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的改革已成为普遍的共识,哲学只有改革才有出路。哲学要走向繁荣发展,我认为至少必须具备三个前提: 一、学术研究必须坚持相对独立性和科学性。学术研究有它自身的规律和要求。哲学以探索真理为最高宗旨,以真理为唯一服从。  相似文献   

2.
海德格尔前期的代表性著作《存在与时间》,明确讨论了“真理问题”。但其中也包含着“技术问题”,只是还没有成为明确的主题,还隐蔽在他通过“此在”追问“存在的意义”的背景中。从海德格尔的生存论存在论立场来看,技术是此在“在世”中的现象,技术与真理相关联。技术作为“揭示”而属于真理,此在“在真理中”,此在也“在技术中”。  相似文献   

3.
基于库恩不可通约性概念的广泛意义以及它所派生的不可翻译性概念及其对真理语义论的拒斥等问题,库恩在不可翻译性论题中所要求的完全的、整体结构的可翻译性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且对真理语义论的运用也不是必要的。然而相继理论在其可检验性或经验内容、语句的指称与涵义方面的比较与翻译却是可能的,且对真理语义论的运用也是必要的。一种有限制的局部可翻译性方案,认为它与戴维森的彻底解释概念是一致的,翻译与解释之间不存在明确界线。如果这是可行的,那么在相继理论间运用真理的语义概念便是可能的。于是,不仅科学进步中的合理性、真理性观点能得到语义学辩护,而且库恩科学哲学中的内在矛盾也能得到合理解决与澄清。  相似文献   

4.
我们持续不断地提出真之诉求,这一基本事实是我们哲学思考的出发点。真理包含了三个层面:实在论层面、实用主义层面和现象性层面,它们在根本上相互关联着,这使得真理概念具有了一个三元结构。这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引导我们进一步思考"是"、时间、空间、话语、意识、自由和幸福等哲学事态,并在其中发现同样的三元结构。借此,真理概念最终得到了完整论证,它在哲学上的位置也得到了明确呈现。  相似文献   

5.
关于真理标准的争论,历来是同哲学上的路线斗争紧密相联的。哲学家们的哲学路线不同,真理标准也就不同,各自的真理标准同哲学路线是一致的。唯心主义哲学主张思维第一性,物质第二性,认为人的思想和真理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或者是主观自生的,它的真理标准也求助思想本身。唯心主  相似文献   

6.
关于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一年多来,在哲学界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引起了很多同志的兴趣。从讨论开始到现在,我们收到了二百六十多篇稿件。看来,现在的意见分歧,主要是在什么是阶级性、根据什么来确定真理有阶级性或没有阶级性、怎样正确认识社会科学真理的内容及其属性等问题上。下面,我们将一部分同志关于这几个问题的来稿摘要发表,以便大家进一步研究讨论。 在讨论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时,必须遵守形式逻辑规律的要求,概念要明确,使用概念时要前后一贯,始终保持同一。否则,各种观点不好交锋,认识也不可能达到一致。但是我们认为,比较复杂一点的理论问题,使用的概念又有多种涵义,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各种不同观点的讨论,概念才能逐步明确,认识才能逐步达到一致。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个口号的正确性,已为越来越多的同志所认识。一般认为,承认“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是同主张真理没有阶级性一致的。但是冯丛林同志却认为,承认社会科学真理有阶级性和承认“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是不对立的,从历史上看,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提出和坚持这个口号。我们认为,这个问题也是可以讨论的。  相似文献   

7.
真理的本质属性是它的客观性。但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是什么,人们的理解却往往不同,并由此影响对真理其他问题的讨论和研究。本文拟就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问题谈点初步的想法。  相似文献   

8.
笛卡尔宣称上帝创造了永恒真理,并因此可以使诸如"2+1=3"这样的永恒真理失效。本文认为,笛卡尔的永恒真理学说是一种"直观知识",这种"直观知识"从"存在判断"中悬隔了出来。但永恒真理学说仍然悖论重重:笛卡尔保障自然规律的充足理由律是否定性的,数学真理既是永恒的,也是偶然的。换言之,笛卡尔并没有明确讨论上帝是否还能创造另一个数学世界的可能性。本文主张,"自然规律"在笛卡尔那里,其意义发生了变化:它们变成了出于同质性、依据几何学的方式建构与重建自然的蓝图。这是笛卡尔既主张上帝创造了永恒真理,同时也主张上帝需要一刻不停地保存永恒真理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有些同志认为真理有阶级性或至少有阶级性的一面,往往是指谁人去研究和利用真理而言。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是从真理本身即真理的客观内容去确定,还是从真理之外即从人们对真理的关系去确定真理的本性、本质?不先解决这个问题,就无法解决真理到底有无阶级性的问题。 我们知道,事物的性质只是由它的内部矛盾所规定,而事物的外部条件(包括人们对它的关系)虽然对事物的发展有影响,但  相似文献   

10.
五、社会认识中的真理苏联学者认为,理解社会认识本质的中心问题是,在社会现象的认识中是否存在着客观真理?如果存在,那么它的特点是什么?他们认为这种特点具体表现在真理的客观性、真理和党性、真理和价值、真理和理想、真理和方法等问题之中。 (一) 真理的客观性苏联学者认为,客观真理有不依赖人、也不依赖人类知识的内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真理?五十年代,学术界有三种回答:第一、客观真理就是物质世界;第二、真理是正确的认识;第三、真理是认识中的客观内容,它不能与客观事物混为一谈,也不能等于正确的认识。今天,问题的讨论是深入  相似文献   

12.
(一) 我认为社会真理是有阶级性的。它的含义是:在阶级社会里,总的说来社会真理对各阶级不是一视同仁的。它只能为先进阶级服务,也只有先进的革命的阶级才能认识、掌握、运用社会真理。社会真理是对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的(而不是歪曲的)反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它的内容是客观的,是正确反映了不依赖于任何个人、阶级、以至整个人类的社会客观实在,是客观真理。  相似文献   

13.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1978年开始的真理标准讨论开启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序幕,在思想上它具有启蒙的意义。其启蒙的意义表现在它破除了偶像崇拜,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然而任何一种实践都包含了某种价值因素,即使是探索真理的实践中,也无法完全避免价值因素的干扰。正如黑格尔和法兰克福学派对启蒙的分析所揭示的那样,启蒙会带来一些消极后果。实践标准也会由于其中所包含的价值因素而产生一定的消极后果。这种消极后果表现在,当价值原则取代真理原则,并成为标准的时候,实践标准就会被庸俗化,功利原则取代了真理原则。因此,在使用真理标准的时候,我们必须把价值原则和真理原则统一起来,既不能用价值原则否定真理原则,也不能用真理原则否定价值原则。  相似文献   

14.
作为美术学科体系内重要的一支,美术史论长期以来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它在理论意义上,一直指导着美术创作的实践与应用。美术史论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史,而另一方面是论。它是对美术史、美术规律进行的学术研究。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要明确美术史论教材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建立更加具有当下意义、应用价值的美术史论教材体系。  相似文献   

15.
郑文先:深化真理问题研究的理论视野传统真理观一般局限于认识论领域讨论真理问题,而它对认识论的理解又局限于知识论,真理一词往往与“知识”同义。这种见解有以下漏洞和问题:(1)它把主观对客观的符合、主体对客体的顺应作为真理或知识的唯一规定,从而它只注重了...  相似文献   

16.
在海德格尔之《存在与时间》中,"缘在"(Dasein)的"真理"(本真状态)与"非真理"(非本真状态)乃是两个关键性的词语。但是,关于它们的确切含义及其思想意义,海德格尔自己在该书中并没有非常明确的交代,这个问题至今依然是迷雾重重。本文试图借助于海德格尔早期弗莱堡时期的"实际生活经验"思想(尤其是它的"前理论"和"动荡"这两个基本特征),来澄清如何理解《存在与时间》中"缘在"的"真理"与"非真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唯识学是大乘佛教中最圆满的教理,三性哲学则是唯识学的核心理论。对三性哲学的理解关系到能否把握唯识学的理论实质。所谓三性,也称三自性,一是遍计所执自性,二是依他起自性,三是圆成实自性。三性哲学是唯识学的真理理论,它概括了几圣认知的不同性质,同时论证出真理的实然与谬误的因由。佛教认为佛法是出世法的无漏学,它与世间法的学理截然不同。在哲学原理上,佛学的共同核心命题就是“无我”,唯识学为佛学最圆满的理论形式,因而它也是从o无我”这个命题引申出来的。作为唯识学真理理论的三性哲学,它实质上也就是在阐释“无我…  相似文献   

18.
正确的感性认识不是真理,因为它达到的只是认识与表面现象和偶然事实的一致,它不是理性的观念化的客观实在;是对事物片面的、表面的现象的认识,最多只能回答事物“是什么”的问题,因而也不具有真理指导人们正确改造世界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宗教文献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事实的合理分析,获得一种可被证明的真义。因为在研究中所陈述的每一条论据,都要建立在对经验资料和理性推理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无论经验资料和理性推理哪个更为重要,都必须将这两个方面全部呈现出来。这样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才能够得到不同专业、不同信仰的学者们的普遍认可,才能提供对其所在研究领域的假设或猜想的认识,才不会武断地仅仅把这些假设或猜想的某一特定部分看作是真理,而忽略它所借助的其他理论。  相似文献   

20.
列宁在他的著作中曾经写道:“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列宁选集》第一卷第570页)。很多同志据此认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否则,那它就不是真理了。他们把真理说成是纯粹具体的东西,认为具体性是真理的唯一特性。我认为,这种否认真理的抽象性的观点是片面的,因为这样就把具体性视为孤立的、单一的东西,加以抽象化了。事实上,列宁这段话并不是针对真理的全部特性,而是为了强调真理的具体性而讲的。列宁所否定的那种“抽象的真理”,并不是指真理本身,而是指它的存在。如果曲解了列宁的话的原意,把真理的具体性推向绝对,那么就歪曲了真理的本来面目,对真理的产生和本质也就无法正确阐释。把真理的具体性加以绝对化,同否定真理的具体性一样,都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