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教与旅游──道教旅游文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道教神仙思想的产生与旅游的关系,“游”在道教中独具的宗教精神象征意义及旅游在道教宗教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做了分析,指出道教与旅游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道教旅游文化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内在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2.
胡锐 《中国道教》2010,(1):15-18
一、道教宫观的内涵和外延道教的宫观是道教神圣宗教理念的屋化空间,集中反映了道教的神学思维和理念;它随着道教的发展而日臻完善。可以这样说,宫观是道教的重要构成元素之一,也是道教文化的最重要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3.
“乙酉年香港道教节”于3月22日起在香港盛大举行,今年道教节以“和谐人生”为主题,“道教———土生土长的宗教”为副题。旨在倡导世人在这纷乱繁嚣的环境中,应以道家、道教的人生观,求取生活平衡而达到和谐宁静。“香港道教节”由香港道教联合会主办,目的是使香港人正确认识道教的教理教义,进而尊崇道教,是每年一度香港道教界的盛事。今年的道教节已是第五届,主要活动内容包括:香港道教青年营、道教节斋宴、道教文化展览及学生征文比赛、文艺汇演、联欢晚宴、道教音乐会、讲座及千人祈福会等。出席道教活动的除香港地区的道教朋友外,尚有…  相似文献   

4.
道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道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作者在长期研究中国道教史的基础上,就中国道教史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研究中国道教发展史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的,研究中国道教史的科学方法等问题提出新的思考.认为开展中国道教史的研究,对于全面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有着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魏晋时,中国道教随着移民的脚步开始向日本传播,在唐宋时达到了高潮。但与儒学、佛教在日本的传播相比,道教在日本历史上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态,一方面道教因曾被日本朝廷明确禁止,故在史籍文献中很难找到有组织的教团道教进入古代日本的记录,也找不到可确证的道士和道观;但另一方面,日本历史和社会文化中却留存有许多道教因素,成为日本在道教存在的鲜活证据。本文通过回顾近百年来日本学者有关道教在日本的研究成果,反思他们有关"日本的道教"的争议,并提出用"道教在日本"来概括道教在日本的传播现象。  相似文献   

6.
正大足道教石刻,是宋代道教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涌现出南山、石门山、舒成岩、石篆山等代表性石窟点。在大足道教石刻中,可以领略到道教艺术自身创新的独特魅力,丹凤眼与美须髯这些人物面部局部特点,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例。道教艺术在经历漫长发展之后,至两宋时期逐渐臻于成熟,以宋代造像为主的大足道教石刻,可谓宋代道教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涌现出南山、石门山、  相似文献   

7.
11月12日至13日,<上海道教>创刊二十周年庆典暨道教文化建设研讨会在上海隆重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中国道教协会和各地方道教协会所办期刊的主编和有关专家学者等近50人.  相似文献   

8.
道教旅游文化与道教文化旅游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旅游文化"与"道教文化旅游"是道教文化与旅游经济研究领域里两个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9.
唐代是道教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唐代的文人道诗颇多。唐代文人道诗描绘了道教神仙世界、道教信徒生活以及道教胜地景象,反映了当时的道教文化形态和儒释道融合的趋势,其中不乏文学佳作,为后人了解唐代的道教文化拓宽了研究领域。历代文士、诗人创作的反映道教文化的诗作,通常被称为"文人道诗"。  相似文献   

10.
邢飞 《中国宗教》2020,(4):56-57
"灯"是道教的重要法器。伴随道教及道教仪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关于道教灯及灯仪的研究有李远国先生的《论道教灯仪的形成与文化功用》,詹石窗先生的《道教灯仪与易学关系考论》以及一些研究道教科仪的专论都有精彩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刘艺 《宗教学研究》2004,2(2):65-71
在我国,萨满教、苯教、道教、佛教等各形态宗教都对镜有极广泛的运用,其中以道教表现得最为突出.道教在科仪法术中、自身修炼中以及道教玄理的阐发中对镜展开了全方位的运用,这对镜本身的形制、纹饰、铭文以及功用的扩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此道教与镜文化之间形成了一种强烈的、积极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今天,举行中国道教学院的成立开学典礼,我代表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向道教界的朋友们表示祝贺。道教是我国五大宗教之一,历史悠久,至今还有许多群众信仰。近年来,全同陆续开放了一批道教宫观,成立了几十个道教协会,需要有一批政治上爱国、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3.
宗旨     
正深化2007年国际道德经论坛和2011年国际道教论坛所取得的成果,继续深入挖掘道教在伦理、养生、环保等方面的思想智慧,发挥道教在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彰显道教文化的现代价值。增进内地与香港、澳门、台湾道教界的交流合作。加强与国外道教界、学术界和其他有识之士的交流合作,弘扬  相似文献   

14.
李养正,湖北省公安县人,生于1925年,1949年武汉大学工商管理系毕业。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化部门从事编辑、记者工作。1956年转业地方,任中国佛学院教研室秘书,1958年调任中国道教协会秘书,后改作道教学术研究和道教工作,曾任中国道教协会研究室主任、《中国道教》杂志主编、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道教学院副院长等职,1997年离休。  相似文献   

15.
道教与妇女     
道教与妇女王宜娥道教,在对待妇女问题上是比较开明的,这与其历史传统及宗旨等诸多因素有密切关系。首先,道教继承了我国原始母系社会中女神崇拜的遗风,形成了道教中有众多的女性神仙,例如西王母、九天玄女、骊山老姆等等。第二,道教继承了我国古代原始宗教祭祀活动...  相似文献   

16.
张阳 《中国宗教》2021,(3):84-85
一、互联网传播对当代道教研究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的道教研究中,"数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这一概念已经备受学界关注。通过"数字化"将道教文字、图像、声音等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利用网络建设数字人文平台,为道教研究提供上传、下载、检索等方面的功能,为道教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了方便的文本资源。同时,运用音视频的形式,将道教音乐、科仪等活态化影像进行采集,可以更加形象化地保存道教文化。  相似文献   

17.
在新千年到来之际,我在一篇《祝福你,新千年》文中提出了“生活道教”的议题。这个议题的提出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第一,古老道教文化的弘扬,需要走出一条更新发展的道路。更新就是要重塑形象,既执信我们固有的信仰,又倡导适合当代社会的教义内容,使之不断丰富,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发展就是必须与时俱进,也就是要找到传统道教与现代文明的结合点,从而不断激发出古老道教新的活力,使深厚的道教思想文化不至于被历史的烟尘埋没,道教文化所具有的智慧光芒能够喷薄而出。第二,就是要将道教的精神、道教的智慧从各个方面贯彻到人们的生活中,立足于生活,利益于生活,圆融于生活,从而达到不离生活而又升华生活的目标,给人们提供一种生存的智慧,引导人们妥善处理好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从而获得圆满的人生。  相似文献   

18.
祭天、通神、避邪等道教仪式都离不开香。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道教逐渐衍生出了独特的香文化。道教香文化主要体现在道教斋醮焚香、养生修行、用香神话等方面,它的长足发展与历史时期朝廷对道教的重视不可分离。道教香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形而上的精神哲理,亘古以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2000年12月,也就是上一世纪的最后一个月,由中国道协张继禹道长策划、台湾洪百坚道长统筹、北京王育成先生编著的巨著《道教法印令牌探奥》在北京的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的出版标志着中国道教界和学术界对于道教的研究实现了一个重大的突破。而这个突破正是海峡两岸的道教界和学术界共同努力的结果。称《道教法印令牌探奥》的出版是重大突破,是因为这本著作用铜版纸印刷,共361页,大16开,布面精装,彩印书套,重达25公斤。在目前单本道教出版物中,仅次于中国道教协会出版的《中国道教风貌》一书。而在单本道教研究著作中,其规模独占…  相似文献   

20.
《中国道教》1990,(3):4-6
1990年5月5日,中国道教学院在北京白云观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历史上,道教一直是师徒相承,传授道教知识。解放前,道教界也有些仁人志士想开办学校培养青年道徒,然而终未实现。中国道教协会成立以来,从六十年代开始,先后开办了五期道教知识专修班和两期进修班,为创建中国道教学院准备了条件。经过道教界的多年努力,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盼望已久的,中国道教史上第一所全国性的道教学院终于诞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