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聪明的长宫,必教导自己的百姓;贤明者的施政,必然有条有理。人民的首领怎样,他的属下也怎样;市长如何,所有市民也如何。品行不良的君王,必使人民丧亡;因首领的明智,市民必然增多。统治大地的权柄,是在上主手里,万邦的一切不义,是可咒骂的,到了指定的时刻,天主必给大地兴起一位有才的人君。民众的福利,是在上主手里,他必将自己的尊荣赐给立法者。(德10:1—5)民众领袖当有智慧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说市场经济下,投资风险大,危机四伏。其实,市场经济下又何尝不是“商机四伏”?然而,要发掘“四伏”的商机,最关键的莫过于适时把握焦点了。美国波士顿邮报格路基先生,就很善于把握焦点,寻求商机。在波士顿邮报还是业绩平平时,为了使儿童对他的报纸有深刻印象,他特地发起“买象捐赠动物园活动”,要求各地儿童从糖果钱中捐出一部分,合购三头小象,捐给新办的动物园。他的条件是:凡是捐钱的人,即使只捐一分钱,也将他的名字登在波士顿邮报上。接下来,格路基先生又在邮报上刊登大幅广告鼓吹此事,并将捐助者姓名一一刊出,…  相似文献   

3.
怀微尘之爱     
一天,在路上行走,一阵轻风掠过,眨眼的刹那,我感到了尘埃的存在。瞬间,我的脑海中,闪电般出现两个字:微尘。 记忆中的“微尘”,是青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市民捐款时留下的。这种施恩不图报的爱心善举,自然而然唤醒了民众的爱心意识。于是,庸常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微尘”的身影。  相似文献   

4.
对大林来说,这10来平方空间中,有许多梦,亦有许多歌。 1995年,上海“浦江之声”电台、上海电台相继在专栏节目中,报道了董大林全息药物推拿疗法的消息。作为一位盲人推拿师,欣喜之  相似文献   

5.
偏见     
在从纽约到波士顿的火车上,大卫发现坐在身边的白人老先生是位盲人。 老先生很健谈,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卫,是因为失去了视力,他才抛弃了偏见。 他是美国南方人,从小就认为黑人低人一等。他有时碰到黑人店员收钱的时候,总是将钱放在柜台上,让黑人去拿,不肯与黑人的手有任何接触。 后来,他到了北方念书。有一次班上的一些同学们让他操办一  相似文献   

6.
《逻辑与语言学习》增设“问题求解”专栏,很好,很受欢迎,广大读者很感兴趣。它无疑是促进逻辑与语言学习,浓郁学术空气,提高学术水平的好专栏。90年第一期刊登邢运中同志的《二难》文章之后,第四、五期又连续发表了吴坚、刘明明、曾荷荪同志的文章,以解答邢文提出的疑难。在此,笔者冒昧地发表如下浅见,与以上三位同志商榷兼答邢运中同志,望读者指教。吴坚同志的《否定判断的换质和矛盾概念的论域》(见90年第四期)一文中说:概念“S”反映的对象在“P”和“非P”这对矛盾(?)念的论域之内,是我们可以从“所有S不是P”推出“所有S是非P”或从“所有S不是非P”推出“所有S是P”的一个必要条件,并断定邢文所举“正方形不是等边三角形,所以,正方形是非等边三角形”等  相似文献   

7.
先盐行动     
《天风》2011,(11):32-33
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基督教两会于2011年9月23日、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发起61周年纪念日之际,在主席会长李花蕊牧师的带领下,上午8点,50多位信徒走向街头开展义务服务。项目有裁衣改衣、义诊,供应茶水,维修家电、自行车等,服务近千群众,受到了当地领导及市民的好评。  相似文献   

8.
爱丽丝是约克镇上一位普通的市民,坎坷的命运让她觉得生活糟透了。她和丈夫布朗10年前来到镇上,靠积蓄买了间旧房子。她到一家袜厂当了织袜女工,爱好文学的布朗为几家报纸和杂志写稿,正当她们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布朗在一次外出采访中遭遇车祸,造成严重伤残。  相似文献   

9.
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利益矛盾──学习《邓小平文选》的体会沈学明一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原有的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动,各种利益矛盾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出来。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各种利益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  相似文献   

10.
正佩里·克拉斯是波士顿贝尔维尤医院的一位儿科医生,每天都能见到很多前来就诊的患儿。时间一久,她便发现一个现象:为防止孩子在候诊时哭闹、焦躁不安,不少家长都会给他们手机和平板电脑让他们玩,有的一玩就是数小时,许多躺在病床上的住院患儿,床头摆放的必备物品  相似文献   

11.
日本东京有一个特别的音乐教学大纲,规定儿童在6岁时用小提琴演奏维瓦尔第协奏曲,在10岁时演奏莫扎特作品,这时他们都还不知怎样读谱呢。在密克罗内西亚的加罗林群岛,一位帕罗威族小男孩,深夜解缆出海,应用他了解的关于波浪、风向和星星的知识,仅靠头脑中的地图进行观察,就可到达几百个小岛中的任何一个岛上。在波士顿,一个正在矫正阅读障碍的少年,竟编制了利用报上公布  相似文献   

12.
内在、超越是儒耶对话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在这一主题上,过程思想家哈茨霍恩与积极参与儒耶对话的波士顿儒学学者之间存在复杂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及其意义尚未得到汉语学界的足够重视。哈茨霍恩的有神论中包含的内在、超越观念影响了波士顿儒学学者,后者亦将之运用于儒耶对话中。另一方面,哈茨霍恩与波士顿儒学之间亦存在不可忽视的差别。哈茨霍恩与波士顿儒学在内在、超越问题上的异同对于深化儒耶对话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缅怀石崑宾阿訇彭年北京牛街礼拜寺阿訇、中国伊协常委、北京市伊协副会长、市人大代表、市民委委员、宣武区政协副主席,我的老朋友哈吉·达乌德·石宾,于去年10月因病突发溘然归真。我们为失去一位爱国爱教、品学兼优的阿訇而痛感惋惜。在石阿訇归真一周年之际简要记...  相似文献   

14.
论“市民社会”及其历史地位──兼评“重建市民社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因一系列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20世纪80、90年代出现了一股“市民社会”热。出现这一思潮的具体背景,邓正来在《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一书(此书是论文集,由邓正来和英国学者J·C·亚历山大编集,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导论中已交待得很清楚,本文不再赘述。通读此书,加上国内一些刊物所发有关市民社会的文章,给人突出的印象是,对市民社会缺乏历史的考察。也正因为有此不足,这股思潮中出现的重构市民社会和市民精神的价值指向,便缺乏现实的基础,或者说缺乏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本文…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从批判黑格尔法哲学发端,经由批判政治国家、批判市民社会以及扬弃市民社会这三个主要理论发展阶段,逐步成为奠定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础。从《莱茵报》时期到写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早期马克思是一位黑格尔理性国家观的支持者,使用的是黑格尔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二元框架。而在《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通过"人的解放"思想构建了一个对市民社会批判的一元框架,并最终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市民社会将会被真正的共同体所扬弃的观点,完成了以市民社会为基础的唯物史观建构。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在批判地继承了契约主义与古典经济学思想的基础上,认为只有代表特殊利益的市民社会上升为代表普遍利益的政治国家才能克服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的矛盾。早期马克思停留在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二元分离的语境中,并借用费尔巴哈的思想提出了对黑格尔方案的批判,但仍没有找到解决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分裂的现实道路。新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所揭示的"政治国家复归于社会"的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分裂的难题,实现了国家观的革命。  相似文献   

17.
法团主义是一种新的市民社会理论。在东欧,法团主义强调政府、劳动(工会)、资本(雇主联盟)三方的利益协调与共谋,它将劳动与资本作为与政府进行利益博弈的一方,取消劳动与资本之间的阶级对抗。从马克思到哈贝马斯的市民社会理论从来没有抛弃阶级的差异与斗争。东欧马克思主义的市民社会理论则伴随着对阶级的重新定义,其结果便是无力建构起理想的市民社会模式,无力积极回应法团主义这一新的市民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8.
妙计     
正在荷兰北布拉邦省的赫尔蒙德市,有一段名声极差的高速公路,每年高达60%以上的车辆在通过此地时超过限速。当地政府为此曾出台各种处罚措施,但效果都不明显。2017年底,政府公开发布信息,希望所有市民建言献策,一起将这个"顽疾"除掉。很快,一位名叫托尼·德拉蒙德的市民表示:"想遏制超速,可以让那些不超速的车辆交‘罚单’。"工作人员听了一脸纳闷。德拉蒙德解释道:"既然罚款不管用,不如反其道而行之。  相似文献   

19.
本人从单位里辞职出来专事写作——不再靠拿工资生活的消息传出后,引起不少朋友的关注,有表示钦佩的,有介绍写专栏的,也有劝我三思而后行的。一位编发过我好几篇小说的编辑先生,在来信中劝我说:“我认为靠创作谋生是一桩险事,需三思而后行。六七百元的生活费绝不算多,写起来却很累,有些文章还前途未卜。最不易的是心态,有时许久没有心思写,生活就没有着落了。”我一看见他的“最不易把握的是心态”就笑了。是的,一个人最难的就是把自己的心态建设好,保养好,把握好。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平常情况下,做到有一个好的心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研究市民社会及其概念演变史,探讨市民社会的历史内容与范畴规定,揭示市民社会研究的现实意蕴。本文认为市民社会是反封建的产物,市民社会的建立是对封建家族精神的彻底否定;欧洲近代以来关于市民社会概念的两个传统事实上不过是对一个新型社会要求的两个不同侧面,它们只有在“现代化社会”这一更高范畴中才能被完整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研究“市民社会”问题的历史使命是寻求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与现实道路,因而要求必须打破“市民社会”与“国家”两极分裂对待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