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先秦儒学与宋代理学在"性"与"情"以及"人物性同异"等问题上的差异,是韩国儒学史上"四七之辩"与"湖洛论争"的根源。从"四七之辩"和"湖洛论争"来看,有些重要的问题在中国儒学中没有展开讨论,而在韩国儒学中却得以深入展开。这其中除了韩国儒学受到中国儒学的思想影响外,又凸显了韩国儒学之思维缜密、追求哲理之贯通的特点。而在韩国儒学的特点中,我们反过来又可见中韩儒学在义理结构、思想发展上的逻辑相通处。  相似文献   

2.
韩国的儒教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一、韩国儒教思想史的特点(一)儒教的传入要想寻找儒教思想传入朝鲜的渊源,不能不重视上古时代中国和朝鲜半岛之间的交通和民族迁徙关系。史籍和甲骨文资料业已证实,在公元前13世纪,即已出现从大陆向朝鲜半岛的民族迁徙。由此可以想见,伴随着民族迁徙,殷末的文化也传入了韩国。然而,儒教思想较系统地传入韩国却是与汉字的传入同步的。在古朝鲜时期,汉文和中国式的官职及礼仪制度已经传入韩国,并在当时社会的部分阶层中使用。  相似文献   

3.
从儒学的观点看中国的改革开放──访韩国学者李完栽教授王中田应南开大学的邀请,韩国岭南大学教授、韩国儒教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哲学博士李完栽先生作为访问教授,来南开大学哲学系讲学、从事学术研究。李教授系朝鲜李朝时代著名的思想家、“朝鲜的朱子”——李退溪的后...  相似文献   

4.
《科学与无神论》2021,(2):49-55
自韩朝分治之后,源于对共产主义、朝鲜社会制度的否定和对朝鲜宗教政策的不满,韩国基督教界随即开始通过对朝传教进行自我主张的表达。其传教理论主要历经北进统一论、对话型传教论、吸收型统一论与共存型社会福祉传教论4个阶段,通过广播传教、建立专门针对对朝鲜的传教组织、气球传教、脱北者传教及经第三国传教等手段,至今为止已达70年之久。总的来说,韩国基督教界的对朝传教不仅无视朝鲜的宗教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影响朝鲜半岛局势走向的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5.
从高丽末期到朝鲜王朝初期,主导韩国社会前进的势力一直是士大夫。这与中国宋代的情况并无很大的区别。(参见崔承熙,第119页)他们批判了作为之前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佛教思想,从理念上试图克服高丽时期的思想。在把朝鲜建成为一个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国家的过程中,先朝的官僚儒学者以及其反对力量———士林派,在理念、方式上产生了极深的矛盾和冲突。这种理念性的冲突逐渐深化,后来便分化成了朝鲜后期畿湖学派和岭南学派。另外,中国的朱子学传到朝鲜后,这时发展成为性理学。朝鲜王朝后期,随着从勋旧派向士林派的政权交替,士林派成为主导社会…  相似文献   

6.
《天风》2011,(12):36-36
韩国基督教教会协议会(NCCK)9日表示,于11日向朝鲜提供180吨面粉援助。NCCK曾于5月18日通过中国“爱德基金会”向朝鲜提供了172吨面粉援助。这次是第二次提供援助。  相似文献   

7.
韩国召开统一问题心理学学术会议的综述车文博(吉林大学)1993年6月11日至】2日,在韩国心理学会的支持下,于汉城市汉城大学国际学术活动中心召开了朝鲜统一的心理学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越过南北的墙壁——实现祖国的统一的心理上的统合”。会议参加者除韩国...  相似文献   

8.
中国儒学传播到朝鲜半岛后,经高丽朝的白颐正、李齐贤、李樯、郑梦周和朝鲜朝的郑道传等儒家,通过亲明、排佛、崇儒,成为一种体系化了的理念和道德准则。到了朝鲜朝统治的500年间,儒学特别是朱子学,不仅在学术文化,而且在政治、伦理道德等各方面,已成为指导理念和实践纲领。从此,朱子学在韩国思想史上成为一种占据十分重要地位的指导思想体系。那么,朱子学是如何在朝鲜朝  相似文献   

9.
一2 0 0 2年 3月 2 1日 ,《韩国实学思想史》首发式暨东亚实学讨论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韩国驻华大使馆公使张世昶先生莅临并致词 ,他对中国学者关注韩国文化、韩国实学表示感谢 ,对主编葛荣晋教授及各位作者表示热烈祝贺 ,祝愿韩中两国加强文化交流 ,发展传统友谊。首都师范大学校长王万良先生回顾了与各位学者通力合作 ,出版《韩国实学思想史》的历程。王万良校长说 :“这次《韩国实学思想史》的出版 ,是我们以往未尽之意的展开 ,正所谓八年铸一书。”朝鲜实学发端于 17世纪初 ,中经经世致用实学、利用厚生实学、实事求是实学三个发展…  相似文献   

10.
韩国道教研究拾零北辰中国道教于唐代传入朝鲜半岛,后与古代朝鲜的檀君信仰结合,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朝鲜道教,即攘灾祈福的科仪道教(祭把仪礼)、体内有不死灵药的道教(内丹)和俗信杂术的道教(民间信信仰)。道教对古代朝鲜的文化曾产生过重大影响。这可从流传下...  相似文献   

11.
实学与东亚社会评《中国·日本·朝鲜实学比较》姜日天(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近年来,中国的实学研究在国内外学界产生不小的反响。这之中,由中国社科院哲学所李平教授等撰写、安微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日本·朝鲜实学比较》一书是一部独具一格的论著。韩国的李佑成先...  相似文献   

12.
韩国儒学是在本土形成的固有思想基础上,吸收了中国的朱子学,并在适应本国国情的历史中形成的。其固有思想中很早就存在着儒学性的因素,传统思想也与中国的传统儒学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这使得中国儒学思想很容易地传入并被吸收。而吸收朱子学形成的朝鲜性理学与中国相比,则发生了不少深入而细致的变化。朱子学传入之初便被新兴士大夫们接受,后来以此为指导理念建立了朝鲜王朝,从而被定为国学。与政治的这种紧密而又特殊的关系,使得儒学不再是一门单纯的学问,而成为了指导阶层的统治理念、士人阶层的权斗工具。朝鲜儒学者对人的道德心性的深入探索、士人们强烈的历史和现实意识以及学派的分化和党争都与此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3.
同中见异法     
同中见异法,是恰当地反映生活的一种重要方法。“同”就是重复,“异”就是不重复。在重复中写出不重复来,是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的。列宁说:“发展似乎重复以往的阶段,但却是另一种重复,是在更高基础上的重复”。这种“在更高基础上的重复”,就是似同而异,同中有异。写文章当然要忌重复,反来复去不见新意,那是思想贫乏的表现。但是,为了表述的需要,有意地进行重复,并且能在重复中写出不重复来,那却是认识深刻、思想缜密的表现。写文章恰当地使用同中  相似文献   

14.
中韩儒学研讨会于1993年8月7日至8日在山东济南举行。来自中韩两国的4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提交论文20余篇。在会上山东社科院儒学所与韩国安东大学退溪研究所签订了合作协议书,两个研究所缔结了友好所关系。两国学者就中韩两国的儒学思想及其发展的者多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中国儒学自朝鲜的三国时期开始传入朝鲜,到李朝时期达到鼎盛,主要受朱熹思想影响,形成以素有“海东  相似文献   

15.
朝鲜、韩国、日本是中国的近邻 ,在古代是同一个“东亚儒学文化圈”,是中国内核文化辐射的外缘文化区。但是 ,儒学在与古代的朝鲜、日本民族结合时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个性差异 ,深深影响了这些国家民族的历史现实。本文即对古代李氏朝鲜 (以下只称“朝鲜”)和日本德川时期 (以下只称“日本”)朱子学的特色作一比较。一、制度化与非制度化儒学不单纯是一种观念化的思想 ,它更多地是一种制度化的存在。这一方面表现在儒家本身的制度化上 ,即通过经学、科举制而确立的儒家著作的经典化和儒家与权力间的联系 ,另一方面体现为儒家意识形态的国家…  相似文献   

16.
中韩两国,自古以来,丈化和合,德教儒沫。儒学源于中国,而泽被韩国,形成共同的传统文化。加之地域接壤,水陆往来十分方便,丈化成就彼此互通,而呈活耀的互动性。任何文化学术思想的交流.都下是单向的.单向使不能持久,互动才能流长。一、何谓性理学及其分系儒教思想何时东传韩国?见仁见智,或箕子东来说,或秦汉时东传说,或卫满朝鲜说①,或高句丽小兽林王二年说,莫衷一是。笔者同意卫满朝鲜说③。卫满朝鲜汉时届乐浪郡,随汉建制而导入汉代典章制度和文化思想。自汉初以来,有识之士在总结强秦速亡的经验教训时,历数秦朝的种种…  相似文献   

17.
经历了1910~1945年被日本占领、其后又曾被美军占领的韩国,从60年代开始依据有利的国际政治环境,凭借美国的大量经济援助,通过韩国人民的勤奋劳动,终于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实现了经济上的腾飞,走向了现代化的资本主义商业社会。在物质条件有所好转后,经受过被异族占领的民族痛苦的韩国学者,从70年代开始,开展了对自己民族文化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发掘工作。他们首先着手研究的就是朝鲜时代民族精神的代表退溪李滉和栗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10月24~25日,由韩国庆尚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和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南京大学韩国学研究中心协办的第三届"中韩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坛"在韩国庆尚大学举行。来自中国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南京大学,以及韩国中央大学、仁荷大学、朝鲜大学、东亚大学、蔚山科学大学和庆尚大学的30余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专家学者就相关问题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联系朝鲜后期佛教教学及译经出版情况,探讨韩国近代禅僧翻译、诠释华严学的特点。朝鲜时代佛教教学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华严教学。18世纪《华严经疏钞》的刊行使华严学一度复兴,华严大家辈出。值得注意的是,朝鲜后期华严教学一直处于"禅教两宗"体制下的禅宗影响中。华严大讲伯都是禅师出身,正是他们主导了朝鲜后期的华严教学。到了近代日本强占时期,华严教学沉滞,佛经的翻译出版无形中延续了华严教学,而此时译经的主体大部分仍是禅僧。实际上,禅师们的修行实践经验对他们理解教学理论是有着很大影响的。禅师们是以禅宗的修行观为基础理解华严学的,具有"以禅释教"倾向。由此,我们可以推论,在以禅宗为主的"禅教两宗"体制下,"以禅释教"是朝鲜后期至近代诠释华严学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20.
李退溪是朝鲜李朝的著名朱子学者,被称为"朝鲜的朱子"、"东方百世之士"。他是严正而系统地辨斥阳明学的第一个朱子学者,拉开了朝鲜时代阳明学辨斥史的序幕。本文首先分析《传习录论辩》中的"至善"论辩和"知行合一"论辩,检讨李退溪辨斥阳明学的具体内容。然后采用"庄敬本体"和"悦乐本体"的图式,说明李退溪排斥阳明学的原因。退溪认为,根据朱子学,可以实现他所想的为圣之学,故反对阳明违背朱子的格物说而建立"心即理"。尤其是,退溪以庄敬心体反对阳明的悦乐心体以为放荡,"类禅"。这样,阳明学被退溪学激烈批判,在韩国迟迟不振,几乎没有机会给韩国儒学添加悦乐本体的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