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高级有机体发展史和低级有机体发展史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的辩证关系.这种辩证关系对于我们理解遗传与环境的关系和“代沟”问题都会有所启发,所以探讨这一问题对当代发展心理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创建一流大学与高等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创建一流大学的战略选择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也为高等医学教育的更快发展提供了可能。我们应当正确认识与世界一流大学存在的差距和高等医学教育的特殊性,积极探索,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办学优势,努力推进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毫无疑问,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导向。但是有人认为,在当前社会中,集体还不可能是“真实的”,不少集体的领导是以权谋私,一些集体有严重的腐败现象,把集体主义作为我们的道德原则,是不是会加重我国的社会腐败现象?这种担心也许是出于好心,但没有根据。我们认为,集体主义不但不会加重社会腐败现象,相反是惩治腐败的道德武器。一、“真实的集体”的真实涵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合理性,源于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辩证关系的科学解决,而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辩证关系的科学解决,又源于对“真实的集体”或集体的真实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医学教育研究要理论联系实际大连大学医学院(116012)纪秀卿,贺家全医学教育面向21世纪,医学教育研究工作应放在先行地位。随着社会、文化、科学、经济的发展,要完成此项任务需要一个逐步深化改革的渐进过程,任重而道远。就目前来看,高等医科院校研究领域比...  相似文献   

5.
传统医学教育人文精神的缺失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世纪以来,医疗秩序格局受到严峻的挑战,传统医学教育在指导思想上、教育理论上、实践及环境中人文精神严重缺失。究其原因,我们认为这是技术时代科学与人文严重分离的必然结果、中西医学内在冲突的必然反映、市场化过程中负面影响的衍生品。转变传统医学教育人文精神缺失这一走各的关键在于:医学教育中要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不断追求实现科学和真正意义上的中西医结合,积极引入价值观的建设和反思。  相似文献   

6.
NBIC会聚技术对医学教育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科技发展前沿领域“NBIC会聚技术”的含义和起源,并提出:关注科学统一与技术会聚的整体发展观,树立大医学教育的理念;顺应学科交叉融合的大趋势,积极推进医学院校办学模式改革;重视当代科技发展的大科学特征,正确定位医学教育培养目标;紧扣生命科学发展前沿,加强开放式课程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
正确认识宗教与科学的辩证关系●众所周知,宗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认识和处理宗教与道德、政治、文艺、科学和哲学等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就我国的国情看,探讨宗教同道德、政治等意识形态的辩证关系固然十分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则是具体而深入地探讨宗教同...  相似文献   

8.
遗传、环境和教育的辩证关系这一重大理论问题是每一本述及身心发展的心理学教科书所不能回避的。“素质”当然是首先要有定义性的概念。但我国的一些教科书对这一概念的解释是否科学呢?下面,我们摘录一些心理学的教科书的有关论述:“素质是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些解剖和生理的特性,主要是神经系统、脑的特性以及感官和运动器官的特性”。[1]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科技发展前沿领域"NBIC会聚技术"的含义和起源,并提出:关注科学统一与技术会聚的整体发展观,树立大医学教育的理念;顺应学科交叉融合的大趋势,积极推进医学院校办学模式改革;重视当代科技发展的大科学特征,正确定位医学教育培养目标;紧扣生命科学发展前沿,加强开放式课程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
医学教育研究:发展轨迹与问题审视沪州医学院高教研究室(646000)王素瑛相对于医学科学及其他科学领域而言,医学教育研究仍是一个年轻的学术领域。它是在本世纪中叶以后,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人民大众卫生需求急剧演变、国际范围内医学教育改革的浪潮日益...  相似文献   

11.
以洛克菲勒基金会为切入点,讨论了基金会与医学教育发展的关系,内容包括洛克菲勒基金会在20世纪对医学教育与研究重大项目资助等的回顾,讨论了洛克菲勒基金会对医学教育与研究资助及其对医学教育影响以及以洛克菲勒基金会为开端的基金会制度对医学教育发展影响,提出基金会制度与中国医学教育发展关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论医学教育与医疗卫生服务实践的吻合点—人文社会科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430030)杜玉开王安华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和新的医学模式产生和转变,医学教育与医疗卫生服务社会要求的差别越来越突出,裂痕日趋加宽。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医学学科背景单一,...  相似文献   

13.
“术”指具体的医学知识 ,“道”指医学知识得以发展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术是结果、是道的外化、附着物。无术 ,道则无所依 ;道是术之灵魂 ,无道 ,则术不活。道是由已知之术过渡到未知之术的唯一途径 ,是发展、是创新、是以不变应万变之法。然而长期以来 ,重术轻道思想一直在我们医学教育的目标定位、内容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等环节和方面占据主导地位 ,这一现象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深入分析重术轻道思想的原因和消极影响 ,扭转重术轻道思想 ,是我国医学教育迎接 2 1世纪挑战的根本途径。1 重术轻道之原因医…  相似文献   

14.
毕业后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困扰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一大瓶颈.在总结英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概况的基础上,归纳其特点,并从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不可替代性、参与成员的社会性,以及国际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与规律等方面对我国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医学哲学是现代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科学必须与医学哲学相结合才是未来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在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医学教育转型中,培养医学生的哲学思维无疑是其重要环节之一。为适应全球卫生事业的迅猛发展,医学教育务必在临床思维上进行整合。本文从培养合格医学毕业生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医学与哲学的关系、医学教育中的哲学地位及哲学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具体应用。旨在提高医学生的哲学理念,促进现代医学教育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实现医学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果我们超越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狭隘视野来审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就会发现科学精神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精神[1] ,医学是科学也是人学 ,医学的发展是渗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过程 ,医学教育要克服重视科学轻视人文的现象 ,培养既有科学精神又有人文精神的医科人才。1 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哲学审视以逻辑实证主义为代表的科学主义的科学观强调真正的科学知识只有自然科学[2 ] 。科学文化属于科学 (认识 )的世界 ,科学以认识世界为目的 ,试图运用数学方法和实验方法 ,建立各领域严密的逻辑体系 ,因此科学以事实为依据 ,科学世界强调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关于“两种生产”的理论,揭示了人类自身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在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体系中,“两种生产”的理论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两种生产”的理论是我们科学地认识人口现象,揭示人口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指导和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武器,充分认识理解并运用“两种生产”的辩证关系指导我们的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新形势下如何正确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我县人口与经济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融人文精神于医学教育之中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营造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氛围 ,培育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要融人文精神于医学教育之中。1 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当代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人文精神是相对科学精神而言的。医学是一个科学系统 ,医学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是一个科学过程 ,医学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 ,从事医学工作的人须具备科学精神、科学态度 ,医学教育要培养医学生的科学精神。从事医学工作的人在具备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同时 ,还要具备人文精神和人文态度 ;医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的同时 ,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9.
环境伦理学使西方伦理学走到了一个转折点.一切伦理学都在寻求一种对生命的适当尊重.这就要求把伦理学应用于商业、法律、医学、技术、国际发展以及核裁军等领域,尤其是这样的领域:在这里科学(无论理论科学还是应用科学)使我们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力量.并使我们对伦理学和宗教所发现的人权有了更为敏锐的感受能力.但是,所有这些应用没有一个探究是否可能存在超出人类范围的义务.要尊重生命就要有一种类似于关心人类幸福的其他伦理学,而现在就是要有关心环境的伦理学.环境伦理学对生命的尊重更进了一步,它要探讨是否可能存在非人类的义务对象.我们所需要的伦理学关心的是,与文化融为一体的  相似文献   

20.
论医学生从业素质的要求与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1世纪的高等医学教育应该适应卫生事业发展、医学模式转变,特别是社会进步与医学科学发展的宏观背景,以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应社会需求、多维学科结构等要素为培养目标,以脑科学研究和信息技术为重要手段,改革和构建21世纪医学教育新模式,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21世纪所需要的创造性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