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年)是英国近代著名的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进化伦理学的主要代表。是第一个将进化伦理思想系统化的人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理论倡导者。他的综合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严复(1853—1921年)是最早介绍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到中国来的一位学者。蔡元培说:“五十年来,介绍西洋哲学的,要推侯官严复为第一”。梁启超也说:“西洋留学生与本国思想界发生关系者,复其首也”。他们谈到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到中国来的学者均推严复为第一,但他们均没有说明严复究竟介绍什么流派哲学到中国来,他本人的哲学思想又属于  相似文献   

3.
在章罗联盟中,以费孝通为首的一批右派知识分子,为了执行他们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政治纲领,公开叫嚣要恢复资产阶级社会学。因此,费孝通约集了陈达、吴景超、李景汉等人,成立了“社会学工作委员会”,并且计划着要先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的高等学校成立“社会学系”。他们妄想以中央民族学院、人民大学和劳动干部学校作为他们活动的基地。他们还计划着搜罗资产阶级社会学的“学界同人”,成立“中国社会学会”,扩大他们的队伍。费孝通等这一切恢复资产阶级社会学的活动,并不是单纯地为了恢复资产阶级社会学,而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阴谋,其目的是企图用腐朽的反动的资产阶级社会学来反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反对历史唯物主义,第一步夺取学术思想界的领导权,第二步夺取全国的领导权,来实现章罗联盟的反动的政治纲领,使资本主义在中国复辟。费孝通等恢复资产阶级社会学的政治阴谋,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的几次座谈会上,已由许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根据许多无可争辩的事实,尽情地予以揭露和批判,我这篇文章,主要地是检查费孝通的资产阶级社会学究竟是什么东西?它是不是科学?它为什么阶级服务?它对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有什么危害性? 在以前,我不曾看过费孝通所写的社会学著作,最近看到他把资产阶级社会学夸张比历史唯物主义还要高明,我这才搜集他在解放前后所写的几本主要著作,如“乡土中国”、“乡土重建”、“重访江村”和几篇论文以及报端所揭载的关于他的某些著作摘要等,拿来研究了一番。我所得的结论是:费孝通的社会学是另一种资产阶级社会学的流派,是中国的一种资产阶级的社会学。费孝通的这种资产阶级社会学虽然带有中国味,但它和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社会学在根本上是相同的,并且还继承了它的先裴的衣钵。因此,在批判费孝通的社会学之前,有追溯资产阶级社会学的源流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由中山大学中国哲学研究所主办,冯达文、陈少明教授主持的题为“现代性与传统学术”的小型研讨会,于2000年12月14至15日在中山大学哲学系举行。这次会议得到哈佛—燕京学社的资助,哈佛—燕京学社社长杜维明教授也出席了会议。 启蒙运动以后,西方社会在急剧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相关联的不同于传统社会的制度及相应的价值体系,这些价值观念在上个世纪末开始传入中国,并在实践中导致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这些新的制度或观念特征构成了现代社会学家或社会理论家所谈论的“现代性”内容。现代性的起源、表现形式以及发展方…  相似文献   

5.
美国资产阶级社会学家们在1955年渡过了两个纪念日:即美国第一个社会学学会成立五十周年纪念日和第一个美国社会学杂志创刊六十周年纪念日。今天,美国有十一个社会学学会和八个大的社会学杂志。这个数字首先表明美国资产阶级在最近几十年里为它的“社会学阵线”底巩固曾予以很大的注意。  相似文献   

6.
在任何一部社会学思想史或社会学理论教科书中,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杜尔克姆(EmileDurkheim,1858—1917)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提到杜尔克姆对社会学理论的杰出贡献,人们往往专注于这位“实证社会学先锋”的功能主义分析方法,宗教社会学和社会劳动分工论,却很少有人对他的道德社会学学说进行系统的研究。事实上,在现代社会领域,从来没有一位社会学家象杜尔克姆那样,对困扰着人类思想与行动的道德问题作过如此广泛和深入的探讨。本文试图对贯穿在其主要著作中的道德社会学思想作一客观和科学的评析,以期对我国现阶段的两个文明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道德社会学中的“失范”(anomie)概念,是指社会缺乏约束人们行为的共同规则的状态,社会成员对什么是他们应该遵守的适当的社会规范存在着本质的分歧。关于失范的两种主要理论,是由法国实证主义社会学家埃米尔·杜尔克姆(1858—1917)和美国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大师罗伯特·K·默顿(1910—)提出来的。 一 杜尔克姆在《社会劳动分工论》中指出,现代社会中的失范,是由于从“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的改变尚未完成而造成的。社会分工的发展快于这种分工所要求的道德基础,社会控制和社会整合能力普遍衰弱,社会规范的制度  相似文献   

8.
关于资产阶极社会学,是香花还是毒草,我在“必须彻底批判资产阶级社会学”一文中是这样说的:“一般说来,资产阶级社会学从来就不是香花,而特殊说来,资产阶级社会学在中国又始终是毒草。”关于这一方面的理由,我不准备再重复。我只准备谈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上述文章中所曾经提到过的费孝通在2月20日文汇报所发表的“关于社会学,说几句话”那篇文章,为什么它不仅是右派分子恢复资产阶级社会学纲领性的文件,而且还是章伯钧的“政治设计院”的理论基础。应该指出,那篇文章费孝通是  相似文献   

9.
马一浮先生(1883—1967),名马浮,近代著名学者。光绪戊戌(1898)赴绍兴县试,名列第一,时同考者有周树人、作人昆仲。变法后,与谢无量、马君武共议以学术振兴中华,共同创办“二十世纪翻译世界”。1903年赴美游学,习西方文学历史。1907年东渡日本,习西方哲学。民国六年,蔡元培被任命为教育总长,聘马一浮为秘书长,以世谊勉应,三月即谢去。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还是本世纪的事。50—60年代西方发生了一场关于“意识形态终结”的辩论,把意识形态研究推向了高潮。这场辩论持续了十几年,参与者主要是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但吸引了各方学者的强烈关注,其影响之大,牵涉的茫围之广,为学术研究所罕见。西方非马克思主义传统意识形态理论的创始者曼海姆(Karl Mannheim、)预示了“意识形态终结”的理论。在《意识形态和乌托邦》(1929)中,他提出随着科学合理性和求实态度的流行,当代社会已经丧失了意识形态因素。辩论的直接起因则应该归于美国社会学  相似文献   

11.
苏联莫斯科大学哲学系最近制定了1959年——1965年科学研究工作规划。在这段时期内,将在下列五个方面写出59部著作,其中专著57部,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9部,论文集13部。在批判现代资产阶级哲学、社会学和修正主义方面,将写出11部著作。其中最重要的有:“现代修正主义批判”,“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学批判”,“当前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反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修正主义的斗争”,“新实证主义认识  相似文献   

12.
1923年发生的“科学与人生观论战”(亦叫“科学与玄学”之争),是中国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营垒中不同派别之间的论争,也是中国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思想发展史上的极其重大的事件。在这场论战中,张君劢以西方生命哲学特别是柏格森哲学为武器,宣传自己的“人生观”思想,建立了援洋入儒的文化思想体系,为他以后成为中国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奠定了基础。研究中国现代新儒家就不能不考虑当时西方思潮的影响,同样,研究“科学与人生观论战”中的张君劢就必须注重考察柏格森哲学在其思想中的地位。如果从广阔的文化背景来探讨张君劢在“科学与玄学”之争的“人生观”,便可发现张君劢的“人生观”与柏格森哲学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清除帝国主义文化的思想影响以及当时对知识分子思想再教育运动”,曾被认为就是对“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倾向”的批判。真正说来,这是一种打“政治烙印”,几乎与纯粹哲学问題无关。只是到了六十年代初期,中国的哲学家们才开始加深他们关于现代外国  相似文献   

14.
中国学术界知道有“络日伽”(Logic)是自1631年李之藻译出《名理探》始;1896年英国人艾约瑟译出《辨学启蒙》,人们才较系统地知道了西方逻辑学;1897年孙诒让受西方逻辑学及印度因明的启发,首先关注“中国逻辑”的探究,认为《墨经》“必有微言大例,如欧士亚里大德勒(亚里士多德———引注)之演绎法、培根之归纳法及佛氏之因明论者”(方授楚,第219页),受此启发,梁启超开始在普通逻辑语境下研究墨家的“论理学”(梁启超译“Logic”为“论理学”),1904年,其著作《墨子之论理学》问世,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墨家逻辑学。1917年胡适完成了《先秦名学…  相似文献   

15.
东德第三届社会学大会于1980年3月27日在柏林闭幕。会期三天。东德社会学研究科学委员会主席R.魏迪希教授在闭幕词中鼓励在科学院、高等院校、其他科学机构、工业企业、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国家机关工作的社会学家继续大搞他们的研究工作。他要求社会学家“对社会学分析、理论概括和方法研究加以改进,以便从中为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而且也为领导  相似文献   

16.
林彪、“四人帮”一伙横行猖獗之时,棍子到处挥舞,冤狱遍于域中,不仅中国的广大知识分子惨遭迫害,就是洋人、死人亦难幸免。已故的当代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就被他们扣上“最大的资产阶级反动权威”,“现代西方科学家中最大的孔老二”的帽子大加讨伐,他创立的相对论被当作相对主义的一面“黑旗”横遭唾弃。还说他“在哲学上是唯心主义的”,把  相似文献   

17.
阿多诺(T.W.Adorno)是福兰克福学派当代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系西德哲学家、社会学家和音乐理论家。1903年9月11日出生于福兰克福(美因河畔),1969年8月6日去世。1930年为福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成员,翌年起任大学讲师。希特勒上台后,旋即流亡到英国和美国。自1951年起担任教授,后来回到西德,任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所长。阿多诺从新黑格主义和左派存在主义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一套所谓社会学的批判理论,借以批判帝国  相似文献   

18.
张业成 《天风》2015,(3):22-23
<正>被主拣选,不同寻常的少年兰维翰,男,生于1919年,从小在孤儿院长大。清朝光绪六年(1880年),一位名叫鄂必格的瑞典传教士来到包头市萨拉齐西北部的沙尔沁一带传教。在传教的同时,他把西方的医学、教育、科技等知识传播给了当地的群众。1903年,鄂必格偕夫人来到萨拉齐,从此开始在这里定居。在鄂必格夫妇的影响下,先后有20多位瑞典传教士来到萨拉齐,在传教期间,他们创办了救婴堂、学校、医院等,为当地人民做了许多善事,在群众中留下了  相似文献   

19.
同霍克海默尔、马尔库塞和阿多诺等人一样,哈贝马斯(J.Habermas)这位当代西德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也是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1929年6月18日他出生在德国的杜塞多夫。据说由于他一贯治学严谨,广度和深度兼而有之,而又不急于求成,故能根深叶茂,大器晚成,直至1961年才在玛尔堡获得大学教授资格,而不像法兰克福学派其他大多数成员那样专攻一门,早年即崭露头角,扬名于学术界。1961年至1964年,哈贝马斯开始在西德海德堡大学讲授哲学;1964年起为法兰克福(美因河畔)大学哲学和社会学教授。自1971年任西  相似文献   

20.
正H.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 1901-1991),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1928年至1957年为法国共产党(FCP)成员,有60余部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建筑与城市理论著作,主要有《辩证唯物主义》《日常生活批判》《资本主义的幸存》《空间的生产》等。列斐伏尔是西方学界公认的"旧常生舌比判理论之父"、"现代法国辩证法之父"、区域社会学特别是城市社会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