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诱惑是教会的术语,被诱惑的主体是人,而诱惑一种是源自人本身以外,一种是源自人的本身。它会对人的思、言、行为施加很大的影响。诱惑习惯上也被称为试探、考验等。来自人以外的考验有天主和魔鬼。天主亲自给人的考验和允许魔鬼对人的考验都有天主的计划,也是在天主允许的范围内发生的。天主考验人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在经历苦难甚或绝望的试探之后,使其更加信赖和走向天主,使人的信仰生活更富活力和更具生命力。《圣经》  相似文献   

2.
诱惑是教会的术语,被诱惑的主体是人,而诱惑一种是源自人本身以外,一种是源自人的本身。它会对人的思、言、行为施力。很大的影响。诱惑习惯上也被称为试探、考验等。来自人以外的考验有天主和魔鬼。天主亲自给人的考验和允许魔鬼对人的考验都有天主的计划,也是在天主允许的范围内发生的。天主考验人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在经历苦难甚或绝望的试探之后,使其更加信赖和走向天主,使人的信仰生活更富活力和更具生命力。《圣经》旧约中,天主为了考验亚巴郎的信德和听命,让他杀掉自己的独生子祭献自己,这对亚巴郎来说是个多么大的考验,他在…  相似文献   

3.
<正>第七章魔鬼的天平及内学派对它的使用我说:可怜的人啊!你听听对你朋友的天平的说明!你太顽固了!须知,我所提到的《古兰经》中的每一个天平,在魔鬼那里都有一个与之接近的天平,他以之混淆真理的天平,以便使人用它们来衡量而出错。然而,魔鬼只能从一些漏洞进入,故谁堵住了漏洞并加固之,他便是安全的。(魔鬼进入的)漏洞有十个,我在《推理的试金石》(?????????)和《知识的准则》(??????????)等详细阐述天平之条件的著作  相似文献   

4.
随手翻翻《大唐西域记》,发现这本记叙地理国情的书,也有不少佛家的故事,神奇而酷似生活,荒诞而富有哲理。 据第十一章说,赡部洲的小商主僧伽罗,亦即如来佛本生,率五百商人出海贸易,与宝洲化作美女的五百罗刹婚配。僧伽罗与罗刹女王结合后,忽夜梦不详,偷探归路时见一铁牢,方知美女皆是吃人魔鬼,前已诱惑一批商人囚于斯逐日噬食。僧伽罗祈来天马带五百商人升空逃去。众罗刹追来献媚盅惑,商人们经不住诱惑纷纷下落,唯独僧伽罗  相似文献   

5.
寓言三则     
珍珠与垃圾一颗珍珠不幸掉在一堆垃圾里。珍珠瞧着杂乱无章、丑陋不堪的垃圾傲慢道:"我是一颗价值连城的宝贝,怎么能够与你们这些一文不值的垃圾为伍呢?"垃圾嘲笑道:"你别高傲了!在我们这里没有什么宝贝,大家在一起都是垃圾,都是废物。"有时,宝贝放错了地方会成为废物,人才放错了地方会误为垃圾!画家与魔鬼从前,有一个专门画魔鬼的画家,他画的魔鬼张牙舞爪、恐怖  相似文献   

6.
责任感     
责任感是人自觉、志愿地把自己应该做的每一件事情做好的一种情感,同时也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态度。情感是责任的动力,态度是行动源泉。如果一个人不具备责任感,对人、事、物就会缺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同样如果一个基 督徒不具备责任感,他在灵性的追求上就缺 少了可靠的保证,在信仰上就会滑向逃避主 义、世俗主义,市侩主义。 现代人不大愿意为自己的行为、灵性保 持一个肯负责任的态度。就像我们的原祖亚 当、厄娃一样,“你给我做伴侣的那女人把果 子给我吃,我就吃了……那蛇诱惑了我,我就 吃了。”(创3:12—13)这个始终不…  相似文献   

7.
在人生的道路上,时时充满了形形色色的诱惑,既有各种美好的诱惑,也有各种不良的诱惑。美好的诱惑,值得为之追求,为之奋斗,为之拼搏;不良的诱惑,则应抵制和拒绝之。  其实,在充满着诱惑的人生道路上,真正考验人的,在于能否抵制和拒绝各种不良诱惑。  拒绝不良诱惑,是一种德操;  拒绝不良诱惑,是一种气节;  拒绝不良诱惑,是一种人格;  拒绝不良诱惑,是一种修养;  拒绝不良诱惑,是一种良知;  拒绝不良诱惑,是一种理智;  拒绝不良诱惑,是一种清醒;  拒绝不良诱惑,是一种自制;  拒绝不良诱惑,是…  相似文献   

8.
以戒为师     
有几位老师是我终生难忘的。这几位中有的并没有直接给我上过课,只是因为某句话或某件事让我明白了事理,我在心目中对他们永远尊为师长。我觉得韩愈所说的:“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实在有理。为我解惑,使我明理的,当然是我的老师! 如今,年岁徒增,困惑并不见少,为解惑仍然需要老师,可是老师越来越难找了。到了一定的年龄常犯好为人师的毛病,这是从师的一大障碍。此外,在坎坷的人生途中有些曾被我视为老师的人,使我失望、寒心,以致于轻易不敢认师。以谁为师呢?这成为我的一大困惑。还是释迦牟尼佛指点了我,“以戒为师”。我把这一教导作为本栏目的一叶奉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9.
想当年,魔鬼撒旦引诱耶稣,让他把石头变为食物、从耶路撒冷殿顶往下跳,即以此显现其奇迹而博得世人对他的信任和敬拜。这时, 耶稣所行的却并非像世人通常所作的一样去炫耀其本有的大能和奇迹,而是经受住了试探,战胜了撒旦之诱惑。现如今,即便本就不具有什么大能大德, “推销自我”也正成为一种风气和时尚。而对于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赞美的“青春”,这一点尤为突出。“我拿青春赌明天”,“何不潇洒走一回”,  相似文献   

10.
彼此痛惜     
“彼此相待,要良善,要仁慈,互相宽恕,如同天主在基督内宽恕了你们一样。”(弗4:32)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最重要的是在于彼此之间相互宽恕。当我们在主耶稣基督内发自内心地宽恕别人时,同时也使我们自己束缚的心灵获得释放。可是,当我们身受锥心之痛的伤害时,往往无法坦然面对及宽恕伤害我们的人,倘若宽恕所依靠的是自己的力量,那这宽恕也只不过是个空架子,不堪一击,只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也让魔鬼有机可乘,使得自己的生活永无宁日。原祖父母的背命,天主如何的宽恕?以独生子的宝血洗净我们的罪污,使我们重新与天主…  相似文献   

11.
嫉妒,是对他人声誉、德行、成就、地位的一种恼恨和敌视心理。这是一宗大罪,嫉妒为害之甚,说来触目惊心。 人最大的不幸——死亡,就是由嫉妒而来。“事实上,天主造了人,是为永生不朽的,使人成为他自己本性的模样;但因魔鬼的嫉妒,死亡进入了世界,凡是与它为伍的人,都将经历死亡。”(智2∶24.24)罪恶进入世界,就是由于魔鬼的嫉妒。天主造的新世界是那样光明  相似文献   

12.
夜莺     
正生命真的是一个奇妙的力量,当人将一颗并不起眼的种子种到地里时,伴随着水分、气候、光照和时间等的因素慢慢地它就会破土而出,绽放新的光彩。我有时会想这样一个问题:人类的原祖亚当和厄娃当初为什么不先吃那棵生命树的果子呢?如果那样的话或许会像《创世纪》上所记载的一样,"看,人已相似我们中的一个,知道了善恶;如今不要让他伸手再摘取生命树上的果子,吃了活到永远。"(创3:22)"活到永远"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事啊!不过  相似文献   

13.
为门徒洗脚     
张道安 《天风》2005,(12):37-37
当时,耶稣被圣灵引到旷野,受魔鬼的试探”(太4:1)。首次读到此节经文,着实令人有点费解和疑问:圣灵怎么和魔鬼同工呢?甚至好像是魔鬼试探耶稣的助手?一般人的理解:圣灵和魔鬼不会联系在一起,因他们的终极目的和工作范畴迥然不同。圣灵使人谦卑,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而魔鬼叫人骄傲,自高自大自己炫耀自己。圣灵是带领人明白一切真理,清楚地认识神、亲近神;而魔鬼是叫人在神的真理上糊涂,不认识神、远离神。圣灵感动人悔改,使灵魂得救,走永  相似文献   

14.
正《牟子理惑论》为东汉牟融所撰,是中国最早论及儒释道关系的著作之一。书中大量使用"譬喻"的修辞方法。如果将《牟子理惑论》中的"譬喻"从文中去掉,那么其所缺少的将不仅是语言的形象生动、优美达意,同时将使其逻辑论证的说服力大打折扣,也可能模糊、舒缓了早期佛教与中国文化融合时本有的直观而紧促的张力,并将忽略《牟子理惑论》为克服这一张力所具有的判断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5.
蒙恩的途径:圣经 上帝的话语是属灵的宝剑,我们需要用它作武器,因为在这个世界里,魔鬼依然与我们争战,意图诱惑和通使我们犯罪。除了律法、先知和福音,我们还可以从哪里得着上帝的话语呢?上帝已将自己的心意显明在人心里。因此,人再也找不着藉口,就如保罗在提摩太后书3章16至17节中所指,如果我们真的准备忠心于上帝,服从他的带领,就必须也接  相似文献   

16.
《天风》2015,(5)
<正>问:我是一个初信者,有信徒来我家探望,看见有龙图案的物品,强烈要求我清理掉,目的是避免"魔鬼做工"。对此我很不解,中国人自认"龙的传人",要完全弃绝与"龙"有关的物件很难,我该怎么办?—弟兄:小军答:小军弟兄,你好!你提出了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教会中有些人视"龙"为迷信之物,故他们认为,只要有"龙"的图案,无论是什么器物,统统打碎或弃掉,更有极端者连"建行龙卡"、"龙井茶"都不碰,理由是《启示录》中提到的"大龙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  相似文献   

17.
论程大昌的易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大昌是南宋时期图书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著有<易原>、<易老通言>两部易学专著,他以刘牧所论的黑白点图式的河图洛书为<周易>之原,以"太极"为制变之祖.本文指出,在尚未对河图洛书的来源与内容上进行理性求证的情况下,程大昌提出"卦画之智发于图书",并将圣人作<易>看成是天地用心"以数发智"的结果,为<周易>的源起抹上了浓厚的神秘色彩,而他解"易有太极"为"变易之道有立乎其极者焉",释"四象生八卦"为四气生八卦"出震终艮"更迭之序,将<周易>之"太极"与<老子>之"一"贯通理解,则拓展了<周易>文本的诠释空间.  相似文献   

18.
人性本身就有罪过的倾向。六世纪后期,天主教教宗额我略一世,将人的原罪分为七种,依次为:傲慢、忌妒、暴怒、懒惰、贪婪、饕餮、色欲,这就是人的七宗罪。这七宗罪是人本身就具有的。天主创造亚当时,本来创造的是一个正直的人,可是厄娃却由于贪婪与忌妒,勾引亚当摘伊甸园里的苹果,最终导致亚当被贬入凡尘。而这七种原罪也随之流入凡尘,并通过一种神秘的方式传给后人。所以,七宗罪是人性中最原始的罪恶。我认为:  相似文献   

19.
自然界中,有关“魔鬼湖“、“魔鬼城“、“魔鬼雨“、“魔鬼海“之类的轶闻,常使一些人大惊失色甚至丧魂落魄。那么,这些“鬼怪“是怎样作祟的呢?让我们撩开它们的神秘面纱,看看它们的古怪行径吧。魔鬼湖一年夏天,一个高达20~30米的水柱,突然从某地一个变成沼泽  相似文献   

20.
正树豫务滋,除恶务本"树豫务滋,除恶务本" 是执政纲要,是一条光明的通天大道,为人们擦亮双眼,使人认准目标。"树豫务滋,除恶务本",犹如金枪铁戈或者锋利的刺刀,勇于挑战邪恶,将恶魔除掉。决不允许邪恶逍遥,严防祸及己,殃及国。"树豫务滋,除恶务本",是一种修身之道,是治理的绝招。一个人高尚品德的培育,不可能一朝一夕见效,而是要循序善诱,潜移默化,不断地提高。自古就有"夫子循循然善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