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位女大学生经常被一种“焦点感”所困扰,即每当她独自一个人在路上行走、或在教室内学习、在食堂里吃饭时,就会产生一种异样的感觉——“焦点感”。她觉得别人都在注视自己、议论自己,说自己人缘如何如何不好,如何如何不招人喜欢等等,而且这种感觉挥之不去、驱之不散,内心十分痛苦。为此,她非常希望自  相似文献   

2.
有句谚语说得好:“信神有神在,不信是泥块”,说明神与鬼的偶像是人们自己塑造的,自己塑造了“偶像”,却又被“偶像”所奴役,这无疑是自己给自己套上了精神枷锁,因而酿成了诸多人间悲剧。 这里讲两则小故事。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本村诊所收治过一名狂躁型精神病人,她一天到晚惊魂不定,大声叫嚷床前、窗外有鬼。医生给其大剂量施用安眠镇定的药物,然而疗  相似文献   

3.
慧自卑容颜     
林枫,高二女生,她是个皮肤略黑,容貌一般的姑娘。在小学时,她与班上女同学在一起时,并未在意自己的长相。到了中学,身边的女伴出落的亭亭玉立、皮肤白皙,她就越发感到自己皮肤黑是丑陋的,深感痛苦。班里个别淘气的男同学背后戏称她为“黑姑娘”。她听到后,越发感到伤心和痛苦,觉得自己就像一只“丑小鸭”,是被人们遗弃、没有价值的人。在这种情绪笼罩下,她整日郁郁寡欢,怪爹妈没有给自己一个美丽的面容。如此心境使他的学习成绩逐渐下滑。眼看就要参加高考了,她整日愁眉苦脸,觉得自己“完了”,没什么前途可言。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心理咨询”一词已逐渐为公众所熟悉,但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存在许多误区,影响咨询的效果。误区一:立竿见影许多人认为心理咨询可以“短、平、快”地解决自己的问题,对咨询过程和效果缺乏耐心,经常中途退出咨询。某高校一位女大学生来咨询时就有这种心态。她的苦恼是不适应大学生活。一方面是生活上不能和同寝室的同学融洽相处,另一方面是学习上压力大,不再像以前那样遥遥领先。最后她说:“我来咨询就是希望你尽快解决我的问题,否则我这几年怎么过呀!”我向她指出,她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5.
她始终无法面对自己,当医生毫不留情地要她动手术切除脑瘤时,她一直难以接受。 每次一想到可能的结果,就情不自禁地抱头痛哭,尤其是她母亲,每每归咎於自己的“业障”深重,让女儿受此“业报”而暗泣时,更令她无法自己。 不能再向母亲抱怨了!只能哭泣着向静慧师抱怨:我,二十岁,才刚就读大学,灿烂前景正等待挥洒,佛法不是示意人身难得!而我,就如此这般“难得”吗?  相似文献   

6.
事情经过 2001年4月25日下午五点半,正准备下班,电话铃响了,对方急促地讲述说:她读初中的儿子所在班一位女生跳楼自杀,学生们十分紧张、害怕,咨询孩子回家她怎样帮助自己的儿子。鉴于这所学校是全封闭的学校,“五·一”以前孩子们不能回家,为了帮助孩子们尽快解除紧张情绪、忘掉不幸,我以为最好能及时给孩子们做集体心理辅导。这位家长是区政府的一位分管(文教卫的)领导,她建议我到学校去找校长并亲自驾车送我到学校。路上她告诉我这所学校是一所公建民营学校,现在临时借住另一个学  相似文献   

7.
凡事谢恩     
黄幸平 《天风》2009,(10):57-57
有人问一个失去双手的女士,你的人生中为何丝毫没有自怨自艾,却相反地充满快乐?这位女士微笑着回答说:“因为我有一双灵巧的脚,我可以用它们来写字、画画、做饭、开车等,我的脚可以做别人手所做的,因此我向上帝感恩,为着我有这双脚。”显然,她并没有着眼于自己所失去的,乃是定睛于自己所拥有的。  相似文献   

8.
好了还要好     
骆霞  康军 《天风》2007,(1):44-45
成功的人一丝不苟,努力尽善尽美,这就是他们成功的诀窍。但是,在很多时候,我们懒得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凡你手所当作的事,要尽力去作。”(传9:lO)在我们生活及工作中,勤奋、智慧可以获得成功,这是事实。但有时,为何仍有人在叹息,自己非但未获成功,而且日复一日虚空、悲观。徐虹的例子,至少从另一方面给我们有益提示。她是西部一家名校的二年级学生。那天,学生会交给她一项任务,在校园的醒目位置,张贴“文化节”的海报。很快,她就贴得差不多了。当徐虹回到学生会所在的办公楼前,准备张贴最后一批海  相似文献   

9.
老婆身材窈窕,唇红齿白,一双忽闪的大眼睛堪与“小燕子”媲美,怎么看都觉柔情似水,清新可人。当初谈恋爱时,我也是被她这些表象所迷惑,一个劲儿为自己找到个“仙女”般的女友偷着傻乐,还暗暗为自己的幸运对老天说了无数声感谢,只等着抱得美人归了。3年后,爱情长跑终于修得正果,我们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此刻我总算松了口气,可是没想到“苦难”很快就来临了。都说男人是结婚前后两张脸,没想到女人也是这样,而老婆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蜜月刚过,她就一改以往的温柔有加,动辄对我柳眉倒竖、呼喝斥责起来。比如早晨上班时间来不及了,我胡乱塞了…  相似文献   

10.
遍布街头巷尾、屡禁不止的所谓“专治性病”的非法小广告,常有“一针见血”、“一次见效”、“无效退款”等含混笼统之词。其实“效”有好坏大小的不同。用语含混笼统,便于随意诡辩。 上海一美容霜生产厂家的广告说,用了他们的防皱美容霜,“第二天就会有一副新面孔”。这里“新面孔”一词含混笼统。某种意义上每人每天都“会有一副新面孔”。希望自己面孔更漂亮的女顾客小梅,为这一广告词所可能具有的美好含义所吸引,使用了这种美容霜,脸上却长出了脓疱,她不愿再照镜子,看这样的“新面孔”。 含混笼统的谬误,由语言的意义与所指模…  相似文献   

11.
晨阳 《思维与智慧》2014,(12):12-13
梁晓声说她的语言里有一种“脱口秀”的风格,是对语言的天生的灵气;《泰晤士报》说她是一位不凡的女作家,一个令人惊奇的故事;而她自己却说,她是一个极端自由的灵魂。  相似文献   

12.
徐文喜 《天风》2005,(9):22-22
1989年傅先生跟父亲由台湾省返回自己的故乡济南市探望自己年迈高龄的奶奶刘桂荣,这位老人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多年来,在这位老姊妹身边与她朝夕相处而处处关爱她的是一位名叫“吴秀美”的姊妹——  相似文献   

13.
守好幸福     
让他去找吧在去女友家做客时,她发现女友头上的发夹非常别致、漂亮,便在回家的路上对他说:“你有没有注意琴头上的发夹?”他说:“没有,怎么了?”“我也想有那样一枚发夹。”女友告诉她这枚发夹是丈夫送给自己的,那天是两人结婚七周年,女友在美容店烫头发,她丈夫...  相似文献   

14.
婚前圣事     
婚姻是造人的天主为传生人类所订的一种制度。圣经上如此记载:“上主天主……造成了一个女人,引她到亚当面前。……因此人要离开他的父母,依附自己的妻子,二人竞成为一体。”(创:二,22-  相似文献   

15.
她与他,曾经是“情人”;她与他,现在是仇人。他毁了她,■铛入狱,沦为囚犯;她毁于他,蒙侮受辱,长恨百年。这是一场悲剧,而导演者竟是他们自己。  相似文献   

16.
<正>这是一个已咨询30次的个案。咨询师是个新手,想讨论来访者转换话题背后的原因、防御机制以及如何工作。从整体上理解来访者所谈的内容被督:“在这次咨询中,来访者转换了不同的话题:先是说自己年底考评没有拿到优,她觉得无所谓;转而谈领导对自己的看重,她非常感动;最后说到自己对母亲的失望。这三者之间有内在联系吗?”  相似文献   

17.
成功学的创始人拿破仑·希尔曾经聘用了一位年轻的小姐当助手,替他拆阅、分类及回复他的大部分私人信件。她的主要工作就是听拿破仑·希尔口述,记录信的内容。有一天,拿破仑·希尔口述了下面这句格言:“记住,你唯一的限制就是你自己脑海中所设立的那个限制。”当她把打好的信件交还给拿破仑·希尔时,她说:“你的格言使我得到了启示,对你、我都很有价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琼斯是一家百货公司的理货员,每次谈论自己时,她都说成年以后一直希望能上大学,但总有原因阻止她实现这一梦想:她付不起学费、她必须养家糊口、她工作太忙、她没有时间,她最近的一个原因是太老了。她丈夫最后一次建议她上大学时,她对他说:“如果我现在利用业余时间开始读大学,毕业的时候我都50岁了。”  相似文献   

19.
“人,不外是人所设计的蓝图。”这句话,是法国当代哲学家萨特倡导的存在主义中的一句名言。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这篇文章中,还写过这样一段话:“人,不仅就是他自己所设想的人,而且还只是他投入存在以后,自己所志愿变成的人。人,不外是由自己造成的东西,这就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 这些意见,曾经赢得了当代一部分青年的欢迎。曾几何时,“自己选择自己”、“自己设计自己”之类的口号,在一些大学生们的心灵深处激荡不已。因此,化一点气力研究一下这个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就很有必要了。  相似文献   

20.
青春期     
那还是几年前,一位农村妇女找到我,据她讲,她的儿子得了一种怪病。她的儿子在高一第二学期的一天,不由自主地说了一句“下流话”,吓了自己一跳,马上四下观望,见周围没有人,才放心。隔了一段时间,类似的情况再次出现,吓得他赶紧跑回家。到了期末,学习更加紧张了,“下流话”出现的频率也更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