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佛言祖语     
《法音》1999,(10)
复次,布施、持戒、忍辱,是大福德,安隐快乐,有好名誉,怕欲者得;既得知此福利之味,今欲增进,更得妙胜禅定、智慧。譬如穿井已见湿泥,转加增进,必望得水;又如钻火已得贝烟,信复力励,必望得火。欲成佛道,凡有二门:一者福德,二者智慧。行施、戒、忍,是为福德门;知一切褚法实相、摩诃形若波罗蜜,是为智慧门。菩萨入福德门,除一切罪,听愿告提;若不很愿者,以罪垢速改。人留慧,则不天上无,下工呈梁,二事*故。今欲出生摩河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要因津定厂,待定厂必须大精进力。何以故?欲界乱心,不能得见清去实相。譬…  相似文献   

2.
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痴。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  相似文献   

3.
大学校训选     
1、校训若与本行业直接相关,就使人觉得妙味无穷—— 北京林业大学:养青松正气,法竹梅风骨。 中国海洋大学:海纳百川,取则行远。 北京舞蹈学院:文舞相融,德艺双馨。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明德尚行,学贯中西。  相似文献   

4.
佛言祖语     
《法音》2000,(5):1-1
──宋道原纂《景德传灯录》卷第三十“菩提达磨略辩大乘入道四行”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也舍妄归真,凝住壁观,自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于文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之理入。行入者,谓四行,其余诸行悉入此中。何等四耶?一报怨行,二随缘行,三无所求行,四称法之行。云何报怨行?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从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怨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  相似文献   

5.
敬礼大尊者燃灯·吉祥智师徒传承诸师!此中释《菩提道灯论》有四义:一名义;二翻译敬礼;三文义;四结尾义。甲一,名义。处语:婆底巴塔扎的榜,汉语:菩提道灯论。甲二,翻译敬礼。敬礼曼殊室利童子菩萨。甲三,文义分三;乙一,趣入论门分二:丙一,供赞敬礼三世一切佛.及彼正法与众僧。丙二,立誓造论应贤弟子菩提光,劝请善显觉道灯。乙二,所人论体分二:丙一,略示三士道由下中及上,应知有三士,当书彼等相,各各之差别。丙二,广释分二;丁一,择三士道之次第分三:戊一,释下士道之次第若以何方便,唯于生死乐,但求自利益,知…  相似文献   

6.
此方绝妙合天机 ,不用庐师扁鹊医 ;普劝善男并信女 ,急须对治莫狐疑。这首偈颂出自无际大师有名的《心药方》。众所周知 ,无际大师就是唐朝的石头希迁和尚 ,嗣法在青原行思禅师座下。大师一生对徒众的开示很多 ,其中《心药方》一篇 ,虽然篇幅很短 ,但对如何疗治众生的心病 ,作出了非常精辟的见鲜 ,因而广为流传 ,时为至今 ,甚得世人喜爱。《心药方》里说到不管是齐家、治国、学道、还是修身 ,必须先服十时妙药 ,才能成就。十时妙药就是 :“好肚肠一条、慈悲心一片、温柔半两、道理三分、信行要紧、中直一块、孝顺十分、老实一个、阴全用、…  相似文献   

7.
<正>《怀仁集王圣教序》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块集字碑刻,它是僧人怀仁历时25年搜集、整理和挑选王羲之的行草书而形成的集字碑。全碑文共分9部分内容:一为太宗文皇帝撰序;二为太子李治撰记;三为怀仁集王羲之书;四五六则为于志宁、来济、许敬宗等润色;七为诸葛神力勒石;八为朱静藏镌刻。此碑有着超以象外的笔画形态,长短、曲直、欹侧错落一一俱全,虚实相生的字内布白,  相似文献   

8.
断酒肉文一弟子萧衍敬白诸大德僧尼、诸义学僧尼、诸寺三官:夫匡正佛法,是黑衣人事,乃非弟子白衣所急。但经教亦云:佛法寄嘱人王,是以弟子不得无言。今日诸僧尼开意听受,勿生疑闭、内怀忿异。凡出家人,所以异于外道者,正以信因、信果、信经所明、信是佛说。经言:行十恶者,受于恶报,行十善者,受于善报。此是经教大意,如是,若出家人犹嗜饮酒、吹食鱼肉,是则为行同于外道,而复不及。何谓同于外道?外道执断常见、无因、无果、无施、无报,今佛学弟子,酣酒嗜肉,不畏罪因,不畏苦果,即是不信因、不信果,与无施无报者复何以异…  相似文献   

9.
斯腾伯格(R.J.Sternberg)三重智力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三部分。一、论述斯氏对传统IQ测验的主要批评。二、介绍三重智力理论,尤以情境亚理论和经验亚理论为重点。三、对三重智力理论的基本评价:它拓宽了智力本质的内涵,为编制较理想的测验提供了较适当的基础,在三重理论的框架内能较好解决测验有效性和测验公平性问题;三重结构本质上是一种层级结构而非平行结构;经验亚理论与或分亚理论之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若翰的父亲名叫匝加利亚,他是肋味支派亚郎的后代,是当时犹太人中阿彼雅班中的一位司祭。司祭团因亚郎的两个儿子厄肋哈匝尔和依塔玛尔所生二十四个儿子的数目自古以来分为二十四班的,他们轮流在圣殿行祭祀的职务,每班七天,任务完成了就回本家做自己的事情。若翰的母亲名叫依撒伯尔,由于司祭不允许娶其它支派女子的规定,可以知道他的母亲也是肋味支派。按《圣经》上的记载:“二人在天主前是义人,都照上主的一切诫命和礼规行事,无可指摘。”(路1:6)可是依撒伯尔素来没有生育,又上了年纪。按一般犹太人的想法,天主并没有赏给…  相似文献   

11.
4。包含对称公理之另外6个系统以及一个递增系统列。我们称T.AA为对称公理(σ)。首先有下述定理;定理6。设U=〈W,Q,R,D,V〉为一模型结构,则当R在W-Q上为对称的时(σ)在U上有效。证。设U为对称的,i.e,关系R在W—Q上为对称的。(1)考虑wW-Q今证亦即,此处用到 对任何。设V(A,w)=0,则(*)显然成立,故设(**)V(A,w)=1今证,即对任何,w'W只要w'Rw’即有。V(A,w')分两情形:i)若w'Q,则显然后一等式成立,则因R在W-Q上为对称,可知有,故由(**)…  相似文献   

12.
佛言祖语     
云何念法施?行者作是念:法施利益甚大,法施因缘故,一切佛弟子等得道。 复次,佛说二种施中,法施为第一。何以故?财施果报有量,法施果报无量;财施欲界报,法施三界报,亦出三界报。若不求名闻、财利、力势,但为学佛道,宏大慈悲心,度众生生老病死苦,是名清净法施。若不尔者,为如市易法。  相似文献   

13.
访欧诗笺     
2000年10月,随中国佛教代表团访问欧洲禅从中心,并参加法国梅村禅坐中心举办的世界和平祈祷法会,作诗以志。 一梅村禅坐中心 风云际会大雄行,西域东方若比邻。 共祷和平禅作秀,金秋十月到梅村。 二梅村慈严寺 陋堂石室度迷津,绿树芳坪气韵生。 佛祖像前同顶礼,切磋三味更添情。 三甘露寺、法云寺 疏林野舍掩苍穹,彻悟行深五蕴空。 欲觅无还形圣地①,颂经声起伴晨钟。 四讲经法会 跏趺说法沐斜阳,华夏袈裟上讲堂。 直指人心抒自我,抵园花雨落炎黄。 五一行禅师 六祖坛经负盛名,一行建坐续主僧”。 娑婆世界禅文化,试向欧…  相似文献   

14.
《周易·系辞传上》: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相似文献   

15.
防备假先知     
张明德 《天风》2007,(12):10-12
“若有人到你们那里,不是传这教训,不要接他到家里,也不要问他的安;因为问他安的,就在他的恶行上有份。”(约贰10—11)经文:帖后2:3;约二10-11“人不拘用什么法子,你们总不要被他诱惑。因为那日子以前,必有离道反教的事,并有那大罪人,就是沉沦之子,显露出来。”(帖后2:3)“若有人到你们那里,不是传这教训,不要接他  相似文献   

16.
王崟 《四川心理科学》2014,(12):107-107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是我国古代历史杰出的政治家。就其在用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任人唯贤、不拘门第、资历;二,广揽英才,不避仇怨,信赖人才,爱惜人才;三,思贤若渴,极力求访。为了寻找贤能和人才,在执政期间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武则是卓越的才能也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如:一政治清明;二经济发展;三国力强盛;四科举制发展等。  相似文献   

17.
佛言祖语     
《法音》1991,(9)
龙王!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嗔恚习气;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远;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九、无恶道怖;十、命终归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复次、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一、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赞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  相似文献   

18.
佛言祖语     
一切禅定摄心,皆名为三摩提,秦言正心行处。是心从无始世界来常曲不端,得是正心行处心则端直;譬如蛇行常曲,入竹筒中则直。是三昧三种:欲界、未到地、初禅,与觉观相应故,名有觉有观;二禅中间,但观相应故,名无觉有观;从第二禅乃至有顶地,非觉观相应故,名无觉无观。  相似文献   

19.
尹红 《四川心理科学》2014,(17):145-145
常听人说,语文课堂应该有“语文味”,“语文味”究竟是什么,“语文味”体现在哪里,最近在听几位老师的课时,再次激起思考,在观课和自己上课的过程中,我把对“语文味”的理解大致归纳为以下“三味”。  相似文献   

20.
灵感是思维的智慧闪光,稍纵即逝,要善于及时捕捉。有这样一个故事,被誉为天响乐之父」的海顿,十八岁时在一个合唱团里唱歌,但不久嗓子坏了,便开始在维也纳街头拉小提琴,并创作歌曲。当时著名演员柯茨请他写一个歌剧,但创作中写到海上风暴那一节时使卡住了。「我从未见过海我怎么能把风暴写进歌曲呢。—一海顿懊恼地说。他走到钢琴分,试着用各种曲识来表现,但都不成功,每弹一次,柯茨便摇头*次。最后海顿失去信心,恼火地用手猛地向钢琴*砸,喊道:r见鬼去吧—风暴!」「就是它—就是它!」柯茨突然顿悟,从椅子上跳起来,喊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