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舞蹈的浯言     
林琳 《美与时代》2004,(8):39-40
舞蹈是动的艺术,从它反映的社会生活来认识社会,通过它所寄寓的道德感、哲理性、文化观来接受某种教育,但更主要的无疑是欣赏舞蹈本身--欣赏作为一种艺术乃至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舞蹈,欣赏舞蹈对社会的特有反映或反映方式,欣赏舞蹈中所体现的舞蹈家的美好情操和高尚人格,这些也称之为"舞蹈审美".我们去聆听舞蹈的语言,把它作为了解"舞"的其中一个切入点,能够更好地去拉近与舞蹈的距离.  相似文献   

2.
问题的缘起 陈静先生在"吾丧我--<庄子·齐物论>解读"一文中认为:解读<庄子·齐物论>的关键在吾丧我,并且对"吾与我"的含义进行了辨析.①她认为"我"是形态的我:"这个‘形态的我'处于与外物纠缠的状态之中,被外物裹携着、冲击着,踉跄于人生之途而没有片刻止息,终生劳碌却不见得有什么成就,疲惫不堪却不知归属何处.‘形态的我'展示了‘人'作为‘物'的存在状态,这样的‘我',实在是被动而无奈的."而"吾"是丧我之吾,"‘吾,不是‘形态的我',也不是‘情态的我',所以在任何极端的情景下都不为所动.……超越了形态和情态的‘吾,,‘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游'是<庄子·逍遥游>的基本概念,它展示的是一个自由的境界.‘我'被外物裹携且陷溺于角色的序列之中,与‘游'无缘,‘吾'才能‘游,,‘吾'的‘游'展示了一个自由自在的人生境界.有了这个境界,‘人'就从‘物'的和‘角色'的存在状态中超脱出来了."  相似文献   

3.
"变异构成"是美术专业"平面构成"中的术语,一些艺术家把它引用于舞蹈中,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变异构成"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产生美的源泉,是经得起专家和观众推敲的最美的舞蹈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舞蹈的语言     
舞蹈是动的艺术,它有自己特有的展现美的方式,有自己的语言。我们要去聆听舞蹈的语言,把它作为了解“舞”的一个切入点,才能更好地拉近与舞蹈的距离。  相似文献   

5.
你在哪里?     
王学富 《天风》2021,(1):47-48
"蛇对女人说:'你们不一定死,因为上帝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上帝能知道善恶.'……天起了凉风,耶和华上帝在园中行走.那人和他妻子听见上帝的声音,就藏在园里的树木中,躲藏耶和华上帝的面.耶和华上帝呼唤那人,对他说:'你在哪里?'他说:'我在园中听见你的声音,我就害怕,因为我赤身露体,我便藏了.'"  相似文献   

6.
叶晖 《美与时代》2006,(6):39-40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高校日益受到重视,它在提高大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在教学中,应把舞蹈知识与舞蹈动作有机整合,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感悟舞蹈;要注意以舞蹈欣赏为催化剂,激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相似文献   

7.
谢炳国 《天风》2022,(6):60-60
5月7日,"人民网"微博发了一个帖子:"母亲节到了,记得告诉她:妈妈我爱你.母爱如河,日夜奔流,为你的喜悦夜不能寐,为你的忧虑辗转反侧……妈妈的美是无条件的美.母亲节之际,'人民网'联合微博发起'晒出妈妈年轻时的照片'话题活动,邀你带话题发微博,分享你心中'最美'的妈妈."  相似文献   

8.
史爱军 《天风》2018,(1):15-16
教会的牧养责任是双重的,既要'养',又要'牧'斯托得在《当代基督门徒》一书中谈道:历代以来,教会曾多次尝试把基督现代化,比如'苦行者耶稣'、'教导常识的教师'、'伟大的革命家'、'木匠先知'等。在诸多有关耶稣形象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把耶稣看成了'面包师'、'魔术师',此种信仰被称为'吃饼得饱'。  相似文献   

9.
沿用西方近代认识论美学把舞蹈艺术仅仅视为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的观点是片面的。在新实践美学视域中,舞蹈艺术的本质就是人类身体的自由运动的感性显现,也就是一种人类身体实践自由的感性显现,也就是一种人类身体运动的美。舞蹈艺术是一种实践性最强的艺术,它本身就是原始生产劳动的预演或者再现,它也是以符号化的身体或者肢体语言表现出来的实践自由,即美,它内蕴着人类生命实践的精神意蕴,因此,舞蹈艺术是人类的物质生产、话语生产、精神生产的最高统一。远古时代,文学(诗)、音乐(乐)、舞蹈(舞)本是三位一体的艺术整体,它们的统一就在于生命的实践本质,在生命实践的节奏、韵律、情感的自由显现中,诗、乐、舞融汇为一体,现代舞蹈艺术应该回归诗、乐、舞的三位一体,把文学内化为舞蹈艺术的精神和生命。  相似文献   

10.
舞台与讲台     
计文 《天风》2018,(1):1-1
圣诞节也许是不少教牧同工最忙的节日,在我过去担任堂里主任牧师时曾调侃自己:'你圣诞快乐,我圣诞忙碌.'一位90后青年教牧在微信上也自嘲'累得趴下'.其不太开心的原因是因为:'现在教会的圣诞聚会,为什么非要弄得像草根‘春晚’?'陕西的一位牧师在博客上曾提到这样一件事:几年前他受邀在某教会圣诞夜的聚会上讲道,但'晚会编导'却告诉他,因节目众多,最多只能给他5分钟的讲道时间。他先是顺服了,但事后却为该教会重演出、轻讲道的做法感到愤愤不平……  相似文献   

11.
姬宁 《美与时代》2007,(8):97-98
舞蹈首先要编得好看,即把舞蹈动作美的设计作为体现舞蹈艺术美的首要因素,无论从舞蹈的特性还是从欣赏者的角度出发,这都是对舞蹈编导提出的首要要求.  相似文献   

12.
把休谟难题解读为“能否从‘是’中推出'应该'”忽视了休谟难题中“新关系”的重要地位,是把该难题片面化为其第二层涵义的结果.“新关系”是休谟难题中的第一层涵义,是正确解读其第二层涵义的基础.“新关系”必然是一个陈述式道德命题,它的主语人称是第一人称“我”.道德调节功能的本质属性给“新关系”主语人称确定为第一人称提供必然性.陈述式道德命题自身的人称特性给“新关系”主语人称确定为第一人称提供可能性.在全面解读“新关系”的基础上,休谟难题的准确表述就是“能否从‘是’中推出‘我应该’”这种形式.  相似文献   

13.
舞蹈基本功训练简称基训,是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舞蹈专业素质(力量、柔韧性、稳定性、协调灵活性)而对学生实施的一项科学的、系统的训练活动。基训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学生体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软度、开度等舞蹈专业素质,缩短自身条件与专业需要之间的距离,为舞蹈动作的学习和表现打下基础。然而当前在幼教专业的舞蹈课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对基本功的训练则不太感兴趣,甚至产生恐惧心理。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素质,积极完善教学方法,激发起学生对基本功训练课的兴趣,使之变得更为科学和生动。  相似文献   

14.
舞蹈,是以人体为媒介来塑造各种艺术形象、模拟大自然、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的一种人体动作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它通过人体舞蹈语汇,如手势、舞姿、造型等来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传情达意.舞蹈是在观众的视觉中最终完成的.  相似文献   

15.
一、日本视觉系 "视觉系"一词对多数人来说都很陌生."实际上它是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产生的一种新的音乐形式,八十年代风行于欧美,尤其是英国.那个时代称它为'glamorous rock'简称为'glam rock'译为'奇男摇滚'.  相似文献   

16.
海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并经过提炼加工重新组织、艺术化了的情感表达形式.它是一种集体能,艺能、智能、气质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是一种融音乐韵律、人体美感、肢体技能于一炉的有机整体.普通高校的形体舞蹈教育是一种普及型舞蹈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一种素质教育,它对于普通高校大学生起着培养审美能力和提升素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学富 《天风》2021,(2):54-55
"该隐与他兄弟亚伯说话,二人正在田间,该隐起来打他兄弟亚伯,把他杀了.耶和华对该隐说:'你兄弟亚伯在哪里?'他说:'我不知道!我岂是看守我兄弟的吗?'"(创4:8-9) 我们继续沿着圣经前行,跟随上帝学习关怀与辅导.在这之前,我们看到上帝在园子里走动,呼喊亚当:"你在哪里?"当时,亚当躲在园中的树木中,不肯承担偷吃分别...  相似文献   

18.
在查拉图斯特拉以"蔑视身体者"为题的第四篇演说中可以找到一个表达方式,它无比精辟地阐明了"存在"最为深邃庞大的谜题之一.它就是"身体的'大理性'"这一用语.  相似文献   

19.
文化进化的meme理论及其难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郭菁 《哲学动态》2005,(1):54-56
一 meme概念的内涵与文化进化理论 meme一词源自英国著名科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其含义是指在诸如语言、观念、信仰、行为方式等的传递过程中与基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相类似的那个东西.为了读上去与gene(基因)一词相似,道金斯去掉希腊字mimeme(原意是模仿的意思)的词头mi,把它变为meme,这样的改变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跟英文的记忆(memory)一词有关,或是联想到法文的 同样'或'自己'(meme)一词."[1]  相似文献   

20.
以握笔画圆为测查任务,考察了学龄前儿童握笔姿势的发展趋势及特点.结果表明3.5-5.5岁是儿童握笔姿势的迅速发展期,大部分儿童在5.5岁发展到成熟的握笔姿势,5.5-6.5岁发展相对平缓.学龄前儿童握笔姿势的发展趋势表现为自然阶段和过渡阶段握笔姿势的减少,成熟阶段握笔姿势的不断增多.中美儿童握笔姿势的发展趋势基本一致,但是中国学龄前儿童使用成熟阶段握姿的比率要低于美国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