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武周时期流行起来的善跏趺坐弥勒大像,其肇始当为垂拱四年(688)于洛阳天堂营建的夹纻大像。天堂由武则天的宠臣薛怀义督造,天堂内供奉的大佛,从武则天"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的尊号以及洛阳龙门石窟及周边同期流行的造像题材推断,当为倚坐弥勒大像。天堂大像造成之后,有力推动了洛阳、长安乃至各州郡雕造弥勒大像的风气。唐朝朝野雕造弥勒大佛的背后,是武则天以谶纬符应为特点的治世理念和皇权意志,弥勒造像遗存的分布表明,洛阳是弥勒法像样式的发布地,弥勒大佛样体现了武周时期独特的政治、宗教景观。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佛教史上,弥勒的影响尤为显著。从现存的佛教遗迹可以看出,有关弥勒的内容不胜枚举。如弥勒菩萨与弥勒佛的单身金铜造像与石窟中的雕塑和绘画都极为多样,尤其是北朝。像四川的乐山大佛、敦煌石窟的南大像、北大像、天龙山石窟大像等即是  相似文献   

3.
惟圣立教,惟贤启圣,用大而利博,功成而化神。即于空,开尘刹之迷,垂其像,济天下之险,嘉州凌云寺古佛石像,可以观其旨也。——《嘉州凌云寺大像记》嘉州即乐山古称,古佛石像即现在乐山大佛。乐山大佛是依凌云山栖鸾峰临江峭壁开凿的一尊弥勒坐像,坐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颈长3米、肩宽24米、眼长3.3米、鼻长5.8米、嘴宽3.3米、耳长7米、头上发髻1021个,相好庄严,比例匀称,临江端坐,气魄雄伟,是我国盛唐时代造像的巨大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坐佛像。在乐山大佛两侧沿江崖壁上,还雕刻有许多诸佛菩萨和宫殿楼阁,可惜大都风化模…  相似文献   

4.
在四川境内,已知的佛教石窟造像群共有一百二十四处,摩崖大佛造像十尊。最高的乐山大佛高达七十一米,其次为荣县大佛高三十七米,大足卧佛长三十一米,潼南大佛高二十七米,江津大佛高十六米,安岳大佛高十六米;合川大佛高十四米,资阳大佛高十二米,南部大佛高十二米,威远大佛高十一米。以上十尊石刻造像,或坐莲台,或立江岸石壁,或卧石窟之中,经干余年而完整无损,实堪称为我国佛教艺术的一大奇观!四川石窟佛像,雕刻技法纯熟,艺术风格优美庄  相似文献   

5.
浙江新昌大佛寺南朝弥勒造像是南朝石窟造像硕果仅存的遗迹,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近年来,随着多学科研究的持续深入,新昌大佛的原始面貌和演进脉络被较为清晰地梳理出来,丰富了学界对新昌大佛的认识。结合考古学的最新成果,新昌大佛在中国佛教艺术史上独特的审美价值得以展现,它包括流水行云的线条美、褒衣博带的服饰美和法相圆融的境界美。刘勰为新昌大佛撰写的《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石像碑》不仅记录了新昌大佛修葺的来龙去脉,还成为观察齐梁文风的宝贵窗口。同时,作为下生弥勒信仰的重要遗迹,新昌大佛是僧众南渡的见证者、是佛教中国化演进的直接参与者,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2010年11月20日"首届弥勒大佛学术研讨会"在乐山举行。本次会议由乐山大佛研究中心举办,来自海内外学者龙晦、杨曾文、龙显昭、温玉成、王荣国、邢东风、朴永焕、陈永革、黄夏年、张总、陈德忠、徐文明、董群、黄连忠、杨维中、成建华、张培锋、屈涛、王雪梅、果波、宗音、坚意等3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  相似文献   

7.
据史料记载:乐山大佛是根据印度大乘教中的弥勒未来佛小样开凿的。弥勒未来佛来自天界兜率宫净土,打坐、行走、渡水脚下都踏有莲花,象征佛祖圣洁、超凡脱俗、一尘不染。而佛踏莲花很有讲究,必须是赤脚踏在盛开的自莲花中。在佛国众神像中诸如韦驮、四大天王等  相似文献   

8.
今年3月,阿富汗著名的巴米扬大佛毁于塔利班之手,至今人们记忆犹新,世界大部分国家和人民对这种毁灭世界文化遗产的行为感到不可理解与惋惜。时过一月,中国成功地为一尊世界著名大佛———乐山大佛做了整容手术,此事同样引起了世界各国和人民的关注,乐山大佛的幸运与巴米扬大佛的悲惨形成了两种强烈的反差无疑给了有良知的人们一个震动。本刊在今年第二期曾经对巴米扬大佛事件作了详细报道,现在则对乐山大佛做一历史的回顾。  相似文献   

9.
四川地区的弥勒信仰始于东晋中期,受到西凉和襄阳佛教的影响.随着弥勒信仰的盛行,四川出现了雕刻精美、题材丰富的弥勒造像碑.这些造像受南朝“秀骨清像”风格的影响,题材反映出当时弥勒佛和阿弥陀佛共存的情况.由造像题记则可以看出齐梁之际从弥勒下生信仰到上生信仰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胡同庆 《法音》2014,(4):56-61
正在敦煌石窟艺术中,关于弥勒信仰的造像和壁画很多。仅就经变画而言,便保存有《弥勒经变》多达98幅,同时还有大量的弥勒菩萨或弥勒佛塑像。这些壁画和造像,反映了自北朝至唐、五代、宋时期敦煌地区的弥勒信仰情况。一约在公元二、三世纪,印度和中亚地区已出现弥勒菩萨和弥勒佛的造像。随着佛教东渐,弥勒造像传入中国,到四、五世纪,弥勒造像十分盛行。敦煌地处丝路咽喉,佛教传入首当其冲,弥勒造像自然滞形于此,在北凉、北魏、北周等洞窟中所塑甚多。这与北朝盛行坐禅、求弥勒决疑的风尚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1.
继印 《法音》1988,(10)
1.乐山大石佛:位于四川乐山县凌云栖鸾峰监江的悬崖绝壁上。是一尊弥勒坐像,头与崖齐,脚踏大江,比例匀称,体态庄严,工程浩大,气魄雄伟。它开凿于唐开元元年(713),历时90年才完工。据有关资料记载:佛身高71米,头宽12米,耳长6米,肩宽28米,脚背可围坐100多人。2.甘谷大石佛:坐落在甘肃甘谷县城的大佛山石窟内。这尊石佛身高38米,胸间10.4米,袒胸赤足,面貌丰润,体躯宏伟。上着通身袈裟,下穿长裤短裙。据专家考证,为唐代所造。3.荣县大石佛:位于四川荣县城东南郊大佛山上,为佛陀坐像。大佛就石崖造像,高36.67米,宽12.76米,头盘螺髻,脸形长方,高鼻方口,双目平视,形态衣饰精雕细  相似文献   

12.
伍弱文 《法音》2014,(3):56-57
正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今乐山),而嘉州如此出名,凭的是乐山大佛。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的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之处,大佛像呈坐姿,足踏大江,双手抚膝,体态匀称,神情肃穆,与乐山城隔江相望。看过乐山大佛后,不得不为它的雄伟壮观感到震惊,大佛通高71米,并且是在江边的陡峭石崖上雕凿,当初的建造难度可想而知。据导游说,初建成时,佛像外面还建有天宁阁,这么大的工程,出自于一个叫海通的僧  相似文献   

13.
大佛的启迪     
在世界数不清的佛中乐山大佛最神奇 最巍峨头上一千多个发髻 辉映满天星座一双赤脚 踩平了三江大河人造的佛 高过一座山峦天造的佛 把大佛变作他心儿一颗现在信佛的人少了爱大佛的人还多人们向往经济腾飞追求发展科学技术大佛旅游红红火火乐山人受到启迪只要和大佛攀缘一起就能发富发福有几所学校与大佛相隔三条大河他的简章却这样说:我校与大佛相依相伴临窗就能看见驰名天下的大佛有的宾馆与大佛隔着几重大山他却说我们离大佛只有几步他们都争相冠以大佛的芳名大佛景区大佛坝大佛乡村大佛渡大佛车站大佛路大佛武校 大佛工厂大佛摄影 大佛…  相似文献   

14.
对敦煌地区弥勒上下生合绘经变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中须弥山图像的爬梳,认为龙门石窟杨大眼造像上方须弥山图像的主题是"弥勒端坐于兜率天宫",并由此进一步推测,杨大眼造像主尊身份为弥勒,而不是多数学者所认定的释迦。  相似文献   

15.
在龙门石窟造像中,弥勒的形象经常出现,特别是在武则天执政时期,龙门的弥勒造像出现空前绝后的盛况。武则天时期的弥勒造像是以《弥勒下生经》的内容为依据的,这就直白地表现出希望新主降临的思想。武则天宣扬自己是弥勒转世,为登基披上了一层合法的宗教外衣,而此时的弥勒信仰较武氏前期出现了顿然上升的势头,不能不说是武则天绝好地利用宗教为自己的统治服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正乐山市以和谐寺观教堂创建为抓手,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宗教活动及日常工作中,实现爱国主义教育日常化、常态化;积极将各教和谐理念融入创建工作,实现了各宗教管理有序、内部和谐、与社会和谐的总体要求。乐山市是四川省辖地级市,乐山宗教历史悠久,五大宗教齐全,乐山市有佛教圣地峨眉山、有闻名的石刻弥勒佛像——乐山大佛,是全省宗教工作重点地区之一。近年来,乐山市在引导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一定成效。一、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四川乐山大佛景区的风景名胜主要集中在凌云、乌龙两座山上。而两山之间有一条世界上最早开凿的人工泄洪河——麻浩河,麻浩河是两千多年前秦蜀太守李冰为避嘉州(乐山)三江水患,而领导民众凿开凌云、乌尤二山连体处以减刹水势而修造的。横跨麻浩河,连接凌云、乌尤二山的交通要道是一座桥,一座造型独特的现代仿古桥——濠上大桥(见压题图)。  相似文献   

18.
敦煌北朝石窟造像当中有很多交脚坐像,其弥勒菩萨的身份几乎已在学界达成共识。经研究发现应该将交脚坐像及其座椅靠背上的织物折角视作一个完整的图像组合,在新疆石窟、河西北凉石塔、云冈石窟、犍陀罗和巴米扬佛教造像中找到了大量图像实例,并通过分析贵霜大乘佛教在塑造交脚弥勒菩萨形象时借鉴了当时流行的贵霜王坐像,从而推断交脚弥勒菩萨及其高靠背座椅的图像组合来源于贵霜佛教艺术。交脚坐图像一开始形成就兼具王像与弥勒菩萨的双重含义,体现了统治者的治国意图,这种含义也随着图像的向东传播而延续了下来,莫高窟第275窟主尊交脚坐像及倒三角形靠背即是受这种图像组合的影响而作。  相似文献   

19.
《法音》1988,(3)
据最新测定,举世闻名的四川乐山大佛的高度为五十八点七米。过去,各类书刊、辞典上关于乐山大佛身高的记载均为七十一米,而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新近用近景摄影测量方法得出数据比原记载低了十二米多。用同一方法测出乐山大佛的各部尺寸分别为:肩宽二十四米;头高十一点七米;颈长一点七米;脸宽七点八米;眉心吉祥痣直径零点三米;发髻总数为一千二百三十六个;脚背长十九点九二米。以上数据除肩宽外,与相传的大佛各部尺寸都有较大出入。  相似文献   

20.
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境内的摩崖造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石刻艺术,其中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最为出彩。居于整个宝顶山大佛湾的中央区域,有一尊右侧而卧的释迦牟尼涅槃圣迹像,正前方有一蜿蜒九曲的水渠与大佛头部方向的九龙浴太子造像相连接呼应。曲水与佛教造像的组合呈现形式,是大足地区特有的造像方式。通过考古学中的类型学分析法、图片与文献结合的方式分析出这种造像组合与南宋时期匠人凿刻时的因地循势有关,也是对文学艺术中"曲水流觞"形式的运用与演变,同时也体现了佛经教义中的特殊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