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临夏在中国伊斯兰发展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一度曾是中国伊斯兰经堂教育的中心之一,随着临夏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经堂教育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显现出一些不足和缺陷,如何对临夏的经堂教育进行必要的创新和改革,使其既发挥传统优势,又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相适应,这不仅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关键所在,这正是本文思考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实际访谈和问卷调查,对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主流思想、课程设置与教材使用、经堂人才培养机制、汉语和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经师经生现状及经堂教育的转型、与现代教育的关系等现实问题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认为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应始终坚持哈奈菲教法学的根本思想和传统,始终坚持马图里迪教义学派的根本思想和传统,始终坚持经过历代先哲、经师总结和传承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中国伊斯兰教的根本思想和传统,秉持温和适中、不偏不倚的主流思想。传统经堂教育应放眼世界、与时俱进,适时调整有关学科,重视后继人才培养和地区经堂教育健康、良性的发展,巩固并完善中国伊斯兰教经学思想的这一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3.
经堂教育是中国伊斯兰教传统教育制度。中国伊斯兰教的经堂教育不同于阿拉伯伊斯兰国家清真寺内的教育,而具有中国私塾教育特色,且充分凸显了伊斯兰教的中道思想。 一、教育模式的"中道"精神。经堂教育是中国穆斯林创办的一种带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教育形式,它对于经学人才和伊斯兰教教职人员的培养、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以及中国特色伊斯兰教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是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开创者、传统经学的奠基人胡登洲太师诞辰500周年。胡登洲创立的经堂教育逐渐形塑了中国伊斯兰教,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伊斯兰教经学,在中国伊斯兰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数百年来,经堂教育培养了一代代本土经学人才,也形成了具有中国风格和地域特色的学派,  相似文献   

5.
内地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话语体系,是指内地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对教育目标、理念及表达方式共同建构起来的体系。从《经学系传谱》来看,内地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目标就是经师的培养、经书的引入与阐扬,培养教门意识。这些内容有助于推进伊斯兰教中国化。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逐渐实现了伊斯兰教的中国化。其中,经堂教育的倡兴和发展,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一个关键步骤。本文肯定了早年苏非派对经堂教育的影响以及后来排斥其影响的必然性,介绍了苏非著作列为经堂读本以及经师和经生的思想言行、生活方式受苏非主义影响的情况,讨论了中国伊斯兰教中一度出现的教争现象,探讨了苏非著作作者的道统(或教团归属),进而得出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几个初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教经堂教育是伊斯兰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伊斯兰文化生生不息的纽带。维吾尔族作为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其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历史上,伊斯兰教经堂教育不仅是维吾尔族教育的主要方式,也是推动伊斯兰教在新疆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清真寺经堂教育,是中国穆斯林学者引进“天方之学”,传播伊斯兰文化思想,培养宗教事业接班人的载体,源远流长,盛行于南北各地已四百余年。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承先启后,经师辈出,代有传人,从而维护了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延续与发展。现今的经学院,正是对传统经堂教育的  相似文献   

9.
对当今经堂教育的若干思考马文选经堂教育,是开学阿訇在清真寺内收徒讲经,培养伊斯兰教教务人员的传统宗教教育形式,它对继承发扬伊斯兰教义精神,传播伊斯兰经学知识和穆斯林民族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历代经学家如王岱舆、张中、马注、马复初、刘介廉、马联元等都对经...  相似文献   

10.
对当今经堂教育的若干思考马文选经堂教育,是开学阿訇在清真寺内收徒讲经,培养伊斯兰教教务人员的传统宗教教育形式,它对继承发扬伊斯兰教义精神,传播伊斯兰经学知识和穆斯林民族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历代经学家如王岱舆、张中、马注、马复初、刘介廉、马联元等都对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