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稷下学研究的新成就──《稷下学史》评介华松近几年有关稷下学研究的论文时有所见,引人注目,但比较起方兴未艾、如火如荼的齐文化研究热来,稷下学研究的现状仍不免给人一种不景气的滞后的感觉。然而如今值得学界中人深为庆贺的是这种不应有的局面终于因有刘蔚华、苗润...  相似文献   

2.
稷下学研究     
稷下学作为战国时齐国稷下学宫内百家学术的总称在历史上享有盛名。它丰富的学术思想,卓著的理论成就,曾引起自古及今不少学者的兴趣,研究者不乏其人。但碍于资料的零散,使研究工作困难太多,涉足不深。  相似文献   

3.
《吕氏春秋》与稷下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氏春秋》一书有一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的奇特现象,即这部由秦相吕不韦主持编撰,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学术巨著,竟与齐国的稷下之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求解这一超地域的文化现象,揭示其密切的相关的内在原因,对于《吕氏春秋》、稷下学的研究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的文化中心,稷下诸子百家的学术争鸣、文化的交流融合与齐国适宜的社会环境促成了黄老学派在稷下的诞生,成书于战国中后期稷下学宫的《黄老帛书》是黄老学派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5.
孟轲、孙卿和稷下学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齐国“稷下学宫”,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社会科学院。在战国时代,它是独一无二的;如果下限到辛亥革命为止,它还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它与秦汉以来的太学、国子监大不相同,它是一个民主、自由的学术机构,是兼收并蓄与百家争鸣相统一的学术机构。在“稷下学宫”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6.
稷下学讨论     
山东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主持召开的“稷下学”讨论会,于1982年10月6日至11日,在吉齐国稷下学宫所在地山东省淄博市举行。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关于“稷下”之学研究讨论的盛会。到会代表共50余人,向会议提交论文22篇。代表们发扬了稷下学宫所创始的百家争鸣的精神,对有关“稷下”之学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会议发言和提交论文所涉及的主要问题,综述于后。  相似文献   

7.
《管子》一书和稷下之学的关系怎样?这是《管子》研究和稷下学研究都要触及到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反过来也将促进两大课题研究的深入,并有助于正确估价《管子》及稷下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价值。一、《管子》非稷下论文集《管子》相传为春秋时齐国的管仲所著,实则“非一人之笔,亦非一时之书”。这已成  相似文献   

8.
稷下学宫诞生于地处东方的齐国,是战国时期学术交流和百家争鸣的主要阵地。作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机构,其成立与田氏代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界对稷下学宫尤其对于其确切地望的争论从未停止,从零星的文献记载出发,结合近年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的新进展,本文认为稷下学宫位于大城西门外的系水两岸。对于该问题的讨论不能就此划上句号,考古学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稷下学宫作为齐国重要的政治文化遗产,历史进程中层累的集体记忆相互关联交织造就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9.
稷下学宫历史经验的启示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稷下学宫历史经验的启示与思考白奚稷下学宫作为战国时期列国的学术文化中心,曾经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虽然它早已成为历史的遗迹,但作为中国古代史上绝无仅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其意义却是超历史的。我们今天研究稷下学宫,不仅是为了批判地继承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0.
谈到先秦战国时代繁荣的思想界,是不能忘记稷下的。战国时代,许多学者集中在齐国国都临淄的稷门附近,进行自由的辩论,这里正是当时学术思想的中心。《管子》之书的书名出自齐国的管仲,由此可知《管子》是齐国的著作。如果《管子》是齐国的著作;那么,它当然就应该与稷下有密切的关系了。这基本上是已经成为定论的一般见解,我也认为这种  相似文献   

11.
稷下学宫的务实精神与田齐的兴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杰 《管子学刊》2000,(2):50-55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的学术文化中心和百家争鸣的主要园地,然而稷下学宫自其产生就与田齐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本身就是田齐政权富国强兵、统一天下的务实产物。稷下学宫成立后也充分发挥了智囊机构作用,为齐富国强兵、统一天下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稷下学宫具有后世大学的基本要素,是以教育功能为主体,兼具学术研讨争鸣及为现实政治服务功能的高等教育大学堂。稷下学宫绝不是历史上官学的复归,而是在传承中创新,在变革中重生:使官、私学结合,让官学走出官府,成为社会之大学;变"政教合一"为政教结合,提升了大学为国家政治服务的内涵;稷下学术的交流、发展,创新、突破,哲学大师的不断成长和涌现,使其真正具有了后世所说的"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也,有大师之谓也"的本质属性。稷下学宫在继承、发展了孔子私学的本质属性和诸多优势的同时,对私学的创新、超越展现在:变一人之教为大师云集的众人之教;变一家之学为百家之学的传承与争鸣;变传授历史知识为主为研究现实、面向未来为主;由个体私学向私学教育联合体性质的实体发展。并以国办官学的形式,积极主动地影响和导引了战国私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稷下学宫的历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稷下学宫的历史意义张岱年战国时代,齐国建立了稷下学官。《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云:"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邹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又《孟荀列传》说:"自邹衍...  相似文献   

14.
稷下学宫是我国古代高等教育史上杰出的办学典范,其以讲学、著述、培养人才为一体的办学模式、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使其成为先秦学术发展的一个高峰。稷下学宫是作为一所实体的文化与教育机构出现的,具有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机构的雏形和当代高等教育的典型特征和办学要素,其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发生学意义和奠基意义明显。具有显著的高等教育思想价值、管理价值和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越 《管子学刊》2011,(2):129-F0003
由本刊主编于孔宝编审所著的《稷下学宫与齐文化研究》一书,于2010年12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著名历史学家、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安作璋教授,  相似文献   

16.
从进入大学哲学系读书算起,我所读的中国哲学史方面的著作也有十多种了。这些著作引我进入中国古代哲学殿堂,给我知识,使我由浅入深地认识了中国古代的哲人;开我心智,使我逐渐对中国哲学之精神有所悟解。我自然十分感谢写出这些著作的前辈与时贤。但是,我心中总是有一个结,思之不解,挥之不去。这个结就是:对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论述怎样才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哲学的发展应当表现为概念、范畴、命题之间的联系发展。如果这个问题不清,这就不可能真正揭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发展的规律和内在逻辑,就很难写出科学的中国哲学发展史著作…  相似文献   

17.
战国中晚期的荀子盱衡当时之政局,企图规划更完善的治国之道,乃以《王制》为总纲,以下再搭配《富国》《王霸》《君道》《臣道》《致仕》《议兵》《强国》等篇,共同组成较完整之治国施政系统。由于《君道》《臣道》《致仕》攸关其以礼义治国,以达到王者之国的一贯常道,将另辟专题进行讨论。本文之重点,则放在其余与其王霸问题高度相关之各篇,且以成就霸道为主轴,与稷下学之创建宗旨最为相近。全文在前言之后,其次论述稷下学宫成立之背景与目的,然后三论荀子与稷下学宫之因缘,接着,则分别从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分析荀子王霸理论之内涵,并随文述说该理论与稷下学之关系,最后则稍作简单结论。  相似文献   

18.
在轴心年代,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作为讲学议政的场所,的确提供了一个大时代的学术思想快速交融与转化的可能,这是中国文化历史上的第一次。作为稷下集结作品表征的《管子》,从各篇内容也展现了思想交融的成果,其中不乏历史的记载,但更多的是不同思想背景交融下的多元观点,以"法"为例,关于"法"的根源就有三种不同的论述,这些不同根源说,若以系统性而言,或视之为矛盾,但若以当时的学术自由交融与"不治而议政"的多元背景视之,更是展现既有时代因革,也有思想背景差异而展现的互相交融下的不同诉求。但即便如此,这三种根源说也展现共同特质,即不毁弃仁义礼乐之说,这些都显示了稷下学宫的自由与思想蓬勃,也展现了儒道交融下的黄老学特质,更且从法与礼的关系转换,也可见历史之因革。《管子》的集结也正打破系统性要求,彰显多元融合并现,以及当时代对"法"的不可忽视之需求。  相似文献   

19.
齐国都城临淄的稷下学宫,是战国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那里的论争可以说是战国百家争鸣的缩影。但是,我认为学术界对稷下学宫的百家争鸣研究还不够,尤其对争鸣过程中所出现的百家相互影响和融合几乎缺乏研究。本文想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以就教于学术界的老前辈和同志们。  相似文献   

20.
传承与发展:简论稷下学宫与我国尊师重道传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捷 《管子学刊》2001,(3):17-22
稷下学宫是我国战国时期惟一的一所“官办”大学堂。作为当时东方文化教育与学术的中心,它既弘扬了西周官学的办学形式,又综合发展了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长处,对中国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对我国尊师重道教育传统的丰富和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