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99年,福建省福州市一个世代行医的家庭诞生了一个男婴。男孩从小聪慧过人,十几岁便熟读中国经史,中学时就自编《中国上古史》,并写出了《英雄崇拜记》等小册子,方圆百里闻名。只是命运不济,小小年纪就没了父母,跟着姑母长大成人。17岁时小才子以全省状元的身分考取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后又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攻读。这位闽东走出的清俊少年就是日后成为中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家和东方学家——朱谦之先生。朱谦之先生在北大期间正逢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这场席卷全国的反帝反封建革命强烈地感染着、震憾着…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山大学杰出人文学者文库”之一种的《朱谦之文集》于2004年10月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朱谦之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学者,曾经在广州中山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工作,1972年辞世。生前撰写著作几十本,总字数达800万字。2005年,适逢中山大学百年校庆,为缅怀先哲,激励来者,中山大学出版《朱谦之文集》一书,全书收录朱先生在中山大学工作时撰写的有关论文,涉及哲学、历史、文学、中外交通、中外文化交流的论文几十篇。本书可以视为朱先生学术巅峰时期的代表作,对中国学术的贡献充分体现出来。此书由中山大学哲学系黎…  相似文献   

3.
在著名学者朱谦之先生(1899-1972)逝世30周年之际,10卷本《朱谦之文集》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年12月2日,在朱谦之先生生前工作的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举行了《朱谦之文集》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此次出版的《朱谦之文集》共10卷,精装16开本,计800万字,第一卷主要收集了生平自述、社会、政治方面的著述,第二卷收集了朱先生早年的中国哲学研究、史学研究和中国音乐文学研究以  相似文献   

4.
从六月中旬开始,北京大学哲学系掀起了一个学习毛主席著作和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高潮。哲学系三年级同学一马当先提出了“向唯心主义宣战”的口号,经过三天的苦战以大字报形式对马寅初、冯友兰、贺麟、洪谦的资产阶级学术思想进行了批判。七月十日以后举行了一系列的批判会,对冯友兰、朱谦之、贺麟等先生的资产阶级学术思想展开猛攻。对冯友兰先生的资产阶级学术思想和教育路綫的批判在七月二十日以后举行了两次,重点批判了冯友兰先生对哲学遗产的“抽象继承法”的  相似文献   

5.
杨沐 《天风》2010,(6):32-32
基督教全国两会和福建省基督教两会于2010年4月27日至29日,在福建省基督教培训中心(武夷山)共同举办“社会服务能力培训班(第一阶段)”,来自福州、莆田、泉州和厦门等地7个教会及其服务机构的老人院、医疗队的负责人和同工25人参加了培训。  相似文献   

6.
试论朱谦之《周易哲学》中的"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用 《周易研究》2007,(3):77-82
本文以朱谦之《周易哲学》中“情”这一概念为中心,梳理其对《周易》中“情”的本质、特点和方法的考察,阐明“情”的丰富内涵,评析其本于《周易》而建立和倡导的唯情哲学的意义。朱谦之试图以“情”重建儒家的形而上学,并使古老的《周易》不断涌现出现代的意蕴。  相似文献   

7.
朱谦之与梁漱溟的半个世纪友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谦之先生与家父梁漱溟相识于1920年 ,即朱先生入北京大学哲学系的那一年。而此时先父在北大哲学系任教已进入第四个年头。他们相识 ,并很快成为颇为相知相得的朋友,既有师生之情 ,又有朋友之谊。在先父1921年10月首次出版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财政部印刷局印刷)一书的扉页内印有一张先父与当时哲学系三个学生的合影 ,在此合影的“题记”中写有这样一段话 :“这是我同三个顶好的朋友叶、朱谦之、黄庆的照像 ,他们都是北大的学生 ,却四人年纪皆二十几岁 ,差不许多。我们相与并无所谓先生和学生 ,只是朋友 ,而且是小孩子般…  相似文献   

8.
在著名学者朱谦之先生逝世30周年之际,《朱谦之文集》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年12月2日,在朱谦之先生生前工作的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举行了《朱谦之文集》首发仪式。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博士和福建教育出版社社长  相似文献   

9.
朱谦之先生是我国东方哲学及宗教学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也是最早在我国高校开设东方哲学和宗教学课程的第一人。本文试图从朱谦之先生对东方哲学尤其对日本哲学的开拓性研究,对宗教文化的研究与反思,以及东方哲学学科沿革与发展等方面,揭示其对东方哲学的开创性探索,以及在宗教文化研究上具有的独特见解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为著名学者朱谦之先生的遗作。文章从《易经》在中国哲学史上的位置、作者及年代、流派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资料丰富,颇具学术价值,且对后学如何做研究工作,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宁德地区,地处福建省东北部,俗称闽东,依山面海,北邻浙江省温州地区,南接福州地区,管辖九个县(市),人口近300万,由于历史上及自然环境等原因,该地区信仰佛教人数多,现存寺院780座,僧人5459人,在家居士18000余人,寺院及信教群众居全省各地(市)之冠,该地区佛教文物也颇具特色,现简介如下。最早的佛教寺院──霞浦建善寺南齐永明元年(483)在温麻县(县治在令沙江镇)创建“建福寺。”唐代置长溪县,迁县治于今松城镇,景云二年(711)寺随县治徙于今霞浦县松城镇东关华峰山麓。自始建至今已有151O年历史,是闽东历…  相似文献   

12.
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探索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由全国STS(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会(筹)与中国科普研究所、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共同主办,福州大学软科学研究所承办的“全国第六届STS(科学、技术与社会)学术讨论会”于1999年6月23日—26日在福州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8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大会,并提交了40余篇学术论文。会议期间,于光远、李宝恒、袁正光、朱厚泽等学者分别做了题为“教育及科学文化的发展”、“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清末道教学者黄裳的内丹学理论颇具特色,在内丹学史上自成一家。本文认为,黄裳内丹学的理论特色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在内丹学的“药物”问题上,提出“盗天地之元气以为丹本”的主张;(2)对作为整个内丹学的逻辑起点的“玄关一窍”从身体结构和身心状态两方面作了明白的阐述。(3)把“阳生”之道区分为“外动之阳生”与“内动之阳生”,而“内动之阳生”又分为“性阳生”和“命阳生”。(4)主张性命双修,而又侧重心性,提出“静处炼命,动处炼性”的修炼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专家学者纵谈《中国景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家学者纵谈《中国景教》当代著名学者朱谦之先生的遗著《中国景教》自出版以来,已引起学术界的反响,国内外学者都发表了一些看法。最近东方出版社组织国内一些知名专家学者召开了一次笔谈会,学者们围绕此书发表了看法。再将内容介绍如下:任继愈(北京图书馆馆长):...  相似文献   

15.
光阴似箭,往事苍茫,有些事记忆犹新。1970年10月朱谦之忽患半身不遂脑溢血症,留医同仁医院。1971年5月30日病危,只有4克血。医生说:“该输血,但无血可输,就打针吧,回家舒服些,可来门诊。”要朱谦之出院。我想国家设医为救死扶伤,怎么要病危的人出院?赖着不肯走。恰巧有一位女医生问我:“老先生怎样?”我说:“不好,该输血无血可输。”那位医生说:“有,有,有,血库有血。”不过医院里有关同志说:输血要机关证明病人无政治问题。我就打电话告诉陈光辉同志。她赶来医院,要求抢救。她说:朱谦之先生在“文革”中无问题,还有许多事…  相似文献   

16.
“九一八”事变后,朱谦之先生眼见中华民族一步一步走向灭亡,“帝国主义者所给我们的侮辱,使谦之时常感觉一己的生存是可耻的”;痛心疾首,深感于民族的不能复兴,乃由于文化之不能复兴,欲救中国,须根本上从文化着手;“拟如孙中山先生作实业计划似的,写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朱谦之已经较为深入地触及了景教溯源研究的学统维度,突破了以聂斯托利为景教肇祖的传统偏见,并能够在景教溯源研究的法统维度上避免套用佐伯好郎篡改之后的世系框架。不过,由于主客观的原因,景教溯源研究未能成为朱谦之的中国景教研究的核心诉求,因此他对聂斯托利的评价还存在着自相矛盾的地方。总结朱谦之在景教溯源研究方面的理论得失,有助于景教研究范式向内在研究路线转移。  相似文献   

18.
朱谦之先生是现代著名的哲学史家、哲学家 ,著作宏富 ,对于中国哲学史、东方哲学史有精湛的研究 ,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所著《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价值尤高。1952年高教院系调整 ,全国哲学系教授都集中到北京大学 ,朱先生由广州中山大学调到北京大学 ,参加中国哲学史教研室工作。朱先生调到北大后工作勤奋 ,早晨4点起床 ,执笔撰写 ,到9点参加教研室会议 ,已经工作了3个小时了 ,其勤奋如此。在北大 ,著有《老子校释》、《日本朱子学》、《日本阳明学》等。朱先生为人正直 ,作风正派 ,不随波逐流 ,不随俗浮沉 ,正气凛然 ,令人敬佩 !朱…  相似文献   

19.
医学辩证法不是闭门造车──与郑秋生同志商榷福建省闽东卫生学校(355000)徐怀逵1994年《医学与哲学》第2、3、4期分别刊登郑秋生同志的“病理辩证法漫谈”上、中、下三部分(下称郑文)可谓洋洋万言,拜读之后不禁佩服作者思维之活跃,构想之大胆。然而文...  相似文献   

20.
由北京大学哲学系暨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香港道教学院主办的道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8月11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任继愈、朱伯、汤一介、陈鼓应、肖萋父等国内著名学者,RudolphG.Wagner(瓦格纳)、KristoferM.Schipper(施舟人)、柳存仁、饶宗颐等国际知名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二百多位研究道家和道教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着“周秦汉时期的道家文化及其在后世的演变”的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交论文150多篇。以道家为主题召开如此大型的会议,在我国还是第一次。与会学者除祖国大陆以外,还分别来自台湾地区、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