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下定义的方法明确概念,在科学中被广泛地应用着。”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即通过揭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来明确概念的内涵。任何一部科学著作都有大量的科学定义和语词定义。但是,  相似文献   

2.
《古兰经》中说 :“至仁主 ,曾教授《古兰经》 ,他创造了人 ,并教人修辞。”(55∶1———4)什么是修辞呢?用现代观点简括地说 ,修辞就是如何使语言清楚、确切、生动 ,即如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门学问 ;具体地说 ,就是揭示选用词语、选择句式、讲究修辞方法和修饰调整篇章以及语体风格的规律 ,从而指导语言的实践。修辞的定义和内容明确地告诉我们 ,修辞是一门运用语言的艺术。而篇首所引用的《古兰经》经文则更清楚地告诉人们 ,伊斯兰教认为 ,真主在创造人类的同时 ,就已将提高人类运用语言的技能技巧、增强人类语言的表现力量提到…  相似文献   

3.
给概念下定义时必须遵守的一条规则是:定义概念不得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概念。违反这条规则,定义会出现逻辑循环。如果一个科学理论中存在这样的逻辑循环,那么理论的创立者必须设法消除它。爱因斯坦就曾经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大家知道,在相对论以前的物理学中,时间是绝对的,空间也是绝对的。在这种时空观下,牛顿运动方程对于伽利略变换具有协变性,经典力学符合狭义相对性原理。  相似文献   

4.
《论理学概论》的作者为我国哲学文献所作的重要贡献,就在于他从理论上论述了道德现象的各个基本概念的涵义和道德现象的问题,并且阐明了论理学说史各个特征性的阶段。这部著作的意义还在于这个事实,即它是我国第一部较有系统和以较大的篇幅来研究伦理学与道德问题的哲学著作。因此,我们不可能广泛地来者察作者成功地论述了的那些为数很多的概念和问题,而只能谈一谈我们觉得特别重要,以及我们认为有争论的东西。作者认为,为了弄清伦理学的任务,以及它在其他科学中的地位,就必须更概括地给伦理学所研究的对象,即道德现象的本身下个定义。作者是从人类学方面给道德下定义的,并且从人这一个实践的动物的特殊性质中,找出道德  相似文献   

5.
反复(也称“重复”)辞格,人们并不陌生,人们在语言表达中,经常运用它,即使没学过修辞,一般也不会用错。但是,学过修辞的,辨认起反复辞格来,却比较困难。产生这种情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反复辞格的定义不够周严,是一个重要因素。比如,有的修辞著作给反复辞格下了这样的定义: 甲:重复又叫“反复”。就是一句话或一个词语反复使用的一种修辞格。(《修辞常识》河北人民出版社1973年出版) 乙: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识地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相似文献   

6.
词语除了具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之外,还有修辞意义。所谓修辞意义,是指语言表达中根据特定的语境在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基础上,临时赋予的意义,用来表现形象特征、感情评价、心理联想等,从而更好地达到交际的目的。词语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是比较固定的,而修辞意义却是不能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固定的,它必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现出来。正如有的语言学家所说:“词,只有出现在那些形形色色的句子环境中时,才算是真正的语言单位。”①人们说话写文章也都是从语言环境的动态出发,掌握运用“活”的语言,而不是根据词典  相似文献   

7.
论语法意义和逻辑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必须作一点说明:论题中的“语法意义”及“逻辑意义”不能被习惯性地理解为“关于语法的意义”或“关于逻辑的意义”。准确地说,这两概念实质是“某某在语法上所具有的意义”或“某某在逻辑上所具有的意义”的缩略形式。因此,本文仍然是对“意义问题”的一次尝试。一意义理论一直是语言哲学的核心内容,也历来颇为逻辑学家所瞩目。在浩如烟海的意义理论的著述当中,有一共通之处即作者们都力图从中开辟一条准确理解日常语言意义的蹊径,麻烦的是,这种种努力一开始就遇到一个令人头痛的难题:什么是意义?(也可表述为“意义的意义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卢冀宁同志在《评“本体论的物质定义”》 (载《国内哲学动态》1984年第9期,以下简称卢文)一文中说,制定本体论物质定义的种种企图“注定是要失败的”。笔者以为作出这种论断还为时尚早,大有商榷余地。就目前情况看,确立本体论的物质定义却是完全必要的。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已在拙文《用关于整个世界本原的本体论发展列宁的物质概念》(载《东岳论丛》1984年第8期)中作过探索。这里只是针对卢文中的观点讲三点意见。一、关于能否给物质概念下外延定义的问题卢文说:“下定义在于揭示概念的内涵,而不在于指出其外延。”但是,这种否认外延定义的观点是片面的。形式逻辑教科书指出,最好的明确概念的方法,是以内涵定义为主,以外延定义为辅。这能说明下定义“不在于指  相似文献   

9.
“但是”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在日常语言的运用中是极为常见的。它虽然不表示具体的概念意义,却有其丰富的逻辑含义,在语言交际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该用或不该用怎么用,都是大有学问的。我们先来看一则小故事: 小吉姆坐在一所新房子门口的台阶上玩。  相似文献   

10.
所谓私人语言问题,其实也就是语词怎样才具有意义的问题,它与语言的规则是什么这一问题大体相同.当我们谈论某事某物时,我们的语言既不是在意指它,也不是在反映它.不管怎么说,只有在某种约定中,只有存在某种理解意指的方式和理解反映的方式时,意指和反映才能起到指涉的作用.我要指涉什么,为的是有人能理解它.否则的话,就如同对牛弹琴,毫无意义可言.我们的语词要在一定的论述背景中通过它们与正在说或正在做的事物的联系,通过它们对所说的或所做的事物的影响作出指涉.我们说什么以及我  相似文献   

11.
气功面面观(中)中国中医研究院气功研究室(北京100700)张洪林四、什么是伪气功谈到伪气功,首先应明确伪气功的定义。众所周知,下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就是用简短的语句,概括地指明被定义对象的本质特征。那么伪气功的本质特征是什么?为使读者易于...  相似文献   

12.
《原道》2015,(1)
<正>儒学究竟是一门什么学问?这个问题对于许多儒学或国学的研究者来说,并不是一个十分容易回答的问题。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在北京参加一个儒学会议。在正式讨论之前,有学者建议:我们能否先给儒学下一个定义再讨论?大家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建议。于是,到会的学者纷纷发表自己认可的儒学定义。几个小时以后,与会学者一下子就给儒学下了二十多种不同的定义。有的是从儒学的传统涵义下定义,包括将儒学看作是仁  相似文献   

13.
耐人寻味的“幽默定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一个概念,人们常常要采取下定义的逻辑方法,通过一个简洁的语句揭示出概念的内涵.然而有些时候,人们给概念下定义并不是出于这种考虑,而是借助定义这种形式委婉含蓄地表达对事物的态度和情感,给人以意外的启示和精神上的享受.这种特殊的定义方式,我们称之为“幽默定义”.现实生活中,“幽默定义”的例子是很辛的,比如:·广告:是用真假掺半的话编造无恶意的谎言伪艺术。·地位:在人类价值等级表上的相对高度。·讨论:一种进一步证实别人的祖诠的方法.·倒霉者:仰面拥天地摔倒了,可不知为何鼻梁骨折断的人.与一级定…  相似文献   

14.
弗雷格从语言表达现象出发来理解非语言实体,开创了分析哲学之语言转向的先河。他不满以对象为定向的传统语言观,根据语言中的述谓现象,在对象之旁增添了另外一种非语言实体:函数(在语言分析中,最重要的函数是概念)。对这一做法有两种解读倾向:实在论和唯名论。本文考察了弗雷格对专名的判定标准,揭示出语言分析对前语言理解的依赖关系,最终指出,虽然弗雷格本人在任何意义上都并非一个唯名论者,但在他关于对象的理解中的确可以找出一条倾向于唯名论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概念是一种反映着现实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本质的、必然的特征和关系的思惟形式”。“概念的第一个特点是普遍性”。“概念把一切人(不管这一人或那一人是怎样给自己表象某一对象)所公认的内容确定为知识体系。与表象不同,概念没有具体的直观性……没有语词,概念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存在。”在1955年出版的苏联大百科全书第三十四卷(149—150页)中就是这样给概念下定义的,差不多一样,在罗森塔尔和尤金编的简明哲学辞典(1955年中文版684—686页)中也是这样给它下定义的。这里指出了概念所具有的五个特征:它(1)客观地反映着事物  相似文献   

16.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单一的词形拥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意义相关联义项的语言现象。在认知语言学在发展过程中,词义的转移或引申以及新词的创造等现象慢慢的被人们研究得以解释,使这些现象有理可依。隐喻和转喻是我们熟悉的概念,他们不仅仅是修辞概念,同时也在词义扩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学海》2015,(6):157-161
言说理论是Swain语言输出假设理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对外语课堂环境下的语言习得研究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言说理论框架下的言说法有助于语言习得者促进自身认知发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陈述性知识内化的完成,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弥补语言理解与产出的不对称性。实验结果也表明书面言说训练对外语环境下的语言习得有积极作用,能有效提高学生汉译英翻译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人们在交际中当理解上产生疑惑或信息把握不准时,常责之以模糊,或者笼统、含糊,认识上将模糊、笼统混为一谈。其实,这三者是言语活动中不同层面上的三种不同性质的特征。它们各有自己的语言形式和逻辑表现。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中词语表达的中心意义明确而词语所反映对象的界限不确定的特征。如“晚上”,中心意义是指吃完晚饭(或天黑)到睡觉之前之一段时间,但几点钟吃完饭,几点钟天黑(不同季节、不同经纬度地区天黑的时间是不同的),几点钟睡觉,这些都是不确定的。再如“舒服”,中心意义是表示生理或心理上没有不适的感觉。但这种感觉的生理或心理的起、终点以及与  相似文献   

19.
流行看法概念是逻辑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思维最基本的形式,逻辑学著作给概念下一个科学的定义是十分必要的。然而,究竟应该怎样给概念下定义,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年来,国内有代表性的提法有如下几种: ①“概念是反映事物特有属性(固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金岳霖主编:  相似文献   

20.
海德格尔关于being的讨论,是从自古希腊以来哲学家们关于这个概念的看法出发的。这些讨论既有助于我们理解他的相关论述,也有助于我们把握being这个概念的意义和历史。但是,由于中译文把它翻译为"存在",结果使我们字面上就有许多无法理解的地方。经过把它修正为"是",则可以消除这些问题。翻译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理解的问题。与being相关,对照两种不同的理解,我们可以获得对海德格尔思想的一些新的认识。以此为例,我们可以认识到:应该把being翻译为"是",而不应该翻译为"存在";"是"的翻译和理解,可能会与逻辑相关,却不一定就是逻辑的理解;关于"是"的理解和认识,尽管可能会与逻辑相关,却主要而且首先是从语言方面得到的,即从being这个词的日常用法和通常使用方式得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