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1990第2期发表了求是同志的长文《二难推理必须“二难”》(以下简称《二难》)。该文多次引用拙著,意在匡正。但其基本论点,我碍难赞同。二难推理一般的定义是:“一种特殊的有两个假言前提和一个选言前提的推理”。(金岳霖:《形式逻辑》,第194页)当然这不能算是严格的定义,因为它至少有两点不明确之处:一、何谓“特别”?二、二难推理是否都有效?鄙意要严格定义二难推理,就应当列出它的所有形式。那么,具有何种形  相似文献   

2.
二难推理是我们经常运用和时常遇到的—种推理形式。这是不因人们的好恶或褒贬而存亡的客观现实。然而究竟什么是二难推理?其实质意义是什么?其逻辑形式又是怎样的?多少年来,却并未引人认真对待。顾名思义,二难推理重在“二难”,即左右为难、进退维谷之意。  相似文献   

3.
二难推理是常用于证明和反驳的一种重要的推理形式。它是由具有两个选言肢的选言判断和与其选言肢的数目相等的假言判断组成的演绎推理。二难推理的形式结构比其它演绎推理的形式结构复杂,但在语言的表达上,人们为了精悍、鲜明、生动地表达思想,总是运用最简练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二难推理,而并不机械地按照前提和结论的组成来表达。一般说来,表达二难推理的基本的语言形式是句群。例如,恩格斯在批判杜林  相似文献   

4.
弟:在《中学生与逻辑》里,我看到一篇“半费之讼”的小故事,很有意思。文中说那是用的二难推理,故事中的师生两个人都错了。哥哥,什么叫二难推理?怎么才能正确地运用这种推理形式呢?你能给我讲讲吗? 兄:好!我先问你一个问题,你们中学里讲过什么叫充分条件,什么叫必要条件吗? 弟:讲过,这都指的假言判断。充分条件指的是:有了前件就一定有后件,没有前件不一定就没有后件;必要条件却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5.
二难推理不单在论辩中、在某些文艺作品中广泛应用,就是在元曲这种短小的艺术形式中也有其用武之地。或刺世、或怀古、或写景、或叙恋,二难推理都表现出自己特有的作用。一、刺世。元曲最可贵的内容是刺世。元曲作家乔吉(公元1280——公元1345年)的[中吕·山坡羊]《寓兴》是一首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  相似文献   

6.
二难推理在前提中提出两种可能,然后由这两种可能引申出两种结论,对方无论选择其中的哪一种结论,都会陷入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境地,所以叫二难推理。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在第三次打白骨精时,实际上就面临了二难,因为根据前两次的经验,如果孙悟空第三次把白骨精打死,它就可能被师父赶走,但如果不把白骨精打死,师父就可能被白骨精吃掉.所以,或者打白骨精,或者不打白骨精,所引起的两种后果,或者孙悟空被师父赶走,或者师父被白骨精吃掉,都是孙悟空所不愿接受的. 在日常生活中,二难推理的运用是非常普遍的,善于巧妙地运用…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二难推理的大前提(暂且称之)必须由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来充当。本文提出,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也可以用来作为二难推理的大前提。用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作为大前提与用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作为大前提的二难推理一样,具有四种基本的推理形式。 1.简单构成式这种式里大前提中的两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有相同的前件,不同的后件,小前提(暂且称之)  相似文献   

8.
二难推理的最大特点就是“二难”,就是能够使人陷入进退维谷、左右两难的境地。在论辩中,二难推理运用得好,可以置对方于二难的境地,可以使自己摆脱对方设置的二难圈套。那么,如何才能获得这种制人而不制于人的效果呢? 首先,要能够巧妙设置二难推理,令对方左右为难。一名妇女带着女儿在河边玩耍。突然,鳄鱼叼着了她的女儿。妇女要求鳄鱼放了她女儿。鳄鱼说:“你如果能猜对我的心思,我就放了你的女儿。”心思是隐性的、难以捉摸的,鳄鱼可谓狡辩。妇女只有让鳄鱼处于两难,才能救回女儿。她说:“我猜你想吃掉我女儿。”鳄鱼乖乖地放了她的女儿。因为如果鳄鱼说“猜对了”,则根据猜对就要放人的约定,应该放了女孩;如果它说“没猜对”,则它就是不想吃掉她女儿,也应该放了女孩。所以无论鳄鱼怎样回答,都  相似文献   

9.
二难推理是由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和一个有两个选言肢的选言判断为前提所构成的演绎推理。它在司法实践中,特别是在法庭论辩中有其特殊的作用。论辩的一方为了获胜,经常从对方的观点出发提出两种可能,进而引申出两个结论,迫使对方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最终败诉在法庭上。  相似文献   

10.
1992年第6期《逻辑与语言学习》上发表了张力同志的《什么是正确的推理?》的问题求解。提出了“所有形式正确的推理都是正确的推理呢?还是有些形式正确的推理是正确的推理呢?”的问题。问题的实质是:“前提真实”是不是正确推理的必要条件?争论的焦点是:我们应该给“正确推理”下一个狭义的定义(正确推理是形式正确并且前提真实的推理)呢?还是应该给“正确推理”下一个广义的定义(正确推理是形式正确的推理)呢? 我同意《普通逻辑》教学参考书(修订本)的观点:“正确推理”应当理解为形式正确的推理。我赞成“形式正确前提虚假的推理仍然是正确的推理”。有人引用恩格斯的话:“如果我们有正确的前提,并且把思维规律正确地运用于这些  相似文献   

11.
关于复合命题的推理在传统逻辑里基本上只讨论了假言推理肯定式(Modusponens)和否定式以及假言联锁推理、选言推理、二难推理等。相对于某些推理形式,传统逻辑还列出了所谓推理规则。例如关于Modus ponens的规则是:承认前件就要承认后件。在现代逻辑里,命题逻辑研究关于命题联接词的推理。以(?)表示人工语言里演绎的推出关系,现代逻辑就把推理形式Modus ponens抽象为下列推理规则:  相似文献   

12.
自本刊90年1期刊登了邢运中的《我讲授〈形式逻辑〉的二难》一文后,陆续收到大量来稿,试图回答“二难”问题。有的是对答文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限于篇幅,本刊不能一一刊登.仅就其中部分观点作—介绍,与大家共同探讨。河北的张景岳认为:“二难”非难。他以邢文中第一个换质法的推理“正方形不是等边三角形;所以.正方形是非等边三角形”为例,说明问题所在,一是语法结构。即结论中“非等边三角形”是句子的合成谓语,而不是以“非等边”作定语以“三角形”作  相似文献   

13.
人们一般将使人陷入困境,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情景称为“二难”。遇着这样的二难,有的人能妙法化解,而有的人却束手无策,现出窘相,甚至被二难困死。比如鉏触槐,便是一例。晋灵公不君,因大臣赵盾屡谏不悦,竟派鉏去暗杀他。天刚亮,鉏溜进赵府,看见赵盾穿戴整齐,准备上朝尚早,端坐养神,鉏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遂触槐而死。刺客鉏碰上了一个二难推理。他虽然明辨是非,但摆脱不了君君臣臣的封建正统观念的束缚无法化解“赋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的困境,终于自杀了。那么二难怎样化解呢?  相似文献   

14.
一个矛盾     
贵刊今年第1期所载《二难推理的语言表达方式》一文首先指出二难推理“是由具有两个选言肢的选言判断和与其选言肢的数目相等的假言判断组成的演绎推理。”然后,作者在有些反诘句也表达二难推理”一点里,引用了周恩来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一段话作为例证,将这段话立成如下的二难推理式: “如果你真想缓和世界局势,你就应该从捷克斯洛伐克或蒙古撤退军队, 如果你真想缓和世界局势,你就应该  相似文献   

15.
在交谈或论辩中,只提出两种可能性,对方无论选择哪一种,得出的结果都于他不利,迫使其陷入进退维谷、左右两难的境地,往往形成一种智慧与荒谬相互交融或相互对立的趣味,这种幽默技巧便是二难推理。  首先,能帮助我们赢得交际的主动。  在泰国,有个叫西特努赛的人在皇宫里做官。一天,上朝之前,他对大伙说:“我可以洞察你们的心,你们心里想什么,我全知道。不信咱们打赌!”官员们虽然知道西特努赛足智多谋,但绝不相信他会聪明到这种地步。他们想让他在皇帝面前出丑,于是一致同意每人以一两银子为赌注,与他打赌。皇帝也认为…  相似文献   

16.
由两个假言判断和一个选言判断构成的演绎推理,在逻辑上叫做二难推理。由其而导致的各种言语困境,可称为二难困境。所谓“二”指的是仅有两种选择的可能;而“难”呢?则是指的其任何一种选择的结果都将令人陷入难堪。人们口语中常说的“左也不是,右也不是”,“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进退维谷”、“前后碰壁”等,指的都是这种困境。面对二难困境,人们常用的处理方法有两种。  相似文献   

17.
三等奖作品:《论归纳发现机器的存在与结构》(论文,载《自然辩证法研究》1990年第3期),作者:鞠实儿(中山大学哲学系讲师)。该文反驳了否定归纳发现机器存在的主要论据:(i)说明的二难推理,(ii)反归纳主义,(iii)直觉主义观点;严格地定义了启发式合理性判定标准,论证了归纳发现方法的合理性;澄清了科  相似文献   

18.
二难推理常被看作论辩过程中用于反驳对方的有力武器,其实,它还是分析解决实际思维中遇到的难题的重要工具。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清朝,由中央发往各地的机密文件叫“钉角文书”。所谓钉角文书,只是在文书封套右上角打个洞,穿上个纸捻儿,就算是机密了。传递途中,有的经手官吏就会拆开偷看。有个老知县,在他边抽鸦片边拆开偷看一份过境的机密文件时,不小心竟把文书落在烟灯上烧掉了一个角。老知县吓坏了,知道闯了大祸。急召师爷,寻求解脱之法。师爷沉思片刻,索性取过那被烧残的文书放在烟灯上烧个干净。接着找过一张同样的空白纸,封进那原封套里。照旧钉了角,让县官派人向下一站发去。并解释说:“这份文件  相似文献   

19.
道德二难选择是道德选择的特殊方式,是指人们处于两种冲突的利益关系之中必须做出行为决断的选择。在社会这个大系统中,各种利益的冲突往往不是那么直接,矛盾冲突关系常常呈现出立体的形式,一种宏观的  相似文献   

20.
读了《一种新妁推理形式》一文(见本刊1982年第三期,以下简称《新形式》),我是赞成的。不过,说‘新’实已不新,古书上广泛运用这种形式进行推理,现代语言中也是司空见惯的。只是逻辑专门家没把它俯拾进各自的著述里而已。尽管它不能在逻辑书上有一席之位,可是实际思维里扣文章、讲话中则往往无法避开,避开了它,有许多的推理和论说就不能进行了。关于这种推理形式,我认为还需补充如下几点。一、《新形式》一文只是论证了这种推理形式在复句里和句群里的运用。其实,还不止于此。它还可以作为整篇文章的基本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