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一个萝卜一个坑,说的是婚姻情况。事实上对于爱情来说,是不成立的。优秀的人,不管男女,都会是一个萝卜好几个坑。所以这个世界天天上演着悲欢离合的故事。2.彼此都有意而不说出来是爱情的最高境界。因为这个时候两人都在尽情地享受媚  相似文献   

2.
何光沪:有一句流行语,就是“跟着感觉走”。上次我比较明确表示,如果仅仅从感性来理解“跟着感觉走”,它就忽略了理性的一面。这个“感性”,就是凭我们的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就是凭感官来了解世界。对感性搜集的外界材料,要动脑筋分析整理,这就是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如果再上升一层,就是从具体到抽象之后,又从抽象回到具体,那样就会对世界把握得更好更完整。在这个意义上说,如果我们说感性是指后一个意思的话,那么它是可以洞察真  相似文献   

3.
谁是邻舍?     
《天风》2020,(6)
正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是说邻里关系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我们对"邻舍"关系的认知,可能最初就是与这句俗语有关的。然而,耶稣讲的"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让我们对"邻舍"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个我们很熟悉的故事记载在《路加福音》10章25节至37节。耶稣讲这个故事的起因是有一个律法师要试探他。从《路加福音》10章25节之前的记载,  相似文献   

4.
在最近由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主办的新技术革命与系统工程讲习班上,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联系史实阐述了科学革命就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后指出,我们现在又面临着一次新的科学革命。他说,现在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高能物理、基本粒子。这些学问实际上是说明我们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世界。从十七世纪牛顿力学开始建立的是对宏观  相似文献   

5.
智慧论     
我们生存的时代,是一个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政治竞争、经济竞争、军事竞争、科学竞争、技术竞争、艺术竞争、考试竞争等等,说到底,都是智慧的角逐.在当代,你想研洒地生存林面地做人,就必须要有智慧.智慧是什么呢?对这个问题,人们一直有着不尽相同的认识,因而也就有着不同的回答.有人说,智慧就是个体有较高的智商。一个儿童有较高的智商,但没有丰富的知识,也没有机智的方法,我们能说这个儿童有智慧吗?不能.我们只能说他智商局,聪明,但不能用有智慧来形容他.可见,智慧不完全等于智商.有人认为,智慧就是个体具有渊博的…  相似文献   

6.
人是一块活着的磁铁,这个比喻虽然简单,却耐人寻味。要理解这个比喻,可以从两则故事说起。先说一则国外的。从前,在一座大城市里,有一个人在路边摆摊卖热狗。他有点耳聋,因此不听收音机。因视力不好,也不看电  相似文献   

7.
正认识这个世界,与认识自己,事实上是一回事。许多人终其一生,还没有完成这一任务。不过,不认识更妙,糊涂本身就是聪明人所追求的高境界。从幸福度上说,做明白人并不合算。魏国的国君魏文侯算是明白人。他最大的优点,是重视人才。公元前405年,魏文侯想任命一个丞相。他有两个候选人:魏成  相似文献   

8.
国外关于儿童获得空间词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能脱离时间和空间而存在,因而,物体的空间性质是人们辨别和认识事物的重要方面之一。在人类语言中,有一套标志空间方位的词汇,对儿童来论,掌握了这些词汇,无论在认识客观世界或在进行社会交往的过程中,都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十年来,对于儿童是如何获得空间词汇的这个问题,国外的心理学家作了比较多的研究。这些研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儿童获得空间词汇的规律,许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以我的感觉来说,“面子”是人生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成语“嗟来之食”说的是发生在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当时齐国发生饥荒,有人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说:“嗟,来食”,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食“嗟来之食’,才到这个地步的。终于不吃而死。由此可见即使是...  相似文献   

10.
儿童认识世界的信息,大部分来源于视觉,而通过视知觉获得的各种信息中,主要的是物体的形态和颜色等外部特征。幼儿阶段是儿童认识外界的能力和认识事物的数量发展最快的时期,其间最重要的认识特点之一,就是以掌握事物的表面特征为主。  相似文献   

11.
一、皮亚杰的客体永久性概念及有关争论客体永久性(objectpermanence)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皮亚杰认为,感觉运动阶段的儿童获得的一个主要认知成就就是客体永久性。客体永久性是最初的守恒形式,又是以后具体运算期儿童物质、重量、容积等守恒的基础。正如胡士襄先生所指出:“它在感知运动期的作用是帮助儿童解除自我中心倾向,使主客体分化,使儿童认识到自己是客观存在世界中的一员。世界并不依存于他,不是以他为中心,反而是他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皮亚杰认为这是儿童认识发展上的一次哥白尼式的  相似文献   

12.
正这个世界,有时说大也大,说小也小。也许,你我之间,只在一个不经意的转身,便会不期而遇。那种相遇,犹如春天里邂逅芬芳的奇葩,总叫人感觉生活的美好和世界的奇妙。那天与朋友闲聊,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一件令他难以置信的事情。一天他在路过地铁站的  相似文献   

13.
英语情景教育就是把“快乐学英语”的理念融入到英语教学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置身于英语的环境中,感觉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对于把英语当作第二语言学习的中国学生来说,要培养“用英语交流信息的能力”,主要问题是缺乏语言环境。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课堂教学。因此,我们要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融视、听、说于一体的语言环境,而营造这个环境的有效教学手段就是情景教学。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进行情境教学呢?本文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齐泽克是斯洛文尼亚的拉康学派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特征之一就是坚持不懈地把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应用于社会政治领域的意识形态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也是非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传人。他努力“缝合”精神分析与马克思主义。这种努力对于我们认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当代意义有一定的启发。一症状和商品形式精神分析学派的一个基本的概念就是症状(symptom)[1]。症状是一种潜在的可以观察到的疾病表现形式,通过对于症状的分析,寻找疾病的原因,然后进行治疗。比如梦就是一个典型的精神分析所指称的症状。这个概念是基于表面与深层的分别,基…  相似文献   

15.
聪慧五法     
在维吾尔族民间广泛流传着一个故事。皇帝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人将他的牙齿全拔光了,惊醒后心中很不痛快,一直到天亮都未能再入睡。上朝后,皇帝便把梦讲给群臣,问何人能解。丞相为显示自己,抢先说:“这个梦预兆陛下全家人将比陛下先死。”皇帝听了勃然大怒,立即下令斩首。阿凡提灵机一动,说:“这梦很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调查了当用与为交谈目的而进行的口头讲话不同的书面语来叙述故事时,学前儿童对故事的结构和成分了解的情况.本研究的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按照不同调查者分别观察到的典型变量来分析学前儿童所讲的同一组故事,从而概括出一个综合性的观点.被试是33名三、四和五岁的儿童,要求他们复述一个相似的故事“三个小猪”,对被试最后写出的故事的分析是根据(a)是否出现Stein和Glenn故事语法规则中所包括的六个范畴;(b)故事结构的复杂性;(c)规范的故事特征的使用和(d)记叙文的构思.结果显示,年龄不是故事知识的灵敏预测物,言语能力才是更有效的预测物.本研究的统计数据表明,学前儿童对故事内容知识的掌握先于对结构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17.
    
一 这个故事是小时候爷爷说给我听的。 爷爷还是个小青年的时候喜欢和村里的同龄人打赌。不管赌注是一顿饭,一支好烟或者别的什么,他都乐此不疲。因为打赌不仅仅是赢得赌注那么简单,重要的是可以向别人证明自己。  相似文献   

18.
绍光 《天风》1995,(5):40-41
什么是科学?简单地说,科学就是人类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因为有了这种认识,人类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物质世界,为改善自身的生活服务。时至今日,科学已经有了飞速的发展,人类对世界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陈俊  张积家 《心理科学》2001,24(4):429-431
运用听读理解测验的方法探讨言语表情标记对6~8岁儿童寓言故事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言语表情标记能促进各年龄组儿童对故事的理解,这种促进作用在6、7岁儿童身上表现得非常显著。男、女儿童对有、无言语表情标记的故事的理解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三个心愿     
有个故事说,一个女人在海边得到一个瓶子,她技开瓶塞,一个妖怪随着浓烟而出。妖怪对她说:“你把我从牢狱中放出来了,为了报答你,准你实现三个心愿,不过按照规定,对于你许下的每一个心愿,你男人都会得到相当于你所得到的两倍。”这可难为了这个女人,因为她丈夫是个无赖,不道德地抛下她另寻新欢去了。女人考虑了一下,便向妖怪要100万元。只见电光一闪,100万.元便在她脚下出现了,而在那遥远的地方,她那无赖的丈夫脚边也出现了这个数目的两倍。妖怪要女人提出第二个要求,女人说:“我要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石项链。”又是电光一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