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理性主义伦理学在十九世纪的德国,从康德到黑格尔,中间经过费希特和谢林,其发展是一个“接力赛”的逻辑发展过程。德国古典哲学家们都试图以意识的能动性来规定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从而建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传记的著名作家、黑格尔的学生罗森克朗茨在《黑格尔传》中说过:“一个哲学家的历史就是他的思想史、他的体系的形成史。”(《黑格尔传》,1844年柏林版,第21页)这句话当然十分适用于黑格尔。黑格尔正是凭他的庞大的客观唯心论辩证法体系而成为历史上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随着他的体系的诞生,他也就成为完全成熟的思想家。在产生《精神现象学》  相似文献   

3.
一、“自由是什么”和“如何达到自由”是两个不同的问题。“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其实是对后一个问题的回答,而人们往往把它看作是自由的规定性。让我们先来粗略地考察一下这个命题的来源。恩格斯说:“黑格尔第一个正确地叙述了自由和必然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黑格尔在《小逻辑》本质论的§158考察了这个问题。他在“本质”论中由偶然性讲到必然性,并争取自由。自由的主体就是概念,思想概念借助于必然性达到自由、进入概念。(参见贺麟:黑格尔的《小逻辑》讲演笔记》,《黑格尔哲学讲演集》第335页)黑  相似文献   

4.
其他的、有别于西方的历史经验和历史逻辑产生出了不同的政治模式,而这些模式自身就是激活历史的不同方法。因此,存在着另外一种对西方模式进行分析的方法,这种分析将会突破西方的那种线性的、目的论的历史经验。这个契机让我们能够去考虑不同的历史模式,以及进行某种“世界建设”的工作。这正是赵汀阳“天下体系”工作的旨趣所在。  相似文献   

5.
“矛盾”只有一种!——兼答沈跃春先生黄展骥(香港学者、现为深圳大学哲社研究所客座教授)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同是起源于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时代。通常认为这两者是历史上两大逻辑体系。前者在亚氏那里已基本成型;而后者却一直到黑格尔那里才具较完备的体系,...  相似文献   

6.
“美德即知识”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伦理命题。在《哲学史讲演录》中,黑格尔对这一命题作了比较详尽的分析、评价。由于黑格尔对哲学史的研究更多地采用“六经注我”的方法,即通过研究哲学史或历史上某些哲学家的思想来表达自己的某种观点,因此,对苏格拉底“美  相似文献   

7.
“价值是人”及其意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西方,哲学意义的价值研究,自19世纪末由德国哲学家洛采提出以来,至今已形成了直觉主义、自然主义和非认识主义三大流派;在我国,一座以“主体一客体”关系为逻辑结构的价值理论体系大厦也已赫然矗立。然而,不论是西方的价值流派,还是东方的主客关系价值论,在对“价值是什么”的认识上,都还存在着一种尚未察觉的逻辑缺陷。这种缺陷,一方  相似文献   

8.
“一切规定都是否定”(Omnis determinatio est negatio)这个命题,是十七世纪荷兰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斯宾诺莎在写给约翰·胡德的信中提出的,是他用来论证实体的无限性的著名命题。黑格尔非常重视这个命题,  相似文献   

9.
一、1859年,恩格斯在他的《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写道:“黑格尔的思维方式不同于所有其他哲学家的地方,就是他的思维方式有巨大的历史感作基础。形式尽管那么抽象和唯心,他的思想发展却总是与世界历史的发展紧紧地平行着……”,黑格尔“是第一个想证明历史中有一种发展、有一种内在联系的人……”,在说了这些话之后,恩格斯又接着说: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历史性"观念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逐渐引入的。其关键之处是,在马克思那里,发生了从笔记本Ⅰ借用费尔巴哈的异化概念到笔记本Ⅲ借用黑格尔的异化概念的演变,即从基于应然逻辑的异化概念到基于劳动一历史辩证法的异化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主体问题是近现代哲学的核心问题。从笛卡尔到康德和黑格尔,再到拉康-齐泽克,主体被一步步的肢解和瓜分,在笛卡尔那里的自我同一的主体,到康德那里就变成了先验统觉的"我",而再到黑格尔那里,则成为纯粹空洞的思,拉康-齐泽克似乎将主体又充实了,但这种充实并非是主体内部的充实,而是以外部的质料予以充实。因此,在拉康-齐泽克的精神分析哲学中,主体是"我思"和"我在"的悖论式的扭结,正是这一悖论式扭结形成了主体的辩证结构。  相似文献   

12.
王赛 《哲学动态》2022,(6):100-109
《逻辑与生存》一书代表着伊波利特在思想上的成熟。在战后法国哲学的特殊语境下,《逻辑与生存》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反对科耶夫主导的对黑格尔的人类学解读,但其深层理论旨趣是借助黑格尔重新整合战后法国哲学。“语言学转向”构成了这一文本的理论中轴。在海德格尔的启发下,伊波利特在语言中探索存在的意义,但他并没有像海德格尔那样选择一种诗意的话语,而是回到了黑格尔的思辨逻辑,即回到一种概念的话语。概念的话语首先要做的就是清除一种原则上不能被概念所把握的不可言说之物,但要彻底清除不可言说之物就必须像黑格尔那样从经验的话语上升到思辨的话语。通过把黑格尔的逻辑学建构为存在的话语,伊波利特认为,在黑格尔那里,存在就是意义,思辨的逻辑是一种意义的逻辑。存在与意义的同一开启了通向“差异”这一主题的道路,而这一主题某种程度上影响甚至支配着20世纪下半叶的法国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哲学的开山者老子,其学说不仅在中国有着巨大影响,而且一直影响到集西方古典哲学之大成的德国哲学大师黑格尔,这听来似乎令人难以置信。黑格尔在其哲学体系中,既充分吸收了古代西方的哲学思想,亦明显受到中国古代道家“形上学”思想的影响。他在《哲学史讲演录》...  相似文献   

14.
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曾这样指出:“每一门科学都是要以思想和概念的形式来把握自己的对象的,所以都可以说是应用逻辑。”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摘引了黑格尔这段话,并作了“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的批语。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所说的逻辑,是指整个逻辑学,但本文将只讨论这个逻辑学中的一个部分,即近代意义下的“形式逻辑”,其中特别是指数学中所使用的逻辑。 在数学研究中,除了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法则,直接或间接地从现实世界中抽象  相似文献   

15.
大家知道,《逻辑学》是黑格尔最富于创造性的代表作,是一部客观唯心主义与辩证法紧密结合一起的著作。在《逻辑学》中,黑格尔通过“本质论”的巨大篇幅,集中论述了对立统一规律问题。因此,就把握黑格尔辩证法的实质和拯救其合理内核而言,“本质论”乃是《逻辑  相似文献   

16.
一、哲学的新维度:从自然的态度到哲学的态度自从康德哲学的“哥白尼式革命”以来,西方哲学实现了一种所谓“先验的转向”,西方哲学家对于问题的提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先验的转向”突出地表现在这样一个问题之中:认识是如何可能的。正是在这一反身性的追问中,认识的对象转换成对象的认识。具体地说,以往哲学家们总是以各种各样的非反思性的方式执著于对对象的探讨,其提问方式为:“对象是什么”。“什么”一经带出,则“对象”成为一个“实体”,对象(什么)走到明处,而认识(是)不得不隐于暗处,最终使认识迷失在对象之中。这就是实体主义思…  相似文献   

17.
如何理解“存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存在”问题在哲学中始终是十分基本和特别重要的,甚至称得上是永恒的问题,围绕它的讨论已经进行了两千多年。随着语言哲学的发展,特别是由于使用了现代逻辑这一方法,这个问题得到了更加深入的探讨和分析,这个概念得到了更加精确的刻画和说明。但是从我国出版的一些与语言哲学有关的论著来看,在有关现代哲学家对这个问题的探讨的理解方面,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在我看来,这些问题主要出在对现代逻辑的理解方面。本文着重阐述和分析从现代逻辑的观点出发如何理解“存在”。我认为,这一工作对于我国学术界是有意义的。说到“存在…  相似文献   

18.
从目前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个哲学命题的探讨中看出,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第一种是世诚和李唯一同志的观点:主张这个命题只能作唯心主义的解释,不能作唯物主义的解释。第二种是王若水等同志的观点:主张这个命题既可以作唯心主义的解释又可以作唯物主义的解释。我同意第一种观点,不同意第二种观点。理由如次: 一从哲学史看,“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个命题最早是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巴门尼德提出的。这个命题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在英国主观唯心主义者贝克莱那里表现得十分明显和露骨。大家知道,贝克莱的一句名言:“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主观唯心主义者解决思维与存在关系的总公式。到了集唯心主义之大成的黑格尔,则对这个命题作了全面的论证和发展,可以说达到了顶蜂。黑格尔认为,思维即存在,存在即思维,思维和存在  相似文献   

19.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关注现实、从现实出发、研究现实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和非常基础性的问题。可什么是“现实”?如何才能走向“现实”呢?这个问题值得深入探究。从黑格尔、谢林、费尔巴哈、马克思、赫斯甚至施蒂纳,一直到尼采,都强调回归“现实”、从“现实”出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专栏主持人 :江怡主持人的话〕 本栏目的名称“走进历史的分析哲学”并不意味着分析哲学已经“成为过去” ,而是要传达这样一种信息 :分析哲学已经走进历史的视野 ,对分析哲学历史的反思正在成为西方哲学家的话题。今年 4月 2 9日 ,是 2 0世纪重要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辞世 5 0周年 ;2 0 0 0年圣诞 ,美国著名哲学家奎因谢世。这些让我们恍惚感觉一个时代正在远去。但是在思想史上 ,有价值的东西不会远去。从上个世纪末起 ,许多国外学者都在进行着世纪之交的“思想盘点”。本专栏推荐的普特南和塞尔的文章 ,正是这类盘点的一个部分。除此之外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