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种是为宇宙众生所定,它被书于受天使保护的仙牌中,真主早已定夺了万事万物,直至末日降临。恰如圣训所述:“真主首先创造了神笔,并对它说:‘你写吧!’它说:‘我写什么呢?真主说:‘你写每件事物的定数,直至末日降临。’”  相似文献   

2.
这本书是作者的演讲集,其第一卷出版于1961年,书名是《作为行为者的自我》。在该书里麦克缪雷教授提出了人格主义的本体论,其中主要范畴是‘自我’而不是‘实体’或‘过程’,并且提出了一种置于‘我做’而不是‘我思’之上的行为主义的认识论。在现在所出版的这本第二辑里,作者解释道,“人是由他们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所构成。‘我’只作为‘你和  相似文献   

3.
一、萨特尔在《辩证理性批判》一书中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是真理,至少是我们时代所不可超越的真理。他说:哲学有三个“阶段”,“即笛卡儿和洛克的阶段,康德和黑格尔的阶段,最后是马克思的阶段。这三个阶段先后成为培育各种思想的沃土和发展各种文化的基点。在它们所体现的历史阶段尚未被超越之前,它们是不可能被超越的。我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种‘反马克思主义的’论调无非是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某个思想的‘借尸还魂’。一种自  相似文献   

4.
反义词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汉语反义词是怎样形成的,对于我们认识现代汉语反义词的性质、作用以及现代汉语反义词之间的复杂对应关系都是很有帮助的。下面,分别叙述一下形成汉语反义词的几个主要原因: 一客观事物、现象矛盾对立关系在词义中的反映。列宁同志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指出:“‘模写’定要而且必须是以‘被模写’的东西的客观实在性为前提的。”词义和它所反映的客观现实正是这种“模写”  相似文献   

5.
外刊学论     
莫尔加德:“王阳明‘拔本塞源论’的学说及其论辨”(M llgaard,E.,“Doc trineandDiscourseinWangYangming’sEssay‘PullingUptheRootandStop pingUptheSource’”,JournalofChinesePhilosophy,Vol.31,No.3,September2004)王阳明《传习录·答顾东桥书》中的“拔本塞源论”,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极具特色的文论。它代表了阳明伦理学的高峰。每一个读过此文的人也许都会被其中强烈的至善论倾向及其内容的广泛性所吸引。在我看来,正是由于其内容的空泛 (empt),使得蕴涵其中的至善倾向变得愈加突出。事实上,王阳明所关注的,并不是已成定…  相似文献   

6.
马一浮以“六艺论”自觉挺立了儒学的教化维度。马一浮非常重视《论语》,并将其置于“六艺之教”的观照下以显现“大义”。他认为《论语》处处都体现了“六艺”大旨:《论语》有“问仁”“问政”“问孝”三大问目,其中凡答问仁都是“‘诗’教”义,答问政都是“‘书’教”义,答问孝为“‘礼乐’教”义。又“‘易’教”是“礼乐教”之原,因而“‘礼乐’教”即蕴涵“‘易’教”;“‘春秋’教”是“‘诗’教”“‘书’教”之用,因而“‘诗’教”“‘书’教”中自然有“‘春秋’教”。这一诠释进路的意义在于:一是将《论语》融摄于“六艺之教”,继承并贯彻了儒学“教化”观念,使“六经”在儒学现代化这一学术视野中依然可以“在场”。二是重新绾合“六经”和《论语》在本源意义上的联系,为“六经”是孔子之教提供了极为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7.
看风水是被政策法律所禁止的一种迷信愚昧活动。什么叫风水?《辞海》做了这样的界定:“风水,也叫‘堪舆’。旧中国的一种迷信。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风向水流等形势,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也指相宅、相墓之法。《葬书》(旧本题晋郭璞撰):‘葬者乘生气也。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词源》对风水所做的界定也与《辞  相似文献   

8.
冯仿娅 《现代哲学》2001,(3):119-119,96
刘小敏、李振连合著、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的新著《WTO与中国文化》,2000年12月摆上新书架和读者见面了。这部书,该书的扉页上,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的一句名言便会蓦然映入你的眼帘:“我所理想的‘少年中国’,是由物质和精神两面改造而成的‘少年中国’,是灵肉一致的‘少年中国’。”可以说,引用这句名言,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作者写作这部书的内在动因,这部28.5万字的著述,在一定意义上确实称得上是作者献给刚刚步人新世纪的“少年中国”的一份创意!  相似文献   

9.
虚词与概念     
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表现形式。它们之间是被表现与表现的关系。任何一个概念都是通过词或词组来表达的。实词表达概念是毋庸置疑的,虚诃是否表达概念则有待研究。我认为现代汉语中的虚词,如副词、介词、连词和助词,一般说来,是表达概念的。对于连词,金岳霖主编的《形式逻辑》一书中作了如下论述:“有些虚词是表达概念的。例如,虚词中的连词‘如果’、‘那么’、‘或’、‘而且’……反映了事物之间或事物情况之间的关系。”我是同意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国家图书馆(原北京图书馆)有“善本特藏五十年”展,举凡一九四九年以来入藏之要者,均有代表作展出,如赵城藏、敦煌写经、甲骨文、宋拓本、罕见舆图等。其中,拉丁文古籍善本,实为罕见。其《说明》云:‘被统称为‘北堂书’者,向为国内外学者所瞩目。”所谓“北堂书”,即原北京北堂图书馆(ye’rranytiny)藏书。明末清初西来教上翻译西书,介绍西学,是以大量西文图书为底本的。这些西文图书,有拉丁文本、希腊文等,当时在欧洲也是极珍异的版本。这些珍贵典籍,一直尘封号北堂书库中。北堂图书馆虽然驰名中外,但一直只是旧式…  相似文献   

11.
《天学初函》史称“中国天主教第一部丛书”,明李之藻刻于1629年。“‘天学’谓天教,即天主教;‘初函’谓拟续刻,由初函而二函三函也。初函所包有二十种分为理编、器编,每编十种,皆利子等所编著。”(1)是书刊刻问世之后,影响颇大。陈垣先生曾言:“《天学初...  相似文献   

12.
宗徒大事录这样记述保禄的归化:“他便跌倒在地,听见有声音向他说:‘扫禄,扫禄,你为什么迫害我?他答说:‘主!你是谁?’主说:‘我就是你所迫害的耶稣……”’(宗9:4—5)。我们可以想象保禄被强光打落马下之前耀武扬威的气势,以及被摔落马下之后的落魄景象。  相似文献   

13.
李明欢在其文章“欧拉伯:源起、现实与反思”一文中对“欧拉伯”一词来龙去脉有较多论述。“‘欧拉伯’(EuraNa)是由英文‘欧洲’(Europe)与‘阿拉伯’(Arabia)两词组合而成的一个新的人造词。1973年中东十月战争结束不久.法国新创刊的一份以欧阿合作为主题的时事评论杂志,以《欧拉伯》(EurabiaNewsletter)为刊名.由此正式‘制造’了这一新词。该杂志围绕当时‘欧一阿对话’(Euro-ArabDiaIogue)发表评论,并没有产生太大的社会影响。但是,‘欧拉伯’一词.却逐渐被英、法、德、荷等诸多拉丁系语言所接纳,成为一个国际性词汇。”(李明欢,2010)“然而,2005年1月出版的((欧拉伯:欧洲一阿拉伯轴心》(以下简称(《欧拉伯》)一书,对‘欧拉伯’进行了重新解构,将其定义为‘欧洲正在阿拉伯化、伊斯兰化’的政治标签,并进而衍生出‘欧拉伯威胁论’,从而引发欧、美、中东学界、政界的广泛关注与争论,‘欧拉波’成为研究当代欧美政治的重要新概念。”(李明欢,2010)  相似文献   

14.
儒家人文精神的宗教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论语》的“先进”篇有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 :‘未能事人 ,焉能事鬼 ?’‘敢问死 ?’曰 :‘未知生 ,焉知死 ?’”这段话常被近代学者所引用而且判定为孔子坚持事人而不事鬼 ,知生而不知死的铁证。既然儒家的“创始者”突出人事和生命世界而忽视鬼神与死亡论域 ,儒家价  相似文献   

15.
幼儿对人称代词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调查了二岁半至五岁半的儿童理解人称代词‘我’,‘你’,‘他’的指称意义的发展情况。要求被试在不同语言情境下辨别说话者所讲的‘我’,‘你’,‘他’所指的是谁。共有两项实验。实验Ⅰ,被试作为其他三人交谈时的旁观者;实验Ⅱ,被试本人参加三人交谈,并分别担任受话者和第三者的角色。结果表明:(1)二岁半到四岁半的幼儿对人称代词指称意义的理解水平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四岁半和五岁半之间无显著差异;(2)幼儿对三个人称代词的理解水平是‘我’最高,‘你’次之,‘他’最低;(3)幼儿在理解人称代词的指称意义时,还不能灵活地随着语言环境的变化而转换参照点。  相似文献   

16.
有趣的书     
‘掣,-一l譬.}。 瞥叮二‘.__二、二’.一.一一{爆一人五38有趣的书~~  相似文献   

17.
八七年三月三日,盗窃银行二十七万元巨款的罪犯张勇武被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了死刑。对此,有人认为罪犯在被捉拿归案后,认罪态度好,退回了绝大部分款项,根据‘坦白从宽’的原则,应受到从宽处理,不应被判处死刑。我认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错误在于把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坦白,才能从宽’当成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坦白,就能从宽’。‘只有坦白,才能从宽’。‘坦白’是‘从宽’的必要条件,这就是说,罪犯不交待犯罪事实,就一定不会受到法院的从宽处理,但坦白  相似文献   

18.
董仲舒“性三品”说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学术界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董仲舒的人性论是主张“性三品”说的: 例如:“与孟子性善说以及荀子性恶说不同,董仲舒提出了自己的性三品说。其所谓‘名性不以上,不以下,以其中名之’,即以性三品为前提而发。人性的上中下三品,即《实性》篇所说‘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及‘斗筲之性’。这种三品说的荒谬,在于他把统治阶级的人性划为‘善’,而把贫贱的被统治阶级的人性划为‘恶’……最恶心的是他对万民之性的论述,所谓‘民之为言固犹瞑也’的命题,是古代奴隶定义的中世纪再版,所不同的仅在于农奴须待教化而已。”(《中国思想通史》第2卷,第113—114页)  相似文献   

19.
按我们现在的理解,广义的勤劳应该是包含勤思在内的。因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一样,都是劳动的组成部分;从事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人,都属劳动人民。但实际上,自从人类出现‘劳心者’与‘劳力者’的社会分工和阶级分化之后,‘勤劳’就一直和‘劳力者’联系在一起,似乎只是体力劳动方面的道德规范。‘勤思’则被当作统治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专有物。孟子所谓‘劳心者洽人’就是说思考是‘劳心者’的事,与‘劳力者’无关。在习惯上,人们也  相似文献   

20.
不可自欺     
经训:林前3章18至20节 欺,有欺人、受欺和自欺之分。欺人与受欺皆司空见惯。唯有自欺令人费解。《朱子语类》第18卷中说:“因说‘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旧约箴言书指出:“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都看为正,唯有耶和华衡量人心。”(21:2)人出于自爱和自我为中心的本性来看自己时,往往沾沾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