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教斋醮史上的青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的祭祀仪式习称为斋醮,有关斋醮的一系列法事内容称为科仪。青词是斋醮仪式中献给天神的奏告文书,是道教科仪常用的祭祀词文。青词是表达斋主心意的祭祀文书,有用青纸朱书敬献神灵的仪格,其颜色蕴涵着宗教象征意义。道教关于青词的撰写及投送,有青词式、青词关等科法规定,青词是道教神仙信仰的文学化表达,它蕴涵着道教的济度之“道”。  相似文献   

2.
道教斋醮源流刍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斋醮源流刍析张泽洪斋醮是中国道教独具特色的祭祀仪式,是道教发展历史的重要内容。斋醮作为一种祭祀文化现象,能够流传千载,演习至今,其蕴含的神学意义和宗教功能,是它存在的理由。在道教斋醮仪式研究领域中,道教斋醮源流,还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对此略作分...  相似文献   

3.
宋代道教斋醮张泽洪斋醮,即供斋醮神,设坛祭祷神灵,是道教独具特色的祭祀仪式。宋代是道教兴盛发展时期,赵宋帝王的尊崇和需要,使斋醮活动更加盛行,斋醮科仪愈趋完备。本文探讨宋代道教斋醮。以为抛砖引玉之作。一宋代道教斋醮活动的盛行,与赵宋帝王的崇祀颇有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宗教,有着丰富的神灵信仰与祭祀仪式。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的祭坛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其坛场设置不同程度受到道教坛仪的影响,道教神灵在少数民族傩坛占据主导地位。认为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祭坛的道教意蕴,是历史上道教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播所致,是华夏文化在多元一体的中国社会辐射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一、醮仪简介“罗天大醮”是道教斋醮科仪中最隆重的大型宗教活动之一。“罗”,是指三界之上谓之大罗;“醮”,是道教祭祀三清四御、五星列宿的一种仪典。华夏先民早有祭祷之仪,战国宋玉《高唐赋》就有“醮诸神,礼太一”的记述。道教在隋代以前,以降真致神道场谓之斋,以酬神谢恩道场谓之醮。隋唐之后二义贯通,并称斋醮,唐代后期则直称作醮。据《灵宝玉鉴》云:“大斋之格其品有三,一曰上元金箓,二曰中元玉箓,三曰下元黄箓”。这“三品大斋”,到唐代以后则皆去掉了斋字,而称作醮。如唐哀帝天祐三年于太清宫建黄箓大醮,后唐长兴四年于中兴殿建金箓醮,宋开宝九年十月于建隆观  相似文献   

6.
师公是甘肃中部地区民间傩坛的组织者,他们游走于庙宇、家宅与田野,开展祭祀活动,对地方民俗文化的形塑产生重要影响。民间傩坛包含多宗教文化元素,祭祀对象以宗法性传统宗教和道教为主,仪式建构依托道教斋醮科仪与宗法性传统宗教祭祀礼仪,在中原傩文化的基础上又嵌入藏族传统宗教及其傩文化元素,傩坛中的黑神则是藏传佛教阎摩护法与六臂大黑天护法。甘肃中部地区民间傩坛的师公与傩仪,成为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中国宗教文化多元通和特质的重要见证。  相似文献   

7.
正道教舞蹈源自道教的斋醮科仪,融会了民间舞蹈元素,以"道法自然"的审美意趣,艺术化地呈现了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强调客观与主观、自然与人、身与心的统一。一道教舞蹈是伴随着各类道教斋醮法事活动而发展、形成的舞蹈艺术形式。上古的巫祝祭祀活动是道教斋醮科仪的最早渊源,早在夏代就有巫史之官。"巫",就是"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说文解字》)因此,这也可以说是道教舞蹈的最早渊源。北魏高道寇谦之作《云中音诵新科之城》,  相似文献   

8.
祭祀在日本阴阳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天曹地府祭是阴阳道的主要祭祀之一,也是含有大量道教因素的祭祀。本文着眼于天曹地府祭中所用祭文,从结构与内容上与道教斋醮所用青词作对比,解析其对青词文本的借鉴吸收。通过考察《诸祭文故实抄》《祭文部类》中的天曹地府祭文,及以《广成集》为首的斋醮青词,结果发现,无论从结构还是文体上,天曹地府祭文都对青词进行了高度的吸收借鉴。  相似文献   

9.
道教斋醮,即供斋醮神,设坛祭祷神灵。是道教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是道教徒听从事的主要的宗教活动。它具有漫长悠久的历史。在祭祷过程中,有其复杂的程式。其内容亦涉及许多方面。讽诵、音乐、符咒、服饰等同时具备,构成一个斋醮的整体。斋醮活动的目的,在于调和心性,整洁身、心、目三业,使与神灵相通,得福施消灾厄,具有丰富的思想内  相似文献   

10.
道教祭祀北斗的斋醮仪礼,随着道教传入云南,在云南许多有道教信仰的地方均有传承,除汉族之外,在大理白族等少数民族中至今保留了较为完整的祭祀北斗的仪式。本文以云南剑川白族"正一灵宝符箓派"的朝北斗为例,记录、探讨至今在云南传承的古朴、虔诚而具民族特色的北斗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