学奠基在无限性"本体"之上,陷入了以"无限性本体"统治现实生活的"有限性世界"的困境之中,针对这一问题,马克思采取了三种消解路径:消解传统形而上学"虚幻人"的观念,关照现实人的需要;立足于现实社会消解了传统形而上学预设的"理想性";从唯物主义历史观消解了传统形而上学"本体"的认知方式,重建了实践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马克思在消解传统形而上学问题的过程中构筑了社会形态的形而上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科耶夫继承了黑格尔关于劳动的对象性活动的基本原则;同时将黑格尔的抽象的精神活动"颠倒"为现实的人的活动。形而上学颠倒过来还是形而上学。科耶夫的哲学人类学最终重蹈了劳动形而上学的覆辙,未能走出人本主义的困境。马克思基于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引入并突显了劳动的社会性维度,扬弃了单纯的对象性活动原则,跨越了人本主义的困境,开辟了一条批判社会现实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西方语言哲学的主流传统是"主谓颠倒",主词在整个语法结构和存在结构中具有决定地位,谓词从属和依附于主词,这是形而上学的语言根源。马克思对黑格尔"主谓颠倒"的批判可视为对语言形而上学的批判,把"现实的人类个体"作为主词,抽象范畴作为谓词来言说和述说主词,才能颠覆"主谓颠倒"的语言形而上学。马克思对"主谓颠倒"的批判是为了构建其唯物史观,取消"自我意识"的主词地位,代之以"现实的人类个体",才能奠定唯物史观的哲学根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基础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蔽而不明的。无论是第二国际的理论家,还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领袖都严重地误解了这一基础,并使之局限于现代形而上学的总体框架之中。为了从这种粗疏混乱中摆脱出来,有必要思及马克思在同一方向上(亦即对现代形而上学的本体论批判上)有决定性开展的"同时代人",而这样的同时代人将特别包括海德格尔。现代形而上学的本质性在于"意识"的存在特性,这种存在特性是通过主体性被规定的,从而现代形而上学作为"我思"哲学或主体性哲学是以意识的内在性(Immanenz)来作为基本建制的。因此,对于意识或一般主体之内在性所持的本体论立场,便成为决定某种哲学是否从属于现代形而上学的基本尺度。在这一主题上马克思与海德格尔的积极"对话",将开启出一个从根本上超越现代形而上学的批判性视域,而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基础只有通过这样的视域才能得到真正深入的阐明。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5月20~21日,"对话马克思"青年学术研讨会在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召开,来自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8家单位的六十余名专家学者围绕"马克思与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展开深入讨论。一、马克思哲学与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比较马克思与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关系是马克思哲学研究中必须直面的重大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对于马克思思想根基的理解。本次研讨会以比较研究的方式,将马克思哲学置入西方形而上学传统中加以审  相似文献   

13.
历史哲学的解释贯穿马克思的理论工作,不仅表现在他的早期著作中,也体现在后来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之中。马克思的思想中存在一种在形而上学上要求很高的历史哲学,“对象性类本质的哲学人类学”是其历史哲学总构想的核心资源。在1843-1845年青年黑格尔派论战的语境中,马克思进一步发展了他的历史哲学,为一种以经验为基础的历史哲学构想辩护。然而,马克思和恩格斯此时尚未完全把经验的-偶然的因素与形而上学的-本质主义的因素整合到一个统一的理论之中。19世纪50年代开始,马克思试图在批判的社会哲学形式中确定因果运作机制,通过这种机制,人的类本质得以在经济过程中经验地实现。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对“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形式”的分析彰显了他的历史哲学构想。马克思断然反对“概念的-哲学的发展”与“历史发展”之间的简单同一。对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发生史的探究有助于我们理解马克思的哲学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志着马克思哲学形成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两个重要文献所表明的是:马克思在哲学上实现的革命变革,并不是像传统的马克思哲学解释者所认为的那样,用除去了唯心主义的黑格尔辩证法去克服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形而上学性"的主要缺点,先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然后把辩证唯物主义推广和运用到历史领域,再创立历史唯物主义.而是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和贯彻一条从实践出发去考察自然、人和社会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路线,因而克服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直观性"这一主要缺点以及由这一主要缺点所派生出来的形而上学性以及不彻底性等缺点,从而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因而,马克思所开辟的是一条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道路.  相似文献   

15.
随着形而上学在自身展开空间中自"上"至"下"的滑落,"有限性"与"无限性"的张力关系成为在"动荡"性趋势中观察哲学研究的重心以重新审视形而上学的新基点。现代哲学的"有限性"在时间与存在的交互规定中对主体性形而上学进行批判与解构,以澄清人的理性的有限性和人的存在的历史性,展现生存实践根基的优先性。"有限性"的推进更细微地印证了对人的本性的差异性理解所引起的形而上学的变化走向。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对自然生命的超越性表达进行把握,可以为构建当代形态的形而上学寻找新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6.
青年马克思的批判哲学是沿着双重逻辑展开的,即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基础的对现实的市民社会的批判,和以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为基础的一般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从宗教批判入手,开启了其批判哲学的双重逻辑,从而完成了对近代西方形而上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开创了全新的思想体  相似文献   

17.
考察世界观概念的起源与演变是深刻理解马克思世界观哲学的基本前提。在德国古典哲学语境中,世界观始终是关于实在世界的总体性认知,并因表达时代精神而对哲学、艺术等产生重要影响。马克思吸收了世界观概念的积极意义,建构了实践论的世界观哲学。这一世界观哲学具有超越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包容性、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它也有别于海德格尔所批判的那种使主客二元对立、导致现代人无家可归的世界观哲学——主体形而上学。这种主体形而上学正是马克思的新世界观哲学所要批判、超越的对象。  相似文献   

18.
按照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回顾,《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表达了他的具有根本意义的思想转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2页)这种转变不是一般地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而是对形而上学的体系化哲学的颠覆,是哲学的研究由构造思辨的理论体系转向研究社会生活一定领域的问题,研究不同领域之间的现实关系。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揭露了黑格尔法哲学与其形而上学逻辑体系的内在联系,使政治哲学从体系化哲学的架构中摆脱出来,初步实现了研究主体由观念向现实的行动的人的转变,初步创立了新的政治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因此…  相似文献   

19.
旷三平 《哲学动态》2005,3(10):11-14
一马克思发动的哲学革命是否意味着整个形而上学历史的终结 近代哲学以来,没有什么思想比"形而上学"更遭人批驳和唾弃的了.甚至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也曾对形而上学展开过批判,他们都怀有试图"走出形而上学"的最初愿望,但最终却不得不重新回归"形而上学".也就是说,德国古典哲学内部首先发起的攻击,虽然形成了对形而上学的最初打击并使它出现了明显的"裂痕",但是这种攻击充其量属于形而上学内部的"颠覆和造反".借用卢卡奇的一句话说,就是"走向内的道路",即反对形而上学又坚定地走向形而上学的道路.德国古典哲学家们虽然没有也不可能完成对形而上学的真正"颠倒",但毕竟为后人走出形而上学的"怪影",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因此,他们的哲学可以说既是诱入形而上学的"鬼火",又是走出形而上学的"路标".  相似文献   

20.
就人们对马克思哲学的各种可能的"阐释"来说,马克思哲学与绝对形而上学的关系是当代马克思哲学探讨的普遍问题。这个问题已经关系到对马克思哲学革命性质的判断,因此,我们不应该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