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柱山 ,又名天竺山 ,在陕西山阳县城东南约 40公里处 ,距西安约 2 40公里 ,是道教和佛教活动历史悠久的名山。清代中叶纂修的山阳地方志书中记述 ,从唐朝贞观初年到清朝顺治年间 ,慧圆、化藏、大机、无边、超古等佛教高僧均在天柱山一带弘扬佛法 ,天竺山之得名显然与此有关。道教在天柱山一带的活动 ,更是源远流长 ,本文主要记述以天柱山为中心的山阳地区道教的历史与现状。据清嘉庆元年刊本《山阳县志》记载 ,早在东晋时代 ,著名的道教理论家、炼丹家葛洪即在本县境内的馒头山隐居修道。葛洪 ,字稚川 ,号抱朴子 ,丹阳句容 (今江苏境内 )人…  相似文献   

2.
鹤鸣山是一处林壑优美、山环水抱的秀吉之地,其山势似仙家之灵鹤。鹤鸣山道观建筑与所依托的自然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绮丽、幽深而空灵的自然景观所营造出来的虚无飘渺的神仙境界,使这里成为修道炼丹、祭祀神灵的胜境福地。  相似文献   

3.
灵宝派是中国道教传承绵远的道派,灵宝派历来重视众生性命,以济世度人为立教宗旨。灵宝派奉三国道士葛玄(164-244)为祖师,道门人士尊称为太极葛仙公。葛玄早期居天台山修道,曾漫游括苍、南岳、罗浮诸名山,后选择江南名胜皂山建庵传道。葛洪(284-363)为葛玄再传弟子,葛玄、葛洪祖孙二人并称为葛家道,皂山因有葛仙公修道灵迹,成为天下灵宝派道士所信向的祖庭。一、早期灵宝派的传承系谱道教经典中有关于灵宝经传承的记载,《云笈七签》卷三《道教所起》宣称:道教的灵宝经初传于天真皇人,天真皇人于峨眉山授轩辕皇帝,天真皇人还于牧德之台授帝喾…  相似文献   

4.
三台道院位于浙江平阳县南雁荡山三台峰麓,朱楼青瓦,掩映于古树新篁之中。这里不单山润水秀,风光优美,而且景胜人更佳,住持陈光静(女)就是深受人们赞扬的一位好当家。她今年55岁,出身于书香门第,初中文化程度,父母虔诚奉道,从小受到熏陶,发愿拜师修道,济世救贫,和善劝人,为乐长生,于1954年(16岁)正式出家。  相似文献   

5.
灵宝派是中国道教传承绵远的道派,灵宝派历来重视众生性命,以济世度人为立教宗旨。灵宝派奉三国道士葛玄(164-244)为祖师,道门人士尊称为太极葛仙公。葛玄早期居天台山修道,曾漫游括苍、南岳、罗浮诸名山,后选择江南名胜閤皂山建庵传道。葛洪(284-363)为葛玄再传弟子,葛玄、葛洪  相似文献   

6.
李圆忠道长,俗名李药夫,生于公元1878年,保定市满城县魏庄村人,他幼年极慕神仙方术,闻知我县北庄村曹永恒道长修道于易县狼牙山棋盘陀,有奇术,遂有师事之心。他偷偷的离开家,上了狼牙山,山上庙宇星罗棋布,他找遍全山,也没有见到曹道长,却有道童捎信给他,告诉他到老君堂修持三年后可到大茂山、青虚山一带访师问道,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从此,李药夫一边潜心修炼,一边募化修庙,他全力主持狼牙山道场,香火旺盛,遐迩闻名,一时四方慕道者云集。 1910年前后,李药夫几人到庆都山、大茂山(古北岳)、青虚山、灵源山…  相似文献   

7.
中国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委员、西安市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周至县政协常委、周至教区代理主教刘澄民,圣名巴奇,于1989年10月16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周至教区总堂蒙主宠召,安息主怀,享年78岁。刘澄民代理主教,于1911年5月2日生于陕西省户县甘河乡双柏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就立志修道,献身教会。1923年就读于通远坊小修院,随后又在山  相似文献   

8.
张至正道长,法号安连子,系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一代传人。出生于1900年5月四日,羽化于1980年8月14日。祖籍陕西省丹凤县竹龙关张家园。据说张道长未出生前其父母曾四处求神许愿,并立愿言说如果晚年得子则夫妇二人同往出家修道。1921年春,张道长与其父母来到大天竺山“朝阳洞”道观。为了使自己能更深入地学习修道原理,了梧经典中之玄妙,他便拜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吴明慧道长为师。在那里他白天劳动、晚间秉烛苦读,静修勤炼。在吴明慧道长的精心栽培下,张道长对道教理论、医学、内丹养生学等领域有了较深的认识。为了促进天竺山道教之…  相似文献   

9.
稠粳山老子庙,座落在四川省新津县城南,约三公里的稠粳山山巅。据唐《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天社山,在县南三里,在成都南百里。北枕大江,南接连巅,每益土有难,人多依焉”。又据宋《方舆胜览》载:“天社山一名稠粳山,为老子隐居之所”。该山诸峰拱卫,孤峰高耸,亭亭玉立。遥望如画屏,隐现于云雾中,故有新津十二景之一“稠粳出云”之称。  相似文献   

10.
王屋山在国家祀典中的地位远不及五岳,在道教仙境洞天福地中却雄踞榜首。究其原因,学界普遍认为这是因为洞天福地系统的确立者唐代道士司马承祯曾修道于王屋山。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王屋山第一洞天地位的形成与两晋中原士族及文化的南迁密切相关,更直接源于道教上清派祖师魏华存及其师傅清虚真人王褒与此山非同寻常的关系。王屋山在道教中的地位反映了东晋南朝的一段独特社会文化史,同时也隐含着南迁士族深深的思乡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