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6.
7.
8.
Alice Crary has recently developed a radical reading of J. L. Austin's philosophy of language. The central contention of Crary's reading is that Austin gives convincing reasons to reject the idea that sentences have context‐invariant literal meaning. While I am in sympathy with Crary about the continuing importance of Austin's work, and I think Crary's reading is deep and interesting, I do not think literal sentence meaning is one of Austin's targets, and the arguments that Crary attributes to Austin or finds Austinian in spirit do not provide convincing reasons to reject literal sentence meaning. In this paper, I challenge Crary's reading of Austin and defend the idea of literal sentence meaning.  相似文献   

9.
10.
朱丽霞 《宗教学研究》2005,1(1):154-158
"无分别"说是八世纪晚期"吐蕃僧诤"中汉僧的代表人物摩诃衍的主要主张,它在当时和后世的藏传佛教中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对这一主张进行了彻底的破斥,从而维护了他所强调的智慧方便双修、止观双运等法门,并重新解释了大乘经典中关于"无分别"的经文.随着宗喀巴大师对"无分别"说破斥的展开,汉藏佛教的某些分歧也徐徐展开.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钱春泰 《学海》2003,(6):123-127
现有关于司徒雷登的研究 ,大多集中于他的在华传教和教育活动以及担任驻华大使的政治生涯 ,较少评析其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政治态度和所作所为。在抗日战争时期 ,司徒雷登支持燕大师生的抗日行动 ,呼吁美国实施积极的援华政策 ,同时抱着早日结束战争的愿望 ,还充当过中日之间的调停人。本文作者认为 ,尽管司徒雷登在中国的经历十分复杂 ,但是应当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他的历史功过。司徒雷登生于中国杭州 ,前后在华生活了 5 6年 ,其中从事传教和教育工作长达 4 2年之久 ,担任驻华大使 3年 ,他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同时代在华的其他外国人。司徒…  相似文献   

17.
18.
19.
Korb  KB; Oliver  JJ 《Mind》1998,107(426):403-410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