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健康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和要求。而大学新生的心理正处于由不适应向适应的转变时期,他们的心理素质还不够成熟,不够完善。在这个关键时期必须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本对大学新生的心理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加强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对刚刚入学的大学新生来讲,他们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及个人和社会对他们的期望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由于对自己对新环境缺乏正确的认识,大学新生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不仅影响其学业,还可能会影响到他们走上社会以后的适应问题。因此,本文拟就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社会因素进行探讨,试图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大学新生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教育内容确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柳友荣 《心理科学》2004,27(5):1242-1244
对大学新生实施入学教育几乎是高等院校的一件例行性事务,本研究对影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负性生活事件进行了必要的调查研究,并依据负性生活事件确立了相应的新生心理教育内容。通过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对大学新生实施心理教育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适应能力,是新生入学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由高中走进大学,是其生后、学习和心理都发生巨大变化的重要环节。入学教育工作对其以后的发展有着久远的影响。因此,应该教育大学新生要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心理调整,建设优良班集体,使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解军 《心理学探新》2001,21(1):49-53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新时代社会发展有密切关系.他们的心理特点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大学新生与毕业生的心理需求不同,所产生的心理障碍也不同,但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们保持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张冬梅  赵晓川 《心理科学》2008,31(6):1496-1498
目的探索运用班级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适应环境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某大学新生两个自然班级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班级心理辅导,对照组不做干预.结论:(1)班级心理辅导对促进大学新生的环境适应具有显著的效果.(2)利用大学自然班级进行心理辅导来改善新生的适应问题有其独特的优势.(3)高校应面向全体新生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相似文献   

7.
大学新生常见心理困扰的类型、原因以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多临床咨询案例和献资料显示,大学新生面临众多的心理问题,经过深入的分析研究发现,出现在大学生身上的大多数心理问题本质上并非真正的心理问题,而是适应过程中的心理困扰,这些心理困扰的类型有哪些,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化解它们,我们结合本校的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生命意义感对大学新生日常烦心事和心理适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日常烦心事对个体心理适应的作用过程,并探讨生命意义感是否在烦心事知觉与心理适应之间起调节作用。研究采用纵向追踪方式对153名大学新生进行新近生活经历问卷、压力知觉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心理适应的测量。结果显示压力知觉在日常烦心事与心理适应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拥有意义在烦心事知觉与心理适应之间起调节作用,但追求意义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这说明日常烦心事会通过压力知觉影响个体心理适应,拥有意义对个体心理适应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考察感知到的压力在D型人格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及心理韧性的调节作用。在新生入学3个月内的不同时间点,利用D型人格量表(T1)、心理韧性量表(T2)、感知到的压力量表(T2)和心理健康量表(T3)对某大学1428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在控制性别、年龄、是否恋爱和心理健康(T1)后,社交抑制对感知到的压力具有显著预测作用,感知到的压力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即社交抑制通过感知到的压力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心理健康;在负性情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感知到的压力中介作用不成立;(2)心理韧性在社交抑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调节效应显著;心理韧性在感知到的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调节效应显著;(3)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成立。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理解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过程中的心理状况,而且为提高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考察感知到的压力在D型人格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及心理韧性的调节作用。在新生入学3个月内的不同时间点,利用D型人格量表(T1)、心理韧性量表(T2)、感知到的压力量表(T2)和心理健康量表(T3)对某大学1428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在控制性别、年龄、是否恋爱和心理健康(T1)后,社交抑制对感知到的压力具有显著预测作用,感知到的压力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即社交抑制通过感知到的压力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心理健康;在负性情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感知到的压力中介作用不成立;(2)心理韧性在社交抑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调节效应显著;心理韧性在感知到的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调节效应显著;(3)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成立。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理解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过程中的心理状况,而且为提高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团体辅导在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实际观察与体验出发,综合已有研究成功,具体讨论了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大学新生主要面临的适应、人际关系、学习与自我意识的心理问题,并对团体辅导在帮助解决这些问题中的运用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对高校政工干部与辅导员开展新生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智伟 《美与时代》2007,(10):137-138
对于初进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说,面对入学时"高分林立"的情况,长期以来由高分带给他们的勉强还算坚实的心理构架极容易瓦解.我们必须采取恰当措施对学生的心理予以补充、完善甚至进行重构,审美教育正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审美教育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恰当的情感倾泄方式,它还是学生们提高学习效率、找回失落的自信,形成多维心理构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能力乃是人的智力与体力的综合体,是一种与人的活动的质量密切相关的心理功能。教育是“直接把劳动能力本身生产、训练、发展、维持、再生产出来的劳动”(马克思语)。教育工作人员要胜任其所负担的教育任务,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活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成为“养成特殊能力的场所”(杨贤江语),以适应教育为四化服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师范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秀安  陈筱洁 《心理科学》2000,23(5):616-617
1 引言  据调查 ,师范生普遍存在因学习和生活不适应、人际关系问题等引起的种种心理冲突和障碍 ,自私、嫉妒等不良的个性心理特征在许多师范生身上都不同程度的体现。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师范生的心理健康。而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如何 ,直接影响后代人材素质的提高。然而 ,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 ,一直以来 ,我们对师范生的教育注重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培养而忽视心理素质教育。如何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已摆到了议事日程。针对当前师范生的心理状况 ,遵照“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 ,我们认为 :要…  相似文献   

15.
每年9—10月,经过激烈的竞争,获得高等教育人学资格的莘莘学子,带着或喜悦、或无奈、或向往、或新奇的种种心态跨入大学校门,进入人生发展极为重要的新起点。大学生活无论在生活环境、学习要求、人际关系、管理制度等方面都与中学生活有极大差异。经过报到、军训、上课等短暂的生活体验后,许多新生新鲜感消褪,各种各样的适应问题凸现,进入心理的动荡期。据调查,大部分一年级新生都可能产生程度不同的心理适应困难,有些甚至出现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一年级新生到心理辅导中心求询的比例  相似文献   

16.
“大学里学到什么?”我常自问,“大学里学不到什么。”我又常自答。大二了,已不是新生,已经被新生喊“师姐”了。 时间只顾自我增长,知识,阅历,心理素质,精神面貌却没有与之同步。大学的自由空间很多,但能真正利用上并有所建树的又有多少呢? 带着高中时的憧憬,走进了大学,就认为大学是学子的殿堂吧,而且确实曾这样认为,我不想再做书呆子,除了读书,我还有其他的能力。于是,我走进了学校的团委办公室,在500多名广播台报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生的教育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存在很多研究生抱着“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心态,或者面临各种困惑与挑战,他们缺乏信心与责任,学术腐败,社会适应能力差等等现象。当下,我国的改革和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科研院所既是科学研究的基地,也是高科技人才培养基地,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科研院所研究生教育,引导和增进研究生心理健康,提高研究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8.
消费者的腰包鼓了,但眼光也变得挑剔了。怎样才能抓住消费者的心理,使他们慷慨解囊呢?这里向你推荐8大心理推销技巧.或许商界朋友能派上用场。  相似文献   

19.
使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对天津市6所高校的1200名新生进行测量,从而在心理适应上对独立学院新生与普通本科、高职学院新生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独立学院新生的适应状况要好于普通本科院校的新生,特别是在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和满意度上,(2)独立学院新生的适应状况与高职学院新生的适应状况比较接近,仅在学习适应、校园生活适应、满意度上好于高职学院新生。  相似文献   

20.
目标定向与适应:社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176名大学新生3个月的纵向研究,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信度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目标定向与适应的关系以及社会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学习目标定向能够有效地预测个体的学业适应、社会适应和心理适应;而成绩目标定向对三类适应都无显著性影响;(2)社会自我效能感在学习目标定向与社会适应、心理适应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而对学习目标定向与学业适应之间没有中介作用;(3)社会自我效能感对学业适应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