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研究基于有限自制力理论考察童年期虐待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116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童年期虐待量表、自我控制量表、感恩量表和网络成瘾量表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童年期虐待和自我控制、感恩呈显著负相关,与网络成瘾成显著正相关;自我控制与感恩呈显著正相关,与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感恩与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2)自我控制在童年期虐待和网络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3)“童年期虐待→自我控制→网络成瘾”这一中介路径的前半段受到感恩的调节;与高感恩个体相比,童年期虐待对低感恩个体的自我控制的影响更小。感恩不仅不能缓冲童年期虐待对自我控制的负面影响,反而会增强这一过程,提示我们注意积极特质在特定情境下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正念对网络欺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基于有限自制力理论和个体-环境交互作用模型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重点考察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及网络社交拒斥的调节作用。以629名高中生为被试,采用儿童青少年正念量表、自我控制量表、网络社交拒斥量表和网络欺负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正念和自我控制呈显著正相关,与网络欺负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控制与网络欺负呈显著负相关;(2)正念不仅能够直接负向预测网络欺负,还能够通过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对网络欺负产生影响;(3)“正念→自我控制→网络欺负”这一中介效应的前半段会受到网络社交拒斥的调节,与网络社交拒斥程度较高的个体相比,正念对自我控制的影响在网络社交拒斥程度较低的个体中作用更强。研究结果表明正念会通过增强自我控制来减少网络欺负的发生,但是网络社交拒斥会削弱正念对自我控制的促进作用,进而影响网络欺负。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核心自我评价和生命意义感在感恩与网络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感恩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网络成瘾量表对吉林省3所高校大一到研三的107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感恩、核心自我评价和生命意义感三者之间呈显著两两正相关,且三者分别与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2)感恩对网络成瘾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显著,间接效应包含了两条路径:通过生命意义感的部分中介作用和通过核心自我评价—生命意义感的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揭示了感恩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对预防及减少大学生网络成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基于双元孝道模型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考察双元孝道信念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并检验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以115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双元孝道信念量表、非适应性认知量表和网络成瘾量表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互惠性孝道和非适应性认知显著负相关,和网络成瘾显著负相关;权威性孝道和非适应性认知显著正相关,和网络成瘾显著正相关;非适应性认知和网络成瘾显著正相关;(2)非适应性认知在孝道信念与网络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具体而言,互惠性孝道负向影响非适应性认知,权威性孝道正向影响非适应性认知,非适应性认知正向影响网络成瘾。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孝道信念通过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影响网络成瘾;而且互惠性孝道和权威性孝道具有相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基于最优独特性理论和网络成瘾的个人-情绪-认知-执行交互模型,考察独特性需要与大学生手机成瘾之间的关系以及焦虑和意志控制的链式中介作用。采用独特性需要问卷、GHQ-20量表中的焦虑分量表、意志控制量表以及手机成瘾量表对826名大学生(女生=526人,Mage=19.93,SD=1.38)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独特性需要与手机成瘾、焦虑呈正相关,与意志控制呈负相关;焦虑与意志控制呈负相关,与手机成瘾呈正相关;意志控制与手机成瘾呈负相关;(2)焦虑和意志控制在独特性需要和手机成瘾之间的单独中介作用均显著;且焦虑、意志控制的链式中介作用也显著。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独特性需要既可以直接与大学生手机成瘾产生联系,也可以分别经由焦虑、意志控制的中介作用、以及两者的链式中介作用与大学生手机成瘾产生联系。本研究的结果支持并拓展了I-PACE模型,并为手机成瘾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时间管理倾向与网络成瘾之间的相关,分析前两者是否能够显著地影响和预测后者。方法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自我同一性地位量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对当前在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时间管理倾向、网络成瘾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自我同一性三个维度与网络成瘾均成显著负相关(p<0.01);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与网络成瘾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自我同一性中的三个维度和时间管理倾向三个维度及总分均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p<0.01)。通过分层回归分析发现,自我同一性对网络成瘾的影响是受时间管理倾向的中介作用。结论自我同一性与时间管理倾向对网络成瘾有一定的预测力,而且自我同一性会通过时间管理间接影响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社交网站成瘾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在素质-压力模型的视角下,采用社交网站成瘾量表、认知负载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对武汉市三所全日制中学886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社交网站成瘾、认知负载、核心自我评价和抑郁两两间存在显著的相关,且社交网站成瘾对抑郁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认知负载和核心自我评价能在社交网站成瘾与抑郁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具体而言,社交网站成瘾通过三条路径影响抑郁:一是认知负载的单独中介作用;二是核心自我评价的单独中介作用;三是认知负载-核心自我评价的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揭示了社交网站成瘾与抑郁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拓展了社交网站成瘾对个体心理社会适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情绪稳定性量表和陈淑惠中文网络成瘾量表,旨在探索情绪稳定性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及自我同一性的中介作用。结论如下:(1)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网络成瘾、情绪稳定性与网络成瘾、自我同一性与情绪稳定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2)自我同一性在情绪稳定性与网络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青少年网络受欺负对网络欺负影响的心理机制,本研究基于一般压力理论与情绪调节模型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并采用网络欺负量表、社交焦虑量表以及情绪调节量表对武汉市某中学724名初中生进行测量,结果发现:(1)网络受欺负与社交焦虑、网络欺负显著正相关,社交焦虑与网络欺负显著正相关,认知重评与社交焦虑显著负相关,表达抑制与网络欺负显著正相关;(2)网络受欺负不仅直接预测网络欺负,还通过社交焦虑间接预测网络欺负;(3)网络受欺负对网络欺负的中介作用受到情绪调节策略的调节,对低认知重评的个体或高表达抑制的个体而言,中介作用更强。研究结果不仅解释了网络欺负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在什么条件下影响更大,也为减少网络欺负的发生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考察体育锻炼与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关系,同时探讨创新行为和心理健康在其中的链式中介作用,采用大学生体育锻炼问卷、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量表、创新行为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本科院校167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体育锻炼与智能手机成瘾呈显著负相关;体育锻炼与创新行为、心理健康皆呈显著正相关;创新行为、心理健康与智能手机成瘾皆呈显著负相关;创新行为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2)创新行为和心理健康分别在体育锻炼与智能手机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创新行为和心理健康在体育锻炼与智能手机成瘾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手机依赖指数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和感觉寻求问卷,对42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关系及自我控制和感觉寻求的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拒绝和过度保护与手机依赖正相关,而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手机依赖负相关;(2)自我控制和感觉寻求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手机依赖间分别起部分中介作用;(3)自我控制和感觉寻求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手机依赖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手机依赖具有密切联系,自我控制和感觉寻求在该联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864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负面评价恐惧与网络过度使用的关系以及社交焦虑和自我控制在这一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负面评价恐惧与社交焦虑和网络过度使用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控制存在显著负相关;(2)负面评价恐惧通过社交焦虑和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对网络过度使用产生影响,这一中介作用包含了三条路径:社交焦虑和自我控制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社交焦虑-自我控制的序列中介作用。这一结论有助于促进对大学生网络过度使用的干预与预防。  相似文献   

13.
为考察手机成瘾、自我控制、核心自我评价和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手机成瘾量表、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以及学习投入量表对62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手机成瘾可以负向预测大学生学习投入;(2)控制系统和冲动系统在手机成瘾与学习投入的关系中起并行中介作用;(3)手机成瘾对学习投入的直接预测作用受到核心自我评价的调节。研究结果揭示了手机成瘾对学习投入的作用机制,拓展了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视角,对于学习投入的干预工作有一定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考察自我控制、学习倦怠在压力知觉与手机成瘾之间的序列中介效应,运用压力知觉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学习倦怠量表和手机成瘾量表对94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 压力知觉与手机成瘾呈显著正相关;(2) 自我控制在压力知觉与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之间起中介作用;(3)学习倦怠在压力知觉与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之间起中介作用;(4) 压力知觉通过自我控制和学习倦怠的序列中介作用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探讨特质自我控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多重中介模型揭示自我控制策略在特质自我控制(TSC)与主观幸福感(SWB)之间的作用。对92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情境选择、注意分配、认知重评均为TSC与SWB之间的中介变量。结论:解释了高特质自我控制个体SWB高的内在机制,也为自我控制过程模型提供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积极和消极情绪与自我控制在自我同情与睡眠质量间的中介机制,采用问卷法对477名成人进行调查,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发现:(1)自我同情、积极情绪、自我控制和睡眠质量两两之间均为显著正相关,而上述变量与消极情绪均为显著负相关;(2)自我同情可分别以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和自我控制为中介来预测睡眠质量;还可依靠消极情绪与自我控制的链式中介效应来间接预测睡眠质量;但是,自我同情对睡眠质量的直接效应不显著。该研究结果为改善睡眠质量提供了新的干预视角。  相似文献   

17.
Although research has established a nega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trait neuroticism and cognition,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mechanisms that underlie this relationship. We examined the tendency to experience intrusive thoughts and negative affect as potential mediator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uroticism and cognitive performance. We hypothesized that the tendency to experience intrusive thoughts reflects ineffective attentional control and would account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uroticism and cognitive performance over and above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negative affect. Three hundred seventeen adults (Mage = 49.43) completed a series of attention-demanding cognitive tasks as well as self-report measures of intrusive thoughts, negative affect, and neuroticism. Intrusive thoughts media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rait neuroticism and cognitive performance beyond negative affect. These finding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tendency to experience intrusive thoughts is a mechanism through which trait neuroticism influences cognitive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暴力暴露、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负性自动思维及自我控制之间的关系,选取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两所高校共600名大一至大四的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暴力暴露问卷、网络攻击行为量表、自动思维问卷及自我控制问卷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暴力暴露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间接地通过负性自动思维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产生作用;(2)自我控制在暴力暴露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的影响中起显著的调节作用,具体而言,在低自我控制水平下,暴力暴露能显著的正向预测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而在高自我控制水平下,暴力暴露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郑阳蕾  胥遥山 《心理科学》2022,45(6):1450-1457
本研究以157名大学生为对象,选用正念五因素量表、心理韧性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和Aitken拖延量表,探索在网络教学情境下正念对学业拖延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正念能够直接对网络教学情境下的大学生学业拖延产生影响,也能够通过心理韧性和自我控制的链式中介作用对大学生学业拖延产生影响。研究结论为发挥正念的作用,改善网络教学情境下的学业拖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