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丰子恺(1898—1975)先生就业于弘一(1880—1942)法师,学习美术音乐,他敬仰法师的道德、学问、品质和爱国情神,在思想上、艺术上和信仰上受其影响颇深。一九二七年九月二十六日(农历),丰子恺在自己生日的这一天,于上海立达学园正式皈依佛教,取法名婴行。丰子恺信仰佛教后,融绘画、诗文与佛教思想于一炉,创作了许多有关佛教的绘画、诗文等文艺作品,受到佛教界的重视。谈到丰子恺与佛教的来龙去脉,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宗仰上人,字中央,别号乌目山僧,江苏常熟人,俗姓黄,咸丰十一年(1861)生。十六岁,依常熟三峰寺药龛和尚出家,于弘扬佛法之余,复研习英、法、日、梵等文字,精诗、书、金石等,皆卓然成家。据弘一大师略传(即李叔同)记载:李十九岁曾至沪跟乌目山僧学习金石书画。上人二十一岁,依金山江天寺大定受戒,以才德兼备,因授记金山,任职监院。光绪十八年(1892)上人受上海富商哈同夫人罗迦陵居士邀请至沪讲经宏法,并拟发心编印《频伽大藏经》。光绪二十七年(1901),痛清政窳败,上人以如来示现之志,在沪与吴敬恒、蔡元培、章太炎、蒋智由、邹容等,组织中华教育会,公任会长,主编《苏报》,鼓吹革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当过两任总统,做过陆海军大元帅,却从不谋取私利,其高尚道德传为美谈。  相似文献   

4.
当我们在名山大川游览,当我们在幽林曲径徘徊,常常一座座或高大、或小巧,或华美巍峨、或沧桑古朴的佛寺会出现在我们的眼帘,于是我们拾阶而上,怀着或神圣、或敬畏、亦或好奇的心情,走入殿堂.看着一尊尊或灿烂、或衰败、或威严、或慈悲的大佛,隐现于缭绕的香火中,于是心生某种莫名的滋味.  相似文献   

5.
《法音》1992,(4)
先叔父王公讳世安,小字玉烛,禅宗胜地鄂东黄梅县四祖寺山南王枫村人氏,生于1916年8月19日,因惠肺癌,医治无效,不幸于1991年10月19日仙逝,享年七十有五。现丧葬之事,均已如仪。纯白大理石灵盒已供奉家中,俟后再择一片净土安葬,特此敬告诸亲友,并藉此因缘向诸长辈、亲友致以谢忱。感谢诸位在叔父生前之深情、厚谊、支持与帮助,使其于一生颠沛困顿、孤苦清贫之生活中获得心灵之慰藉,感谢诸君在丧葬期间之吊唁与操劳,并对宁乡一中及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领导前来悼念深表谢意。先叔父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哲学系,抗战后期,执教于贵州黄平高中、湖南三中、桂东中学。胜利后,任武昌中华大学讲师、武汉一中教员,因不满时政,被列入黑名单。后被迫离汉执教于湖南茶陵二中。建国前曾参加护校工作,后调至宁乡一中,直至退休。1971年  相似文献   

6.
去年(1986)是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逝世五十周年。专程前来上海参加纪念活动的客人中有日本中山寺的住持、八十二岁高龄的杉本勇乘法师。当他下机受到鲁迅先生的儿子周海婴的热诚欢迎时,激动不已。杉本法师是在一九三三年于内山书店与鲁迅相识的,几年的交往中,对鲁迅的学识和为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先生不仅学识渊博,文章犀利,而且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有一次,他送给海婴一  相似文献   

7.
董群 《中国哲学史》2007,(1):113-120
石峻教授(1916~1999)的学术生涯中,佛教哲学研究是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他认为“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并且有它悠久历史和丰富典籍以及各种文物资料的佛教,是值得人们认真研究的。”他这样解释佛教哲学:佛教哲学不是指广义的佛学,它一向重视宇宙和人生“常”和“变”的关系、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各种相互对立的思想范畴之间相互依存、互不分离的关系。他对于中国佛教哲学的研究,有着整个宗教研究的背景,而不是单纯就佛教研究佛教,他专门撰有《世界三大宗  相似文献   

8.
赵朴初先生在《佛教常识答问》等著作中,对佛教史观有一系统明了的阐发:佛教的创立、传播及发展与印度的社会经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是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演进的必然产物,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文化哲学的发展;质之传统,鉴于现实,“人间佛教”是佛教发展的趋势,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而贯穿于赵朴初先生佛教史观的主题则是人,是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9.
汤用彤先生于1954年秋患脑溢血症,在他病情好转的情况下,曾为北大哲学系部分师生讲《印度佛教哲学》,并编有一部《印度佛教汉文资料选编》,供阅读参考。武维琴同志是用彤先生当时的研究生,本文是她据旧日笔记整理的。  相似文献   

10.
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世人尊称为赵朴老。他不仅是一位蜚声中外的国务活动家、德高望重的佛学家,而且也是一位“诗仙”、“书圣”和联坛巨擘。赵朴老的楹联作品,或气魄宏大,或意味隽永、或深沉警策、或清新洒脱,然无不一一精妙,堪称当代联苑之上品,久为各界所推崇。在赵朴老的联作中,应邀为各地佛教场所的题撰占了相当大的份量;这些题撰,大多数为粉碎“四人帮”后创作,且几乎均已勒石刻木、敷彩涂金,置于名刹古寺之中,列于佛祖菩萨之旁;既给庄严梵宇融入了一种盛大的祥和之气,更为清净法门赋予了一个…  相似文献   

11.
《法音》1989,(7)
周而复始,地球运载人类即将飞入二十一世纪。科技革命风起云涌,万千变化纷至沓来,我们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新的时代,迫使人们要有新思想、新观念,用焕然一新的精神风貌去迎接新生活的考验。那么,已经阅历两千多年风霜雪雨的佛教,如何去适应这个时代,如何去“绍隆佛种,续佛慧命”,并协同人类创造更加光明的境界呢?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三年八月三十日至九月十一日,来自澳大利亚的佛教学者约翰·戴维德·休斯先生,对我国北京、南京、镇江、苏州、上海、杭州等地的佛教寺院、印经场所和名胜古迹进行了参观访问。在参访北京中国佛学院、南京栖霞山寺和苏州灵岩山寺时,休斯先生还参加了静坐、做早课等佛事活动。在访问上海时,适逢休斯先生的生辰,我们在玉佛寺为他举行  相似文献   

13.
14.
汪燕鸣先生:你在来信中提的几个问题很好。你在信中表明你是一个哲学工作者,以宗教为学习专业,并且是一个无神论者,这就使简单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尖锐性和复杂性。譬如说,佛教在西方学术界被认为是无神论的宗教,这种看法在我国恐怕很难被人理解和接受。听者一定要问,佛教既然是宗教怎么会是无神论呢?佛教徒信仰的佛和菩萨不就是神吗?我们不时在报章杂志上看到带有批判性的介绍佛教的文章,作者往往先声明一下“我不信佛,不信神”,可见在他的心目中,“佛”和“神”是划了等号的。当然,表白个人的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2005年3月29日,中国佛教界及我会老朋友、日本日中友好宗教者恳话会名誉会长大谷武先生因病逝世,享年83岁。1921年,大谷武先生出生于日本京都,先后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和大谷大学,毕生致力于中日友好大业。他受其父亲、日本著名政治家(曾当选过日本国会参、众两院议员,后愤而辞职)、杰出的中日友好人士大谷莹润的影响,从年轻时代即20世纪50年代初期起,积极协助收集和供奉散露于日本荒山野外的中国在日死难劳工遗骨,并通过中国红十字会,历时11年、分九次共送还三千余具遗骨,为恢复战后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促进中日友好作出了重要贡献,受…  相似文献   

16.
李贺敏 《法音》2005,(5):48-48
本刊讯4月15日至19日,日本临济宗妙心寺派灵云院住持则竹秀南一行5人,应中国佛教协会邀请来我国访问,15日拜访我会,受到学诚副会长兼秘书长的热情会见。学诚法师在讲话中说,在春暖花开的美好季节,能够迎来我会已故赵朴初会长的老朋友、同时也是我会新一届理事会的老朋友则竹秀南长老一行,感到非常高兴。3年前,在我会新一届领导班子刚刚诞生不久,则竹长老就特意率团前来祝贺。近年来,您先后两次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举行祈祷世界和平法会,悼念在战争中牺牲的中国人民,我们对长老的大慈悲表示敬意和诚挚的谢意,期待并尽量协助则竹先生今年9月率…  相似文献   

17.
《法音》2014,(10)
正尊敬的僧团大德,尊敬的主席阁下,各位善知识:首先我要向这次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大会主席潘·瓦纳密提及传印长老表示衷心的谢意。感谢他们的慈悲,邀请我出席本次的盛会。这是我首次来临亚洲——佛教的发源地。中国佛教协会的周全服务和礼遇令我们全体与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深存感恩。我们的住宿环境如皇宫般舒适,所有为我们到访而设的细节安排近乎完美。所以,当我得知我们的欢迎晚宴早在6个月前就已开始筹备、且这盛会是由多个不同机构合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讯10月24日上午,应中国佛教协会邀请,德国佛教联盟主席古纳先生、副主席道轮玄峰法师与瑞格先生一行3人,来到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北京广济寺参观访问,受到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广济寺方丈演觉法师的热情接待。古纳先生一行首先参观了广济寺大雄宝殿、圆  相似文献   

19.
李桂红 《佛教文化》2000,(Z1):60-61
随着佛教传入中国汉地 ,最迟在汉代 ,佛教雕塑艺术已经在我国一些地区流传。近几十年来发现的多处汉代佛教雕塑 ,著名的如四川省乐山麻浩享堂横梁上所刻的一尊手施无畏印的佛像 ,彭山出土的佛像陶器座 ,什邡出土的佛塔画像砖 ,在江苏连云港孔望山发现的汉代摩崖石刻立佛像等 ,足以证明。据《三国志·吴志·刘繇传》中载 ,丹阳人笮融于献帝初平四年任下邳相 ,督三郡漕运 ,“乃大起浮屠祠 ,以铜为人 ,黄金涂身 ,衣以锦采 ,垂铜盘九重 ,下为重楼阁道 ,可容三千余人 ,悉课读佛经。”这是正史上第一次出现供奉金铜佛像的记载。三国时期 ,佛教在各…  相似文献   

20.
佛教哲学是佛教独有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是佛教徒进行修持以期解脱的理论依据,也是佛教医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石。深入研究佛教哲学与佛教医学的有机联系,必将促进哲学研究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一佛教哲学博大精深,其中,与佛教医学密切相关的有“四谛”、“缘起性空”“四大增损”、“五大归纳法”等内容。“四谛”是佛教的基本内容:四谛是说世间的苦(苦谛)和苦的原因,以及苦的消灭(灭谛)和灭苦的方法(道谛),谛的意义是真理。四谛所依据的哲学理论是“缘起性空”“缘起”,亦名缘生,是“因缘生起”的略称。缘,意为关系或条件,所谓缘起,即诸法由缘而起。也即宇宙一切事物和现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