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实践本体论。马克思正是以“实践”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才揭示了历史运动的一般规律。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在实践活动中,人们改造、认识着自然界,同时也改造、创造和认识着自己本身——他的肉体组织、思维结构和社会关系。历史无非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中的展开;历史规律无非是  相似文献   

2.
契斯诺科夫在其文章中,建议历史唯物主义课程从“自然和社会”开始,进而探讨“物质生产的基本规律性”、“阶级和阶级斗争”、“基础与上层建筑”和“文化”、“人们的共同体形式”、“个人与社会”、“和平与社会”、“关于社会经济形态的学说”,而以“历史上的迸化和革命”、“社会进化”结尾。  相似文献   

3.
为了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哲学,应当扫除的第一个障碍就是对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概念的曲解。有些人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应该是这样一种哲学,这种哲学主张人的物质利益、人对不断增加自己的物质福利和使生活日益舒适的愿望是他的主要动力。但他们忘记了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即马克思和所有其他哲学家所使用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个词与较高的精神水平的心理动机没有任何关系,与较低的、较卑鄙的心理动机也没任何关系。在哲  相似文献   

4.
张奎良 《哲学动态》2012,(11):15-21
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自从诞生时起,就一直和唯物史观纠结在一起,很难从内涵上对它们做出明确的区分。这种状况不仅导致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称谓上的混乱,而且直接影响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独立研究,以致它深藏的许多秘密直到今天都没有揭示出来。由于历史唯物主义长期以来一直被误读为  相似文献   

5.
历史唯物主义新议王书明(大庆石油学院)不断地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深化和发展它的必要前提,在这个意义上讲,“重新理解”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我国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新理解,在80年代表现为“创建”体系热,到了90年代则被更为冷静、更为务实地...  相似文献   

6.
一、导言我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在其著名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以下简称《序言》——译者)中所阐述的、在《资本论》和马克思以及马克思主义者其他许多著作中举出作为例证的那种观点。我将用几句导言开始我的论述,然后概略地介绍一下这个理论,最后我要力辩,尽管这个观点确实具有许多吸引人的地方,但它过分限制了对历史进行合理探讨的范围,以致最后成为不可接受的了。  相似文献   

7.
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是科学研究的对象。社会的生活、各种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社会生活的发展,这些都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如果不研究这些,就无所谓社会科学了,社会科学就不能存在。马克思主义也研究社会以外的对象,但它的研究对象首先就是社会。马克思主义也是一门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8.
全国历史唯物主义讨论会于一月七日至十六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研究》编辑部、全国总工会干校联合召开的。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来自全国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的理论研究工作者、高等院校教师、新闻出版  相似文献   

9.
全国历史唯物主义讨论会于1986年2月20日至25日在吉林市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和吉林省哲学学会等九个单位联合发起,并得到了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的大力支援。参加会议的有170多名理论工作者。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50多篇。会议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集中讨论了三个互相联系的问题:(一)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性质、对象和体系;(二)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的发展;(三)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将会议和论文中有关以上问题的主要观点从两个方面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结束本书的时候,我们再简略地明确一下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要素,并探讨一下它对社会科学的影响,这或许是很有必要的。为此,我在下面讨论相互联结的四个方面或四个观点:社会、意识、历史和个人。社会1.社会并不仅仅是许多个人的总和,“而是表示这些个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但是,这种概念必须用社会(不管它呈现为什么形式,都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这一思想来补充。人类是在实际生产他们的物质生活的过程中形成他们的社会关系。2.因此,为了认识社会,我们首先考察生产  相似文献   

11.
学界在以往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中,一度忽视了工艺学的视角。通过对马克思工艺学概念、研究对象和思想历程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思想中有一条隐性的工艺学线索,且对工艺学与政治经济学作出了明确的界分,正是这一界分清晰地呈现了工艺学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意义。一方面,工艺学是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同时也是理解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概念、处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辩证关系的基础;另一方面,工艺学通过具体劳动过程的独特工艺呈现出历史唯物主义的“特殊性”,以区别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对历史唯物主义“具体总体”的呈现。就此而言,工艺学构成了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微观基础”和“隐性视角”,政治经济学批判则构成了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显性视角”。工艺学在当今还呈现出重要的现实价值,尤其在智能革命时代,工艺学是切入当下时代并彰显历史唯物主义生命力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2.
全国历史唯物主义讨论会在京举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强和推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等单位联合召开的全国历史唯物主义讨论会,于今年1月7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应邀出席这次讨论会的有来自全国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和中央直属单位从事历史唯物主义教学和研究的专业工作者和非专业工作者二百五十余人。会议收到论文和调查报告一百余篇。  相似文献   

13.
一月上中旬的全国历史唯物主义讨论会,是在地区性座谈会和报刊上展开讨论的基础上召开的。通过这次会议,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的理解加深了;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比较一致的认识,有些问题双方意见比较接近了;尚未取得统一意见的问题,分歧点也更加明朗化了,为今后进一步探讨提供了条件。下面,主要就会议(包括会议的论文)中提出的一些新问题和争论双方的一些新论据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改变了过去对于财富的看法:一场"财富的革命"正在发生,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财富观遭遇到一些理论和世俗的挑战。财富观的转变是当代中国最为显著的变化之一。财富力量、财富梦想、财富欲望、财富崇拜交织成为一个巨大的财富幻象,成为当代中国一个新的神话。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财富观还有没有解释力,如何认识财富,如何建立正确的财富观等,便成为一系列相关而重大的问题;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这些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尖锐。它们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当代中国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正是在这些关节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与当代中国的发展紧密地交汇在一起。所以,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的发展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有鉴于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与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于2010年6月联合举办了"金融危机的挑战与应战:走向未来的人类财富观"高级研讨会,邀请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不同领域的学者共同研讨。本刊将陆续刊出研讨会上发表的部分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当前,怎样把社会科学的知识直接应用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想就历史唯物主义的应用,谈两点意见。一、历史唯物主义也能应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自然科学有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划分。社会科学也如此。哲学虽然不属于应用科学,仍然有应用的问题。这里所说的“应用”,不是象应用科学那样直接应用来解决某个实际问题。研究企业管理的,改革了某个企业的管理制度,就是社会科学直接应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相似文献   

16.
论历史唯物主义与阶级斗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唯物主义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大的基本理论问题。长期以来,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许多重要决策的制定都与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有关。因此,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于走出思想误区、坚持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一、用阶级斗争观点解释历史不一定就是历史唯物主义阶级和阶级斗争都不是马克思的发现。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社会中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已经成为显而易见的事实。1852年马克思在致约·魏德迈的信中明确指出:……至于讲到我,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级存在或发现各阶级间的斗争,都不是我的…  相似文献   

17.
历史唯物主义的真实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核心,马克思"划时代的哲学革命"的实质就是创建了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建构,也是哲学研究的一项长期任务。本刊继今年第3期发表了孙正聿教授的《历史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后,又刊发了商榷和回应的文章,以作为把这一研究引向深入的开端。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对它的研究乃至发展、创新,不能仅仅限于抽象的概念思考或文本解读,而是必须面向生活实践。今天,全球化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出现、现代化的推进和世界格局的变化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国的改革开放更提供了大量的新经验、新问题。善于把时代的问题转化为哲学自身的问题,在解释和解决中国和世界的重大现实问题中表现出历史唯物主义的强大的生命力,是哲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历史唯物主义对全部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都有指导意义。当前,理论和现实中的大量争论都涉及到历史唯物主义问题。我们应当拓展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领域,关注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文化学等学科中的哲学问题,在与其他学科的对话中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并显示出它在理论上和方法上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对马克思思想的深入研究,许多学者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的哲学理念。当然,只停留于强调这一点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深入到马克思的思想之中,揭示历史唯物主义的总体逻辑,从而批判地重构历史唯物主义。在这种批判的重构中,以下情况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怎样才能使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既不偏离马克思主义的轨道,又能充分体现时代精神?作者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1、从发展观上看,既要突破历史唯物主义原有的范畴、原理、体系和形式,又要发掘马克思主义著作中“潜在”的思想和观点。2、从体系上看,历史唯物主义应当有两种体系:教学体系和研究体系。前者要求系统、准确、全面而通俗地论述历史唯物主  相似文献   

20.
一、可喜的新步伐前几年,人们喜欢用哲学的贫困来形容我国哲学研究不适应现实发展要求的状况,其中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状况尤为不满。看重理论的人,觉得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味不浓;看重实践的人,则觉得它缺乏现实感、时代感,从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被看作贫困中的贫困。然而,如果认真地阅读一下近二年,特别是1987年以来发表的历史唯物主义论文,那就会使人感到,我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出现了新的发展势头,迈开了新的步伐,概括起来,有以下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