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个基督徒常面对各种 挑战和困惑,特别生活在这环境 中的我们经常会面对天主教的批 评和误解。信仰告诉我们天主教 会是神圣的教会。而别人为什么 这样来评价教会呢?是事实或是 历史的偏见? 我们说:天主教会是圣而公 教会,是说天主教会是救世主耶 稣基督所创立的。圣神是教会的 灵魂和圣化者,教会的圣事能使 人神圣化。但并不是说加入教会  相似文献   

2.
正因着天主的恩宠,中国天主教会获得了社会和民众越来越多的支持,这对教会无疑是一个难得的发展契机。然而,这也让教会必须面对世俗更多的挑战。首先,任何宗教都有社会属性,天主教也不例外。如教会神职人员的家庭、社会关系,天主教与社会、政府的关系……因此,家庭、社会中的一些错误立场、观念和习惯就可能影响到教会活动,动摇教会的信仰根基。  相似文献   

3.
耶稣基督建立的教会进入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人们生存环境日新月异、生活观念不断更新的发展社会。教会受到多元挑战和世俗化的冲击,遇到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矛盾和新困惑。圣召减少、信仰淡化,教会神圣性的消退。面对挑战和危机,教会在自我反思中往往习惯性的把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归类到社会,  相似文献   

4.
中国天主教会是一个地方教会,和其他任何一个地方教会一样,有其特殊性的一面。当我们说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时候,我们是指在中国教会这个特定的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的背景而言的。  相似文献   

5.
枉费心机     
最近,罗马教廷背着中国天主教会非法委任邓以明为广东省大主教一事,清楚地表明,教廷以重新控制中国天主教会为起点的殖民主义政策的野心,毫无收敛之意。应当引起人们的警惕。中国天主教会,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独立自主、自办教会,这是每个独立国家的  相似文献   

6.
论罗马天主教会的新教会学任延黎当代罗马天主教会的新教会学把教会在世界上的存在与基督的道成肉身作类比,论证教会也集神圣性与世俗性于一身,因而担负着关心和参与世俗事物、在地上扩展天国的使命。新教会论等神学革新为罗马教会的改革开放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作者任...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南京政府施政初期在教会教育和教产问题方面所推行的一系列国家整合工程进行描述和考察,试图分析天主教会是如何认知和面对现代国家对天主教会这一处于复杂中外关系中的社会团体进行现代意义上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整合工程的,以及天主教会对于这一国家整合的冲突与调适。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中国,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命题,主要是针对西方来华传教势力兴办的基督教大学。近代中国基督教大学世俗化的因素,更多地来自社会变革运动的冲击。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基督教教会大学的办学宗旨受到日益严峻的挑战。国民政府教育部制定的现代教育法规,国立大学的竞争,特别是非基督教运动和收回教育权运动,推动了中国基督教大学的世俗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在近代中国,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命题,主要是针对西方来华传教势力兴办的基督教大学。近代中国基督教大学世俗化的因素,更多地来自社会变革运动的冲击。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基督教教会大学的办学宗旨受到日益严峻的挑战。国民政府教育部制定的现代教育法规,国立大学的竞争,特别是非基督教运动和收回教育权运动,推动了中国基督教大学的世俗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中世纪西欧天主教会获得财富的途径很多,教会收入大致可分为教会地产收入、行使宗教职能而获得的收入和行使司法职能而获得的收入。什一税是教会行使宗教职能而获得的收入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历史也最悠久。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梵二会议的精神与理念的落实需要和中国天主教会的具体实际相联系,所以有必要对建国以来的中国天主教会史作一番认真细致的考察,以便认识并汲取相关的历史经验.中国天主教会的发展与其内部关系、政教关系及中梵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三者相互作用影响,共同构建出当代中国天主教会问题的复杂多变性.总体来说,建国以来的中国天主教会已经从初期的对抗、拒斥走上了适应、融合社会主义社会的道路,但今后仍需要借助梵二精神以进一步推动教会重建及各方对话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天主教》编辑先生: 拜读友人自香港寄来《中国天主教》影印本四期后,获益良多,並对我国天主教会坚持自立自主、自办教会的神圣原则,深为感动。你们走对了,也应当走自立自主自办的道路,这样,中国天主教会才有前途。作为海外(住加拿大——编者)关心祖国教会的教友和读者,我完全同意你们所坚持的爱国爱教的观点,并对祖国教会寄以无限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我们举行中国天主教反帝爱国运动50周年庆祝活动,意义十分深远。中国天主教的福传事业进入今天的黄金时期,这是50年前中国天主教发起反帝爱国运动、摆脱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对中国天主教会控制的必然结果,也是在天主圣神的启示下,广大爱国的基督徒共同选择和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道路的必然结果。 50年来,中国天主教会依靠圣神的助佑和自己的努力,不断洗刷帝国主义强加给圣教会的污泥浊水,甩掉了“洋教”的帽子,建立了真正的基督形象。回首50年来的历程,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爱祖国、爱人民,是教会神圣的世间使命。…  相似文献   

14.
教会学校是天主教会在中国进行传教活动培养人才重要阵地,从20世纪初开始一些传教士在中国开办各种各样的学校,天主教会学校在中国各地纷纷建立起来了。北京作为首善之区,教会创办了一所大学即辅仁大学,是中国天主教所创办的三所大学之一(另外两所为上海的震旦大学和天津的塘沽大学)。辅仁大学为直属于罗马教廷教育部的天主教大学,是天主教会在中国建立的第一所全国性综合性大学,1925年由美国本笃会创建。天主教会同时在北京也创办了多所中、小学和幼儿园。一、辅仁大学的历史沿革辅仁大学的前身是中国著名的天主教爱国人士英敛之1913年在香…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这场战争中日本令人发指的侵略行为,不仅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也给中国天主教会带来了劫难。在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下,中国天主教会在国难当头的紧急时刻,发动国内国外天主教会信徒携手抗日,以实际行动为抗日战争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一、在教会报刊杂志上发表宣言呼吁积极抗日抗日期间中国天主教报刊杂志纷纷发表宣言,鼓励教友积极抗日,与日本侵华邪恶行为作斗争。  相似文献   

16.
德国福音教会的传教活动及特点于本源传教宗旨与机构德国福音教会是德国两大教会(另一个是天主教会)之一。该教会不仅在国内活动,也在世界各地,特别是在第三世界进行传教和其它社会活动。在它看来,整个世界都是它传教和活动的场所。用其章程的话说,教会的任务就是证...  相似文献   

17.
这个问题,只能就中国大陆天主教会而言。因为国际教会及中国海外教会,已经走在了前边,如国际明爱会、印度德肋撒修女创办的"仁爱传教修女会"、崔爱特神父创办的"普世仁爱兄弟会"、  相似文献   

18.
抗战爆发前,受国内外复杂政局的影响,河南教会医院发展呈现出本土化、世俗化与专业化的发展趋势。本土化的发展使河南教会医院易接地气,接近并直接服务民众;世俗化的发展使河南教会医院更接近医院"治病救人"的本来面目,彰显医生"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情怀;而专业化的发展则使河南教会医院专业分工更细,更易于快速发展。抗战前河南教会医院呈现出多彩纷呈的发展局面,这为新中国成立后河南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某种程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英国天主教会现状据1998年1月发行的英国《1998年天主教手册》统计,英国天主教会处于急剧衰退时期。英格兰和威尔士天主教徒人数1995年为440万,1996年为413万,1997年388万。更令其教会高层人士焦虑的是应每周至少一次去教堂望弥撒的人数...  相似文献   

20.
在天主教第二届梵蒂冈大公会议之前,教会的传统和普遍观点都认为天主教会是唯一能救赎人类的方舟。我虽然没有追溯过这一观点的起因,可能与教会早期教父奥力振(origen,约185—254)和西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