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净宗第一经     
魏磊 《佛教文化》1995,(2):14-16
在佛教各宗派之中,净土宗以其“难信易行,横超三界”的特质而卓具一格,在我国佛教发展史上,净宗与禅宗双峰并峙,相得益彰。唐宋以后,净宗的力用弥显突出,降至现代,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几乎成为汉传佛教的表征。 净宗根本经典有三经一论。其中。  相似文献   

2.
日本的净土信仰是随着汉译经典的传入而流传到日本的,在日本的古代和中世广为流行,十二世纪后期由法然上人创立了净土宗,从而使日本佛教走向平民,并完成了日本本土化的过程。净土思想的兴起以及法然净土宗的诞生,究其缘由无疑是来自于末法思想在当时时代的流行。法然提出了专修念佛的思想,并将《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视为净土宗所依据的根本经典,他所撰写的《选择本愿念佛集》是该宗派的思想理论的集大成之著作。  相似文献   

3.
佛法自东汉传到中国以后,经过两晋、南北朝到隋唐时代,佛经翻译事业大大发展起来。高僧大德们各本独立创新精神,对教义的研究和弘扬,大有百家争鸣气象;各种宗派先后形成,可以说隋唐三百余年间是中国佛教史上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佛教宗派大致分为大乘八宗(净土宗、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禅宗、律宗、密宗、)、小乘二宗(成实宗、俱舍宗),合称为佛教十宗。净土经教,东汉时即传来我国,所以净土宗成立最早。现在,谈谈净土宗在中国弘传的历史。净土宗所正依的根本经典,有三经一论。三经就是:一、《无量寿经》,主要是说明阿弥陀佛在因地发四十八种愿及成佛后国土庄严,摄受念佛众生三辈往生等事。二、《观无量寿佛经》,主要是说明净业三福、十六种观、九品往生事及是心作佛、是心是  相似文献   

4.
三时     
指佛教教法住世的正法、像法、末法三个时期.一正法,正者证也,有教有行有得证果者.二像法,像者似也,虽有教行而无证果者.三末法,末者微也,但有教而无行  相似文献   

5.
念佛法门     
《法音》1990,(5)
佛教净土宗以念佛为正行,依据佛教经典有四种念佛:一、持名念佛,二、观像念佛,三、观想念佛,四、实相念佛.一、持名念佛.即《佛说阿弥陀经》、《无量寿经》所说,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具体念法又分多种,从出声与否而言,有出声念、金刚念(微动口齿,其声在口耳之间)、默念.从摄心方法而言,有计数念,  相似文献   

6.
《法音》2008,(3):45-45
本刊讯福建佛学院是由福建省佛教协会主办,以培养爱国爱教、遵纪守法、学修并重、具足正信、弘扬正法的现代僧才为宗旨的汉语系佛教院校。课程设置:1、佛教学科:基础佛学、印、中佛教史、部派佛教、三论宗、唯识宗、天台宗、禅宗、净土宗、律宗等的重要佛教典籍;2、文化学科: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7.
宏法 《法音》2000,(6):37-38
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年以来,经无数高僧大德的弘扬,形成了以大乘八宗为特色的中国佛教。其中,收机最广、三根普被者,为净土宗。在近代,弘传净土法门最著名的,当属莲宗第十三祖的印光法师。他佛儒结合,“觑破时节因缘,因机调伏众生”,其代表作即为《印光大师文钞》。蒋维乔先生在《中国佛教史》中称颂印光法师:“居普陀时,虽与世鲜通,然缁白闻名而求开示者日众。法师口宗笔答,凡所为文,字字从性海中流出,而仍无一语无来历。”印光法师留下的百余万字的三大部《文钞》,不仅是净宗瑰宝,也是近代学术思想的珍贵财富。梁启超在读了…  相似文献   

8.
中国佛教净土宗的思想发展历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净土宗从开始萌芽到最后发扬光大,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净土念佛法门被其它佛教宗派融摄,净土念佛只是佛教万行中的一行。第二阶段,禅净双修,禅宗开始吸纳净土宗的修行方法和思想理念。第三阶段,摄禅归净,净土宗开始吸收禅宗的修行方法和思想理念。经过这三个阶段的发展,基本上完成了中国佛教的世俗化历程。  相似文献   

9.
《五台山研究》2006,(4):47-47
会议论坛在中日五台山文化研讨会上的欢迎辞赵效荣(3.3)在中日五台山文化研讨会上的致辞崔正森(3.4)在中日五台山文化研讨会上的讲话小岛岱山(3.5)略论五台山文化及其核心崔正森(3.7)佛学研究与时俱进与契理契机韩焕忠(1.14)佛教的同一律林晓辉(1.17)《成实论》中灭三心的理论常蕾(1.20)《大乘起信论义记》中的“二门”任蜜林(2.3)窥基的四重二谛理论冯国栋(2.9)浅论《女论语》中的佛教色彩崔丽(2.12)僧肇“空”论及其现代价值王庆原(3.12)社会和谐从心开始──简论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张曾祥(3.15)往生与临终关怀——佛教净土宗…  相似文献   

10.
《法音》2015,(7)
<正>一、持名念佛的来源及影响在净土宗十三位祖师中,初祖东晋慧远(334-416)依据的是《般舟三昧经》,侧重于禅观念佛,无论是依据的经典还是念佛的方式,实际上都与后世的净土宗不同;从北魏昙鸾(476-542)开始提倡口称念佛,经隋朝道绰(562-645),至二祖唐朝善导(613-681),以"三经一论"为教材,以"持名念佛"为方式的净土宗宗义和行仪得以完备地组成,所以善导为公认的净土宗实际创立者。现在有一种说法,说善导大师是纯正的净  相似文献   

11.
“宗”“教”之别与扬净抑禅:印光净土思想的两块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家章 《现代哲学》2011,(1):114-120
印光认为不宜"宗"与"教"混淆,"宗"是佛教的根本旨趣,"教"则是适应不同的教化对象而说的教法,上根者宜"宗",中下根者宜"教"。"宗"分律、教、禅、密、净五宗。禅净是最易令众生了生脱死的两大要门,禅净有别,净为律、教、禅、密之归宿。印光通过重释禅净四料简,扬净抑禅,强调专修净土法门是末法时代佛教信众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2007年12月26日晚,应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和中国佛教协会的邀请,韩国佛教太古宗总务院长云山长老一行、韩国韩中佛教协会影潭法师一行和日本日中友好宗教者恳话会会长持田日勇长老一行、日本佛教临济宗妙心寺派则竹秀南长老一行、净土宗远忌局长伊藤光慈先生一行专程来北京观看了在国家大剧院演奏的首部中国佛教交响乐《神州和乐》。  相似文献   

13.
《法音》1992,(10)
北京黄念祖老居士是一位显密双修、宗教俱通的大德。他经净宗大德夏莲居老居士的嘱咐,发心解释《大乘无量寿经》(会集本,后称《大经》,)前后历时六年,遍览群籍、广引博征。一部《大经》把净宗心髓阐述无遗,真可谓冥心孤诣,饶益当来!近年他不顾年迈体弱,继续撰写《大经白话解》,为法忘身,悲愿无尽!老人家已于1992年3月27日安祥往生,遗体柔软,并发异香,荼毗后,获五色舍利数百余粒,瑞相昭著,叹为稀有。大德云亡,回忆往事,不胜感慨!《无量寿经》是净土宗主要经典之一。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10,(4):56-56
<正>本刊讯福建佛学院是以修学并重为基础的汉语系佛教本科院校,旨在培养爱国爱教、遵纪守法、学修并重、具足正信、弘扬正法的现代僧才。学制:预科二年,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今年招收名额为本科班40人,预科班40人。课程设置:1、佛教学科:基础佛学、印中佛教史、部派佛教、三论宗、唯识宗、天台宗、禅宗、净土宗、律  相似文献   

15.
一佛教是重视文化哲学的宗教,同时又是重视实践修持的宗教。按照佛教修行的程序,分为信解行证四个阶段。信解属于文化哲学的研究,行证则属于修持和证悟。佛曾预言:佛入灭后,其教法的流行次第,分为三个时代,即正法时、像法时和末法时。正法时五百余年,是教法、修行、证果三者完全具足的时代。像法时的一千年,虽没有证果的人,但教法和修行二者还存在的时代。到了末法时的一万年,就只有教法存在而缺修行和证果。其后就出现连教法也消灭的时代,这叫做法灭时代。佛教文化研究的主要对象,自然是佛陀所说的经典。佛教经典总括为三藏,根据内容一般分为经藏、律藏和论藏。关于三藏有  相似文献   

16.
末法到来     
中国净土宗的成立,其背景是末法思想的出现-这是由于人们产生了佛教将要灭亡的危机意识。公元440年至441年中国佛教史上出现了第一次灭佛事件,北魏太武帝镇压佛教,破坏寺院.焚烧经典,逼迫佛教徒还俗。这一事件称为北魏废佛。由此,在佛教徒中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意识。  相似文献   

17.
《法音》1991,(10)
7月23日,庐山东林寺佛乐悠扬,梵音同唱,海内外诸山大德、群贤信施,及江西省、市领导、各界来宾千余人,在此举行莲花盛会,共庆莲池修复,古莲盛开。莲花是净土宗的象征,故净土宗又称莲宗。东林寺是莲宗发源地。东晋太元十一年(387),慧远法师在庐山东林寺安徒接众开凿莲池,净植白莲,并与当时高僧名士123人,结白莲社,专修净土,莲宗由此得  相似文献   

18.
净土宗和净土信仰,从词面上看,两者关系之密切已自不待言。因净土宗之所以为净土宗,实以信仰净土而为然。换言之,净土信仰是净土宗赖以立宗的基础,也是净土宗进行宗教实践的理论根据。然而也正因如此,常使人产生这样的感觉,以为净土信仰是净土宗之独创.或者但凡净土信仰便是净土宗之信仰。这其实是一种很大的误解,是由于不了解净土宗历史和净土信仰源流的结果。按大乘佛教教义,十方三世之佛多如恒河沙数,而一佛一净土,所以净土也多如恒河沙数。以此言之,净土信仰自然也多如恒河沙数,这是一个不争的理论问题。而在中国佛教历史…  相似文献   

19.
华严寺位于大同市城区大西街中段南侧,殿宇巍峨,气势雄浑,是我国现存规模较大且保存比较完整的辽、金寺院建筑。辽代佛教华严宗盛行。华严宗是一个专门宣扬《华严经》的佛教宗派,为七世纪末唐武周时期高僧法藏创立,法藏号“贤首国师”,故该宗又称“贤首宗”,是中国佛教七大宗派之一。辽道宗耶律洪基曾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16,(9)
正三、金陵刻经处对近现代佛教义学的贡献太虚法师称赞杨仁山居士为"中国佛学重昌关系最巨之一人"[53];赵朴老赞叹:"近代佛教昌明、义学振兴,居士之功居首。"[54](一)刻印流通经典《俱舍论》中说:"佛正法有二,谓教证为体,有持说行者,此便住世间。"佛法分为教、证二法,教法就是佛陀把自己修行觉悟的方法、生命经验说出来而形成的言教;证法是有人依照这个方法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