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儿童元记忆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桑标  缪小春 《心理科学》2000,23(6):715-719
Flavell(1976)认为,元认知是指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它包括对自我的认知能力(静态)和当前正在发生的认知过程(动态)的认知,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认知。目前国内外心理学家对于儿童元认知能力发展的研究涉及不同的方面,如元记忆、元理解、元学习等。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人们对儿童元认知能力的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与此同时,仍有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元认知与临床医生的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元认知的形成及功能[1] 元认知是指认知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三个部分.元认知不是人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学习中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外控到内控、从局部到整体,逐步发展起来的.最初,个体毫无监控学习活动的经历与体验,当在他人指导下或无意识的自我监控获得成效后,可强化再次的体验与监控,从而逐步转化为自发的有意识地自我监控,但监控范围较窄,常为学习活动中的某一环节、某一侧面或某一学科内容.通过有意识地反复运用,这种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控制逐渐变得娴熟起来,最终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其监控范围也从某一环节扩展到学习的整个过程,并可迁移到不同的学习内容上.由此可见,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有感知、调控自身认知能力的功能,与学习、创新等能力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黎坚  唐云  张厚粲 《心理科学》2008,31(3):748-751
元认知是个体对自身认知的动态的调节活动.该文界定了元认知调节的六个基本过程,总结了常见的研究范式,并着重探讨了元认知调节领域一般性的研究结果.大多数结果支持元认知调节的领域一般性;但随着认知任务带来的心理负荷程度不同,元认知调节活动也会表现出一定的领域特殊性.研究者提出,通过比较元认知调节过程在不同领域的变化或发展趋势,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探讨元认知调节的领域一般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元认知监控活动对认知负荷和多媒体学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多媒体学习的不同时段呈现元认知监控提示,考察其对认知负荷和学习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意识的监控活动增加了被试总的认知负荷,对学习的迁移有积极影响.元认知监控活动提高了迁移测试成绩,但对记忆成绩没有显著影响.在内在、外在元认知负荷较低情况下,增加元认知监控活动有更好的学习迁移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北京市一所小学中开始学习LOGO程序设计的150名儿童为被试,以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和自行编制的元认知测验为测验工具,初步探讨了儿童学习LOGO程序设计与发展认知能力特别是元认知能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学习了一年的LOGO程序设计后,在其一般智力的发展上不能表现出显着提高;(2)儿童经过为期一年的LOGO程序设计教学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计划和监控能力,即程序设计学习有利于儿童元认知能力的发展;(3)关于元认知测验的构成问题,尚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元认知逐步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对心理咨询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元认知(Metcognition)一词最早出现自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拉威尔(J.H.Flavell)在1976年出版的《认知发展》一书。弗拉威尔在该书中指出,所谓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1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2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元认知的实质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  相似文献   

7.
ESL学生英文写作元认知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姜英杰  周国韬  李广 《心理科学》2003,26(2):323-325,329
1 引言  JohnFlavell( 1979)将元认知定义为关注并调控认知活动的知识及能力 ,并认为元认知有两个一般性维度 :知识和经验[1] 。自此以后 ,关于元认知的研究逐渐成为教育心理研究的热点。在《认知发展》一书中 ,Flavell( 1985 )又提出 ,元认知知识由通过经验习得的关于认知活动的知识构成 ,它可以分成三个性质独立但具有高度相互关系的变量 :个人变量、任务变量和策略变量[2 ] 。是否具有坚实的元认知知识基础对于成功的学习至关重要。也就是说 ,一个优秀的学习者应该是一个对于作为学习者的自己、对于手头的认知任务…  相似文献   

8.
张军翎 《心理科学》2008,31(3):707-710
研究将逻辑推理能力、元认知能力、注意力水平三种不同认知因素相结合,探讨其与中小学学业成绩的交互作用,以心理学角度对教育教学活动提出有针对性意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学业成绩中小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元认知、注意力水平之间存在不平衡差异.中小学生的逻辑推理、元认知、注意力水平无显著性别差异.逻辑推理、元认知水平与中小学生的语文成绩、数学成绩存在显著相关.逻辑推理、元认知能力对中小学生的学业成绩均具有一定预测性.  相似文献   

9.
贾宁  张欣 《应用心理学》2013,(3):212-219
将反馈干预作为外部线索引入元记忆研究,采用重复学习任务,在第一轮次学习-测验之后插入反馈干预,用两个实验分别考查任务反馈和能力反馈两种形式下的反馈效价对第二轮次即时学习判断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会进行自我监测;②在任务反馈形式下,反馈信息与自我监测信息冲突,导致反馈干预对元认知监测和认知过程没有影响;③在能力反馈形式下,反馈信息与自我监测信息的冲突消失,结果消极反馈影响了元认知监测.由此得出结论:只有在不与自我监测信息冲突的情况下,反馈干预才对学习判断产生影响.此外,在有反馈干预的情况下,两个实验中都出现了显著的练习伴随低估效应.  相似文献   

10.
解决物理力学问题的元认知训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素萍 《心理科学》1999,22(4):365-366
1问题的提出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关于自己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的认知和监控。它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两种成分。心理学家Sternberg等人把它看成是智力的核心成分。欧美学者们一致认为,在传授一般认知策略的同时,进行元认知策略的训练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考察元认知训练对我国物理教学的效果,作者对高一学生进行了解决物理力学问题的元认知训练研究。2方法2.1被试的选择选择高一年级三个班(山西侯马市一中127班、128班、129班)做实验,时间安排在第一学用期…  相似文献   

11.
高效率学习的心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本课题通过一系列研究,发现要实现高效率学习,应在知识呈现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情况下,具备以下五个主要心理要素:选择性注意是实现高效率学习的前提,元认知是高效率学习的监控系统,非智力因素是高效率学习的动力源泉,学习策略是实现高效率学习的保障,内隐认知,特别是内隐学习是高效率学习的特殊形式。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来,元认知(metacognition)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人们提出了一系列的元认知理论,试图对人的认知与学习过程作出更为深入的探讨和解释。在许多认知活动中元认知都起着重要作用,这些活动包括口头信息交流、口语理解、阅读理解、写作、语言习得、知觉、注意、记忆、问题解决、社会认知和各种形式的自我控制、自我指导等等。本文主要谈:在教学背景中,对元认知的含义及其结构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EFL大学生英文写作元认知的因素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英杰  董奇 《心理科学》2006,29(2):283-285,270
该研究通过文献查阅、访谈、问卷调查、测验等方法编制了《汉语为母语的EFL大学生英文写作元认知量表》,由英文写作元认知知识(优点了解、缺点了解、语言策略知识、作文标准了解)、体验(完成感、努力感)和调控(准备与计划、监督与调节)三个维度构成,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元认知知识对作文水平的区分度最高。大学生英文写作元认知从1年级到3年级逐渐提高,2~3年级的发展速度快于1~2年级。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取问卷法,选取武汉市283名初一和高二学生为被试,考察了中学生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策略、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1)掌握目标与深加工、元认知策略以及浅表策略三者都存在显著相关,其中与浅表加工策略相关的显著性水平略低,成绩接近目标与三种学习策略都在呈非常显著相关,而成绩回避目标只与浅表策略显著相关;(2)掌握目标和成绩接近目标有助于学业成绩,成绩回避目标不利于取得良好成绩;(3)与初一年级相比,高二年级中成绩接近目标和掌握目标显著下降,采取深加工和元认知策略的水平也下降;初一和高二年级中,男生比女生更多采取掌握目标和元认知策略;(4)多元目标比单一目标的学生更多地使用深加工和元认知策略,但多元目标者并不必然比单一目标者成绩好。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I explore affinities and tensions between Culadasa’s model of meta-cognitive skill, in his recent The Mind Illuminated, and theories of skill and meta-cognition in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of psychology. I find that, while there are many assumptions that these different approaches share, for the most part,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of psychology has ignored the possibility that meta-cognitive skills can be cultivated through practice, as Culadasa persuasively argues. The one exception is Joëlle Proust’s recent The Philosophy of Metacognition. This work defends a model of procedural meta-cognition with some striking similarities to Culadasa’s notion of ‘meta-cognitive introspective awareness’, which he views as an important step in the development of ?amatha. This is noteworthy, as they have clearly arrived at these notions completely independently, drawing on strikingly different kinds of evidence and argument. I conclude with some thoughts on distinctive puzzles that arise for Culadasa’s conception of meta-cognitive skill.  相似文献   

16.
方平  姜媛  马英 《心理科学》2014,37(5):1160-1166
研究基于自我调节学习理论,以初中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构建了自我调节学习的发展模式,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元认知、认知策略、自我效能感、动机情绪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等因素随年级发展变化的规律及作用。结果表明,年级不同其自我调节学习发展模式不同;低年级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对成绩有直接作用,高年级自我效能感对成绩的作用必须以元认知和认知策略为中介,随年级增长元认知的直接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研究试图探讨青少年学习适应行为的认知机制以及大五人格特质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采用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量表、大五人格简式量表及元认知问卷对广州市985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学校、年级因素在元认知总分、学习适应行为上均存在显著差异;(2)学习适应行为与元认知、大五人格各维度均存在显著相关;(3)大五人格各特质在元认知与学习适应行为的关系间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Interaction among cognitive, meta-cognitive, and emotional factors seems to play a determining part in achievement behavior and especially in scholastic performance. In this study some preliminary results are presented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multidimensional cognitive-behavioral psychoeducational program especially designed for students with reading disabilities in which parents and teachers also take part. The aim of the program was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appropriate emotional and cognitive skills with which to address their learning problems. First results on the efficacy of the implemented program to 20 primary school boys and girls with special reading disabilities encourage research on management of learning problems with focus on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aspects in which parents and teachers contribute. Research including a control group is necessary.  相似文献   

19.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短文写作元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043名大学生(有效被试1012人)进行英文写作元认知、自我效能、成就目标、价值、内控性的测量,旨在了解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文写作元认知各维度的一般性发展特点。结果发现:语言策略、作文标准、准备性和计划性上存在年级差异;对作为作者的自己的优点的了解、对作为作者的自己的缺点的了解、语言策略知识、元认知体验、计划性、准备性、调节性上存在性别差异;在英文写作自我效能、价值、成就目标、内控性高分组与低分组间元认知水平差异达到显著性,且高分组具有较高的英文写作元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20.
舌尖效应是一种话到嘴边却说不出来的单词提取失败现象(Tip-of-the-Tongue, TOT)。本研究通过TOT回溯问卷和日记记录方法对青年人和老年人进行了为期28天的追踪, 考察了自然情境下舌尖效应认知年老化的发生特点及机制。结果表明:(1)自然情境下TOT存在认知老化现象, 老年人TOT发生频率比青年人更高; (2) TOT发生时, 个体存在替代词和语义相关信息的提取, 且青年人比老年人产生了更强烈的兴奋感和疲惫感的元认知体验; (3) TOT发生后目标词几乎都能获得提取, 老年人TOT的解决时间比青年人长, 但其解决率无年龄差异。TOT的解决时间受目标词熟悉性、是否存在替代词和个体主观体验的认知和元认知因素影响。(4)对TOT认知状态和元认知状态的记录会影响后续发生TOT的状态, 且延长其解决时间, 表明被试付出了更多努力和时间解决TOT。TOT的认知状态和元认知状态的因素都对TOT的解决时间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