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同思想的来源和基础是康有为思想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认为,为了追寻理想的文明形态,康有为发掘出儒家传统的"人为天生"说和天人维度,作为构建大同文明的根本原则。他将天人维度中的价值原则发挥至极,消解了人类生活的伦理政治维度,构建起独立、平等、君子的大同世界。"人为天生"学说是理解三世说与《大同书》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康有为对公羊三世说改造时掺入了进化论思想,从而决定了他在三世说上对前人的超越,但绝不能将其与历史进化论相等同,如果说百日维新前康有为的三世说旨在宣扬维新思想,其后三世说则旨在消弭革命,进行保皇。康有为根据自己的政治需要对公羊三世说进行肆意改造,致使公羊三世说失去了它本来的面耳。  相似文献   

3.
海峡两岸谭嗣同思想学术研讨会述要绍村(中国社科院哲学所100732)戊戌变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性意义已经世所公认,除了康有为、梁启超之外,谭嗣同在维新变法中的重要性一直被人们所肯定。首先其代表作《仁学》可以看作是维新变法的宣言书;其次他那段“各...  相似文献   

4.
丁为祥 《学海》2007,(6):24-30
在邓晓芒对传统道德伦理的系统批评中,"关公战秦琼"式的主观剪裁构成了他的逻辑剪刀;而建立在"路人"基础上的法律意识则成为他权衡传统道德伦理有无价值的唯一标准,并且也是他对后者进行挑剔的理论长矛;至于原子公民,则既代表着其自炫自誉的现代化招牌,同时也是其借以自我保护的精神盔甲.所有这些,其实都是邓先生"与传统文化彻底决裂"之"文革"情结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以孔学革新的面目出现,但他的思想并不是孔孟思想的翻版或复制,而是有其因革之处。从人格观的角度来看,康有为的思想与孔孟的思想有什么关联?其或因或革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思想对中国的近代化有什么意义。 一、人格重建与复归传统 甲午战争前后,为了解决日益深重的社会危机,康有为提出改革主张,指出中国的改革离不开知识分子的引导。然而在变法的实践中他又深感。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之前,美术教育就曾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他们将学习西方美术教育方法作为倡导学习西方文化技术的一部分引介进来,开设学堂并设有图画课程.同治元年(1862),总理衙门奏请在北京设同文馆,这是模仿西式教育的开端.这些学堂实则是为了培养外语、造船、电信和军事人才设立的,但课程中已设有绘画等美术课目,其目的主要是想通过学习而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效果.至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对美术也有了更进一步的关注,康有为强调:"乡塾童学读史,识字、测算、绘图、天文地理、光、电、化、重、声、汽之学校不设,则根底不立"[2].康有为将绘图与读史、识字等并列,可见图画教育已经引起了他的重视.西方美术在这个时期受到推崇,但更多是因为美术本身所具备的实用性而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7.
魏义霞 《孔子研究》2024,(1):148-156+160
关于康有为视界中的二程,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分析:审视维度、学术归属、思想解读和态度评价。就审视维度而言,康有为是最早将二程纳入近代哲学视野的哲学家。二程在他那里的境遇与大多数国学人物的情况类似,集中出现在其戊戌维新之前的早期思想中。就学术归属而言,康有为对二程的思想来源和身份归属津津乐道,与其热衷于考辨中国文化的“学术源流”密不可分。就思想解读而言,康有为注意到了二程的义理、中庸和变化气质方面的内容。就态度评价而言,康有为对待二程的态度取决于他的孔教立场,给予二程的评价褒贬参半。康有为的二程观信息量丰富,对于体悟康有为的国学观以及宋明理学观提供了有益资源。  相似文献   

8.
《礼记》中讲"父之仇弗与共戴天",由此可知,于孝道伦理维度而言,子报父仇乃属当然,而且合乎传统社会中的伦理关系。由此作为基础来思考,发现复仇问题与儒家的仁爱思想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张和对立的关系。因此,基于复仇行为的正当性,儒家的仁爱思想在道德践履层面也可能会陷入伦理困境,其周延性似乎也受到挑战。然而,深入考察影响复仇行为的"以直报怨"原则,并将其放在儒家仁爱思想的视阈下分析,就会发现,儒家学者为了调和这一冲突,在"礼"的框架下寻求问题的解决,以"礼"规制复仇行为,既保证了儒家"仁爱"思想的周延性,又为人们的复仇情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儒家经济伦理是在中国自然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由儒家学派提炼并理论化的调整人们利益关系,评价人们经济活动的基本态度、价值观念和规范体系.儒家经济伦理体系是围绕着义利关系展开的,以"见利思义"为核心,以"仁"、"义"、"诚"、"信"为根本.我们无论着眼于儒家经济伦理的发源地还是着眼于"儒教文化圈",无论着眼于中国传统社会还是当代中国,儒家经济伦理对于社会发展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肉搜索的伦理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肉搜索"已蔚然成为21世纪以来的一场社会运动,但针对这一信息方式的立法相对滞后,不足以有效解决这一信息方式所导致的诸多社会问题.伦理维度的考察因此尤显必要:一方面,伦理维度的考察可以充分凸显当前风行于网络的人肉搜索可能导致的伦理危机;另一方面,伦理维度的考察还能为有效规范人肉搜索指引价值方向,并为相关立法提供必要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