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跨文化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新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齐茨  方富熹 《心理学报》1991,24(2):78-87
本文论述了跨文化发展心理学研究所依据的方法学原则以及当前的研究动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多民族认知方式的跨文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国内外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背景上,论述了中国多民族认知方式跨文化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提出了这一研究的目的和主要任务,并从多方法结合的角度阐述了被试的选择、社会人类学方法、心理测量学方法及具体测验的编制,以及材料的整合与分析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品德心理研究20年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倪伟 《心理学动态》2001,9(1):52-56
章采用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了我国20年来品德心理的实证研究,从道德认知研究、道德情感研究和道德意志行为研究三个方面,对这段时期品德心理研究的主要成果作出全面的回顾,并反思整个研究进程发展的概况、趋势、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余霞  钟年 《心理学探新》2019,(5):393-399
文化心理学是最近二三十年来心理学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作为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它有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多种学科取向,是一门有胸怀、有气度、能包容的学科。文化心理学与跨文化传播研究诞生在相同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拥有共同的学科渊源,这种天然的关系决定了跨文化传播研究中运用文化心理学的正当性、必然性。文化心理学的全球化研究视角为跨文化传播研究提供了参照; 文化的观念、文化适应理论、文化敏感性和文化冲突理论等文化心理学的概念和理论为跨文化传播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文化心理学还为跨文化传播现象和问题的具体研究提供了分析工具。反之,跨文化传播研究不仅为文化心理学提供了鲜活的案例,还为其理论建构提供了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了我国20年来品德心理的实证研究,从道德认知研究、道德情感研究和道德意志行为研究三个方面,对这段时期品德心理研究的主要成果作出全面的回顾,并反思整个研究进程发展的概况、趋势、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东西方儿童对友谊关系中的道德推理发展的跨文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研究以友谊许诺为主题的两难故事分别对冰岛(雷克雅未克市)和中国(北京市)7~15岁的儿童做个别访谈,比较研究了东西方文化儿童在友谊矛盾冲突情景中是如何做出行动决定选择和道德评价的。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文化及与年龄相联系的社会认知能力对有关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管理的三重性观点为指导进行职工工作社会规范观念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九国样本的初步跨文化比较显示出中国职工工作社会规范观念的义务定向型的基本特征。对工作意义国际研究组研究工作社会规范观念的方法提出修正意见,以期全面反映义务观念与权利观念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工作社会规范观念研究对我国管理的意义在于:为认识和调整职工与国家及组织的关系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角度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采用时间取样观察法,以录像对中美150名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交和认知类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学前儿童社会交往发展水平、认知发展水平、游戏难度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②学前儿童较高水平的认知游戏行为与较高水平的社会技能的发展相关联,社交水平与认知水平的发展相互影响;③中美学前儿童社交和认知能力发展进程具有一致性,游戏行为发展模式具有一致性;④中美学前儿童游戏的方式和内容、社交和认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不同文化背景的制约性。  相似文献   

10.
为宏观地把握中国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基于我国唯一的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学术刊物《心理发展与教育》1985~2019年的2456篇文献,采用文献计量法对该刊年发文量、年被引量、年下载量、年转载量、研究机构、关键词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心理发展与教育》历年的发文量总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认知与社会性发展的研究为教育与学习心理以及心理健康的研究主题奠定了夯实的理论基础。结合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的结果,本文从发展时期、学科交叉和特殊群体三方面对我国发展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张世富 《心理学报》1984,17(4):101-108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拉祜族和哈尼族对青少年进行品德教育富有成效。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在他们向成人过渡时期,本民族都认可他们的独立感和成人感,尊重和信任他们,并让他们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锻炼自己。他们的小团体或同辈集体符合青少年的归属需要。小团体在使其成员的品德和行为相符于本民族的行为准则方面,至为重要。 两个民族利用每一时机和各种方式帮助青少年发展良好的品德,教育他们向榜样学习并组织他们从直接经验学习。  相似文献   

12.
90年代初,中国民航在有关现代航空人类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开始对其飞行员选拔程序展开了一系列的修订工作。随着空中交通密度的逐渐增高,新型喷气客机的问世以及国际航线的不断延伸,从而使今后对高素质飞行员的需要更加迫切。1994年中国民航与德国汉莎航空公司携手合作,旨在评价德国这套较为成熟的飞行员选拔程序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适应性。该测试系统包括人格、心理运动以及诸如航空知识、操作等能力因素的测量与评价。经一系列汉化及文化适应性修订后,346名中国飞行候选者接受本套系统的测试。结果表明,与德国候选者相比,中国被试在技术知识和数学能力上显著优于德国被试,但在心理运动和英语听力方面却显著低于德国样本的均值水平。1998年将与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一道开展该测试系统的效度研究。  相似文献   

13.
超常儿童心理与教育研究15年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查子秀 《心理学报》1994,27(4):337-346
中国超常儿童心理与教育的研究15年来收获如下:在理论方面:1.超常与常态儿童在不同的认知方面差异的显著性,认知构成的模式特点、及发展趋势均有不同。2.超常儿童的个性倾向和特征具有明显特点,但发展不平衡,表现为3种类型;个性特征与学习成绩相关密切。3.超常儿童的成长过程可概括为4种类型。4.超常儿童心理成分不限于高智力、创造力,还包括良好发展的个性倾向和特征。在应用方面:研究结果在鉴别和教育超常儿童等方面进行了应用和检验。  相似文献   

14.
从中德儿童技术创造性跨文化研究结果看性别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建农  徐凡  周林  查子秀 《心理学报》1999,32(4):428-434
研究者通过对中德儿童技术创造性跨文化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着重讨论了在差异心理学领域一直十分受人关注的性别差异问题。结果发现,无论是中国儿童还是德国儿童,无论是超常儿童还是常态儿童,性别差异具有基本稳定的趋势,而且,在不同的方面具有不完全一致的表现形式。具体表现为:(1)在数字、图形和实用创造性思维方面,在中国和德国儿童中都没有发现创造性思维方面的性别差异;(2)在心理折叠、学习爱好、技术问题理解和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四种典型类型学生人格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考察了中小学普遍存在的四种典型类型学生:A型学生、B型学生、C型学生和D型学生。这四种类型的学生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上存在差异;慎密性、克制性和显示性是影响中小学生学习质量和品德行为表现的重要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16.
以二程和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的犯罪心理学思想比较丰富,对后世的犯罪心理学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这里,我们拟从人性与犯罪、人欲与犯罪、刑罚与教化等三个方面对宋代理学家的犯罪心理学思想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声旁部分信息在儿童学习和记忆汉字中的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谷传华  张文新 《心理学报》2003,35(1):101-105
运用匿名问卷法对811名4—6年级小学儿童施测,考察了小学儿童欺负问题与人格倾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小学儿童欺负他人、受欺负的发生频率与神经质水平、外向和自尊水平均存在显著相关,同时欺负他人的发生频率和精神质水平相关显著;(2)精神质、性别可以显著预测儿童欺负他人的概率,而年级、神经质、自尊和精神质可以显著预测儿童受欺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8.
关于场依存性-独立性与催眠感受性及性格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场依存性独立性认知方式与催眠感受性及Y—G性格测验所评定的人格特征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场依存性-独立性与催眠感受性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提示两者为彼此独立的人格特征;在人格特质方面.场依存性者比场独立性者具有更强的社会外向性、社交活动主导性和乐天性;而场独立性者则具有较强的神经质倾向;在人格类型上,场依存性者和场独立性者均普遍表现为A、A’和D型,而C型则更可能是场独立性者所具有的特征;从人格类型的研究角度证明,内、外向性格与场依存性-独立性基本上分属两个不同的人格维度;场依存性-独立性与个体心理健康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19.
蔡元培在中国现代心理学史上的先驱地位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蔡元培在中国现代心理学史上的先驱地位与贡献:留德跟冯特学习实验心理学,奠定了专业基础;扶持创建我国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和第一个心理研究所,奠定了组织基础;关于心理学性质与方法之思想,提供了方法学基础;重视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推动了儿童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文艺与美育心理之思想,开了我国现代文艺与美育心理学之先河;主张西方心理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对心理学研究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