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藏宗教中的"替罪羊"观念及侣贡杰布仪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林 《宗教学研究》2007,5(4):124-131
本文主要对于流行于西藏民间,而各宗教又都予以吸收的一种类似西方"替罪羊"概念的宗教观念进行系统的讨论,并对与这个观念密切相关的侣贡杰布仪式进行重新考察,认为其虽然生成的时间略晚,但很快就成为藏区的一种具有狂欢节倾向的仪式,显现民间信仰对于系统化宗教拥有较大程度的作用力。  相似文献   

2.
3.
现阶段,随着我国宗教经济和经济宗教活动的日益活跃,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经济和经济宗教二者的关系问题被突出地摆在党和人民的面前。依法管理宗教经济和以经济手段解决经济宗教中存在的问题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礼仪中的手     
《中国天主教》2007,(3):38-41
礼仪是敬礼、崇拜天主的仪式。其组成要素包括用口诵念的祈祷文,及身体的举止、行动,也可称之为身体语言。在教会礼仪中,手的动作相当多,也可称之为手语,但是这  相似文献   

5.
国外宗教经济理论能否适用于中国宗教研究备受关注。香港城市大学梁景文教授及罗斯教授等对此问题也做出了回应。从1980年代后期到2004年,他们对广东和浙江八座黄大仙庙进行了研究,并得出结论:中国的寺庙在吸引信众方面存在竞争,并在宗教经济中扮演积极的角色。在最成功的新寺庙中,管理者制定了选址、推销、推广、革新和公共活动等一系列战略决策,以增加他们寺庙的吸引力。宗教经济模型能够有效地用来研究中国社会中的民间寺庙。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宗教社会学有两种解释理论,一种在欧洲占优势,一种在美国占优势。前者是宗教世俗化理论,这种理论声称,宗教多元化会损害每一种参与竞争的宗教,削弱所有宗教的基础。宗教多元化和相互竞争导致世俗化,总体上将使宗教组织和信教人群的数量下降。后者是理性选择理论,用于分析宗教活动的机制,那个由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信徒构成的"市场",这种理论认为,宗教活动受到的控制越小,越富有竞争性,宗教的整体水平就会提高。反过来,如果缺少竞争,宗教团体就会缺乏效率,不能维持市场的活力。作者通过分析意大利的宗教经济,认为在多元化越充分的地方,宗教组织将会变得越强大,并且,宗教的素质也会在相互竞争中得到提高。[1]  相似文献   

7.
从宗教范式而不是宗教势力的角度看,外来的佛教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其范式由榜样到边缘的过程。在中国古代宗教格局中,自从佛教在中国站稳脚跟后,“佛教范式”便成为各种宗教纷纷仿效的榜样;但是,在鸦片战争后中国近现代宗教格局中,由于西方基督教的传入和受“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佛教范式”便被边缘化了,而“基督教范式”则取而代之成为各种宗教纷纷仿效的榜样。“佛教范式”在中国宗教史中的这一地位变迁折射出了中国社会所特有的没有西方式宗教对立的“不排异”的宗教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8.
戚凯  李坤泽 《中国宗教》2018,(12):56-57
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蕴含大量机会,但确实也面临较高的风险,其中宗教风险不容忽视与低估;但与此同时,也不应片面夸大宗教因素及其风险的影响,更应该将宗教风险与相互作用的其他风险视为一个整体来分析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学界通常将"Religious pluralism"一词译作"宗教多元论"或"宗教多元主义"。本文通过对其内涵的深入分析,揭示出该术语三重含义:"宗教多元性"、"宗教多元观"与"宗教多元论"。文章进一步提出判断某种理论是否属于宗教多元论的标准可概括为"以相对化为途径,祛除宗教自我中心主义,在新秩序内实现宗教平等"。由此揭示出当代宗教多元论的目标在于通过建构宗教共同体建立宗教平等的"新秩序"。  相似文献   

10.
宗教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是一种传统文化模式,更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鉴于此,笔者提出宗教渗透经历了文化意义上的广义宗教渗透、政治意义上的一般宗教渗透、资本主义针对社会主义的狭义宗教渗透(现代宗教渗透)三种历史形态。对其概念进行深入辨析,消除人为赋予该词的模糊性、神秘性、敏感性,是将其作为一个真正的学术问题而实事求是的开展研究的重要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1.
12.
经济伦理学是介乎经济学和伦理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近十几年来 ,无论是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 ,还是在市场经济尚比较年轻的中国 ,经济伦理学的研究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王小锡教授在连续推出《中国经济伦理学》等 4部著作之后 ,又于2 0 0 2年出版了《经济的德性》(人民出版社 2 0 0 2年版 )一书 ,这是作者的又一部探寻经济伦理问题的上乘之作。该著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力图揭示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从而为中国经济伦理学学科体系建设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作者认为 ,市场经济的一个最基本目标是实…  相似文献   

13.
14.
15.
本文提供了一个基督教传播于东亚社会的文化冲突个案,并通过该个案分析了基督教进入韩国社会早期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围绕着祭祖问题而展开的激烈冲突。进而讨论了现代韩国社会在近代历史曲折展开的视野下面临的伦理建设诸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Crises are viewed as direct challenges to one's communal patterns of living. The individual response to crisis(-es) is mediated by the grand rituals of the culture. Ritual behaviors are adaptive behaviors. For the religious community, ritual becomes liturgy. Rite-as-liturgy is a profound statement about the meeting of the human and the divine. Ritual behaviors are understood as liturgical and/or sacramental responses to those crises that bring one to the brink of chaos.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认为"礼失求诸野"是儒家的一项文化开放主张,通过历史疏证,可知其适用范围很广,并由此形成中国文化发展与整合互动的机制,即以民间文化丰富经典文化,以四夷或域外文化充实中国文化,反之,经典文化则对民间和四夷文化进行整合,从而既保持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又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发展张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