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虽然对"巫"的抵制历代不绝,然而在我国古代医疗活动中,巫术疗法仍长期占有一席之地。传统的鬼神信仰是这一现象的思想根源,人们相信疾病可由鬼神作祟而致,由此导致了社会对巫术治疗的需求。医学领域中亦形成了相应的鬼神病因观,一些巫术疗法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医家以及律法的认可。虽然当巫术治疗成为借鬼神诈财惑众的工具时,"巫"会受到严厉的打击,而"医"作为有效的打击手段得到一定的宣扬。但这些打击所针对的并非鬼神信仰本身,由此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禁巫"。  相似文献   

2.
壮族巫术、巫师与巫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医学和壮族的巫术、巫师、巫医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最初壮族医学起源于壮族巫术,最早的壮族巫医则产生于壮族巫师之中,并由巫医发展为民间医生。后来,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壮族医学才从巫术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壮族巫术、巫师与巫医的产生和发展,是壮族医学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跨越和替代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3.
正道教医药学是在道教文化中发展起来的医药学。这不仅是因为道士以医术布道促进了它的发展,而且是由于这类医术和药物本身就含有道教修炼的特征。中国古时巫医不分,医家治病多用巫术。春秋时巫、医并行,战国时医药学渐从巫术中独立出来,医生以方士的身份治病,出现方士医药学。汉魏时视医术为"方技",职业医生为"方士",医药书称"方书",学医叫"为方",治病有效叫"善为方"。扁鹊、淳于意、华佗、张仲景、王叔和、皇甫谧等促使中医药学成熟,名垂青史。  相似文献   

4.
关于《论语.子路》“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之“巫医”,历代注释或认为是贱业,或认为非贱业。正确阐释巫医职业性质与社会地位,不仅涉及到对此句语义以及孔子思想的正确理解,而且也涉及到对上古巫医文化的正确认识。如果从巫的起源及巫医、巫史之分合,巫与宗教文化及南方区域文化之关系,巫医的身份及其道德、智慧之要求,孔子对巫医及祭祀之态度等几个方面作综合考察,即可证在孔子之前直至孔子时代,巫医地位虽有隆降,却并非是一种贱业。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其医学内容包含了中医学、少数民族医学和巫医。清代初期由于战争和封禁政策的影响,黑龙江医学十分落后,缺少专门的医生,而萨满跳神和叫魂的巫术十分盛行,成为治疗疾病的主要形式。清代前期向黑龙江地区遣放犯人戍边垦荒,尤以宁古塔和卜奎的流人为多。这些流人为黑龙江带来了中医学,带动了黑龙江中医学的发展,使医学渐渐从医巫混淆的状态中走出来。19世纪末,黑龙江省开始出现教会医院,陆续兴办西医院和诊所。在伍连德防治肺鼠疫成功之后,西医在黑龙江省立稳了根基,并建立了公共卫生体系。  相似文献   

6.
谈《圣济总录》“符禁门”产生的深层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济总录》“符禁门”的出现有其深层根源,唐代巫风及医学教育制度中“书禁科”的遗存,宋代巫医巫技存在的客观现状,巫术特殊的效用及巫术中裹挟医疗内容,即合理的药物、针灸及外治疗法都是其产生的重要根源,长期锢结于人们心中的巫术思维观念,亦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7.
1 历史问题只能历史的分析 张功耀在《告别中医中药》一文中说:"古代的医起源于巫,我国今天流行的中医依然保留着巫的痕迹.人类文化多次长足的进步,居然没有触动中国传统医学的任何方面."[1]需要澄清的是:对于历史久远的医学起源问题,现在仍然很难下一个简单的结论,但"医源于巫"却是个其来有自的荒谬观点,它从时间顺序上颠倒了原始社会早期的医疗经验积累与巫医兴起这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夏竦(985-1051),字子乔,宋朝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夏竦出任洪州知州。洪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巫风相当盛行的地方,也是宋代巫风最为炽盛的地区之一。 当时,洪州活动着一支数量多达1900余户(因为巫师的巫术一般只秘密传授给家人,世代相传,形成了不少巫师世家,故宋人对巫师称“户”或“家”而不称“口”或“人”)的巫师队伍。在洪州各地,到处是巫师的“神坛”,神坛内矗立的鬼神塑像和四周布满的幡旗,使整个神坛显得神秘莫测、阴森恐怖。而当地民众,十分迷信,举凡婚丧嫁娶、修房造坟、生病患疾等,无不求助巫师。在民众的心目中,巫师具有沟通鬼神的“特异功能”,拥有祈福禳祸、治病疗疾、预测人生未来的能力。所以在当地社会中,巫师权比官吏大、话如神旨,无人敢违背,没  相似文献   

9.
邓晓 《宗教学研究》2012,(1):243-248
巫文化是宗教的前身,巫巴山地远古的巫文化,是我国巫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巫巴山地远古的巫文化具有四个显著特色,即以“巫”名地,以“巫”立国,“巫”源深厚,“巫”风遍传。在上述方面,它们明显地不同于我国其它地区的巫文化。文章即围绕该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由此,文章认为,巫巴山地的远古巫文化是中国古代最具典型意义的巫文化,且在世界巫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邓晓,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教授。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医与巫文化关系的断想──《走出巫术丛林的中医》写后随笔上海中医药大学(200032)何裕民案头上放着刚出版的新作:《走出巫术丛林的中医》,也许是敝帚自珍吧!也许还有其他缘故,这本带有“巫韵”之黄色封皮的36万字的本人认识之总结,却一次又一次地诱...  相似文献   

11.
有宋一代,宋朝廷及官吏针对广南西路、川峡四路等地信巫不信医之风炽盛的情况,实行了禁巫兴医的举措。考其原因,有以下三点:巫觋所为有悖儒家伦常之拳;防止有人利用巫术生事,有碍社会安定及威胁其政权;基于拯救百姓之性命之考虑,实行禁巫兴医之举。  相似文献   

12.
中国无神论思想史中保存了当官戒巫理论的中国古代官德一种反巫传统。宋人吕本中《官箴》正式提倡:“当官者,凡异色人不宜与之相接,巫祝尼媪之类,尤以清心省事为本。”当官者为政,坚决不信巫、不尚巫、不师巫,坚决不与巫接触。明人吕坤《治道》明确提出:“禁邪  相似文献   

13.
&;lt;隶续&;#183;汉米巫祭酒张普题字&;gt;等古籍上,曾记载汉时“米巫“事,鲁迅&;lt;三闲集&;#183;匪笔三篇&;gt;也提及“米巫“.米巫,如俗人人其道,则要“纳其米“;求消灾,也要“纳其米“,或辅收钱币.在巫中,女为巫,男为觋,合称“巫觋“.所以,米巫即为“纳米“巫觋.……  相似文献   

14.
刘羽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198-199
在我国漫长的舞蹈历史中,巫傩舞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民俗、艺术和宗教集合形式下的文化形态,对我国经济、文化思想以及民族民间艺术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湘西巫傩舞的历史演变与发展着手,通过视觉的角度进行切入,在湘西巫傩舞视觉与形态审美方面进行着重的分析和阐释,尤其是表演者的服饰特点、体态动律以及巫傩面具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从而展示本源的巫傩舞的审美价值与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5.
桃源县在战国时期一直是楚国的属地,是楚文化的继承者。楚文化在《楚辞》里一直是浪漫瑰丽的代表,充满着诡谲奇幻。而这种诡谲奇幻与楚地一直兴盛的巫文化离不开。楚地的巫文化自原始社会传承而来,充满着神秘。文化与艺术相辅相成,艺术离不开文化传承的影响,桃源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呈现形式则深受楚国巫文化的影响,现在的匠人在其艺术作品中还大量运用着巫傩文化中的元素,使桃源地区保持着艺术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6.
商代的巫文化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宗教、政治、历史、医学、音乐、天文、占卜等许多文化领域.商代存在着巫、官合一的现象,亦官亦巫是商代社会的一个特点,所以史家对之有"巫文化"之称.而商代社会的另一个社会特点恰恰是崇尚乐舞,商人以音乐与神鬼对话,不仅娱神,同时也娱人,进而达到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目的,因此,商代巫文化是与乐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巫术对思想方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巫教文化,亦可简称为巫文化,并列于佛教文化及道教文化等宗教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现象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因此,中国巫术在中国文化形态的构成中,占有不容忽视的位置,同时亦对中国文化各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巫术,对思想方面予以巨大的影响,尤其对于后起的阴阳五行思想、道教思想及佛教思想上,打上深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18.
"跳端公"是一种以舞蹈为中心,兼及图像、音乐、诗歌和戏剧元素的传统信仰疗法,是人类巫医文化的类型之一。西南地区的"跳端公",以楚巫文化和氐羌民族从西北携带至西南的巫文化,兼及古傩文化为基础,融合了道教及佛教的文化元素,是一种混合型信仰形态。作为一种信仰疗法,"跳端公"以神灵信仰为基础,充分利用舞蹈、音乐、图像、诗歌等综合性艺术治疗手段,使疾病和治疗的经验具体可感,在人与神交流、人与病患心理交流、表演者与观众交流三位一体的交流模式中,对病人进行积极地心理干预,从而起到心理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远古中国"巫风"盛行,道教根植于中国古代社会,直接延续、承袭了远古时代的神道巫风。山东是中国道教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考古资料和传世文献均反映出东周之前山东巫文化的"繁荣昌盛"。至春秋战国,随着理性思潮的高涨,巫逐渐丧失了其政治地位,渐次下移到民间,有的则演变为方士,这便促进了山东道教的前身——方仙道在燕、齐沿海地区的兴起。可以说,先秦时期山东巫文化的发展流变过程,乃为山东道教产生前的酝酿、准备阶段。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道教产生于东汉末的说法影响很大,与道教起源和产生的实际发展不符,理应重新研讨。从鬼神、神仙信仰的演变,从"巫"、"方"、"道"的发展,均可证明至少春秋、战国时期已产生道教。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佛道之争,影响了后世对道教产生的诸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