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多目标追踪任务(MOT)对追踪过程中被试(16名)的眼动进行记录,探讨目标特征变化对视觉追踪的影响。结果表明:视觉追踪机制能够对物体的特征属性进行编码加工,但加工程度受制于目标物与分心物之间的特征竞争关系;追踪过程中,视觉系统采用知觉组织加工策略,以被追踪目标构成的多边形中心为注意中心;物体大小特征没有引起较多的外源性注意,在物体大小特征的变化条件下,视觉追踪主要是内源性的注意控制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2.
采用多目标视觉追踪任务(MOT),探讨物体颜色特征对视觉追踪的影响,同时记录被试的眼动情况,探讨追踪过程中颜色特征对眼动模式的影响。结果发现,视觉追踪机制能够对物体的颜色特征进行加工,但加工程度受制于目标物与分心物之间的特征竞争关系。在物体颜色特征条件下,视觉系统采用知觉组织加工策略,以被追踪目标构成的多边形中心为注意中心。在对物体颜色特征的加工中,内源性注意与外源性注意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3.
平滑追踪眼动是人们对环境中感兴趣的运动物体进行持续视觉追踪的一种眼动行为, 它受个体在其过程中获得的视觉信息和眼动反馈信息等感知觉因素, 以及心理表征和期待等高水平认知因素的影响。同时, 平滑追踪眼动过程影响着个体的预测性眼动追踪、追赶性眼跳、空间定位和接触时间估计等涉及运动物体时空特征表征和预测的行为。未来的研究应注意探讨在平滑追踪眼动过程中获得的感知觉信息和高水平认知因素对上述时空特征表征和预测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3个实验分别考察了视觉和听觉任务对同时进行的多目标追踪任务干扰程度的差异,以及当视觉与听觉任务的信息加工与多目标追踪的身份特征相一致时,视觉与听觉任务是否会对多目标追踪产生促进作用。在控制眼动的情况下,听觉任务对多目标追踪的干扰程度大于视觉任务;而在不控制眼动的情况下,听觉任务对多目标追踪的干扰程度小于视觉任务。说明多目标追踪过程既要占用编码阶段的视觉注意资源,又要占用中央加工阶段的中央注意资源。当视觉或听觉数字判断任务中的数字与多身份追踪任务中目标的数字身份相一致时,该相容性会对追踪表现产生促进作用并降低两任务间的干扰程度。这是由于追踪过程中目标的数字身份被储存在视觉工作记忆中,节约了用于数字加工的认知资源,从而促进了两项任务的表现。最后,对多目标追踪中的注意分配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眼动交互中对象排列方式对作业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成志  沈模卫 《心理学报》2006,38(4):515-522
由于人眼注视的方位能够表达用户的兴趣中心等信息,使得基于眼动的用户界面备受关注,同时眼动也成为攫取当前认知加工过程的一个窗口。本研究采用2排列方式×6目标项位置的被试内设计,主要考察了眼动人机界面中交互对象的不同空间排列方式及目标项位置对选择工效的影响,以期为设计和优化基于视线追踪的人机交互界面的布局提供心理学依据。所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在基于视线追踪的人机交互中,对象水平排列方式优于垂直排列方式;(2)不同对象排列方式影响目标项位置对作业时间的效应模式,对象水平排列时,作业时间随着目标位置右移而线性递增;垂直排列时,作业时间随目标位置下移以非线性方式递增;(3)目标项位置仅影响目标定位时间,目标激活时间不受对象空间排列方式和目标项位置的影响;(4)基于视线追踪的人机交互系统其对象排列方式以水平方式为宜  相似文献   

6.
视觉搜索中多目标追踪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视觉信息的选择加工过程中 ,只有很少信息能够通过注意系统得到进一步的认知加工 ,其中视觉搜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基于动态视觉信息注意追踪的研究 ,采用 3× 2× 2的实验设计 ,从如下三方面对注意追踪的规律进行了探讨 :(1)分心物数量 (1,5和 9)的变化对多目标注意追踪的影响 ;(2 )目标的显著性 (特征变化和特征不变 )对多目标注意追踪的影响 ;(3)目标运动形式 (目标随机运动和目标运动形式不变 )对多目标注意追踪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1)分心物数量的增加对目标的注意识别没有抑制作用 ;(2 )特征变化目标的注意识别速度显著高于特征不变的目标 ;(3)运动形式不变的目标较运动形式变化目标的注意识别速度快。  相似文献   

7.
左银舫  杨治良 《心理科学》2006,29(6):1346-1350
用眼动追踪仪对第二语言为英语的20名视力正常大学生阅读不同文化语境与难度英语材料的眼动过程进行了记录。结果发现:1.不同文化语境与难度下大学生英语阅读的理解成绩、阅读速度与阅读效率是有差异的;2.阅读材料的文化语境对大学生英语阅读的眼动模式构成影响,分别影响学生的注视次数、眼跳距离和回视次数;3.英语阅读材料的难度也影响到学生阅读的眼动模式。  相似文献   

8.
人们对运动目标最终位置的记忆常常会向运动方向发生偏移, 这种偏移被称为“表征动量”。现有研究对表征动量的解释涉及从低水平的知觉加工到高水平的认知加工等多个方面。本研究采用不同材质和滚动声音的球体作为刺激材料, 考察高水平的质量表征对表征动量的影响以及知觉水平的眼动信息在其中的作用。实验1探讨了对目标质量的主观表征对眼动追踪和表征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 质量表征会同时影响眼动追踪和表征动量。实验2通过不同的提示线索控制眼动追踪, 进一步探讨眼动过度追踪对表征动量的影响。我们发现, 非自然追踪的条件下, 表征动量会减小, 且质量表征对表征动量的影响不再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 高水平的质量表征对表征动量的影响会通过知觉水平的眼动过度追踪起作用; 然而, 表征动量还受其它因素影响, 眼动信息并非决定表征动量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9.
用眼动追踪仪考查中学生认知风格在解决较高相似性与较低相似性几何问题中的影响。结果表明:目标问题与所学内容相似性会影响中学生几何问题解决的速度与成绩,中学生在两类几何问题解决中相关眼动指标存在显著差异;认知风格在不同迁移水平几何问题解决中存在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标概率对视觉搜索中扫视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扫视模式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人类信息加工过程。本研究利用眼动测量技术记录了视觉搜索中的眼动过程,以了解目标概率对目标觉察中扫视模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目标概率会引起平均注视时间长短的变化;注视点分布不但与目标概率有关,而且受被试所用的扫视策略影响;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以前数个注视点的位置对下一个注视点位置的影响可用低阶的 AR 或 ARMA 过程来表示。频谱分析结果表明在目标概率不同时被试会使用不同的扫视模式,扫视模式在 X 方向和 Y 方向也不相同。研究表明时间序列分析是一种分析扫视模式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