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庆祝国庆40周年,为了推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挥历史唯物主义在深化改革中的应有作用,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将和首钢研究与开发公司等11个单位联合举办《历史唯物主义和国有企业承包制》研讨会。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干事扩大会议上,对这次研讨会的有关事项作了研究,决定会议于1989年9月中旬在北京首钢研究与开发公司举行。会议将讨论以下问题:1、企业承包制在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2.
会议于1988年4月10—12日在长春举行。主要讨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基础、社会历史过程中的主客体等问题。现将会议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基础问题一种看法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基础是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主体的多种生产关系并存的多元化结构。它在结构上是多元的,在根本性质上则是社会主义的。其结构要素主要有六: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个体所有制;中外合资的联合所有制;私人所有制(私营经济);外商独资的资本主义所有制。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等十五个单位联合召开的“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现实”理论问题讨论会——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第三届年会,于1986年5月6日至13日在安徽省屯溪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区的168位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收到论文86篇。会议的主题是:历史唯物主义与改革;历史唯物主义与新技术革命。同志们认为,深入研究、阐明改革的理论基础,对于坚持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把改革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的意义。但对于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与会者意见不大一致。有的认为改革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社  相似文献   

4.
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讨论会暨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第五届年会于1990年10月12日至17日在成都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和四川省的有关教学、科研单位联合举办的。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150多人。会议收到论文80多篇。恩格斯曾经指出:“现代唯物主义……是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其理论终结的”。这次会议的显著特点,就是把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结合起来。与会者本着理论  相似文献   

5.
由辽宁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辽宁省哲学学会、辽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等七个单位联合发起的“政治体制改革理论讨论会”,于1986年8月中旬在辽宁省兴城县召开,会期五天。辽宁、北京、河北、湖北等八省市约14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和资料30多篇。与会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全面地探讨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现将会议讨论的内容和观点择要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6.
全国第三次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问题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8月2日——7日在黑龙江省大庆市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黑龙江省哲学学会、广东省哲学学会、大庆市社联、大庆市委党校、鹤岗市社联以及黑龙江省宣教管理干部学院等七个单位联合召开的。来自全国的120余名哲学工作者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70余篇。会议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学术民主和自由,着重就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搞活的辩证法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争鸣比较多的几个问题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广西哲学学会于1985年11月12日至16日,在合浦县召开“哲学与改革”学术讨论会。与会代表七十多人,会议收到论文48篇。在讨论中,与会者对“改革与辨证法”、“改革与认识论”、“改革与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本身的改革”等专题进行比较深入、认真的探讨。这次讨论会也是广西哲学学会的年会。会上,  相似文献   

8.
“十四大”报告中的哲学问题探讨本刊记者1992年。2月11日至12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与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联合发起,邀请首都哲学界30多位同志,探讨“十四大”报告中的哲学问题。气氛热烈,现将其中的三个问题作一概述。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哲学问题同志们在发言中一致认为,实事求是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就不可能进行改革开放,就没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同样,如果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如果不解放思想,也就不可能正确理解这个理论。现在要用14大精神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关键还是一个思想路线问题。有的同志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成为改革的目标。这也是把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新高度。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必然要涉及观念变革问题,如果继续把计划与市场看作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那就无法适应这种转变,这就是思想不解放的表现。一些同志认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把发展生产力放到了特别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其它方面都是围绕这个中心的。有的同志说,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起决定作用的  相似文献   

9.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与河南省社联、社科院、哲学学会等8个单位,于1991年4月18日至22日在洛阳市联合举办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社会主义实践理论讨论会。出席这次会议的专家、学者和理论工作者共70余人。 会议认为,当代社会主义实践面临着来自帝国主义和平演变、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和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三方面的干扰与挑战,这三者本质上是合流的。但从某种意义上讲,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危险性更大。如果对此认识不足,就有可能犯历史性的错误。因此,与会者着重讨论了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有关问题。 (一)关于民主社会主义的性质 一种意见认为,民主社会主义发展为一种当代国际思潮,在本质上是一种反社会主义、反马  相似文献   

10.
全国历史唯物主义讨论会于1986年2月20日至25日在吉林市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和吉林省哲学学会等九个单位联合发起,并得到了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的大力支援。参加会议的有170多名理论工作者。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50多篇。会议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集中讨论了三个互相联系的问题:(一)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性质、对象和体系;(二)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的发展;(三)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将会议和论文中有关以上问题的主要观点从两个方面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1985年10月11日,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在北京召开常务理事会,着重讨论了1985年年会的有关事宜。会议确定1985年年会将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就“历史唯物主义与体制改革”和“历史唯物主义与现代科学技术革命”这两个问题进行理论讨论;一是召开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会员代表大会,修改会章,改选理事会,总结研究会成立五年来的工作和确定今后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讨论会暨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第四届年会,于1988年5月16日至21日在西安市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同北京和陕西的有关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共38个单位共同发起举办的。会议的中心议题有两个:(一)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问题;(二)关于历史发展中的主客体问题。160多位同志与会,提供论文129篇。会议涉及的问题很多,因为本刊对有些问题已发过专文,这里仅就某些有新意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现实”理论问题讨论会,即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第三届年会,于1986年5月6日至12日在安徽省屯溪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理论工作者168人。会议收到论文86篇。会议期间,还召开了会员代表大会,并选举了新的干事会。会议中心议题有二:一是历史唯物主义与改革;一是历史唯物主义与新技术革命。兹将讨论情况综述于后。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讨论会——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第四届年会,于1988年5月16日至21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会议主要讨论了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问题;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结构问题;三是生产力标准问题;四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客体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首届年会于10月23日至31日在青岛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全国各地的哲学工作者三百多人。年会以十二人精神为指导,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国现阶段的阶级斗争、农业生产责任制和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中共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第一书记周振兴作了《关于农业生产责任制问题》的专题报告。现将讨论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国马哲史学会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和中共北京市委干部理论教育讲师团联合举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干部哲学教育”研讨会,于1989年10月11日至13日在北京召开。与会代表60余人。会议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李瑞环同全体代表进行了座谈,并发表了重要讲话。研讨会主要围绕马列主义、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生命力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伟大指导作用,以及当前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必要性和当前哲学研究中的一些重大理论是非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纪念“真理标准讨论”20周年理论研讨会概述董谊思(中国社科院哲学所100732)纪念“真理标准讨论”20周年理论研讨会于1998年4月21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前线》杂...  相似文献   

18.
八月十七日至二十日,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山东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省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和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在济南联合举行了学术讨论会。会议着重学习了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的第七部分,并以《决议》精神为指导,讨论了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评价问题。会议一致认为,以六中全会决议精神为指导,讨论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评价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政治和实践意义。与会同志就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的表述问题,初步交换了看法,有的认为,可表述为在苏联十月革命之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了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浙江省委党校、鄞县县委党校等单位联合发起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学术讨论会,于”90年11月24日至27日在宁波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位哲学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三个方面的议题展开讨论: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利学社会主义理论;二、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三、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理沦课题。现将会议讨论的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于1983年11月21日在广东东莞召开理事会,讨论如何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开展研究会的工作。会议由执行会长肖前主持,执行会长赵凤歧作工作报告,秘书长夏甄陶作有关人事安排和组织问题的报告。会议确定研究会今后活动的基本方针是:继续抓基础理论研究,同时突出应用研究,把研究用于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作为研究会活动的一项基本内容。会议指出,粉碎“四人帮”以后,哲学研究是很有成绩的,但还赶不上社会实践的需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些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