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碧辉 《哲学动态》2005,(12):63-64
由中华美学学会主办、徐州师范大学承办的"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0月16~19日在徐州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报刊杂志社的专家、学者40余人,该会收到论文48篇.现将会议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2008年4月18~20日,中华美学学会、中国中外文论学会与杭州师范大学在杭州联合举办了"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这是国内首次举办全国性的关于梁启超的美学和文艺思想的专题研讨会.参会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位学者及梁启超先生的后人.现将会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美学应该怎样发挥自己的作用?美学教学如何面对新世纪以来的新情况?如何把自然美的发现、利用与保护纳入整个和谐社会建设中去?这些问题,将是美学在新世纪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中华美学学会、中华美学学会美育学术委员会于8月9~11日与新疆大学联合举办了“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围绕着美学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1.美学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对于这一问题,代表们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了探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碧辉在题为“‘和谐社会’的美…  相似文献   

4.
由中华美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的“美学与文化 :东方与西方”国际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2年 10月 18日至 2 0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中外美学思想和文化研究交流史上的一次盛会 ,吸引了来自英、美、德、意、日、韩、加、印度、荷兰、芬兰、希腊、土耳其、斯洛文尼亚、澳大利亚和中国的近百名美学家。以汝信会长为代表的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会主要成员、以佐佐木健一主席为代表的国际美学学会执行委员会的主要成员 ,均亲莅此会 ,参与讨论。意大利美学学会主席马齐雅诺教授认为 ,此次北京举办的美学会议 ,将是“…  相似文献   

5.
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华全国美学会、北京市美学会协办,中国人民大学美学研究所主办的"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研讨会"于2004年4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电影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等科研单位的美学学者会聚一堂,就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当代美学研究的复兴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这一重要指示给文艺工作者和美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任务,指明了新的方向,对我们的文艺创作和美学研究都有重大意义。弘扬中华美学精神,首先要弄清什么是中华美学精神。而中华美学精神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还必须先弄清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是儒家、道家和佛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学的根基就在于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中华传统美学是一种“向内求善”的伦理型美学,中华美学精神集中表现在它的“美善相乐”,“天人合一”,“和合之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学就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代条件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学精神的产物,它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源泉,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真善美相统一的价值论体系,它将以美和艺术来塑造人民的灵魂,鼓励人民向上向善,以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为实现振兴中华民族的中国梦,吹响时代前进的号角.  相似文献   

8.
2011年5月13-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华美学学会与浙江省中共开化县委、开化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生态文明的美学思考全国学术研讨会暨中华美学学会2011年年会在国家  相似文献   

9.
传统美学思想的精神实质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精髓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古典美学范畴"善"随着时代的发展被赋予了不同的精神实质.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外来文化与思潮大量涌入,中国传统美学思想遭受着强烈的冲击并发生了转变.在这样的状态下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陈向义 《哲学动态》2004,(10):36-39
当代中国美学研究呈现出多彩纷呈的局面,这种局面是在"走出传统实践美学的困境"中产生的.传统实践美学是在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产生的,到了80年代,它逐渐成为中国美学的主流派,占据了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自然美学与环境美学:生发语境和哲学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审美角度观照自然和环境,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已经开始,但是从笛卡尔以来的现代哲学、现代科学和环境思想当中却缺失了这一维度.当代的"自然关学"与"环境美学"的出现,就是要超出以艺术为研究中心的"分析美学"传统,而去寻求审美观念曾经退场的新的生长空间.如从这两种关学对哲学的贡献来看,则具体包括如下四个方面:1.对"康德美学原则"的当代辩驳;2.对"环境伦理学"的本体论推动;3.对于"自然-文化"之辩的哲学反思;4.对中国古典"生态智慧"的阐发.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Based on the premise that ugliness looms large in both cultural and women's consciousness of vaginas, I create a representation of the vagina's beauty as rich and sweet. Smell, taste, and touch play predominant roles as I use scholarly analysis and my own autobiographical narratives and poems and poetic language in order to redress the vagina's culturally inherited ugliness.  相似文献   

17.
Book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Frank Sibley, John Benson, Betty Redfern and Jeremy Roxbee Cox, Approach to Aesthetics: Collected Papers on Philosophical Aesthetics
Emily Brady and Jerrold Levinson, Aesthetic Concepts: Essays after Sibley  相似文献   

18.
Heidegger famously asserted that one cannot pray to the God of onto‐theo‐logic. God is here made into a determinate concept, the highest idea of reason, and thereby loses its constitutive transcendence and personhood. To think of God appropriately after Heidegger means to think of God in a way amenable to prayer. It is widely recognized that deconstruction does not fare well on this score as it turns prayer into some form of meditation/contemplation. In response, one ought to look for something between onto‐theo‐logic and deconstruction. In this article, I explore and assess two attempts to do so, by Richard Kearney and William Desmond respectively. I argue that Kearney does not manage to escape the trap of deconstruction because he does not allow for an intimation of God in prayer. This is achieved in a more metaphysical register by Desmond.  相似文献   

19.
20.
Ally Aesthetics     
In this article I discuss what I am calling “ally aesthetics.” I suggest a set of necessary, though not necessarily sufficient, considerations for the creation of successful instances of ally art. Focusing on three case studies, I propose some key characteristics of ally aesthetics, such as its contextual/temporal nature and how that relates to success and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the place of the ally aesthetic within the larger movements they are allying wi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