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康之 《学海》2022,(4):106-117
人的一切认知都是为了行动,而行动则是为了人的生活和生存的需要。想象是人的认知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或者说是人的认知活动的一条重要路径。在工业社会中,想象在科学认识和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中遭到了排斥,只是在日常生活领域以及文学艺术活动中才得以认可。人的认知活动需要在具体的条件和历史场境中来加以理解,在人类历史的不同阶段中,形成了不同的认知体系。在工业社会所拥有的认知体系中,分析性思维处于主导地位,通过分析、抽象、推理等方式而实现认识,并将认识成果作用于实践。在风险社会及其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能够适应合作行动要求的认知方式是与相似性思维联系在一起的,而想象则是相似性思维的构成要素和重要环节。对于人的行动而言,想象意味着创造、创新。因而,在人类历史转型的过程中,在遭遇了风险社会的时候,我们在致力于思维方式重建的任务时,需要突出想象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思维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随着人们社会实践领域的扩大,尤其是随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物质技术手段的提高,人的思维能力也不断提高,思维方式也不断更新。创新思维最集中地体现了人类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所达到的高度。根据思维科...  相似文献   

3.
在近代百年的文化论争中,论战的各方都在哲学思维层面接受社会有机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把社会各组成部分看作是紧密联系和不可分离的,正是这个理论教条使时人看不清楚传统文化在工业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传统文化是工业化之弊的解毒剂,这是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最重要的价值。由于思想家没有对传统文化进行点化,使中国工业化的思想资源严重缺乏,这使中国失去一个和谐发展的机会。当务之急是破除社会有机思维方式的理论教条,并对传统文化进行点化,从而使中国走出一条与西方社会不同的工业化发展道路。这是百年文化论争的最后解决。  相似文献   

4.
《学海》2014,(5):29-34
与人类社会的工业化进程相比,后工业化进程是一场意义更大、范围更广、层度更深的社会变革运动。对于变革过程中的社会治理,人们通常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是自然演进,二是自觉规划。在工业化进程中,人们选择了自然演进而经历了长期的社会动荡,所以,在后工业化进程中,我们应当对社会治理进行自觉规划,以免人类陷入更大的危机和动荡,甚至走向毁灭。然而,目前的状况是,人类寻求合作的观念和呼声被淹没在了支持竞争的制度安排中,意图突破官僚制的组织设计仍维持着以往的中心—边缘结构,社会治理仍是以管理型政府为中心的。因而,在后工业化进程中自觉规划社会治理,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突破旧的制度框架和思维方式,建构起全新的政府模式,引导多元社会治理主体之间的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5.
儿童语言和认知(思维)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许政援 《心理学报》1994,27(4):347-353
在对幼儿从出生到3岁语言发展追踪研究和有关实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比较、分析儿童语言和认知(思维)发展的各阶段及起作用的因素,探讨语言发展和认知发展的关系,提出以下几点看法:(1)儿童在1岁前(前语言期)的具体思维阶段有认知(有感知、记忆、表象和思维),但还没有真正的语言。这说明语言不是先于思维,也不是所有的思维都与语言相联系。但是,人类特有的抽象思维却与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2)认知(思维)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础。(3)认知(思维)发展和语言发展的关系是双向的,辩证的,是复杂地交互作用的。(4)应以辩证的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语言和认知(思维)的产生。人类所以有语言,有高度抽象概括的思维,都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
徐长福 《学海》2001,(1):5-14
本文的目的在于探寻人类乌托邦悲剧的思维根源,并认为人文社会学科中,理论思维误用于工程设计、工程思维误用于理论生产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这种误用便是本文所谓思维方式的僭越.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思维方式的划界.理论思维的任务在于建构理论,工程思维的任务在于设计工程.理论表现为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必然联系,所以理论思维的特点就是一以贯之地逻辑推导.工程是各种实体及其属性的复合物,这些实体和属性之间不必然存在逻辑联系,所以工程思维就是一种非逻辑的复合性思维.用理论思维设计工程,工程不可实施;用工程思维建构理论,理论没有效力.人文社会领域的各种乌托邦就是理论思维和工程思维相互僭越、恶性循环的结果.在理论思维和工程思维之间严格划界,让二者各得其所、分工协作,对于人文社会研究来说既重要又迫切.如是,就要求那些旨在创建人文社会学说的学者,在研究开始之前必须弄清楚这样一个问题自己究竟是要探寻客观真理,还是要绘制生活蓝图?  相似文献   

7.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思维活动的结果,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孩子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促进语言的构思能力、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幼儿园的语言学科在五大领域中占首位,语言教育活动也成为孩子学习发展一项主要活动,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成为本活动的一项重要目标,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培养孩子的与表达能力是教育活动的重点内容。那么,语言活动中如发展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呢?  相似文献   

8.
词义是词的内容,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生活有直接联系。本文试图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简要阐明词义的社会性。1、词义是客观事物在人们意识中抽象和概括的反映。词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折。从社会性出发,它是客观事物在人们意识中抽象和概括的反映。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是人类在劳动中由于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语言是思维活动的成果,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人们把思维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用词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找到人类思维结构的基本图形——开放式的六面组成的圆柱体网状结构。当然,我首先把人类的思维存在的方式理解成了一种结构。人类的思维如果是一种结构的话,它就会像任何一种结构一样,有它的一般构成物。我认为:人类思维的一般构成物是思维单位——由感觉、知觉和记忆组成的一个有机体。然后,由思维单位再形成思维串、思维群,这样,通过生理的正常发育和科学的思维训练,人类科学的思维结构就形成了。本文还探讨了思维单位、思维串和思维群的运动规律。这是一种新的观点,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0.
尹璐 《美与时代》2023,(5):30-32
造型语言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时代条件和文化思想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解构思维作为造型语言中的一种思维方式,有其自身的特征和独特的美学价值。解构思维在当代艺术创作中有着越来越丰富的应用,无论是在各类设计中,还是在传统技艺的创新方面,都有“解构”一词的身影。但是有关解构思维在综合绘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内容较少,故从造型认知出发,探析当代造型语言中的解构思维。  相似文献   

11.
临床思维学的教学实践与理论探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思维是人类理性活动的基本方式,思维能力是最具人类特色的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然而又常为人们所忽视的问题,主要介绍临床思维学的课程设置、主要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通过对教学实践的阶段性总结,对理论体系进行初步的探索,以推动临床思维学的普及和发展,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一、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人类的思维方式和人类本身一样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复杂的历史过程。人类从远古时期和古代社会就已经用混沌的整体性和朴素的整体性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古代的“阴阳八卦”学说,把自然界看作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这种整体性的思想在中医理论中产生了深远  相似文献   

13.
作为外语,英语学习与母语学习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通过分析语言、言语和思维之间的相互关系,力图为英语学习者找到一条最佳的学习途径,帮助学习者比较容易地学好英语。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周易》的阴阳世界观注重的是阴阳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又有两个重要状态,一个是“空无”,另一个是“中庸”。对于这两种状态的不同态度形成了古人不同的人生态度和理想追求。同时,本文还认为,《周易》所运用的是取象比类式的象数推演体系,它不同于概念式的演绎体系。人类生活有很多重要内容不能通过概念式的语言去思维和表达,而这些“不可言说”的内容却往往可以用“象征语言”和象数思维来表达。  相似文献   

15.
略论道教伦理思维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伦理思维是中国道教认识伦理本体、完善自我和协调自然的特有的方式方法,是古代中国人道德智慧的独特体现.自我性思维、人本性思维和生态性思维是道教伦理思维的三大特征,它折射出道教抗命逆修、抱朴守真、清静恬淡、慈爱和同、度人济世、性命双修、顺应自然和力行不止的主体精神.道教伦理思维和主体精神的最终旨趣是对自我完满、人我和谐和人物(自然)和顺的追求.在现代化过程中,道教伦理思维及其主体精神是人类精神资源宝库中使生命得以充实、发展和丰富的重要智慧,值得我们认真汲取.  相似文献   

16.
类属性思维(stereotypes)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对群体区别正确反映的类属信仰.类属性思维比我们一般假想的更为复杂.首先,我们在本论文中探讨了在立体性的类属性思维EPA理论框架之下的多维度,即类属性思维的三维度:评估、激活和准确度.同时还特别讨论了类属性思维与具体集体共识的表征特点的图腾信仰之间的密切关系.其次,对于作为人类信仰一部分的类属性思维准确性莫衷一是的研究,我们进行了全面综述,并且本文还仔细考查文化类属性思维,个体类属性思维,个体与群体的判断,准确性评判的标准,和原分析的数据等等,同时进一步表明类属性思维和客观现实性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最后,我们指出类属性思维对解释群体和民族的区别非常重要,特别是人的感知的实质性寓于实在的客观群体本身(“感知的同一性”).我们认为,类属性思维的过程,对于高度的实体性和感知的实质性的群体来说,具有深刻影响,况且群体或部落(民族)的图腾也是其群体或民族的实体性的外在表现.尽管我们不可能解决同类属性思维的过程有关的所有争论,但我们所强调的观点是:类属性思维是人类相互影响和生存的有效类属性识别.  相似文献   

17.
盖光 《管子学刊》2004,(4):59-63
“无”的本体存在状态,体现着人类本有的思维品性,并深层次地呈现着系统整体化的生态思维的特性。“无”呈现着自然本然性的存在,以及人在自然世界中生命体验的根本旨归,它是在超越和消融现实的“有”中,动态性地还原人与自然同生共长的生态化存在机理。“无”的内在韵味既蕴涵着中国人审美体验与审美理解中求“味”与“韵”的独有方式,更在体现生态审美意蕴的内在机理中审美化的运演生命活动的运动节律。  相似文献   

18.
浅谈影像诊断思维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是一个多层次、多形态、多要素的系统。对每一种事物的认识过程都有特定的思维方式。疾病的诊断是一个主观反映客观的认识过程,反映客观的真实程度愈高,诊断的正确性愈高,而客观真实性的再现,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人的主观意识,人的主观意识又通过人的思维活动来实现。所以,人的思维在疾病的诊断中占有重要意义。而医学影像诊断思维又有其特点,即以形象思维为先导,以逻辑思维来归结,又有非逻辑思维闪现,如直觉、灵感、经验思维。只有各种思维形式有机的交叉运用,才能得出最接近真实的诊断结论。  相似文献   

19.
在《周易》中,"观"作为圣人经验与把握外物及自身的手段和方式,不仅有特定的对象,同时也有着自身的特性。在对象上,《周易》不仅强调对自然对社会的观察,同时也强调对历史及人自身的观照。就特性而言,《周易》之观既是直观,也是遍观和周观,它不仅包含感性的成分,同时又包含着抽象以及理性的推演。在设计学的视域里,"观"这种经验与体悟"物"的方式与传统设计思维具有高度的融通性。中国传统造物实践即遵照了《周易》中"观"之思维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转变增长方式是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转变增长方式的根本是转变生产方式。在工业危机日益凸显、新科技革命已经兴起的今天,转变生产方式本质上就是推进传统工业化向新工业化转变。所以,转变增长方式归根结底必须明确提出和实施中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但是,实施中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不能割断新工业化与工业化的联系,必须切实弄清如何从工业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向新工业化转变的过程,这包括弄清从工业化向新工业化转变的任务、原则和方式。一、工业化与新工业化的根本区别为了弄清从工业化向新工业化的转变过程,我们首先必须弄清工业化与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