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得胜的生活     
魏悌香 《天风》2013,2(2):12-12
每一个人都有其独特之处,相对的也各自有不同的弱点:特点与弱点,其实是一体的两面,我们需要懂得在两者之间调适并转换心境,才能在人生中打一场漂亮的胜仗。  相似文献   

2.
一、技术的两面性难题所有的技术均有可能成为好的技术或坏的技术,这一点和人类行为的其他方面并无二致。尽管如此,技术的两面性难题在当前尤其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大家都想得到一个关于它的正确理解。我的问题是:技术的两面性有哪些具体的方面?面对技术的两面性,如何界定我们的责任?1.技术的两面性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对技术与使用简单工具的一个类比:无论两者的效用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它  相似文献   

3.
林志华 《天风》2010,(4):8-9
<正>经文:何7:8机翼平衡,飞机才能飞得高、飞得远;教会生活也当力求平衡才能让你的属灵生命高飞。在我们教会生活中,许多问题有它的两面,而且相辅相成。片面强调其中的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就会产生矛盾,产生问题。在构建"和谐教堂"的活动中,我们必须遵循属灵的原则,即在教会的各种关系中,保持一种平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雅俗     
正性善性恶的讨论,古今中外都有过,难有结论。其实比较妥当的说法是人皆有善恶两面,就像人都有雅俗两面一样。人性是比较稳定的,雅俗的划分也是比较稳定的,比如说金圣叹归纳的五大恶俗,后经人补益为十条的人之十大恶俗,今人对比一下便有答案。这十大恶俗分别是:一,腰有十文钱必振衣作响;二,每与人言必谈及贵戚;三,遇美人急索登床;四,见到问路之人必作傲睨之  相似文献   

5.
两面思维又称“两面神思维”,是美国精神病学和行为科学教授A·卢森堡在向有创造性成就的人物作了大量的调查和分析之后提出来的。“两面神”为罗马的门神,有两副面孔,能同时兼顾两个相反的视向。所谓两面思维,是指同时积极地构想出两个并存的、同时起作用的相反的方面、思想或方法,使其综合为一个完整的思想或方法。在经营中巧妙地使用两面思维,可以使你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相似文献   

6.
一个星期天,女儿带我们去参观福冈护国神社。福冈护国神社没有大门,而是在大路旁竖一框式木架。上有两个横梁,下立两根大柱,架子非常高大,大概这便算是它的进门处了。在木架西侧有两面三色旗(由黄蓝红三色组成),还有两面白色旗子,上写“万世太平”、“至诚通天”字样。东侧有一石碑,上写“福冈县护国神社”,还有一座石质灯架、一座石架,上有石狮。石狮座的南面下方还有一大堆福冈军队的名字,看来这座石狮和石架是福冈军队奉献的。由该神社进口处往南是一段非常宽阔的柏油路,走约百余米,其东侧即是该社社址所在。因为这里是练…  相似文献   

7.
我国广大工农兵群众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论文,先后由各出版社选编和出版了一批论文集和小册子。仅今年出版的论文集,就有数十本之多。据我们所知,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有《努力学好毛泽东思想》第二辑;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有《怎样学好毛主席著作》、《学会在实际斗争中运用辩证唯物论》、《两把“尺子”两面“镜子”》;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有《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尖兵——廖初江》、《怎样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实践论>》、《学习<矛盾论>》、《从改造思想入手在斗争实践中活学活用毛泽东著作》;北  相似文献   

8.
方华 《法音》1995,(10)
弘法利生是当今和今后佛教中的一大主题方华佛门中有句值得赞叹的话:“弘法为事业,利生是家务。”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二千多年了,过去有着辉煌的一页,但它毕竟过去了,如今我们佛教的状况是众所周知的。今天中国佛教要生存,要发展,无非高举弘法、利生这两面旗帜。在现...  相似文献   

9.
曾柱珍 《天风》2005,(3):52-53
基督徒的生活是凭信心而行事为人的,信心生活的动态有绝对分明的两面。要研究这问题,正如研究别的问题一样,除非同时两面兼顾,否则便无法获致完全的了解。换句话说,在成圣的事工上有属神的一部分,也有属人的一部分。这两方面泾渭分明,判然分立,甚至彼此相对。 这就好比两个朋友同去看一栋有名的建筑物,然后回来报告他们所看见的心得。他们一个只看建筑物的北面,一个只看南面。第一个说:"房子的构造和每一层的装潢是如此如此……"第二个便抢着说:"不对,你完  相似文献   

10.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宗教信仰自由和宽松的社会环境下,农村信教人数增长很快,信教活动有正规合法的,也有非正规不合法的。正如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一样,信教现象也不例外。对此现象,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对青少年加强科学和无神论世界观的教育与引导,培养出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哈宝玉 《世界宗教研究》2011,(5):157-168,194
本文主要按照伊斯兰教传统刑法的特点,就其"经定刑"、"同态复仇"和"酌定刑"作了较为全面且深入的讨论。认为伊斯兰教传统刑法虽是当时社会刑事法律的主要表现形式,自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但对治理一个尚不成熟的社会来说,亦有让我们可理解之一面。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古典刑法只在当今部分伊斯兰国家尚有保留和实施。所有这些,对我们今天较为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伊斯兰教传统刑法的两面性是有所帮助的。  相似文献   

12.
周濂 《世界哲学》2006,(1):48-55
《正义的两面》认为,作为利益交换的规则,正义是有条件的;作为道德命令,正义又是无条件的。作者慈继伟从道德心理学的进路出发,借助“相互性”和“社会化”这两个核心概念,解释看似矛盾的正义之两面如何在道德的历史变迁中实现某种程度的共存。本文认为全书的基本结论可以总结为:正义的有条件性(也即相互性)是分析的、绝对的和根源的;而正义的无条件性则是社会化的后果,是相对的和衍生的。此书不仅填补了正义研究的一项空白,而且澄清了正义与“自向倾向”所具有的概念关联,对正义研究贡献颇大。  相似文献   

13.
常言道:不知者无罪。很多情况下无知的确可以成为开脱责任的理由,但也并非总是如此。什么条件的无知可以(或不可以)开脱责任?为什么?这是有关道德责任的知识条件的核心问题之一。我们将对当前两种主流理论进行分析,对比各自理论的优缺点来揭示人们在面对某些无知情形时进行责任判断的深层困境。然后通过引入道德责任的两面观来解释这一困境的产生,并为如何应对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佛经作为"三宝"之一,是僧俗官私传抄的对象,至南北朝时期,官府和寺院组织的抄经道场确立了一套通行全国的抄写制式,深刻影响了后世。抄经制式作为佛经文本的重要文化特征,考察其具体内容、形成历史显得意义非凡。佛经制式形成后对道场检校佛经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还是官府实行僧俗试经制度、以及僧人科判的重要依据;在一定程度上亦可辅助辨别散佚经文。佛经制式及其形成的意义,启发我们将文本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研究,似乎比以往单独地研究文本一体两面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5.
桑苇 《天风》1997,(4):43-44
悔改是“基督道理的开端”,悔改的关键是转回,包含了知罪、悔罪、认罪、离罪四个要素,这四点我们从主耶稣举的浪子比喻中可清楚看到。悔改是主耶稣自己和使徒们传道时的一个主题。主耶稣传道的第一句就是:“你们当悔改,信福音”(可1:15)因为“悔改”是为了“信福音”,“信福音”必须“悔改”。悔改是人对神恩典的反应。“悔改”和“相信”就像一枚钱币有两面一样,“悔改”是人离开罪;“相信”是人归向神。悔改和信心又像一座浑然一体的大厦一样,悔改是根基,信心是上层建筑,真正的信心是建立在悔改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6.
最近人们发现了爱因斯坦的一份文件。在这份文件中,这位著名的科学家描述了自己发现广义相对论的实际思维过程。这种重要的创造性思维是作者曾经阐述过的一种创造性认知的实例,即“两面神思维”。“两面神思维”所指的是:同时积极地构思出两个或更多的对立的或相反的概念,思想或印象。这种形式的高级的第二过程的认知在艺术,科学和其它领域广泛地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17.
悔改是“基督道理的开端”,悔改的关键是转回,包含了知罪、悔罪、认罪、离罪四个要素,这四点我们从主耶稣举的浪子比喻中可清楚看到。悔改是主耶稣自己和使徒们传道时的一个主题。主耶稣传道的第一句就是:“你们当悔改,信福音”(可1:15)因为“悔改”是为了“信福音”,“信福音”必须“悔改”。悔改是人对神恩典的反应。“悔改”和“相信”就像一枚钱币有两面一样,“悔改”是人离开罪;“相信”是人归向神。悔改和信心又像一座浑然一体的大厦一样,悔改是根基,信心是上层建筑,真正的信心是建立在悔改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已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学生的上网心理存在着两面性:一方面他们可以借网络寻求社会支持,宣泄在现实中被压抑的情绪并“扮演”自己所向往的角色;另一方面,他们也因此而容易对网络产生依赖感(Intcrnctdcpendence),丧失现实感(Perecption0freality),导致“网络性心理障碍”。大学生的上网动机国外有专家认为,人们上网的目的只有三种:寻求社会支持、虚拟人格和满足性幻想,在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学生的上网动机并  相似文献   

19.
公元1451年,21岁的土耳其国王穆罕默德二世率领20万军队攻打日渐衰亡的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虽然君士坦丁堡只有8000名守军,但因其两面靠海,连接陆地的两面有水深170米的护城河拦阻,加之城墙坚固,尽管土耳其军拥有威力强大的石臼炮,但只能给城墙造成损伤,却无法将其摧毁,而他们采取的挖地道战术也被守兵用炸药破坏了。  相似文献   

20.
从不同学术进路展开的,关于道教信仰的实践与观念的研究日益成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不断丰富我们对道教信仰的内在特征及其与中国文化腠理之间的复杂联系的认识。由此,“道教是什么”的理论课题也逐步被“什么是道教”的具体研究凸显出来。就学理上看,处理这个一体两面的问题,需要有多面相的视角综合,即我们需要一个复数的道教才能充分阐发道教信仰基于社会生活的本土性。从另一个视角看,面对现代社会生活和知识模式的道教信仰,需要有一个内在自洽的自我叙述性义理建构,以展开其应有公共空间及当代价值,加入具有当下性的本土社会与文化生活。道教的义理建构需要内在的一贯性,而这一单数的道教可以成为道教学指向的复数的道教的映照和渊鉴,形成学术潜力和信仰活力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