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遍的疲劳感是引起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及康复过程中生活质量显著降低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如何减少肿瘤相关疲劳逐渐引起了血液病医生的关注。在医学从传统的"生物"模式向新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的背景下,本文就如何利用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分析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相关疲劳的病因、机制、评估、干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生物医学研究的环境风险,因研究与人体密切相关,由医疗器械设备和研究实施过程以及病毒性传播等导致的环境破坏引起。传统医学是以人类为中心的,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医学研究对象主要是从人的肉体、精神到社会,缺少生态视角。规避相关的环境风险,应秉承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思路,借鉴"生物-心理-社会-生态"模式。具体操作可加入环境风险评估内容;实行环境影响的空间排序机制及时间积累的环境风险评估机制;增强应急环境风险管控;对一定范围内的环境进行赋价。  相似文献   

3.
运用系统论观点分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提出以人为主体,将人作为一完整系统,人与环境合为大系统,以整体论的健康观为理念的"人体-环境"新系统医学模式,旨在更好地推动中西医结合和预防医学的发展,加速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唤起健康和环保意识,以及更加重视政治和法律政策对现代医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医学模式的转变与对腰痛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对腰痛患者疼痛的影响亦日益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从心理社会因素对腰痛患者疼痛的影响探讨医学模式转变的必要性以及给腰痛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治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与社区医疗的结合进行探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社区医疗中的应用,尤其是其社会性、整体性、综合性、以人为本的思想无疑会给社区医疗带来全新的发展,促使社区医疗科学定位,转变服务模式.而社区医疗的发展也会促进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适合了医学目的、WHO的健康观和医学实践需要整合的要求,成为医学整合的学术范式.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视域下,医学科研在更深刻的分析基础上趋向于整合,医学临床把病人作为整体看待,维护了病人的健康权益,在医学教育中强调了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彰显了医学整合"以人为本"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7.
影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实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推进临床学科间的整合,实现医院与基层医疗的结合,大力发展临床流行病学和社会医学,是落实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生理-心理-伦理-社会"相结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指出这种模式是建立在健康新概念的指导下,全面考虑了影响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以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原因为基础和依据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陈晨 《四川心理科学》2014,(12):144-144
本文探讨广大官兵在军事训练中的心理疲劳概念及表现,分析在军事训练中产生心理疲劳的原因,探讨官兵如何利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对军事训练中产生的心理疲劳进行预防和调控。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讨论和研究了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生物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三个纬度综述脑卒中的康复治疗理论.一个以躯体生物功能损害为突出表现的脑卒中患者,要综合考虑他的受损的躯体功能、心理状态和社会功能,三者不宜偏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