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经验对脑功能和结构发展有重要的塑造作用。然而, 目前的相关证据主要来自对脑损伤导致的失语症病人的语言康复、第二语言学习以及针对成人读者进行的语言训练等方面的研究。幼儿时期的早期语言经验对脑结构与功能发展的影响更加重要, 但直接的研究证据却相当缺乏。本文提出一个研究设想, 拟综合使用多种脑成像技术, 系统探讨有早期手语经验和无早期手语经验的聋人个体在脑皮层语言功能的组织及脑结构发育的差异, 包括语言任务中大脑语言区的激活模式, 静息状态下脑功能联结的默认网络特征, 脑皮层灰质密度, 以及神经纤维束发育状况等, 揭示早期语言经验对大脑功能和结构发育的塑造作用。  相似文献   

2.
脑可塑性指人脑会因为环境刺激、认知需求和行为经验而产生功能或结构改变。近10年来的单双语者对比和语言训练研究结果表明, 不论儿童、青年或老年人, 第二语言学习和使用都能改变其脑运行模式并带来相应结构变化, 包括灰质(GM)体积和白质(WM)密度增加, 且长期持续的双语经验还能形成认知优势, 帮助抵制由老化导致的负面认知影响。基于脑可塑性概念及其研究证据, 从双语经验与语言训练两方面, 对比分析了长期和短期第二语言学习引起脑功能或结构变化及其内在机制, 并对未来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Jay   Belsky 《心理学报》2007,39(3):454-468
很多发展心理学家探讨了早期经验与心理行为发展的关系,但这些发展心理学家较少以进化理论为指导来探讨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行为特点。比如,配偶选择、性交往与父母教养等成果颇丰的研究领域均缺少以进化理论为基础的理论解释。与主流的发展心理学研究不同,Draper和Harpending (1982),Ellis (2004),Chisholm (1996) 和Belsky等(1991)以进化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早期经验与繁衍策略对儿童心理行为发展的影响。进化观点认为儿童在家庭中获得的早期经验会影响身体发育与未来的繁衍策略。Ellis(2004)已经证实女性青春期确实与早期家庭经验有关  相似文献   

4.
返回抑制是指个体对呈现在先前(约250 ms前)线索化或注视过位置的刺激反应更慢的现象。尽管有研究表明IOR在长时训练下存在稳定的训练效应,但其相应的认知神经机制,即训练究竟是如何影响IOR的迄今为止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对信息加工过程高敏感的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结合长时训练和线索-靶子范式来对该问题进行考察。结果发现:在行为上同前人研究结果相一致,返回抑制效应在长时训练下表现出稳定的下降趋势;更重要的是在脑电上同IOR行为效应量在训练后变小的结果相一致,标识早期知觉加工的成分如N1等在有效和无效线索条件间的差异也表现出在训练后的降低。结果表明早期的知觉加工阶段是训练影响IOR的一个重要阶段,为探明IOR训练效应的认知神经机制提供了来自电生理学的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5.
儿童早期阶段是各项认知能力和脑发育的关键阶段。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NIRS)凭借其非侵害性、便捷操作以及对头动容忍度高等特点,在早期阶段儿童认知发展与脑发育的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从早期高级认知发展与前额叶功能的单侧优势变化、对应前额叶脑区逐渐专门化、发展关键期与前额叶功能的可塑性,以及前额叶功能异常与早期发展障碍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对基于fNIRS技术开展的早期认知发展与脑发育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指出未来研究应探究儿童早期认知能力发展和脑发育的轨迹及关键期,探讨有发展性障碍家族风险儿童的早期大脑发育特点,为早期教育和发展障碍的早期预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脑可塑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郭瑞芳  彭聃龄 《心理科学》2005,28(2):409-411
本文简要总结了脑可塑性实验研究的三个方面:(1)脑损伤的研究,(2)学习和训练的脑可塑研究,(3)双语习得的研究。目前研究脑可塑的一个重要方向是通过学习和训练,考察认知成分的获得与大脑皮层活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说明大脑的成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的结构和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塑性。  相似文献   

7.
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的编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范存仁 《心理学报》1989,22(2):20-30
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主要是根据Bayley量表结合我国儿童的实际情况编制而成的。本量表是评价0—3岁儿童智能发育的诊断性量表,用来评价和分析儿童的早期发展。因而它是优生优育和早期教育的一个有效工具。它既可以为儿童工作者,尤其是儿科、儿保工作者,儿童教育工作者以及广大的托幼保教工作人员在对儿童进行诊断、治疗和教育时作为依据,也可以用作研究工作者在研究影响儿童发育的因素(例如:遗传、营养、环境等因素)的一个诊断工具,提供比较确切的数据。  相似文献   

8.
感谢田运教授(以下简称)赠送力《思维论》及《思维科学通讯》总71期。初读之余,受益不浅。此书自成体系,堪称我国在脑思维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思维信息论的若干定理和规律,多具新意;尤其在思维训练的理论和实践上,均有较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使人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Hong, Chao, Yang & Rosner (2010)的基础上, 从理论心理学的视角继续探讨了“什么是好的理论”。文章认为, 在传统经验主义的视野中, 好的理论必须根源于经验, 从经验观察中进行提炼和抽象, 并最终由经验事实来进行证实或证伪。它认为:(1)理论是对事实的归纳和抽象; (2)理论是对事实的解释; (3)理论是实验假设的来源; (4)理论的发展是一个知识可累加的过程。但是, 随着哲学、心理学的发展, 当代人们关于理论的看法正在逐渐进入后经验主义时代。它主要持以下观点:(1)理论不只是经验事实的归纳与概括, 非经验的理论思辨本身也可能提出创新性的理论; (2)理论具有解释、预测的功能, 但更重要的是具有批判与反思的功能; (3)理论不一定是经验事实中的“发现”, 还可能是心理学家联盟的一种“发明”或“共识”; (4)理论的发展不一定是知识累积式的, 还可能是不可通约的不同范式之间的转换。在这种理论观下, 与经验证据的相符不再是判断“好的理论”的唯一或关键的标准, 人们可以在概念与逻辑、价值观与意识形态、修辞与叙事、应用与实践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上对理论展开评价。  相似文献   

10.
心理复原的机制:来自特质性复原力个体的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理复原(力)是指个体在经历对生命具有威胁的事件或严重的创伤后仍然能回复到良好适应状况的心理发展现象。基于能力取向的文献表明, 积极情绪性、情绪调节是特质性复原力机制研究的重要内容; 脑岛和前额叶(特别是vmPFC和OFC)是其敏感的脑区; 作用于杏仁核脑区的5-羟色胺转运蛋白与特质性复原力密切相关。基于这些研究结果, 提出积极情绪与(自动、有意)情绪调节交互作用的双重加工理论和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情绪的情绪灵活性理论。未来的研究应该就情绪记忆、人格特质等在心理复原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茅于燕   《心理科学进展》1986,4(3):66-74
早期教育主要指儿童在3—5岁以前,特别是3岁以前,就对他进行认识能力的教育。其理论基础就是:生命早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儿童的能力如在早期得不到机会发挥,就会枯死,日本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木村久一是早期教育的支持者,他曾说:“人的命运几乎取决于学龄前的环境和教育”。“孩子达到入学年龄,上学的时候,他的命运大体上已经决定了,所以,学龄前的环境和教育不佳的孩子,教师花费多大力气也难以收到多大的效果”。这种观点是否正确有待实践的检验,不过,他在1971年提出的看法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大脑结构和功能衰退是其认知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然而,老年人的大脑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可塑性。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大量研究发现认知训练能够对老年人的大脑结构和功能产生积极影响:(1)在脑结构方面,表现为大脑皮层灰质体积增加、白质神经纤维连接增强;(2)在进行认知任务时,表现为脑功能网络发生重组;(3)在静息态脑功能方面,表现为脑自发活动功能性重组以及功能连接增强。未来的认知训练研究需要考察老年人大脑可塑性存在个体差异的多种影响因素,并通过纵向追踪研究来探讨大脑可塑性的保持性和迁移效应。  相似文献   

13.
袁璐一  常若松  马锦飞 《心理学报》2021,53(12):1310-1320
本研究将驾驶无意视盲范式与交通违规事件识别任务相结合, 通过两个实验分别探究任务性质(有提示、无提示)和规则图式训练(训练、未训练)对驾驶员识别交通信号和违规事件的影响。结果发现, 交通规则提示能够提高有经验的驾驶员识别交通信号的正确率(实验1); 对于新手驾驶员, 则需要结合规则图式训练才能起到相同效果(实验2)。研究表明驾驶员选择性注意过程中存在规则图式启动效应, 图式训练能够弥补新手驾驶员经验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一般的心理学都是按照精神分析学、脑生理学以及哲学理论来划分精神活动的层次,精神分析学、脑生理学和哲学是层次学说的理论基础。弗洛伊德从治疗神经症的经验发展了无意识活动的学说,他认为,人的精神生活不都是有意识的,精神生活有无意识和有意识之分,比如,“我就可分为“本我”(ES)、“自我”(Jch)和“超自我”(über—Ich)三个层次。弗洛伊德认为“本我”只存在于无意识之中,而且其内容又只是性欲之类的东西。近代对脑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知觉过程、言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调查分析法、访谈法,对0-6岁儿童家长与教师的早期教育观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这两类群体认为儿童在0-6岁期问最需要关注的是健康的身体素质、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坚持与专注的学习品质;不同年龄阶段儿童(0-3岁、4-6岁)需要关注的素质与早期教育方式因他们身心发展特点不同而有所不同;(3)青年人与中年人评定的结果基本一致,教师与家长在多个项目的评定上呈现出差异.研究的结果对早期教育的导向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自柯尔伯格(Kohlberg,1958)建立了他的道德发展“六阶段模型”之后,很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干预研究.早期,图里尔(Turiel,1966)的一项实验表明,短期训练对改变儿童的道德倾向有一定的效果,即,接触高一个阶段的儿童比接触高两个阶段或低一个阶段的儿童会更多地同化上一阶段的判断.后来,布兰特(Blatt,1969)对此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研究早期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宣传早期教育的作用,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它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而且也具有重大的社会的实际意义。因此,在早期教育的宣传中要十分重视它的科学性、准确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成果,有效地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但是,就目前关于早期教育的宣传中,我们发现存在着某些片面性,本文试图针对早期教育宣传中的几个心理学问题,诸如:大脑潜力,智力发展速率、关键期,智力测验和教育内容等方面,谈谈一些看法,以期与同志们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18.
珠心算训练儿童加法心算的ERP早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的方法,对32名儿童进行了双位数加法心算实验,探讨了珠心算训练方式对儿童加法心算加工早期感知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非珠心算训练儿童相比,在加法心算过程的早期阶段,珠心算训练儿童枕部P1、额中央区的N1波幅增大,而颞枕区N170以及额中央区P2波幅减小。本研究结果发现珠心算训练对儿童心算过程的早期感知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主动母性行为是雌性哺乳动物在哺乳期内有效照料幼崽的一种动机行为, 对幼崽的生存和行为发展有重要影响。证据显示, 啮齿动物的主动母性行为会经历从产后早期的发动和维持到晚期衰退的动态改变, 反映了雌鼠对幼崽奖赏价值阶段性变化的适应; 这一过程不仅涉及分娩激素事件开启下丘脑内侧视前区(MPOA)-中脑腹侧被盖(VTA)-伏隔核(NA)-腹侧苍白球(VP)通路, 还需要杏仁核基底外侧核(BLA)和内侧前额皮层(MPFC)等脑区对上述通路进行实时调节。哺乳期主动母性行为动态改变及其神经机制的研究, 可以加深对行为进化和早期发展的认识, 也对人类母亲产后抑郁等临床问题的干预有借鉴意义。本文首先利用条件化位置偏好(CPP)任务的行为学证据分析幼崽奖赏价值与主动母性行为动态改变的关系; 然后系统阐述调控这一动态改变的神经机制; 最后对未来需要研究的一些重要问题或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口吃(Stuttering)是一种常见的言语流畅性障碍。关于口吃的原因一直有很多争论。近十年来,随着脑成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倾向认为口吃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并尝试用PETf、MRI和MEG等多种方法考察口吃者的脑功能变化。本文围绕几个重要的理论,回顾了近10多年来口吃脑成像研究的进展,提出了各理论相融合的途径,分析了这些研究的价值和问题,讨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