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宗教是什么?——宗教的本质、基本要素及其逻辑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作者曾在《中国社会科学》(当年第5期)上发表了《关于宗教本质问题的思考》一文。该文的核心内容“宗教四要素说”是作者二十多年来从事宗教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基本心得。从那以后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许多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和思考,虽仍然坚持“宗教四要素说”的基本思想,但也发现原文的一些不足之处,如对宗教四要素作为宗教学基本范畴的内容及其逻辑结构,认识上尚有误区;又如宗教四要素说对各种具体宗教史有什么意义?宗教为什么是一种“社会文化形式”?宗教如何发挥其社会文化功能?这些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重要问题,也未得到应有的讨论。为此,作者在1987年文章的基础上作了重大的修改和发挥,写成此文,并首先发表在韩国汉城大学宗教学研究会主办的《宗教学研究》第13集上(译成韩文)。现应本刊主编之约,将此文在本刊全文发表,以期引起本国同行的关注,展开对这个重要学术问题的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2.
编后话     
这一期刊登的有关学术会议报导,强调坚持列宁提出的哲学党性原则,强调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同时也强调要坚持党的学术上百家争鸣的方针。我们认为这都是必要的。一段时期以来,许多作者积极投书本刊,参加关于实践唯物主义问题的讨论。这一期我们又选用了五篇。在这一组文章中,有的作者主张用实践本体论来克服实践唯物主义把“实践”和“物质”视为“二元本体”的矛盾;有的作者则认为,实践唯物主  相似文献   

3.
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要求,需要我们宗教研究工作者认真开展学术研讨,研究共产党员如何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我认为.首先要研究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二是如何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指导地位.为此需要破除“过时论”、“流派论”和“不同论”。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应该着重把握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唯物论和无神论的基本原则,二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三是坚持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统一体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哲学界对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作用的探讨日益深入。在探讨过程中,有的同志提出,反映范畴带有机械论的痕迹,应予以扬弃。另一些同志则认为,反映范畴是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块重要的理论基石,是不能动摇的。我们相信,这类学术上的是非问题,通过讨论是可以逐步解决的。为了比较集中地反映一些有学术价值的研究专题,本刊从本期起,新辟“专题研究”栏。这期刊登的是有关反映论的专题。欢迎读者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其它专题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5.
本栏“如何开展有效的牧养工作”的专题讨论已持续到了第四次,不少作者踊跃投稿,回应讨论,对教会的牧养工作提出不少好的建议。牧养的重要性清楚后,就是如何落实和开展的问题。本期就此再刊出几篇文章,但愿对你有所借鉴。下期的讨论将围绕教会牧养的模式刊登探讨和交流文章,仍请予以关注。—编者  相似文献   

6.
试论孔子和儒家的教育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奠基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第一个提出了“有教无类”,第一个提出了“庶、富、教”,第一个提出了“为政教民”,第一个成功地实践了“因材施教”。两千多年来,内容异常丰富的孔子教育思想,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国教育,也受到世界不少的国家和地区汉学家的注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于孔子的教育思想学术界已有较多的研究,发表了不少的学术论著和大量的文章,因此,本文不想继续探讨此类问题,现就孔子和儒家教育理念的意义作一试探,以求教学于术界。究竟何为教育理念呢?我们认为,教育理念是指渗透于某…  相似文献   

7.
论科学理论的经验基础贾玉树经验中不仅包含着感性要素,同时也内在地包含了本质的东西。经验具有某种主客体的复合结构。要正确认识经验的构成,应当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出发。主体和客体是“实践──认识”活动的两极,经验的两极复合结构为现象知识和观念知识提供了...  相似文献   

8.
11月18日至19日,本刊编辑部邀请京、沪和大连一些单位的哲学工作者和自然科学工作者共十八人,在京举行“马克思主义认识沦和现代自然科学”小型学术座谈会,着重讨论了人工智能中的认识论问题。 本刊去年第9期发表的曹伯言、周文彬的《人类认识的新阶段》一文,提出了“人工认识主体”的概念,在哲学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今年第4期发  相似文献   

9.
金岳霖学术基金会今年8、9月举办了1990年“金岳霖学术奖”逻辑学科奖的评选活动。评选范围是1984年10月至1990年6月正式发表的论著(著作或论文),参评论著的作者年龄限论著发表时在45岁以下(含45岁)。共收到著作19部,论文46篇。评委由金岳霖学术基金会学术委员会中的逻辑专家担任。经过初评、复评,最  相似文献   

10.
社会正义理论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常新的课题。正义问题不仅具有学理价值,而且具有实践意义。倪勇博士的新著《社会正义论》最近已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约20万字,是作者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的。这是一部富有新意的学术专著,它的出版,无疑推动了我国正义理论的研究及其深化。纵观全书,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社会正义论》在学理探讨上深化并丰富了正义理论的内容,显示了作者开阔的视野和反思能力。以往的正义论研究大都把“正义”同“价值”相联系,把“正义”仅仅看作是“善”的规定。应当承认,这…  相似文献   

11.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机的出现,关于认识主体的问题,即有没有“人工认识主体”或“人-机系统的认识主体”,成为认识论领域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人们对智能机的功能、特点及其与人类智能的区别和联系,发表了不少具体的意见,这确实是很必要的。与此同时,对认识主体的进化和发展作一些历史的考察,也将有助于讨论的深入。本文的目的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12.
编后语     
一年一度的《佛教文化》又同大家见面了。本期首先安排了本所主办的“佛教与精神文明”学术笔谈会中的四篇论文,刊登了今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第三届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的全部论文,还刊登了几篇佛教学术论文,试图多角度地反映佛教文化各个领域和层面的价值。人类文明的开发与增长必然要落实到精神文明的领域上来。精神活动及其指导下的人的行为总会不断地创造文化,又反过来受文化积淀的影响,佛教文化也不例外,它的思想倾向及其实践活动的轨迹凝铸成了丰富的古代文化宝藏,今天,它仍然在促进一部分人的思考并  相似文献   

13.
根据学术争鸣双方平等的一般性原则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认识论原则,我们以为本次讨论会的名称“对《思维论》进行挑错学术讨论会”,宜改为“关于《思维论》的学术争鸣讨论会”更为合适与切题。这种学术争鸣讨论会,将会避免预设被讨论有错、而讨论的发言当然正确之嫌。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哲学界对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作用的探讨日益深入。在探讨过程中,有的同志提出,反映范畴带有机械论的痕迹,应予以扬弃。另一些同志则认为,反映范畴是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块重要的理论基石,是不能动摇的。我们相信,这类学术上的是非问题,通过讨论是可以逐步解决的。为了比较集中地反映一些有学术价值的研究专题,本刊从本期起,新辟"专题研究"栏。这期刊登的是有关反映论的专题。欢迎读者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其它专题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哲学界对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作用的探讨日益深入。在探讨过程中,有的同志提出,反映范畴带有机械论的痕迹,应予以扬弃。另一些同志则认为,反映范畴是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块重要的理论基石,是不能动摇的。我们相信,这类学术上的是非问题,通过讨论是可以逐步解决的。为了比较集中地反映一些有学术价值的研究专题,本刊从本期起,新辟"专题研究"栏。这期刊登的是有关反映论的专题。欢迎读者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其它专题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对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和发生认识论的研究,已从一般性介绍进入较具体、较细致和较深入的探讨,兹将探讨情况,概述于后。一、关于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的“活动”范畴“活动”(或“动作”)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逻辑起点和核心范畴,有关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认知的本质、主体认识与客体结构的一致性等问题的思考,都是建立在对活动范畴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在深化唯物史观的理解过程中,对价值问题做了许多有益的探讨,价值理论的哲学讨论,一度也曾成为“热点”。值此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之际,如何进一步拓深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以推动改革实践,进而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就成为当前哲学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此,本刊编辑部邀请部分理论工作者于8月5日在京召开了小型学术座谈会。  相似文献   

18.
认识的主体性与非经典认识论论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反映论所追求的“客观真理”——认识那不依赖于主体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只不过是种理想的状态,事实是认识的水平越高,越不能摆脱主体因素的纠缠;能动的反映论将实践引入认识,只是强调实践的能动性,对主体认识仍基于“复写”;非经典认识论从主体因素(主体的神经系统结构—功能要素,主体意识要素,经验—知识要素,情感—意志要素等)出发,才能真正解决认识的能动性问题。认识是创造,因此本文的结论是认识的本质为“重构”而不是“建构”。  相似文献   

19.
一、主体和客体的多种存在形式思维与存在是抽象程度最高的哲学范畴。要从认识论角度深入考察思维与存在怎样走向同一的辩证途径,必须把这个哲学基本问题加以深化和具体化,引入主体和客体范畴。认识主体有个体主体和社会主体两种存在形态,有必要把认识的个体发生和系统发生统一起来构成认识论。作为认识主体的人,首先是活生生的、实践活动中的个人。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列宁充分肯定了黑格尔把  相似文献   

20.
作者从哲学的高度,提出以“闯”、“试”、“冒”为主要内容的创新观、争先观,初步形成“创新实践论”的新构想。分析了“闯”、“试”、“冒”的哲学内含及其相互关系,创新实践论的意义、地位、作用,认为创新实践是认识和实践的超常规形式,同时又是一种大跨度、跳跃式的认识观和实践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