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现医学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果我们超越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狭隘视野来审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就会发现科学精神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精神[1] ,医学是科学也是人学 ,医学的发展是渗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过程 ,医学教育要克服重视科学轻视人文的现象 ,培养既有科学精神又有人文精神的医科人才。1 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哲学审视以逻辑实证主义为代表的科学主义的科学观强调真正的科学知识只有自然科学[2 ] 。科学文化属于科学 (认识 )的世界 ,科学以认识世界为目的 ,试图运用数学方法和实验方法 ,建立各领域严密的逻辑体系 ,因此科学以事实为依据 ,科学世界强调的…  相似文献   

2.
何谓悖论?就一个形式系统而言,出现“如果p则非p;如果非p则p”(即“pp)这样的循环的“怪圈”,这就是一直困扰着人们的悖论的逻辑形式。 长期以来,人们曾把悖论看成是一种文字游戏,但是自本世纪以来,西方已兴起了对悖论的科学的探讨。这种“兴起”与现代科学的发展相关。现代科学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整体化趋势,使得普通逻辑的分析性思维一下子显得不够用了,许多科学家和哲学家转而去  相似文献   

3.
2003年2月23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刘光鼎教授接受了本刊记者采访。刘教授从自己长期从事的地球物理研究工作,谈了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和实践。 一、科学精神要“开拓创新” 石油天然气资源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为此,各国在自己经济发展中注重开发石油天然气资源。20世纪30年代,全世界都认为“海相生油”,也就是说只有在海相地层中才可能有“油田”。这一思想禁锢了多数地质科学家,没有人想到“陆相”也可以生油,也可以去寻找油田,石油天然气只能在具有“海相”生油的国家中去寻找、去开掘。  相似文献   

4.
科学创造主体是科学家。不同的创造主体即不同的科学家有着不同的科学审美创造风格。布封曾说:“风格如人”。这句在文艺创作中广为引用的名言在科学创造中也同样适用。如若我们把科学发现的内容与得到这一发现的途径以及科学表述区分开来,我们就会发现,不同科学家所循...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的争论迄今仍很热闹 ,因此随之而来的自然是有无科学精神的探讨。本文就是这类文章 ,主要是讲古代“百家”中的“道家”的科学精神。一般认为 ,具有农业文明特色的“天人合一”,是探讨科学及精神绕不过去的根本范畴 ,兵、农、工、医等均是对这一模式的实践殊相。从道家说 ,其创始人老、庄既无科学实践 ,又有某种反科学的倾向 ,如庄子“有机械者必有机心”的看法就是如此。但是 ,继承老庄脚步的道教却是在老、庄的基本精神引领下进入丹术试验领域的。尽管道教中的丹术等并非自觉意识的化学 ,但化学史却以它们为化学的开山鼻祖 ,西方亦然。如果这种说法可以成立的话 ,那么道家理论中的相关方面就成了它赖以实践的“科学精神”。本文是在这个意义上来谈道家的科学精神的 ,也不失为一家之言。问题在于 ,“道”作为多义词 ,各有不同的含义。这不同的含义在于与“道”相连时的特殊语境是什么 ,不能把“道”普泛化。如庄子的《养生主》把身心健康与道联系、“技进于道”的“道”,就潜藏着体现“科学精神”的方法和途径 ,而从道家的“整体直观”到禅宗的“顿悟”,不也有康德哲学中“知性直观”的先在萌兆吗 ?所有这些 ,都是需要关注并潜心研究的问题。基于此 ,本刊特发表本文 ,以期引起注意、争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人才倍出、人才竞争的世纪。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理念的改变及疾病谱的变化 ,医学人才的培养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1 加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所谓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是指具有广博而踏实的知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以人为本、仁爱为怀的奉献精神。医学人才的培养要“向哲学要高度” ;爱因斯坦说过“与其说我是个物理学家 ,倒不如说我是个哲学家。”“向史学要深度” ;“向边缘科学要广度” ;“向前沿科学要新度” ,向专业科学要精度。只有具备科学精神才能孜孜不倦地去拼搏。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基础是道德素…  相似文献   

7.
孙伟平 《哲学动态》2002,(12):17-19
20 0 2年 8月 2 5日~ 2 8日 ,由澳门中国哲学会举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协办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研讨会”在澳门召开。来自澳、港、台和内地的 5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围绕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科学与人文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中国传统中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以及新时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发展趋势等论题 ,进行了热烈、认真的研讨。一、对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的界定既是讨论的基础 ,也是与会学者们探讨的重点许多学者认为 ,在长期科学活动中所形成…  相似文献   

8.
一在我的著作《自然科学之解释学的现象学观念》中,我解释了为什么和在什么意义上我认为自然科学生来就属于解释学事业,以及为什么和在什么意义上科学家在其作为科学家的工作中对“那是什么”给我们作出了“合理的”解释。我还阐明了,在什么意义上可以说,这些解释(就其的确对“那是什么”作出的断定而言)是真的;不过,对这一点的理解总要假定或预先断定:这些科学家一定有能力去做他们的工作。正是由于这个理由,对于“那是什么”的问题科学断言无法把完整、详尽和确定的事实全部揭示出来。在对这种基本观点的详细阐述中,我曾努力解…  相似文献   

9.
由于近代科学对中世纪神学的胜利,以及它在技术上的巨大成功,我们在某种意义上把近代标示为“科学的时代”。在西方的文化舞台上,科学是主要角色。贯穿于科学认识活动始终的,展现科学活动内在意义的东西即为科学精神。“科学的精神气质虽从未被整理过,但从科学家的习...  相似文献   

10.
一、关键是“崇尚”“崇尚科学”不等于“掌握科学”,不等于掌握了多少科学知识就光荣了,关键是“崇尚”二字。崇尚科学要求我们在努力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应当用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来对待学习上的、工作上的、社会关系中的各种问题,甚至在执政能力建设中也强调要“科学执政”。崇尚科学就应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应当“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就应当“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许多事实证明,有些掌握了科学知识的人,却缺乏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不注意按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来办事,影响很坏。因此“崇尚科学”这一…  相似文献   

11.
当前有一种意见认为,如果信了“正教”,就能够避免邪教。我认为,作为宗教布道者,有理由说这样的话。但是,如果一个学者也这样说,就是错误的,是错判了形势,错判了时代。如果让青少年把拒绝邪教变成信仰宗教,就更加错误。 我们主张用科学拒绝邪教,用科学精神、科学无神论拒绝邪教。 那么,怎么拒绝呢?在当前,我以为最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12.
佛教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曾对亚洲许多国家的思想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至今全世界拥有近四亿信徒。而且由于佛教的某些理论正在逐步被近代科学实践所证实,佛教就愈来愈受到东西方科学家、哲学家和广大群众的尊重,教徒人数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这一事实说明佛教是既具宗教形式,又有科学成分的一门学问。佛教教理中被近代科学所证明或赞同的观点愈来愈多。众所周知:宏观方面,“虚空世界不可穷尽”,已被天文学所接受;微观方面,“一滴水中八万四千虫”,已被显微镜所证实;“微尘可析乃至邻虚”,也与原子物理学的概念相符。总的说来,宇宙万物,“诸  相似文献   

13.
学生:前两次您们谈了对超常现象问题和宗教问题的认识,认为世界上根本没有超自然力存在,对超常现象的声称一定要求有实在的经得起检验的事实;宗教不过是历史阶段的产物,把灵魂托付给谁一定要理智,人生道路只可“摸着石头过河”,不可指望“仙人指路”。我觉得都有一定道理,可是为什么历史上那么多的名人、科学家都要信教,连科学巨人牛顿也是虔诚的清教徒,包括爱因斯坦也信教、信上帝,还有很多科学家都是基督教徒,难道他们不理智吗?秋实:你的问题很好,很多人都有这方面的疑问,认为既然科学家是搞科学研究的,那他就应该相信确实存在的事实,不该…  相似文献   

14.
民族文化素质与人文精神重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民族文化素质关系到民族现代化的进程和质量,而人文精神的建构则是民族文化素质至为重要的方面。因此,民族文化素质与人文精神的建设,有着内在的联系,值得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进行认真探讨。一民族文化素质是一个民族精神风貌的显现,是该民族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理想人格、国民品性以及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反映。民族文化素质中的“文比”,如果从本质上概括,就是“人化”,即人在认识、改造客观世界和令观世界的实践过程中,人类理性精神的外化和普遍化。这种“文化”,当然包括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为书本知识…  相似文献   

15.
我们中有许多人是在“千万要小心谨慎从事”这样一种敦促、提醒、告诫的语言环境中一步步度过人生年华的。譬如:当某人辞职离开原工作单位时,许多善意朋友常劝道:“千万要谨慎行事”。其意大多蕴含着“你不该这么办”的含义。 正因为存在着周围环境的时时刻刻善意提醒,方使得一般人很难挣脱原有束缚去冒一把险。的确,冒险会具有风险,这也是许多人踌躇不敢迈步的最大原因所在。一般情况下一提到“冒险”二字,人们就会自然联想到:“如果我果真去冒险的话,妻子一定会拧下我的头!”……“我一定会被搞得体无完肤、惨不忍睹”等这样一…  相似文献   

16.
武汉市中心百货商店第一百二十四号营业员马汉荣,从老外祖母去商店买鞋,受到两位年轻女营业员的白眼、刁难和谩骂,在令人气愤的遭遇中,他悟出了一条既简单又深刻的真理:“我的亲人就是别人的顾客,我的顾客就是别人的亲人。”在实践中,她又进一步体会到:“如果把顾客当仇人,那服务态度肯定好不了。如果把顾客当亲人,许多问题,包括苦和累,都可以迎刃而解。”“只有把顾客当亲人,才能做好服务  相似文献   

17.
程朱的“格物说”与明清的实测之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朱的“格物说”具有道德论和认识论、人文道德精神和科学理性精神的双重意义。正因为它具有科学理性精神,所以不仅从人生价值取向上把明清大批士人从单纯的自身道德修养转向对外在世界及其“物理”的探讨,而且在方法论上也为明清古典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正确的认识路线。随着明清之际“西学东渐”和实学思潮的高涨,程朱的“格物说”在内容上吸收了“西学”成分,在格物方法上也吸取了西方近代科学“由数达理”的思维方法和注重实验的实测精神,使之成为中国古典科学与西方近代科学的衔接点。中国科学的发展,不只是借助于西方科学,同时也可以从程朱“格物说”中寻找到它的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18.
科学知识、科学精神都不是信仰的对象。科学与迷信的区别在于"相信"是否需要证明。科学的发展必须靠科学共同体成员之间足够的怀疑。科研经费运作的性质是捐助而不是交易。无论我们多么相信某个科学家也不会认为他提出的新观点不需要验证。如果有人坚持以错误的知识为基础去生产知识,那不仅他生产出来的知识不科学,这种活动也不科学。人们接受某个理论为科学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这个接受能够持续下去只能靠该理论的正确性。科学就是随时吸收正确知识、淘汰错误知识的知识体系,就是寻找正确知识、证明已有知识正确性的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19.
我们认为,今天,科学和科学家的地位正受人注目:我们在这里或那里听说科学“实现着”形而上学,科学从它与传统的灵性和智慧的对话中捞取好处,甚至非理性有时部分地支配科学的发现。因此证明实证主义“纯化”科学的计划遭到了失败。况且,复杂性论题的含义不再破坏事实:例如,理性的线性发展事实或预见性和决定论之间无断裂联系的事实。这种情况导致我们向你们这些科学家请教,以求回答以下问题:科学正致力于重新开始形而上学并促进、恢复灵性吗?科学家是那样热衷于探寻一种“新结合”的条件,即赞同多种合理性,赞美非理性,探讨个体和整体之间的和谐吗? J.-M.拜斯尼尔,D.布尔格  相似文献   

20.
欣赏文学艺术,对于培养人们的想像刀,有极大的益处。长期以来,人们仅仅把文艺作为茶余饭后消遣的工具。其实,文学艺术也是培养想像力和创造力的一方沃土、不少科学家的成长经历。就是一个活生生的验证。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他虽然不是一个出色的音乐家,但是他的音乐素养是出众的。音乐与他终生相伴。爱因斯坦从小就很喜欢音乐,中学时已能用小提琴演奏一些著名作曲家的乐曲,大学时代,爱因斯坦经常拉琴消遣。音乐在爱因斯坦的科学创造中的所起的作用,要比人们通常所想像的大得多,这是一些他的研究者公认的事实。爱因斯坦从他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